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頁
無非是老鼠蟑螂等東西罷了。
雜亂的角落中,總是會叫這些物種橫生。
竹歸轉頭看向兩個崩潰程度不同的人,低聲道:「主子,床榻已經收拾好了。」
掃了一眼殿內,破桌破凳,甚至床榻都是缺胳膊少腿的,但都來了冷宮,也沒什麼好抱怨的。
竹青將竹歸的舉止盡收眼底,她覺得不可思議,她們馬上就要死了,竹歸怎麼還能和往日一樣冷靜?
她聲音發抖地問:「你、你不怕嗎?」
竹歸還未回答她,就有人代替她回答了,宋氏諷刺冷笑:「她怕什麼,她又不會死。」
竹青呆滯住,這話是何意?
竹歸沉默,沒有反駁。
宋氏轉頭看向她,眼中有恨有怨:「是你,對不對?」
能瞞天過海,叫她察覺不到宮中動向的人,也只有竹歸。
只有竹歸!
第122章
竹青徹底呆住,她呆滯地看向竹歸,相識二十年,她卻好像是第一次認識竹歸一樣。
竹歸低著頭,她不斷地撫平被褥上的褶皺,但這冷宮太久失修,被褥也早僵硬,上面的皺褶仿佛與生俱來,任由她如何撫,都撫不平。
年後一月,有時甚至還會落下霜雪,今晚更是冷得不行。
寒風呼嘯地吹,吹落碎碎梅花,也有冷風透過年久失修的窗戶刮入殿內,捲走三人齊聚在一起的最後一絲暖意。
竹青狠狠地打了冷顫。
竹歸許久沒有說話,宋妃猛地爆發,她上前砰得一下推開竹歸,她發瘋了一樣質問竹歸:「我問你話,你為什麼不回答!」
竹歸跌坐在地,她抬起頭,望向宋氏,宋氏臉上掉著淚,狼狽至極,一點也不似往日沉默寡言的模樣。
但這一幕好眼熟,十五年前,宋氏也是這樣哭著來求她。
竹歸沒做掙扎,她也沒起身,她只是平靜地說:「奴婢是人,是人就會想要活著。」
明知前面是死路一條,她難道真的要隨著宋氏去死?僅僅是為了忠僕二字?
但她對不起宋氏什麼呢?
竹歸轉頭,她好久沒看外間的風景了,但冷宮著實沒什麼景色可言,滿眼都是蕭瑟,但竹歸還是仰頭看著,透過窗戶,透過那層高牆,努力地往牆頭外看去。
宋氏的情緒幾乎要把她淹沒,她上前推搡著竹歸,質問她:「你說話啊!我到底何處對不起你!我對你這麼好!你居然要背叛我!」
是的,是背叛。
竹歸不可能是胥硯恆的人,她只可能是背叛!
但宋氏想不明白,她一出人頭地,就將竹歸調到自己身邊,將她救出當初窘迫的泥潭,這麼多年來,她對竹歸百般信任,她膝下有皇子,又是三品主位娘娘,竹歸待在她身邊,甚至比一般的妃嬪過得還好!
宋氏懷疑過很多人,對竹歸也不是沒有過懷疑,但這懷疑僅僅存在一瞬間,她從未想過竹歸會背叛她!
竹歸閉了閉眼,好久好久,她終於出聲:「對奴婢好?」
往日沉默的人突然爆發,她睜眼質問宋氏:「娘娘口中的對奴婢好,是指什麼?」
指讓她替宋氏處理那些見不得光的事?信任她,就是對她好?
竹歸自嘲地扯唇,她眼中有淚光沁出,又眨眼間消失,她說:「皇上登基前,奴婢在宮中待了十一年,手中從未沾過一條人命。」
她沒那麼大野心。
她只想安安靜靜地在宮中度過幾年,然後清清白白地出宮。
沒人知道她第一次對后妃下手時的驚慌,也沒人知道她夜間驚醒時的失神,她眼睜睜地看著自己逐漸變成另外一個人,逐漸變得面目可憎。
宋氏的質問聲突然消失,她怔怔地看向竹歸。
十幾年的宮廷生涯,讓她近乎忘了竹歸從一開始就是個心軟的人,所以,她當初才會去求竹歸,明明二人交情不是那麼深,但她覺得竹歸會冒險幫她。
為什麼?
