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喚的是長安,不是周彥。

  天子也學會動之以情了,周彥笑了:「陛下明明知道,我走不掉的。」

  蕭瑾瑜久病纏身的面容,閃過倦色:「可是朕可以保證,秦儉走得掉。」

  一句話,塵埃落定。

  哄騙秦儉離京那日,她果真是起了疑惑的。

  周彥將蕭瑾瑜的密令拿給她,哄她上了馬車。

  臨別時,她突然一把握住他的手,眼眸平靜:「我等你,你說過的,一定會回來找我。」

  周彥心裡突然泛起疼痛,湊上前,吻了她的鬢間。

  「好,夫人放心。」

  秦儉帶著周時走了。

  一個月後,京中大雪,紛紛而落。

  天子殿上,年輕的君主一身龍袍,眉眼深沉。

  「罪己詔」早已昭告天下。

  如今頒布的,一條一條,是宦官周彥的七宗罪。

  他這一生,手染鮮血無數,只要皇帝願意,多得是罪名。

  殿外大雪紛飛,銀裝素裹。

  行刑的侍衛們白著臉,在一旁等待。

  臨死之前,周彥見了衛離。

  將身上的外衣脫下,交給了她。

  「不要告訴儉儉,她會哭。」

  點天燈,死無全屍。

  周彥仰頭看天,雪落在他眼睛上,冰冰涼涼。

  他笑了,目光遙遙,憶起秦儉溫良的眉眼,眸光也變得溫柔了。

  儉儉,不虧的。

  願你知曉,我這一生,原是桎梏於泥潭,污穢不堪,因你才得見青天,洗盡一身塵埃。

  不虧,且無怨無悔。

  但若有來生……

  若有來生,願你我僅是舊時堂前燕,求一個最終圓滿。

  第16章 番外 2 堂前燕

  太光二十七年。

  武定府同知老爺家發生了件大事。

  年僅十四的小公子,於清晨留了封家書,不見了蹤跡。

  信上只道——昔有楚子熊繹九十辟在荊山,今小兒周彥,自薦太晟府,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望家中勿念。

