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阿祥不語,只抱緊了小皇子。或許因為太緊了,小皇子悶悶地咳嗽起來。
看她們這樣,孟取善柔聲說:「便是你不說,就沒有其他證據了嗎,他的身份肯定會真相大白,你的隱瞞抵抗是沒有用的。」
「我知道你在顧慮什麼,你想保護這孩子對嗎,如果我保證禍不及他……」
阿祥終於哭了出來,往她面前一跪:「求求你,看在奴婢先前提醒的份上,放過這孩子吧,一切都是李貴妃做的,她還害死了林才人……」
隔著一個廳,陛下還在昏迷,周圍一圈束手無策的醫官,外面三省六部一二品大員、幾位宰輔老大人、以及國公宗親,二十來人聚在外面爭論不休。
李貴妃的父親李國公大聲道:「真是荒謬,小皇子的血脈怎麼會存疑,陛下都認可的血脈,是那些亂臣賊子隨便可以顛倒黑白的嗎?!」
有人便說道:「既然有這種可能,自然要分辨清楚,陛下若被奸人蒙蔽,我們自當要為陛下分憂。」
「你什麼意思?你是說我的女兒會欺騙陛下?我看你才是居心不良,正統皇子不要,怎麼,原來你是站在寧郡王那邊的?平時裝得中立,這下馬腳露出來了吧!」
「李國公你休要胡攪蠻纏!這是御前,不是你家後院,可以讓你在這裡大吵大鬧!」
「好了好了兩位,陛下還昏迷不醒,一切還是等陛下醒來再定奪吧。」
話雖如此,眾人卻都心知肚明,聽著室內醫官們的動靜,陛下這次怕是凶多吉少。
他們現在等的,也不過是陛下撐不住,或是有人率先發難。
屋內才安靜了片刻,崔競走了進來。
他穿的不是甲冑,還是那身匆忙離家時不曾換下的圓領袍,很是低調,但衣襟袖口都沾著暗紅的血,是一路打殺進宮時留下的,他一走進屋內,就帶來一股淡淡的血腥氣。
「人證物證均已帶到,相信諸位大人看過聽過後,自有分辨。」
阿祥被兩個士兵帶過來,她跪在堂前,面對一群神色各異的高官,抖抖索索把當初的事情說了。
她還沒說完,李國公就吹著鬍子跳起來:「一派胡言!一個小小宮女,肯定是崔競收買來陷害我女兒的!崔競你狼子野心……」
崔競:「請李國公稍安勿躁。」
他一揮手,一個士兵上前將李國公按在座位上。
「自然不只有她一個證人。」崔競讓人將人和東西一一送上來。
「這是當初處理過林才人屍體的嬤嬤。」
孟取善去說服阿祥的時候,崔競也不曾閒著,他幾乎讓人翻遍了宮中,才把這嬤嬤找出來。
那嬤嬤擦著冷汗說,林才人死時確實不是剛生子的狀態,而是生育過至少三個月了。
「林才人的屍體我讓人挖了出來,就擺在外面,若讓人檢查,恐怕還有痕跡可查。」
有人往外探頭看了眼,看到幾個士兵抬著的擔架,裹著布的白骨讓人不忍直視地扭過頭去。
「宮中但凡皇子公主出生,都有記錄,但小皇子的出生,並沒有宗正寺專人見證記錄,本就存疑。」
這事確實在當初引起過不少人懷疑,只是陛下都沒說什麼,其他人更不敢質疑。
但放在現在,這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屋內眾人議論紛紛,交頭接耳,各有不同的意見。
李國公被按在位置上撲騰,聽到事態越發對自己這邊不利,急得不行。
他入宮前才聯繫了另一個武將,讓他去梁京郊外的大營帶兵來支援,必須得拖延時間,不能讓崔競這廝把小皇子的身份蓋棺定論了。
「諸位!聽我……」
李國公奮力張嘴,外面忽然響起宦官略顯尖利的一聲:「寧郡王到!」
眾人霎時一靜。片刻,有人小聲道:「寧郡王不是該在寧州嗎,怎麼突然回來了?」
那豈不是無詔回京?但在場大多是聰明人,已經察覺不對,只靜觀著事態發展。
一個穿
著郡王袍服的男人走了進來,屋內的燭火高燃,照亮他那張臉,以及眉間標誌性的硃砂痣。
果然是寧郡王!