因為她看得出當時竹歸對她的於心不忍。
竹歸的聲音還在繼續:「娘娘是覺得,當初您將奴婢拉出尚衣局的泥潭,所以,奴婢該感恩戴德,是嗎?」
可在宋氏找上她的時候,她明明說過,她最想要的是出宮。
她想她爹,想她娘,也想她的哥哥。
她想要一家團聚。
可當時宋氏怎麼說的呢?宋氏一臉為難,說她沒辦法。
然後她說,她雖身處高位,但孤立無援,總覺得這深宮好像能吞人,她害怕。
宋氏讓她留下幫幫她。
她說,她不會再讓她受人欺辱的。
竹歸太清醒,以至於她立刻明白,她走不了了。
明明她當時已經竭盡全力,已經拿出所有體己錢打點好了宮人,只差臨門一腳,她就能踏出這個宮門。
但宋氏的到來,讓她所做的一切都成了無用功。
既然是要報恩,為何不是給她想要的?而是徹底困住了她?
宋氏不是要報恩,她只是想要一個能信任的人。
竹歸擦了擦眼淚,她自嘲地說:「娘娘總是安慰奴婢,說奴婢沒有家人了,您便是奴婢的家人。」
這是宋氏知道她兄長成親後不再來探望她時,說的安慰之詞。
「但娘娘可知道,是奴婢叫兄長不要再來了的。」
她註定出不了這堵高牆,她替宋氏處理的髒事越多,宋氏就越不可能放她離開,而如果她一心想離開,宋氏勢必會懷疑她。
所以,她讓兄長不要再來,徹底斷了她出宮的心思,只有這樣,宋氏才能徹底對她放心。
而一旦宋氏做的事情暴露,必然禍連身邊人,她不能叫兄長受她拖累。
她這輩子註定不可能和家人團聚。
恨嗎?說不上,她只是越來越安靜。
竹歸安慰自己,在何處都是一樣的,她就當是在宮中養老了。
可是宋氏野心越來越大。
明知道宮中有皇上的眼線,明知道皇上對後宮的掌控,明知道皇上對貴妃的寵愛!她怎麼敢奢望,她的所作所為不會被察覺?!
竹歸不理解,她比宋氏要更早地崩潰。
她位低言輕,她沒辦法替自己抉擇命運,所以,她已經努力地認命了!
為什麼,為什麼宋氏還要拖著她去死!
告密,背叛,變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她只是想活著,僅此而已。
當年對不親近的人都會於心不忍的人,如今早是鐵石心腸,背叛舊主也不能叫她動容。
而這一切,都是拜娘娘所賜。
因果循環。
朱紅宮牆外有一棵歪脖子槐樹,這堵牆後是護城河,而且這處是冷宮,所以沒人來打理。
竹歸近乎痴迷地望著那棵樹,她聲音好遠好遠:「奴婢的家門口也有這麼一棵歪脖子樹,可奴婢都要記不清長什麼樣了……」
是槐樹?楊樹?還是柿子樹?
時間太久遠,她記不清了。
竹青嚇得渾身發抖,她擦著眼淚,望著相識二十年的人一瞬間變得陌生,她說不出來話,怪竹歸?
她怪不了。
是她也貪心,所以才沒有阻攔娘娘。
她何嘗不是抱著僥倖的心態。
宋氏一動不動地看著竹歸,她順著竹歸的話好像看見了十年前的自己。
那時的她是這麼想的嗎?
或許是的。
但是這宮中實在太冷了,她能信任的人太少太少。
竹歸走了,她要怎麼辦?
她也想要報團取暖。
所以她把竹歸困在了身邊,陪陪她,陪陪她,她不要孤身一人。
竹歸擦淨了眼淚,她跪地,以頭叩地:「貴妃答應過奴婢,會放奴婢和竹青一條活路。」
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竹歸深呼吸了一口氣,她說:「此事後,奴婢和竹青會被發配去替太后守陵,自此和娘娘別過。」
太后活不了多久的,這是宮中所有人的共識。
守皇陵艱苦,但好歹留了一條命在。
竹歸不覺得貴妃娘娘虧待了她,她手上染了那麼多條人命,她早該還罪了,或許到了皇陵,她還能睡得安穩些。
竹青驀然抬頭,她呆住,眼淚無意識地,也爭先恐後地流出來,她沒有想到,竹歸還會記得她。
竹歸沒看向竹青。
為何要帶走竹青?
她是人,二十年的相處,竹青早成了她沒有血緣關係的家人。
竹青活著與否,對貴妃造不成影響。
宋氏卻是伏在地上,又哭又笑,淒涼的哭聲響徹殿內。
她哭著,指向竹歸:「哈……你要帶她走……你們都走了……」
就將她一人留在這宮中。
天很暗,夜色濃郁得化不開,仿佛能夠吞人,竹青畏縮在燈源處,淺淡月光也灑在竹歸身上,只有宋妃,只有她被留在黑暗中。
宋氏哭著看向竹歸,淚眼朦朧間,她恍惚地好像看見了十五年前的竹歸和眼前的竹歸合為一體。<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雜亂的角落中,總是會叫這些物種橫生。
竹歸轉頭看向兩個崩潰程度不同的人,低聲道:「主子,床榻已經收拾好了。」
掃了一眼殿內,破桌破凳,甚至床榻都是缺胳膊少腿的,但都來了冷宮,也沒什麼好抱怨的。
竹青將竹歸的舉止盡收眼底,她覺得不可思議,她們馬上就要死了,竹歸怎麼還能和往日一樣冷靜?