  總結一句話,黃口小兒不知天高地厚,去投奔了邊城越州太晟府的梁國公。

  梁國公作為前朝封爵大臣,在大寧稱得上是一代純臣。

  可惜當今太光帝,寵信宦官,閹黨獨大,對朝野之臣諸多打擊。

  發展到最後,皇帝荒政,東廠司禮監八大太監,權勢滔天,竟能把控朝政。

  梁國公等多位老臣,已無力挽狂瀾之力。

  內閣的陳大人一腔熱血,不顧阻攔地多次上表辱罵閹黨,最終遭了報復,落了個斬首示眾。

  梁國公失望之下,為求自保,在幕僚的建議下,自請前往邊城越州,鎮守太晟府。

  北方邊城,是個落魄之地,常有遊牧蠻子騷擾,搶殺掠奪。

  最嚴重的一次,太晟府前太守被刺殺,導致朝廷出兵北伐。

  當時領兵的便是梁國公。

  如今他又自願請求駐守北關,太光帝挽留了幾句,然後敲鑼打鼓地給送走了。

  如此連閹黨宦官都鬆了口氣,又少了一個整天叭叭叭的老匹夫,他們樂得在京城逍遙自在。

  周父讀了周彥的信,簡直被氣笑了。

  周母哭啼,連忙派了家中隨從去追人。

  周父無奈嘆息,十四歲的少年,已經如此張狂不從管教了嗎。

  大人們焦頭爛額時,十歲的秦儉老實的站在一旁,心不在焉,目光呆滯。

  她不敢說,前晚阿彥哥哥離開時,站在她窗戶外面看了她一夜。

  當時可把她嚇壞了。

  阿彥哥哥前些日子就怪怪的,看她的眼神深沉、隱忍、眷戀,簡直跟從前判若兩人。

  白日裡見了,她照常躲著他繞路走,竟被他一把拽住。

  本以為又要被罵幾句,結果一向不耐煩的少年,靜靜地看著她,柔聲道:「儉儉,送我一個絡子吧。」

  秦儉呆愣愣地看著他,臉又白又紅。

  從前也是送過的呀,被他打落在地,說了句什麼鬼東西。

  周彥是怎麼了?何時變得如此奇怪。

  他的目光熾熱,眼底笑意盈盈,如三月春水。

  小女孩如何招架得住,趕忙點頭,結結巴巴,乖巧得表示現在就去打絡子。

  結果慌不擇路,轉頭走兩步撞上了院中的樹。

  周彥一愣,快步上前,又心疼又好笑地幫她揉了揉額頭。

  「小丫頭,你慌什麼?」

  秦儉的臉漲得通紅,看了他一眼,趕忙起身跑開了。

  在她把絡子交給周彥沒幾天,他就不辭而別了。

  也算不上不辭而別。

  那晚月色正濃,周彥在她窗外站了一夜。

  最後走的時候說了一句——

  「儉儉,等我回來。」

  好後悔,她當時緊張不已,裝睡了一夜,卻又一夜未眠。

  隔著窗戶的那道影子,雖是初夏的晚上,但也染了寒露的吧。

  周彥走了三個月了,派去尋他的家丁,杳無音訊。

  又過了一個月,家丁回來了,直言自家小公子真的去了太晟府,梁國公將他留下了。

  周父震驚,周母震驚,不知為何,秦儉突然不震驚了。

  只是隱約地覺得,似乎什麼東西變了。

  周彥走後半年,秦儉的生活與從前無異。

  去玲瓏繡莊學刺繡,跟李媽媽學寫字,偶爾周伯母帶著去看花燈、皮影戲。

  周伯母提起周彥就諸多抱怨,李媽媽這時便勸慰她:「小公子還是貼心的,每個月都寄家書,夫人有什麼好擔心的。」

  說到這裡,周伯母看了一眼秦儉,突然笑了:「哪兒是給我寄家書,咱們是沾了小秦儉的光,只怕家書是送東西時順便捎來的。」

  秦儉臉一紅,結結巴巴地不知說什麼好。

  周彥的信每月都有,送來的時候往往還帶著一些小東西。

  都是些小女孩喜歡的東西。

  瓷娃娃、梳篦、小玉環…… 還有一隻撥浪鼓。

  秦儉托腮坐在屋裡的時候,手拿撥浪鼓玩了兩下,紅著臉就笑了。

  周伯伯的調令下來了,伯母說,過了年她們就可以遷去京中。

  他們好像都鬆了一口氣。

  秦儉知道,這調令很難得,周伯伯申請了好多次。

  可是沒等過年,十一月底,京中又來了文書,命周伯伯即刻入京任職。

  那場搬家,走得慌裡慌張。

  馬車出發前,周伯母抱怨:「詹事府的人可真是,一聲令下,咱們就要火急火燎地遷家,也不提前打聲招呼。」

  周伯伯調任的是京中詹事府左司諫,從九品。

  地方的五官,到了京中只能做個九品官,但周伯伯好像並不介意。

  他好脾氣地對伯母道:「夫人莫要抱怨,反正是要調離棣州的,早走三個月,興許是件好事。」

  周伯母點了點頭:「也對,棣州這地方,離開一日便能安心一日。」

  秦儉被李媽媽摟著,坐在馬車裡,有些不解。

  她敏銳地發現,那位一向笑眯眯與周伯伯關係甚好的賀知州,竟然沒來送他。

  想必是人走茶涼,也可能是因為他們家曾經提議與周家結親,被伯伯婉拒了。

  秦儉未作他想,躺在李媽媽膝上,半路睡得迷迷糊糊。

  馬車顛簸,她隱約之間做了一個夢。

  夢裡是大批的錦衣衛入了棣州,武定府周家,李媽媽一把將她推開,焦急地喊——

  「她不是周家的人,她姓秦,叫秦儉,是城南玲瓏繡莊的學徒!」

  猛然驚醒,已經是一身冷汗。

  李媽媽笑眯眯地看著她,用帕子幫她擦了擦額頭的汗。

  「妞妞做噩夢了?」

  秦儉緊緊地依偎在她懷裡,臉很白。

  萬沒想到,三個月後,在他們安頓在京中時,東廠大太監姜公公奉旨辦案,將棣州武定府的大小官員定了斬首。

  秦儉想起那個夢,心有餘悸。

  同樣心有餘悸的還有周伯伯和周伯母。

  周伯母的臉都白了,按著胸口說:「菩薩保佑,真是菩薩保佑我們。」

  第二天,在府里設了佛堂。

  秦儉總覺得不對勁,直到詹事府的府丞李大人過來提醒,叮囑周伯伯最近謹慎處事,不必外出。

  她才知曉,原來錦衣衛也是因棣州的案子來調查了的。

  只是天子腳下,又有詹事府的二品詹事出頭,要求京衛鎮撫一同協查,東廠那幫閹人才鬆了口。

  李大人是周伯伯的上級,他很客氣,同周伯伯作揖道:「周大人,冒昧地問一句,您與梁國公有何淵源?」

  周伯伯一臉懵,趕忙回禮:「梁國公乃兩朝元老,肱骨重臣,小人雖仰慕,並無緣拜見。」

  李大人驚奇了下:「那倒是奇怪,詹事府提前三月下了調令文書,皆因國公爺從越州寄了書信,詹事大人才匆匆地下令。」

  與梁國公有淵源的,想必只有投奔了太晟府的周彥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