第133頁
崔競安慰自己,快了,就快了,與北真的戰事大勝,一切都很好,與夢中截然不同,所以二娘也不會像他夢中那樣悄無聲息地死去,等此間事了,他回去就能見到。
鋪開許久的信紙沒能落下什麼字句,又被折起。他心裡真正的擔憂不能寫出來,其他的也不必再寫。
他沒有寫信,反倒把盒子底下壓著的梁京來信拿出來再看一遍。
這一年來,他在戰場上到處遊走,位置不定,梁京的信經常要隔許久才送到他手裡。
孟取善的信里說,家裡茉莉花梔子荷花薔薇花,樣樣都好。她和姐姐以及小外甥女格外好。
一切都好,看起來並不想他。
為此,崔競又欣慰又難受,心裡酸酸的,像是傷口癒合的癢痛。
延里部之後就是克通部,崔競和他們你來我往費了不少時間,終於打道回掖州。
路過赤夏,那裡正在修築赤門關,大部隊也暫時留守這裡,只有崔競帶著一隊人回去掖州城,準備上奏朝廷,準備和談之事。
晴朗的天格外藍,崔競策馬來到掖州城外,半空中盤旋的一個大雁風箏,比熟悉的掖州城牆先出現在他眼前。
或許因為每年孟取善都要去放風箏,還會自己做各式風箏,看到風箏,崔競就會想到她。
他騎馬的速度放慢,目光從那風箏往下,一直落到一個熟悉的山坡上。
長著三棵梨樹的山坡上,有個穿著黃色裙子的人影在放風箏。
崔競遠遠看著那個人影,她就站在第二棵樹下,朝他招手。
孟取善在掖州城歇了幾日,城內城外都逛了兩圈,總算聽到崔競要回來的消息,特地在城外等他。
風箏不高不低地晃了一陣,她看到遠處的滾滾煙塵。
雖然看不清,但她直覺那肯定是四叔。
於是她將手裡的風箏系在樹枝上,往前走幾步,朝那邊揮舞手臂。
很快,她看到一匹馬載著一個人離開隊伍,朝這邊飛馳。
猜對了,果然是四叔。
他在山
坡下勒馬,翻身下馬,幾乎沒有停步,跑上山坡一把將她舉起來抱住。
孟取善都沒來得及喊他一聲,就被埋進他沾著灰塵的懷裡。
「唔!」她聽到崔競急促的心跳,抬頭問,「看到我,四叔這麼驚喜嗎?」
「……你在這等我。」崔競的目光很奇怪。
「是啊,來了幾日了,在這裡也等了兩日,這個位置最好,前面的路有什麼人來一下就能看見。」
孟取善被埋在他懷裡,先聞到灰塵泥土的氣味,隨後聞到了血腥氣,她想問:「你受傷了?」
崔競卻摸著她的臉,對她臉上有些泛紅的地方看了又看,目光定定的,還是想不明白的樣子:「你怎麼會來找我。」
孟取善覺得他神情在做夢一樣恍惚,還以為是自己沒提前說就跑來真把他嚇到了。
想了想沒說自己臉上被寒風吹出的紅,也沒問他的傷,只拉下他的手,高興地說:「這裡的天果然像你說過的一樣,好寬廣啊,沒有一點遮擋!」
她牽著他,伸手指天,迫不及待和他分享來到這裡後感覺到的第一個震撼。
崔競終於捨得將目光從她身上移開。他仰頭看將開未開的梨花,看天上的大雁風箏,又低頭看孟取善。
「二娘,我回來了。」他說。
「我看到了,恭賀崔將軍凱旋而歸。」
「二娘下次也會在這等我嗎?」
「等你可以,但讓我等太久可不行,我會去找你的。」
崔競握緊她的手:「不會再讓你等了。」
風吹過樹下牽著手的兩人,卷過空中的大雁風箏,風箏打了個轉,又被梨樹枝牢牢繫著。
天清氣和,北地梨花將開,又是一年好春景。
——正文完——
第131章
應順九年,孟取善與崔競從掖州回到梁京。
正值春日,梁京花紅柳綠,燕子繞樑,仍舊繁華如昔。
這裡仿佛永遠不會改變,不管隔了幾年再回來,還是從前那個模樣。
石荊和石芮兄妹兩個一直在掖州生活,這是第一次看到娘親口中的「梁京」,好奇地在馬上不停轉動他們的腦袋。
石芮好動活潑些,看到什麼新奇玩意都要扭頭去問娘親:「阿娘,那是什麼?那又是什麼?」
石荊雖然不問,但那雙深綠色的大眼睛也是一眨不眨地盯著孟取善,等著聽答案。
孟取善給兩個孩子介紹自己看慣了的那些市集,還特地停下來給兩人買了幾個色彩鮮艷的玩具。