李國公眼睛瞪得老大,他心知不妙,一把揮開旁邊的士兵,搶先道:「寧郡王,你無詔回京,是想謀反嗎!」
芳信舉起手裡的一張詔書:「我是奉陛下私詔回京。」
跟在芳信身後的宦官低頭,將詔書送到老宰輔面前,老宰輔展開看了一陣,說道:「確是陛下私詔。」
「不可能!」李國公不信,「肯定是你假造詔書!」
有時候蠢人也能說出些一針見血的真話。這詔書確實是芳信假造的。
他進了梁京,便去了一座不起眼的小宅院,那是皇帝身邊一個老宦官的外宅,而這宦官受過先太子恩惠,也是芳信的人。
許多關於宮中的消息,都是這人泄露給他的。
得知宮變,陛下昏迷不醒,芳信當即決定偽造詔書,先進宮穩住局勢。
這封詔書上只有陛下私印,因為是剛才不久前才匆匆印上,一定要深究地話,確實能看出不對。
所以,芳信將詔書給了老宰輔。
沒人知道,這位向來被人稱作「老糊塗」的宰輔一直是支持他的。
他就算看出什麼,也不會拆穿。而老宰輔既然這麼說,其餘人也會先入為主相信。
不過眾人相不相信,其實已然不重要。
這個時候,寧郡王出現在這裡,事情便已經塵埃落定了。
除了和李國公這樣切身利益相關,沒人會站在一個才三歲的小皇子那邊,和背後站著崔競這種大殺器的寧郡王作對。
否則就會像李國公這樣——他喊著陛下,吵嚷不休地被士兵拉了下去。
芳信望向被醫官包圍的皇帝:「我去看看陛下的情況。」
皇帝的情況也沒什麼好看的,他沒有因為自己的寵妃被關醒來,沒有因為李國公大喊陛下醒來,自然也沒有因為芳信坐在床邊等待而醒來。
天快亮時,皇帝仍是氣息微弱地躺在床上人事不知。
一眾老臣們已經受不住了,紛紛找地方歇息去。
芳信走到蘊福宮的小花園,看見孟取善站在天將亮的未盡夜色里,正在專注地看一朵將開的花苞。
本不是這個時候開的花,但李貴妃想看,宮人就用炭爐暖房試圖將花催開。
如今李貴妃落難,沒人顧得上這盆花,於是它在寒風中瑟縮。
「二娘怎麼站在這,崔將軍呢?」
孟取善扭頭:「去安排宮中布防了,他說這種時候最不能大意。」
「辛苦他了。」芳信走到孟取善身旁,也看著那朵花苞。
沉默片刻,芳信忽然嘆一聲:「你的膽子真夠大的,就不怕被人發現嗎?」
「我覺得,東窗事發被殺,好過坐以待斃。」孟取善輕聲說。
做了壞事被殺,和什麼都沒做卻被殺,哪個更好?
她當然想過,萬一事情提前敗露,自己在香上動的手腳被發現,不僅自己必死無疑,還會連累許多人。
不過她在博戲一道上運氣總是不錯,這次也賭贏了。
退一步來說,就算提前被發現,她也未必會輸。
皇帝這個身體,受不了任何刺激,他若神智清醒,乍然知道小皇子不是他的血脈,稍一動怒,也會猝然死去。
只要皇帝一死,李貴妃沒了倚仗,而她有崔競,有姐姐姐夫,仍然贏面很大,既然如此,為何不敢放手一搏。
芳信想起夢中見到的那個成為穎王側妃的孟二娘。
這樣的孟二娘,令他都有些害怕了。不過同時,他也因為孟惜和有這樣一個妹妹而感到放心。
未來他或許有身不由已,顧及不到的地方,孟惜和還有這樣一個感情深厚的妹妹能替她著想,這很好。
「你姐姐有身孕了。」芳信說。
孟取善霎時笑了:「怎麼不在信中告訴我,姐姐肯定很高興!」
「是高興,就是光顧著擔心你,高興也沒高興兩天。」芳信說。
孟取善面帶苦惱:「姐姐是太在乎我了。」
芳信:「……」炫耀什麼呢。
孟取善朝他行了一禮:「求姐夫一個事,那位小皇子,雖說是罪人穎王血脈,但他畢竟無辜,放他一條性命,就當是給姐姐積福了。」
她就是不說,芳信也不打算為難一個三歲小孩:「之後讓人將他送到老王妃那裡去,老王妃會好好養育他。」
「希望他日後無病無災吧。」孟取善聲音很輕。
這個祝福是真心的,畢竟她對那孩子也有兩分歉疚。