她聲音發抖地問:「你、你不怕嗎?」
竹歸還未回答她,就有人代替她回答了,宋氏諷刺冷笑:「她怕什麼,她又不會死。」
竹青呆滯住,這話是何意?
竹歸沉默,沒有反駁。
宋氏轉頭看向她,眼中有恨有怨:「是你,對不對?」
能瞞天過海,叫她察覺不到宮中動向的人,也只有竹歸。
只有竹歸!
第122章
竹青徹底呆住,她呆滯地看向竹歸,相識二十年,她卻好像是第一次認識竹歸一樣。
竹歸低著頭,她不斷地撫平被褥上的褶皺,但這冷宮太久失修,被褥也早僵硬,上面的皺褶仿佛與生俱來,任由她如何撫,都撫不平。
年後一月,有時甚至還會落下霜雪,今晚更是冷得不行。
寒風呼嘯地吹,吹落碎碎梅花,也有冷風透過年久失修的窗戶刮入殿內,捲走三人齊聚在一起的最後一絲暖意。
竹青狠狠地打了冷顫。
竹歸許久沒有說話,宋妃猛地爆發,她上前砰得一下推開竹歸,她發瘋了一樣質問竹歸:「我問你話,你為什麼不回答!」
竹歸跌坐在地,她抬起頭,望向宋氏,宋氏臉上掉著淚,狼狽至極,一點也不似往日沉默寡言的模樣。
但這一幕好眼熟,十五年前,宋氏也是這樣哭著來求她。
竹歸沒做掙扎,她也沒起身,她只是平靜地說:「奴婢是人,是人就會想要活著。」
明知前面是死路一條,她難道真的要隨著宋氏去死?僅僅是為了忠僕二字?
但她對不起宋氏什麼呢?
竹歸轉頭,她好久沒看外間的風景了,但冷宮著實沒什麼景色可言,滿眼都是蕭瑟,但竹歸還是仰頭看著,透過窗戶,透過那層高牆,努力地往牆頭外看去。
宋氏的情緒幾乎要把她淹沒,她上前推搡著竹歸,質問她:「你說話啊!我到底何處對不起你!我對你這麼好!你居然要背叛我!」
是的,是背叛。
竹歸不可能是胥硯恆的人,她只可能是背叛!
但宋氏想不明白,她一出人頭地,就將竹歸調到自己身邊,將她救出當初窘迫的泥潭,這麼多年來,她對竹歸百般信任,她膝下有皇子,又是三品主位娘娘,竹歸待在她身邊,甚至比一般的妃嬪過得還好!
宋氏懷疑過很多人,對竹歸也不是沒有過懷疑,但這懷疑僅僅存在一瞬間,她從未想過竹歸會背叛她!
竹歸閉了閉眼,好久好久,她終於出聲:「對奴婢好?」
往日沉默的人突然爆發,她睜眼質問宋氏:「娘娘口中的對奴婢好,是指什麼?」
指讓她替宋氏處理那些見不得光的事?信任她,就是對她好?
竹歸自嘲地扯唇,她眼中有淚光沁出,又眨眼間消失,她說:「皇上登基前,奴婢在宮中待了十一年,手中從未沾過一條人命。」
她沒那麼大野心。
她只想安安靜靜地在宮中度過幾年,然後清清白白地出宮。
沒人知道她第一次對后妃下手時的驚慌,也沒人知道她夜間驚醒時的失神,她眼睜睜地看著自己逐漸變成另外一個人,逐漸變得面目可憎。
宋氏的質問聲突然消失,她怔怔地看向竹歸。
十幾年的宮廷生涯,讓她近乎忘了竹歸從一開始就是個心軟的人,所以,她當初才會去求竹歸,明明二人交情不是那麼深,但她覺得竹歸會冒險幫她。
為什麼?
