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珣:「……」

  不得不說,這話還真有幾分道理。

  畢竟李家值得去爭的東西可多了。

  新婚官員是有七天婚假的,二人也沒外出,成日裡膩歪在一起。

  林秋曼早就覬覦李珣那身章服,叫張氏服侍她換上,並裝模作樣地坐到桌案後,隨手拿起書籍當驚堂木拍到桌上。

  李珣進書房瞧見她那滑稽模樣默默地捂臉。

  林秋曼指了指他,道:「來者何人,且報上名來!」

  李珣抿嘴笑,拱手道:「卑職李蘭生,拜見林明府。」

  林秋曼坐直身子,那衣袍寬大,罩在她身上無比滑稽。

  李珣覺得有趣,說道:「明府你的官帽歪了。」

  林秋曼趕忙正了正帽子,隨後又站起身提了提玉帶。

  李珣再次捂臉,啐道:「我若像你這般在百官面前扶帽提衣,多半威信全無。」

  林秋曼取下官帽,走出來瞧他的腰身,並拍了拍他的腰板。

  李珣一把將她摟進懷裡,親昵地蹭她的額頭,「還有做官夢哪。」

  「玉帶好看,章服也好看。」頓了頓,「袞服也不錯。」

  李珣垂眸睇她,「織造府新進了一批衣料,給你裁幾身衣裳。」

  林秋曼:「男裝,我要裁男裝的。」

  李珣失笑,「隨你。」

  二人正膩歪,外頭忽然傳來老陳的聲音,說宮裡頭傳來消息,說皇帝病了。

  李珣鬆開她,道:「我去瞧瞧。」

  林秋曼點頭。

  在李珣出征期間皇帝曾納了兩名妃子,那兩人李珣也曾見過,現在皇帝的年紀適合填充後宮,他倒未多管。

  也不知背後有人慫恿還是其他,皇帝借病對李珣一番敲打。

  李珣聰慧,一下子就明白他為何生病了。

  功高震主,他心頭慌。

  回府後,李珣把宋致遠叫過來,問道:「我不在的那些時日,聖上與誰走得近?」

  宋致遠想了想,「跟誰都生疏,皆是公事公辦。」

  李珣愣住。

  宋致遠:「五郎怎麼了?」

  李珣皺眉問:「宮裡頭的那兩個女郎,是誰選送的?」

  宋致遠:「楚王送的。」

  李珣陷入了沉思,楚王是李家宗親,旁支的親屬。

  宋致遠繼續道:「那兩名女郎華陽也知道。」

  第177章 大結局

  李珣若有所思地摩挲杯盞,不知在想什麼。

  宋致遠見他神色凝重,問:「五郎在想什麼?」

  李珣回過神兒,「聖上懼我。」

  宋致遠怔住。

  李珣:「我得急流勇退。」他緩緩起身,背著手站到窗前道,「京中你們替我盯著,我得給他和自己留台階下。」

  「可是……」

  「大周才被打下來,那邊根基不穩,為防出岔子,我會自動請纓過去。」

  「五郎你瘋了,這都走到門口了,就差那一腳,你卻要退?!」

  宋致遠一臉不可思議。

  李珣偏過頭看他,沒有說話。

  宋致遠還想說什麼,李珣做了個手勢,他閉嘴不語。

  晚上入睡前林秋曼坐在銅鏡前擦面脂,李珣穿著中衣坐到床沿看她,待她過來時,才說道:「想不想出去走走?」

  林秋曼:「???」

  李珣握住她的手,「離京,去樊城。」

  樊城是大周屬地。

  猝不及防聽到他說離京,林秋曼頗覺詫異,「為什麼要離京?」

  李珣:「功高震主,急流勇退。」

  林秋曼心中瞭然。

  李珣繼續道:「樊城那邊沒有人知道你,說不準你還可以上兩回公堂過過癮。」

  林秋曼掩嘴笑,好奇問:「那邊跟陳國相比又如何?」

  李珣客觀道:「水平相近,甚至某些方面更高一些。」頓了頓,「那邊土地肥沃,產的糧比這邊多,某些技術也更精進。」

  林秋曼興致勃勃問:「民風如何?」

  李珣笑道:「比我們更開放,特別是女郎,普遍要彪悍,性格爽朗,不拘小節。」

  林秋曼的眼睛頓時亮了,纏著他說了老半天。

  拿定主意後,李珣沒耽擱多少日就進了趟宮,林秋曼則回了趟娘家。

  聽到她說打算離京,周氏心裡頭很不是滋味,「原以為咱們能一家子在一塊兒,結果你又要走了,阿娘心裡頭捨不得。」

  林秋曼:「往後總有時間回來看阿娘的。」

  周氏幽幽道:「山高路遠的,談何容易。往日大娘在渭城能回來一趟已是不易,你這去得更遠,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回來看我一次。」

