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貴人來給她道喜的時候,態度恭謙,委婉說起此事,主動給石靜賠禮。

  石靜能理解一個母親為孩子的謀劃,真動了與皇室聯姻的念頭。當眾夸十五阿哥比送子觀音還要靈驗,自己才準備撫養她,便被診出喜脈。

  又對王貴人道:「貴人好福氣,皇上都沒說什麼,貴人不如自己養孩子,將來孩子長大也與貴人更親。」

  康熙皇帝能生,後宮人滿為患,連阿哥所都要住不下了,哪裡還有什麼高位妃嬪抱養低位妃嬪孩子一說。

  再說王貴人不是別人,正是康熙朝中晚期最受寵愛,且肚子最爭氣的寵妃,也就是將來的密妃。

  面對王貴人示好,石靜也不會吝惜溢美之詞誇獎十五阿哥,順便給王貴人出主意,做一做順水人情。

  王貴人生得美,面相也是「國泰民安」那一掛,性子柔軟卻有頭腦,不像宜妃就是個草包美人。

  石靜當眾誇獎了十五阿哥,王貴人還帶了十五阿哥過來向石靜道謝。石靜見過那個孩子,容貌性情都隨王貴人,長大之後若是沒有移了性情,倒是可以考慮把石爭許配給他。

  至於石青歸宿,石靜反倒沒有合適的人選。之所以讓黎百玉帶話回去,主要怕石青太早出嫁太早生育傷了身體。

  石靜想將她留到十八歲以後再說。

  如今石青已經是十四歲大姑娘了,聽石靜不避人地這樣說她,不由羞紅了臉。

  石爭年紀還小,只知道膩在黎百玉身邊對著石靜靦腆地笑。

  又與黎百玉聊了一些家常,石靜親自將三人送至毓慶宮大門口。

  從毓慶宮出來,黎百玉帶石青和石爭往北走,石家的馬車在神武門外等著。

  走到承光門的時候,與另一撥人碰面。

  作者有話要說:

  石靜:皇上要給青兒保媒?

  第77章 議親事

  對面為首的是一個頭髮全白,卻精神矍鑠老太太。她身後跟著兩個儀態端莊貴婦人,婦人身後跟著幾個極清俊的少年郎。

  黎百玉是正一品誥命,三節兩壽進宮朝賀,把京城勛貴人家命婦臉幾乎認全,並未見過這位白髮老人。

  可看老人家服制也是正一品誥命,黎百玉不由詫異,以為自己看漏了誰。

  正在她納悶的時候,對面的老人家已然帶領身後的人朝她們這邊走過來,親切地喊她黎夫人。

  「恕我眼拙,您老是……」對方都是可以做她娘的年紀,卻讓對方先認出自己,跟自己打招呼,而自己竟然想不起對方是誰來,黎百玉不禁有些慚愧。

  老夫人仍舊笑呵呵的:「不怪黎夫人認不得我,我出宮之後便隨兒孫住在金陵。前幾年身子骨不行,很久沒有進宮來給主子們請安了。這回攜子孫進京,一來賀皇上萬壽,二來老親戚也要走動走動,再不走真就生疏了。」

  雖然沒有自報家門,簡簡單單幾句話也足夠黎百玉判斷出眼前這位老人家是誰了。

  「原來是金陵曹家的孫夫人。」

  兩人都是一品誥命,見面本不該行禮,但對方是皇上的乳母,兒孫都是皇上的心腹,再加上年齡足夠大,黎百玉理應有所表示。

  就在她要蹲身的時候,被孫夫人身邊的老嬤嬤一把扶住:「黎夫人在福建時多行善事,老夫人便有耳聞,想要結交一番,只恨沒有機會。」

  讓她不必多禮意思。

  黎百玉是生意人,在福建時沒少跟江南的大商賈打交道,自然知曉曹家的來歷。

  這會兒見孫夫人似有結交之意,倒也沒有拒絕,主動給孫夫人介紹起跟在她身後的兩個女兒。

  石青性格開朗大方,等黎百玉介紹完便上前給孫夫人行禮,被孫夫人親自扶起,褪了腕上一對溫潤羊脂玉手鐲,給她套上。

  「手邊沒有什麼好東西,只這一對鐲子還看得過眼,送給姑娘戴著玩吧。」

  孫夫人說完又拉著石青上下打量,直誇她長得漂亮,知書達理。

  石青到底是個小姑娘,性格再開朗被人這樣毫不吝惜地誇獎,也漲紅了臉。

  黎百玉又將石爭推出去,才解了石青圍。

  孫夫人對七歲石爭沒有石青那麼熱情,只是送了見面禮,問過幾句話。

  坐在回府馬車上,黎百玉越想越不對,決定回去之後給太子妃寫封家書遞進去。

  石靜還沒收到黎百玉家書,便聽胤礽跟她說起了金陵曹家的打算來:「孫夫人前腳進宮,皇上後腳便把我叫到南書房,說要給青兒保媒。」

  保是的哪一家媒,不用胤礽說,石靜也猜到了:「你是什麼意思?」

  胤礽靠在迎枕上,抱著石青進宮送給石靜那隻毛絨絨的兔子,沉吟道:「曹寅有兩個兒子,嫡子連生,庶長子珍兒,都與青兒年歲相當。青兒是你嫡親妹妹,想來不會配庶子,孫夫人很可能是替連生求娶。」