幾年前,孟取善去高安和良昌買香料時救下了兄妹兩,他們所在的商隊被馬匪劫掠,商隊裡的人幾乎都死光了,包括他們的爹娘,兩個小孩躲藏在馬車底下才得以倖存。
兄妹兩個父親是大梁人,母親卻是西州人,所以都長著高鼻樑和綠眼睛,小時候尤為可愛,孟取善當時一時憐憫心起,就將兄妹兩個收養了。
崔競對此沒什麼異議,只要她開心,對於她想養駱駝養大象養鷹……養什麼崔競都是贊同的。
因為當時兩個孩子已經記事,不想改換姓氏,孟取善也沒逼他們,還是石荊石芮這樣喊著,但兩個孩子和他們之間的感情倒是意外地不錯。
兄妹兩個尤其喜歡孟取善,平時就愛纏著她,她去哪裡都要跟著。
為了得到她一句誇獎,認真學制香,提著小桶和刷子和她一起刷駱駝。
崔競這個當爹的他們也喜歡,只是崇敬更多,畢竟除了在母親跟前,父親總是威嚴冷肅的模樣,在掖州,人人都敬畏崔大將軍。
崔府那亭台樓閣處處精緻,像個大花園般的房子,又讓兩個孩子驚嘆不停。
許久沒回來,要見的人要處理的事都太多了,孟取善顧不上兩個孩子,讓他們自己在園子裡到處瘋跑。
清冷了幾年的崔府熱鬧起來,來客們但凡看見石荊石芮兄妹兩,都要感嘆一聲:呀,這世上原來還有綠眼睛的人哪!
什麼?是你和崔將軍收養的孩子……倒也不錯,畢竟膝下還是得有個孩子。
孟取善對他們的憐憫視而不見,對勉強的誇獎也照單全收,一概當做恭賀。
有那麼幾個自以為資歷老輩分高的,便悄悄勸崔競,這收養的孩子沒點血緣關係怎麼會親近呢,夫妻兩個要是真生不出孩子,還是得往親戚那裡抱個有血緣關係的孩子才好。
崔競上頭還有兩個哥哥,再不濟,還有表哥什麼的,多得是願意被他收作養子的——白白繼承偌大個崔府,得個當侯爺的爹和當嘉國夫人的娘,這多好。
如今京中說起崔府,也就只有崔競這一個崔府,另外一個早幾年就沒落了。
崔競的大哥崔壑撐不起門庭,沒個實職差事,兒子崔衡又不爭氣,當初一氣之下跑去邊關,如今還不願回來。
崔壑早就對這個兒子失望透頂,轉頭又納妾室,生了小兒子,如今都四歲了。
他還指望著這個小兒子日後有出息給他爭個面子,他的妻子李氏就是完全失了心氣。
好歹是個有誥命的夫人,偶爾宮中大宴也是能去的,可當今這位人人稱頌賢德的皇后娘娘,唯獨對李氏與崔老夫人格外冷待。
連一眼都不願多看她們,後來直接令她們不必參加,每年給大臣家中的賞賜也獨獨漏掉他們。
皇后都如此態度,誰還敢和她們家來往,李氏這幾年連親戚都躲著,生生給自己氣病了,聽說躺在床上起不來。
崔老夫人年紀更大,整日家中不寧兒孫仕途不順,也是積鬱成疾,前兩個月去世了。
所以崔競才會回來梁京一趟,禮法上那畢竟還是他的嫡母,死了自然要來送葬,否則朝堂上又該有不少彈劾攻擊他的奏疏了。
倒是崔老夫人生前最疼愛的長孫崔衡,這次仍然沒有回來。
前兩年,孟取善在沂州一座小城遇到過崔衡。
他早已沒有當初的意氣風發,整個人顯老了許多,也沉默了許多,一條腿在戰場上徹底瘸了,還娶了個本地的姑娘。
他的妻子是沂州一帶最尋常不過的婦人,帶著土地寬闊的氣息,質樸又急躁潑辣,是崔衡的母親李氏絕不可能接受的「粗俗」模樣。
據說那姑娘在他瘸腿受傷後細心照顧他,於是崔衡選擇了和她在一起。
他不回梁京,不是不願回,大約更多是不敢回了。
想起崔衡,孟取善去舅舅那探望他的時候,又正巧遇上了黃葛。
當年孟取善離開梁京時,黃葛開了個茶攤,如今回來,她成了一個小茶樓的老闆娘。
她也嫁了人,夫婿是個老實本分的茶鋪老闆,夫妻兩個一起開了個茶樓,就在惠和巷附近,生意還算紅火。