李貴妃或許以為皇帝沒了,她還有小皇子,但是……勝蘭香對身體健康的人沒什麼妨礙,趙氏皇族如皇帝那般患有頭昏病的,卻不能長期接觸。
小皇子只要在李貴妃身邊久一點,不一定能平安長大如她所想地繼承皇位。
所以,還是活到最後的人能笑到最後。<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看她們這樣,孟取善柔聲說:「便是你不說,就沒有其他證據了嗎,他的身份肯定會真相大白,你的隱瞞抵抗是沒有用的。」
「我知道你在顧慮什麼,你想保護這孩子對嗎,如果我保證禍不及他……」
阿祥終於哭了出來,往她面前一跪:「求求你,看在奴婢先前提醒的份上,放過這孩子吧,一切都是李貴妃做的,她還害死了林才人……」
隔著一個廳,陛下還在昏迷,周圍一圈束手無策的醫官,外面三省六部一二品大員、幾位宰輔老大人、以及國公宗親,二十來人聚在外面爭論不休。
李貴妃的父親李國公大聲道:「真是荒謬,小皇子的血脈怎麼會存疑,陛下都認可的血脈,是那些亂臣賊子隨便可以顛倒黑白的嗎?!」
有人便說道:「既然有這種可能,自然要分辨清楚,陛下若被奸人蒙蔽,我們自當要為陛下分憂。」
「你什麼意思?你是說我的女兒會欺騙陛下?我看你才是居心不良,正統皇子不要,怎麼,原來你是站在寧郡王那邊的?平時裝得中立,這下馬腳露出來了吧!」
「李國公你休要胡攪蠻纏!這是御前,不是你家後院,可以讓你在這裡大吵大鬧!」
「好了好了兩位,陛下還昏迷不醒,一切還是等陛下醒來再定奪吧。」
話雖如此,眾人卻都心知肚明,聽著室內醫官們的動靜,陛下這次怕是凶多吉少。
他們現在等的,也不過是陛下撐不住,或是有人率先發難。
屋內才安靜了片刻,崔競走了進來。
他穿的不是甲冑,還是那身匆忙離家時不曾換下的圓領袍,很是低調,但衣襟袖口都沾著暗紅的血,是一路打殺進宮時留下的,他一走進屋內,就帶來一股淡淡的血腥氣。
「人證物證均已帶到,相信諸位大人看過聽過後,自有分辨。」
阿祥被兩個士兵帶過來,她跪在堂前,面對一群神色各異的高官,抖抖索索把當初的事情說了。
她還沒說完,李國公就吹著鬍子跳起來:「一派胡言!一個小小宮女,肯定是崔競收買來陷害我女兒的!崔競你狼子野心……」
崔競:「請李國公稍安勿躁。」
他一揮手,一個士兵上前將李國公按在座位上。
「自然不只有她一個證人。」崔競讓人將人和東西一一送上來。
「這是當初處理過林才人屍體的嬤嬤。」
孟取善去說服阿祥的時候,崔競也不曾閒著,他幾乎讓人翻遍了宮中,才把這嬤嬤找出來。
那嬤嬤擦著冷汗說,林才人死時確實不是剛生子的狀態,而是生育過至少三個月了。
「林才人的屍體我讓人挖了出來,就擺在外面,若讓人檢查,恐怕還有痕跡可查。」
有人往外探頭看了眼,看到幾個士兵抬著的擔架,裹著布的白骨讓人不忍直視地扭過頭去。
「宮中但凡皇子公主出生,都有記錄,但小皇子的出生,並沒有宗正寺專人見證記錄,本就存疑。」
這事確實在當初引起過不少人懷疑,只是陛下都沒說什麼,其他人更不敢質疑。
但放在現在,這就成了一個大問題。
屋內眾人議論紛紛,交頭接耳,各有不同的意見。
李國公被按在位置上撲騰,聽到事態越發對自己這邊不利,急得不行。
他入宮前才聯繫了另一個武將,讓他去梁京郊外的大營帶兵來支援,必須得拖延時間,不能讓崔競這廝把小皇子的身份蓋棺定論了。
「諸位!聽我……」
李國公奮力張嘴,外面忽然響起宦官略顯尖利的一聲:「寧郡王到!」
眾人霎時一靜。片刻,有人小聲道:「寧郡王不是該在寧州嗎,怎麼突然回來了?」
那豈不是無詔回京?但在場大多是聰明人,已經察覺不對,只靜觀著事態發展。
一個穿
著郡王袍服的男人走了進來,屋內的燭火高燃,照亮他那張臉,以及眉間標誌性的硃砂痣。
果然是寧郡王!