因為她看得出當時竹歸對她的於心不忍。
竹歸的聲音還在繼續:「娘娘是覺得,當初您將奴婢拉出尚衣局的泥潭,所以,奴婢該感恩戴德,是嗎?」
可在宋氏找上她的時候,她明明說過,她最想要的是出宮。
她想她爹,想她娘,也想她的哥哥。
她想要一家團聚。
可當時宋氏怎麼說的呢?宋氏一臉為難,說她沒辦法。
然後她說,她雖身處高位,但孤立無援,總覺得這深宮好像能吞人,她害怕。
宋氏讓她留下幫幫她。
她說,她不會再讓她受人欺辱的。
竹歸太清醒,以至於她立刻明白,她走不了了。
明明她當時已經竭盡全力,已經拿出所有體己錢打點好了宮人,只差臨門一腳,她就能踏出這個宮門。
但宋氏的到來,讓她所做的一切都成了無用功。
既然是要報恩,為何不是給她想要的?而是徹底困住了她?
宋氏不是要報恩,她只是想要一個能信任的人。
竹歸擦了擦眼淚,她自嘲地說:「娘娘總是安慰奴婢,說奴婢沒有家人了,您便是奴婢的家人。」
這是宋氏知道她兄長成親後不再來探望她時,說的安慰之詞。
「但娘娘可知道,是奴婢叫兄長不要再來了的。」
她註定出不了這堵高牆,她替宋氏處理的髒事越多,宋氏就越不可能放她離開,而如果她一心想離開,宋氏勢必會懷疑她。
所以,她讓兄長不要再來,徹底斷了她出宮的心思,只有這樣,宋氏才能徹底對她放心。
而一旦宋氏做的事情暴露,必然禍連身邊人,她不能叫兄長受她拖累。
她這輩子註定不可能和家人團聚。
恨嗎?說不上,她只是越來越安靜。
竹歸安慰自己,在何處都是一樣的,她就當是在宮中養老了。
可是宋氏野心越來越大。
明知道宮中有皇上的眼線,明知道皇上對後宮的掌控,明知道皇上對貴妃的寵愛!她怎麼敢奢望,她的所作所為不會被察覺?!
竹歸不理解,她比宋氏要更早地崩潰。
她位低言輕,她沒辦法替自己抉擇命運,所以,她已經努力地認命了!
為什麼,為什麼宋氏還要拖著她去死!
告密,背叛,變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她只是想活著,僅此而已。
當年對不親近的人都會於心不忍的人,如今早是鐵石心腸,背叛舊主也不能叫她動容。
而這一切,都是拜娘娘所賜。
因果循環。
朱紅宮牆外有一棵歪脖子槐樹,這堵牆後是護城河,而且這處是冷宮,所以沒人來打理。
竹歸近乎痴迷地望著那棵樹,她聲音好遠好遠:「奴婢的家門口也有這麼一棵歪脖子樹,可奴婢都要記不清長什麼樣了……」
是槐樹?楊樹?還是柿子樹?
時間太久遠,她記不清了。
竹青嚇得渾身發抖,她擦著眼淚,望著相識二十年的人一瞬間變得陌生,她說不出來話,怪竹歸?
她怪不了。
是她也貪心,所以才沒有阻攔娘娘。
她何嘗不是抱著僥倖的心態。
宋氏一動不動地看著竹歸,她順著竹歸的話好像看見了十年前的自己。
那時的她是這麼想的嗎?
或許是的。
但是這宮中實在太冷了,她能信任的人太少太少。
竹歸走了,她要怎麼辦?
她也想要報團取暖。
所以她把竹歸困在了身邊,陪陪她,陪陪她,她不要孤身一人。
竹歸擦淨了眼淚,她跪地,以頭叩地:「貴妃答應過奴婢,會放奴婢和竹青一條活路。」
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
竹歸深呼吸了一口氣,她說:「此事後,奴婢和竹青會被發配去替太后守陵,自此和娘娘別過。」
太后活不了多久的,這是宮中所有人的共識。
守皇陵艱苦,但好歹留了一條命在。
竹歸不覺得貴妃娘娘虧待了她,她手上染了那麼多條人命,她早該還罪了,或許到了皇陵,她還能睡得安穩些。
竹青驀然抬頭,她呆住,眼淚無意識地,也爭先恐後地流出來,她沒有想到,竹歸還會記得她。
竹歸沒看向竹青。
為何要帶走竹青?
她是人,二十年的相處,竹青早成了她沒有血緣關係的家人。
竹青活著與否,對貴妃造不成影響。
宋氏卻是伏在地上,又哭又笑,淒涼的哭聲響徹殿內。
她哭著,指向竹歸:「哈……你要帶她走……你們都走了……」
就將她一人留在這宮中。
天很暗,夜色濃郁得化不開,仿佛能夠吞人,竹青畏縮在燈源處,淺淡月光也灑在竹歸身上,只有宋妃,只有她被留在黑暗中。
宋氏哭著看向竹歸,淚眼朦朧間,她恍惚地好像看見了十五年前的竹歸和眼前的竹歸合為一體。<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