感念當初陶舅舅的醫治和幫助,黃葛這幾年把陶舅舅當做長輩照顧著,時常探望走動,也因為陶舅舅給的藥茶方子,喊他一聲師父。<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鋪開許久的信紙沒能落下什麼字句,又被折起。他心裡真正的擔憂不能寫出來,其他的也不必再寫。
他沒有寫信,反倒把盒子底下壓著的梁京來信拿出來再看一遍。
這一年來,他在戰場上到處遊走,位置不定,梁京的信經常要隔許久才送到他手裡。
孟取善的信里說,家裡茉莉花梔子荷花薔薇花,樣樣都好。她和姐姐以及小外甥女格外好。
一切都好,看起來並不想他。
為此,崔競又欣慰又難受,心裡酸酸的,像是傷口癒合的癢痛。
延里部之後就是克通部,崔競和他們你來我往費了不少時間,終於打道回掖州。
路過赤夏,那裡正在修築赤門關,大部隊也暫時留守這裡,只有崔競帶著一隊人回去掖州城,準備上奏朝廷,準備和談之事。
晴朗的天格外藍,崔競策馬來到掖州城外,半空中盤旋的一個大雁風箏,比熟悉的掖州城牆先出現在他眼前。
或許因為每年孟取善都要去放風箏,還會自己做各式風箏,看到風箏,崔競就會想到她。
他騎馬的速度放慢,目光從那風箏往下,一直落到一個熟悉的山坡上。
長著三棵梨樹的山坡上,有個穿著黃色裙子的人影在放風箏。
崔競遠遠看著那個人影,她就站在第二棵樹下,朝他招手。
孟取善在掖州城歇了幾日,城內城外都逛了兩圈,總算聽到崔競要回來的消息,特地在城外等他。
風箏不高不低地晃了一陣,她看到遠處的滾滾煙塵。
雖然看不清,但她直覺那肯定是四叔。
於是她將手裡的風箏系在樹枝上,往前走幾步,朝那邊揮舞手臂。
很快,她看到一匹馬載著一個人離開隊伍,朝這邊飛馳。
猜對了,果然是四叔。
他在山
坡下勒馬,翻身下馬,幾乎沒有停步,跑上山坡一把將她舉起來抱住。
孟取善都沒來得及喊他一聲,就被埋進他沾著灰塵的懷裡。
「唔!」她聽到崔競急促的心跳,抬頭問,「看到我,四叔這麼驚喜嗎?」
「……你在這等我。」崔競的目光很奇怪。
「是啊,來了幾日了,在這裡也等了兩日,這個位置最好,前面的路有什麼人來一下就能看見。」
孟取善被埋在他懷裡,先聞到灰塵泥土的氣味,隨後聞到了血腥氣,她想問:「你受傷了?」
崔競卻摸著她的臉,對她臉上有些泛紅的地方看了又看,目光定定的,還是想不明白的樣子:「你怎麼會來找我。」
孟取善覺得他神情在做夢一樣恍惚,還以為是自己沒提前說就跑來真把他嚇到了。
想了想沒說自己臉上被寒風吹出的紅,也沒問他的傷,只拉下他的手,高興地說:「這裡的天果然像你說過的一樣,好寬廣啊,沒有一點遮擋!」
她牽著他,伸手指天,迫不及待和他分享來到這裡後感覺到的第一個震撼。
崔競終於捨得將目光從她身上移開。他仰頭看將開未開的梨花,看天上的大雁風箏,又低頭看孟取善。
「二娘,我回來了。」他說。
「我看到了,恭賀崔將軍凱旋而歸。」
「二娘下次也會在這等我嗎?」
「等你可以,但讓我等太久可不行,我會去找你的。」
崔競握緊她的手:「不會再讓你等了。」
風吹過樹下牽著手的兩人,卷過空中的大雁風箏,風箏打了個轉,又被梨樹枝牢牢繫著。
天清氣和,北地梨花將開,又是一年好春景。
——正文完——
第131章
應順九年,孟取善與崔競從掖州回到梁京。
正值春日,梁京花紅柳綠,燕子繞樑,仍舊繁華如昔。
這裡仿佛永遠不會改變,不管隔了幾年再回來,還是從前那個模樣。
石荊和石芮兄妹兩個一直在掖州生活,這是第一次看到娘親口中的「梁京」,好奇地在馬上不停轉動他們的腦袋。
石芮好動活潑些,看到什麼新奇玩意都要扭頭去問娘親:「阿娘,那是什麼?那又是什麼?」
石荊雖然不問,但那雙深綠色的大眼睛也是一眨不眨地盯著孟取善,等著聽答案。
孟取善給兩個孩子介紹自己看慣了的那些市集,還特地停下來給兩人買了幾個色彩鮮艷的玩具。