李國公眼睛瞪得老大,他心知不妙,一把揮開旁邊的士兵,搶先道:「寧郡王,你無詔回京,是想謀反嗎!」
芳信舉起手裡的一張詔書:「我是奉陛下私詔回京。」
跟在芳信身後的宦官低頭,將詔書送到老宰輔面前,老宰輔展開看了一陣,說道:「確是陛下私詔。」
「不可能!」李國公不信,「肯定是你假造詔書!」
有時候蠢人也能說出些一針見血的真話。這詔書確實是芳信假造的。
他進了梁京,便去了一座不起眼的小宅院,那是皇帝身邊一個老宦官的外宅,而這宦官受過先太子恩惠,也是芳信的人。
許多關於宮中的消息,都是這人泄露給他的。
得知宮變,陛下昏迷不醒,芳信當即決定偽造詔書,先進宮穩住局勢。
這封詔書上只有陛下私印,因為是剛才不久前才匆匆印上,一定要深究地話,確實能看出不對。
所以,芳信將詔書給了老宰輔。
沒人知道,這位向來被人稱作「老糊塗」的宰輔一直是支持他的。
他就算看出什麼,也不會拆穿。而老宰輔既然這麼說,其餘人也會先入為主相信。
不過眾人相不相信,其實已然不重要。
這個時候,寧郡王出現在這裡,事情便已經塵埃落定了。
除了和李國公這樣切身利益相關,沒人會站在一個才三歲的小皇子那邊,和背後站著崔競這種大殺器的寧郡王作對。
否則就會像李國公這樣——他喊著陛下,吵嚷不休地被士兵拉了下去。
芳信望向被醫官包圍的皇帝:「我去看看陛下的情況。」
皇帝的情況也沒什麼好看的,他沒有因為自己的寵妃被關醒來,沒有因為李國公大喊陛下醒來,自然也沒有因為芳信坐在床邊等待而醒來。
天快亮時,皇帝仍是氣息微弱地躺在床上人事不知。
一眾老臣們已經受不住了,紛紛找地方歇息去。
芳信走到蘊福宮的小花園,看見孟取善站在天將亮的未盡夜色里,正在專注地看一朵將開的花苞。
本不是這個時候開的花,但李貴妃想看,宮人就用炭爐暖房試圖將花催開。
如今李貴妃落難,沒人顧得上這盆花,於是它在寒風中瑟縮。
「二娘怎麼站在這,崔將軍呢?」
孟取善扭頭:「去安排宮中布防了,他說這種時候最不能大意。」
「辛苦他了。」芳信走到孟取善身旁,也看著那朵花苞。
沉默片刻,芳信忽然嘆一聲:「你的膽子真夠大的,就不怕被人發現嗎?」
「我覺得,東窗事發被殺,好過坐以待斃。」孟取善輕聲說。
做了壞事被殺,和什麼都沒做卻被殺,哪個更好?
她當然想過,萬一事情提前敗露,自己在香上動的手腳被發現,不僅自己必死無疑,還會連累許多人。
不過她在博戲一道上運氣總是不錯,這次也賭贏了。
退一步來說,就算提前被發現,她也未必會輸。
皇帝這個身體,受不了任何刺激,他若神智清醒,乍然知道小皇子不是他的血脈,稍一動怒,也會猝然死去。
只要皇帝一死,李貴妃沒了倚仗,而她有崔競,有姐姐姐夫,仍然贏面很大,既然如此,為何不敢放手一搏。
芳信想起夢中見到的那個成為穎王側妃的孟二娘。
這樣的孟二娘,令他都有些害怕了。不過同時,他也因為孟惜和有這樣一個妹妹而感到放心。
未來他或許有身不由已,顧及不到的地方,孟惜和還有這樣一個感情深厚的妹妹能替她著想,這很好。
「你姐姐有身孕了。」芳信說。
孟取善霎時笑了:「怎麼不在信中告訴我,姐姐肯定很高興!」
「是高興,就是光顧著擔心你,高興也沒高興兩天。」芳信說。
孟取善面帶苦惱:「姐姐是太在乎我了。」
芳信:「……」炫耀什麼呢。
孟取善朝他行了一禮:「求姐夫一個事,那位小皇子,雖說是罪人穎王血脈,但他畢竟無辜,放他一條性命,就當是給姐姐積福了。」
她就是不說,芳信也不打算為難一個三歲小孩:「之後讓人將他送到老王妃那裡去,老王妃會好好養育他。」
「希望他日後無病無災吧。」孟取善聲音很輕。
這個祝福是真心的,畢竟她對那孩子也有兩分歉疚。
李貴妃或許以為皇帝沒了,她還有小皇子,但是……勝蘭香對身體健康的人沒什麼妨礙,趙氏皇族如皇帝那般患有頭昏病的,卻不能長期接觸。
小皇子只要在李貴妃身邊久一點,不一定能平安長大如她所想地繼承皇位。
所以,還是活到最後的人能笑到最後。<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