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前在趙王府,那個漂亮的不似人間煙火的小太監,便深得蕭瑾瑜喜愛。

  只沒想到,他膽子大到如此地步。

  在皇帝的後宮塞人,誣陷皇后,想扶持自己的人上位。

  真相大白後,權思被處死。

  太子與母親感情深厚,從此恨毒了閹人。

  我很惶恐。

  將來太子登位,周彥一定不會有好下場的。

  那日回府之後,我沖周彥發了好大的脾氣,砸了一個花瓶。

  一來是怨他與皇帝合謀哄騙了我,二來是實在心慌得厲害,無力排解。

  周彥任由我發火,最後可憐兮兮地看著我:「夫人,皇上未必是不想殺我的,他只是不能殺罷了。」

  我揪著他的胳膊,生氣地看著他:「周彥,你還有多少事瞞著我?」

  他笑了,眸光變得極其溫柔:「很多,但是一件都不能說。」

  我氣結,推了他一把,起身離開。

  他從背後抱住我,輕聲地哄道:「別生氣,儉儉,我得為我們的將來打算。」

  我就知道,他這樣的人,是不會坐以待斃的。

  無力地垂下眼眸,我心裡堵得厲害,悶聲道:「周彥,你要記得,這天下是蕭家的天下,將來無論是不是太子登基,大概率都不會容得下你。」

  他「嗯」了一聲:「你怕嗎?」

  「不怕。」

  我回頭看他,目光清明:「跟你在一起,我什麼都不怕。

  「但是周彥,你要明白,海晏河清來之不易,大寧經不起再一次的四王之亂了,每一次皇權紛爭,死傷在朝堂,受苦的卻都是平民百姓。」

  「夫人,我懂的。」

  周彥眸光沉沉,想說什麼,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最終只是摸了摸我的臉:「這些都不是夫人該操心的事,放心,我有分寸的。」

  昌武八年,我已是三十一歲的婦人。

  對鏡梳妝,那女子眉目如此熟悉又陌生。

  人人都說我生了副菩薩心腸,也長了副菩薩的臉。

  都是假的,若真的有菩薩,我乞求她指條明路。

  昌武十一年,皇帝壽辰。

  宮宴開始前,內官突然喚我面聖。

  太極殿內,蕭瑾瑜一身明晃晃的龍袍,掩不住面上倦色。

  人至中年,終究是無可避免地由盛轉衰。

  他已經四十三了。

  在位十載,朝無廢事,廢除苛政,整頓吏治和財政,稱得上是位明君。

  當皇帝是件勞心費力的事,尤其是當一位明君。

  慧極易傷,情深不壽,這句話用在他身上勉強合適。

  三公子蕭瑾瑜,一生心機深沉,機關算盡,性情涼薄。

  到了這等年紀,突然對已逝的陶皇后深情了起來。

  內官記載,帝念及孝存皇后,數次悲慟,淚流不止,日漸憔悴。

  感情的事真是奇怪,陶皇后沒了九年了,蕭瑾瑜突然後知後覺地反應過來。

  少年夫妻,卻沒有等來老年之伴。

  自此之後,蕭瑾瑜再力不從心,後宮如同虛設。

  他喚我過來為他梳發。

  這倒也不奇怪,他還記得陶氏最喜歡我為她梳頭髮。

  陶氏曾說:「春華的手又輕又軟,梳頭時的手法跟她打絡子似的,真是靈巧。」

  我為皇帝梳著頭髮,不經意看到他藏於發間的幾根白髮,心驚了下。

  蕭瑾瑜渾然不覺,他已經不在意這些了,絮絮叨叨,跟我說的都是閒話家常——

  「秦儉,你還記得晚晴那頭長髮嗎?青絲如柳,真真是生得極好。

  「晚晴的左眼瞼下,有一顆褐色小痣,她說有此痣者,今生多淚,後來她哭的時候果然像滂沱的雨。

  「她初入王府,天真爛漫,率真如孩童,朕一心盼著與她成親,猶記新婚那日,朕說過,以後必定不會讓她多淚,朕喜歡看她笑。

  「後來,朕應是讓她傷心透了,她才會一言不發懸樑自盡,朕悔之晚矣。

  「朕這一生,結髮之妻只她一人,只是不知將來見了面,她還肯不肯對我笑……」

  我從不知蕭瑾瑜這樣的人,何時變得如此脆弱,那一刻他如垂暮之人,拉過我的手,將頭靠在我的胳膊上,痛哭流涕。

  我很久不曾想起陶氏,她字字清醒的話語仿佛又浮現耳邊——

  雁過無痕,把心收回來,永遠不要去愛他。

  可是即便把心收回來,她還是心死了。

  人都已經不在了,皇帝的深情又能給誰看呢?