幾年前,孟取善去高安和良昌買香料時救下了兄妹兩,他們所在的商隊被馬匪劫掠,商隊裡的人幾乎都死光了,包括他們的爹娘,兩個小孩躲藏在馬車底下才得以倖存。
兄妹兩個父親是大梁人,母親卻是西州人,所以都長著高鼻樑和綠眼睛,小時候尤為可愛,孟取善當時一時憐憫心起,就將兄妹兩個收養了。
崔競對此沒什麼異議,只要她開心,對於她想養駱駝養大象養鷹……養什麼崔競都是贊同的。
因為當時兩個孩子已經記事,不想改換姓氏,孟取善也沒逼他們,還是石荊石芮這樣喊著,但兩個孩子和他們之間的感情倒是意外地不錯。
兄妹兩個尤其喜歡孟取善,平時就愛纏著她,她去哪裡都要跟著。
為了得到她一句誇獎,認真學制香,提著小桶和刷子和她一起刷駱駝。
崔競這個當爹的他們也喜歡,只是崇敬更多,畢竟除了在母親跟前,父親總是威嚴冷肅的模樣,在掖州,人人都敬畏崔大將軍。
崔府那亭台樓閣處處精緻,像個大花園般的房子,又讓兩個孩子驚嘆不停。
許久沒回來,要見的人要處理的事都太多了,孟取善顧不上兩個孩子,讓他們自己在園子裡到處瘋跑。
清冷了幾年的崔府熱鬧起來,來客們但凡看見石荊石芮兄妹兩,都要感嘆一聲:呀,這世上原來還有綠眼睛的人哪!
什麼?是你和崔將軍收養的孩子……倒也不錯,畢竟膝下還是得有個孩子。
孟取善對他們的憐憫視而不見,對勉強的誇獎也照單全收,一概當做恭賀。
有那麼幾個自以為資歷老輩分高的,便悄悄勸崔競,這收養的孩子沒點血緣關係怎麼會親近呢,夫妻兩個要是真生不出孩子,還是得往親戚那裡抱個有血緣關係的孩子才好。
崔競上頭還有兩個哥哥,再不濟,還有表哥什麼的,多得是願意被他收作養子的——白白繼承偌大個崔府,得個當侯爺的爹和當嘉國夫人的娘,這多好。
如今京中說起崔府,也就只有崔競這一個崔府,另外一個早幾年就沒落了。
崔競的大哥崔壑撐不起門庭,沒個實職差事,兒子崔衡又不爭氣,當初一氣之下跑去邊關,如今還不願回來。
崔壑早就對這個兒子失望透頂,轉頭又納妾室,生了小兒子,如今都四歲了。
他還指望著這個小兒子日後有出息給他爭個面子,他的妻子李氏就是完全失了心氣。
好歹是個有誥命的夫人,偶爾宮中大宴也是能去的,可當今這位人人稱頌賢德的皇后娘娘,唯獨對李氏與崔老夫人格外冷待。
連一眼都不願多看她們,後來直接令她們不必參加,每年給大臣家中的賞賜也獨獨漏掉他們。
皇后都如此態度,誰還敢和她們家來往,李氏這幾年連親戚都躲著,生生給自己氣病了,聽說躺在床上起不來。
崔老夫人年紀更大,整日家中不寧兒孫仕途不順,也是積鬱成疾,前兩個月去世了。
所以崔競才會回來梁京一趟,禮法上那畢竟還是他的嫡母,死了自然要來送葬,否則朝堂上又該有不少彈劾攻擊他的奏疏了。
倒是崔老夫人生前最疼愛的長孫崔衡,這次仍然沒有回來。
前兩年,孟取善在沂州一座小城遇到過崔衡。
他早已沒有當初的意氣風發,整個人顯老了許多,也沉默了許多,一條腿在戰場上徹底瘸了,還娶了個本地的姑娘。
他的妻子是沂州一帶最尋常不過的婦人,帶著土地寬闊的氣息,質樸又急躁潑辣,是崔衡的母親李氏絕不可能接受的「粗俗」模樣。
據說那姑娘在他瘸腿受傷後細心照顧他,於是崔衡選擇了和她在一起。
他不回梁京,不是不願回,大約更多是不敢回了。
想起崔衡,孟取善去舅舅那探望他的時候,又正巧遇上了黃葛。
當年孟取善離開梁京時,黃葛開了個茶攤,如今回來,她成了一個小茶樓的老闆娘。
她也嫁了人,夫婿是個老實本分的茶鋪老闆,夫妻兩個一起開了個茶樓,就在惠和巷附近,生意還算紅火。
感念當初陶舅舅的醫治和幫助,黃葛這幾年把陶舅舅當做長輩照顧著,時常探望走動,也因為陶舅舅給的藥茶方子,喊他一聲師父。<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