  曹寅有幾個兒子,石靜記不清了,但她知道曹寅兒子全都短命,活不長。最後曹寅沒了,後繼無人,皇上不得不將曹寅弟弟曹宣兒子過繼一個給曹寅繼承香火和事業。

  曹寅是康熙皇帝奶兄,從小的玩伴,也曾是貼身侍衛,後來更是外放金陵做江寧織造,成了專給皇上摟錢的耙子。

  心腹中的心腹。

  與這樣的人家結親,等於搭上皇上的船,可不知為何,石靜總覺得孫氏出現更像是皇上對太子一種試探。

  不管是對方的人選短命,還是曹家的特殊身份,石靜都不太願意讓自己的妹妹跟著蹚渾水:「推得掉嗎?」

  胤礽擺弄著兔耳朵:「皇上叫我過去,不像是要與我商量。」

  那就是定下來了!

  石靜端起茶碗喝下一口,腦子飛快轉動,片刻便有了主意:「孫氏有兩個兒子,長子曹寅,次子曹宣。曹寅是皇上的心腹,知道的事情太多,為了避嫌最好不要與他這一房聯姻。」

  曹宣是次子,無論官職還是聖寵,都遠不及曹寅,正好繞開皇上的試探。

  況且從曹寅過繼曹宣子嗣來看,曹宣兒子明顯更耐造,比較長壽。

  石靜不願意石青跟著蹚渾水,更不想她嫁過去沒幾年便守寡。

  「曹宣兒子倒是不少,可曹家二房不如長房煊赫,會不會太委屈青兒?」從南書房出來,胤礽也敏銳地察覺到了皇上有試探的意思,所以沒有當場表態,只說要回來與太子妃商議。

  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便是皇上也不好強買強賣。萬一弄出怨偶來,總是不美。

  皇上果然沒有堅持,只說讓他三日後回話。

  石靜主意好是好,可石家已經嫁了長女給他,如今因為他又要搭上次女,胤礽心裡有些過不去。

  「皇上有意保這個媒,其中肯定存了對你的試探。你這樣回復,才能輕易繞開,不傷皇上的顏面。」

  石靜耐心給他分析:「如果這樁親事只是一種試探,你當時沒給準話,皇上大約不會堅持。但皇上堅持要給曹家保媒,說明其中除了試探,還有皇上的私心,和對你的認可。」

  胤礽立刻聽懂了石靜意思:「你是說,皇上想讓曹家提前搭上我的船,保曹家幾代富貴?」

  讓石家嫁一個女兒給曹家算什麼,等到康熙四十五年,皇上他老人家還親自做主將曹寅女兒指給平郡王訥爾蘇做王妃呢。

  怕嚇到胤礽,這些預知未來的話石靜只在心裡想想,並不會說出來。

  聽胤礽這語氣,皇上打算讓石家嫁女是鐵了心的,任誰都無法轉圜。石靜能做,便是退而求其次,為石青爭取主動。

  察覺到胤礽對石家的愧疚,不難猜出原樣回復之後皇上的心理狀態,石靜決定把握住:「正是這個道理。你若覺得虧了青兒,不如跟皇上提提,看看能不能讓青兒自己選一個看得上眼。」

  做女人難,在封建社會做女人更難,盲婚啞嫁太多了。

  過得不如意,想和離更是難上加難。

  不管皇上答不答應,石靜都打算給黎百玉寫信,讓她辦個春日宴,想辦法請了曹家人來赴宴,讓石青選個自己喜歡。

  兩日後,黎百玉家書到,將那日與曹家人偶遇事說了,著重強調孫夫人對石青格外看重。

  原來是曹家主動想要搭上太子船,而不是皇上主動為曹家謀劃麼?

  曹家是給皇上摟錢的耙子,這樣的人家主動巴結太子,在皇上看來絕不是什麼好事。

  皇上之所以給曹家這個面子,更多是對太子試探。

  還好孫夫人有兩個兒子,只曹寅一個是皇上的心腹。

  還好胤礽心中對皇上有忌憚,沒有當場應下,

  這才給了她發揮的空間,讓胤礽有周旋的餘地。

  石靜把推斷都跟胤礽說了,並且給家裡寫了信回去,很快得到答覆,石青和石爭的親事全憑太子妃做主。

  看過石家的書信,胤礽故作忐忑地回復給皇上,皇上果然詫異:「放著長房宗婦不做,嫁到二房去,太子妃問過她阿瑪意思了嗎?」<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