  第14章

  我有一種不祥的預感,這種預感周彥也有。

  皇帝壽誕不久,宮內又發生了件事。

  道是太子殿下不知因何時與皇上起了爭執,皇上一怒之下,氣得吐了血。

  太醫診脈過後,說他是鬱結於心,氣血虧虛。

  太子在床邊守了兩日,待他醒來,父子倆又抱頭痛哭。

  如此行徑,更加證明太子地位不可撼動。

  周彥似乎有所行動了。

  那日我無意聽到他在書房與人對話。

  是他那些乾兒子裡最受器重的一位。

  他說:「乾爹,不能再等了,現在下手搶占先機,這些年皇帝削蕃太猛,咱們這個時候動手,掌控好京城防衛,根本不必擔心各路藩王生異心。」

  第二日,我同周彥商議,把周時送回錢塘。

  周時已經十二歲了,出落得明眸皓齒,十分出挑。

  我打算將她託付給窈娘等人。

  京中局勢莫名地變得緊張起來。

  周時走的時候,馬車還沒過城門,我竟看到太子殿下高立於城樓上,居高臨下地看著我。

  她沒走成,對此周彥並無意外,仿佛早就知曉這結局。

  看來,是到了緊要關頭了。

  我原以為,周彥是想扶持幼主登基,把控朝政。

  但是,蕭瑾瑜又豈是普通人。

  周彥遲遲沒有動手,是因為他也忌憚著蕭瑾瑜。

  皇帝一天不死,都是鎮壓著他的大山。

  皇權之下,太監的權利其實沒那麼大。

  我終日睡不好覺,照鏡子發現自己鬢間竟然也有了白髮。

  原來三十四歲的女人,已經開始華發初生了。

  我對周彥說:「近來我總是夢到伯母和李媽媽,她們要帶我去看花燈,周彥,我好像很久都沒有看過花燈了。」

  周彥望著我,眸光溫柔:「等日後,我帶夫人去看花燈。」

  昌武十二年,皇帝駕崩。

  太子登基,改國號為慶曆。

  周彥說一切都結束了。

  他沒有反,因皇帝駕崩前,詔了他入宮覲見。

  蕭瑾瑜死的時候,他就在身邊。

  促膝長談了整晚,我不知談了些什麼。

  但蕭瑾瑜就是蕭瑾瑜,他不動一兵一卒,瓦解了周彥的異心。

  後來我知道,他說,放我們一家離開。

  前提是,周彥把東西交出來。

  我觸碰到了皇室的秘密。

  明德帝駕崩之前,留下的傳位遺詔上,並不是蕭瑾瑜的名字。

  那份遺詔在周彥手中。

  他手裡握著王牌。

  但是不知為何,與蕭瑾瑜一夜長談之後,他放棄了那張王牌。

  焚燒了明德帝遺詔。

  換來了蕭瑾瑜的一道密令。

  我與他的自由。

  離京那日,風和日麗。

  世上再無西廠提督周彥,也無春華夫人。

  周彥將皇帝密令交給了我,讓我帶周時先行一步。

  他說,蕭瑾瑜雖說放過了我們,但是他信不過新登基的太子殿下。

  為了安全起見,我帶著周時先出發,若新帝有殺心,沒有我們的拖累,他才好脫身。

  我靜靜地看著他,想從他眼底看出些什麼:「周彥,你沒有在騙我吧?」

  他笑了,溫柔地撫摸我的臉,神情堅毅:「放心儉儉,我一定會去找你,絕不會丟下你一人。」

  那年,我已經三十八歲了,周彥四十二。

  歲月似乎格外優待他。

  他看起來還是那麼年輕,身姿挺拔,眉眼幽深,面部線條流暢分明,英俊倜儻。

  到達錢塘三個月後,朝堂上的消息才遲遲傳來。

  新帝頒布了「罪己詔」。

  為的是蕭氏皇祖,私植閹黨,禍亂朝綱。

  從崇寧年間的洪宗帝一心煉丹向道,不勤朝政,以太監涉政來牽制權臣,互相制衡。

  到太光老皇帝在位時的「宦官八虎」,結黨營私,搜刮暴斂,製造了無數奸黨冤案,致民怨滔天。

  四王之亂,外戚干政,紛爭多年,皆因皇室皇權,依附宦官。

  這份「罪己詔」,是為蕭氏先祖所發。

  我又等了一個月,終於知道,周彥騙了我,他永遠不會回來了。

  聽說他被皇上點了天燈。

  衛離說那不是真的,他死的時候並未遭罪。

  我相信衛離,她受周彥所託,帶回來了他臨死時穿的外衣。<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