  說到這裡,周氏心裡頭愈發難受。

  林秋曼耐心寬慰她一番。

  在京中這幾年還是挺捨不得的,不過李珣自有他的打算。

  林秋曼也知道功高震主的弊端,心裡頭雖有些不舍,還是懂得大局,便開始著手跟周娘子等人道別撤離。

  之後隔了近半月左右,夫婦離京。

  一家人送別。

  周氏連連抹淚,終歸是捨不得的。

  林秋曼對林清菊道:「往後還望阿姐多多費心,大哥應該三五日便能到京,他回來了,讓他好生照料阿娘。」

  林清菊:「放心吧,倒是你們這一路山高路遠的,沿途可要小心些。」又道,「蓮心可要好好照顧二娘。」

  蓮心道:「奴婢記下了。」

  眾人又說了許久的家常,車隊才離去。

  林秋曼坐在馬車裡,偷偷地抹了抹眼角,到底有些難捨。

  李珣把她攬進懷裡,二人都沒有說話。

  馬車走了莫約一個多時辰後,中途他們騎馬變道。

  接近天黑時,他們已經換了三條路線。

  沿途不斷有人離去,林秋曼雖不大明白,卻也沒有多問。

  晚上他們在一家農院宿著。

  李珣在另一間房商事,蓮心伺候林秋曼洗漱。

  林秋曼問道:「蓮心你可想仔細了,真打算跟我去樊城麼?」又道,「離鄉背井的,山高路遠。」

  蓮心:「主母去哪裡,奴婢就跟到哪裡。」

  林秋曼抿嘴笑,「像個跟屁蟲,我還甩不掉你了。」

  蓮心:「奴婢這條命都是主母的,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

  林秋曼被逗樂了。

  主僕又說了好一會兒話,蓮心才下去了。

  直到許久李珣才回房,林秋曼已經睡下了。

  他鑽進被窩,摟住她的腰身。

  林秋曼翻身鑽進他的懷裡,迷迷糊糊道:「明天不想騎馬。」

  李珣:「依你,我們走水路,乘船。」

  林秋曼「唔」了一聲,困頓問:「為什麼要換呀?」

  李珣把頭埋入她的頸項,「怕有尾巴跟來,想取我腦袋。」

  這話把林秋曼的瞌睡給驚醒了,猛地哆嗦了一下,使勁往他懷裡拱。

  李珣輕撫她的背脊,他身上的氣息是她熟悉的安定,莫名叫人踏實。

  之後沒隔多久她又迷迷糊糊地睡了過去。

  次日一早人們就出發,走水路。

  深秋的天氣已經冷了起來,林秋曼坐在客船里,望著兩岸絢爛多彩的山林,高興道:「這地方好。」

  蓮心也道:「漂亮。」

  林秋曼一掃先前的疲憊,整個人都精神抖擻起來,用出行遊覽的心態來面對這場奔波,只覺得心情大好。

  天氣晴朗,兩岸的秋色在陽光的照耀下絢麗到極致。

  河水碧綠,波紋上泛起點點金光。

  她站在甲板上觀望,身側的李珣道:「這一路得走好些時日,你若是覺得乏,咱們便停一停。」

  林秋曼笑道:「不乏,遊山玩水的,極好。」

  李珣失笑。

  沿途走走停停,覽盡秋光。

  一行人極其低調,跟尋常百姓那般隱沒於山間鄉野,或流連於市井城鎮。

  林秋曼是極度享受的,她喜歡人間煙火,也喜歡這大好河山。

  待到隆冬時,漫天飛雪繽紛,二人很有情趣地聽雪賞梅。

  林秋曼聞著馥郁芬芳,打趣道:「照咱們這進度,估計到樊城得明半年了吧?」

  李珣不緊不慢道:「無妨,如今京中安定,天下太平,我們對以前的大周皆採取懷柔政策,剛柔並濟,百姓們都不想過混亂日子,一時半會兒不會生事。」

  林秋曼:「那極好。」

  李珣:「遇到冥頑不靈的,就打;遇到聽話的,則招安。」又道,「這些年那些大周權貴被我們慣養得太好,沒甚骨氣,倒是底下的些許士大夫很有風骨,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很值得敬重。」

  兩人就前大周的一些治國話題聊了起來。

  李珣的包容性極強,他會認真分析別人的好與壞,然後將實情糅合,得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理念見解。

  林秋曼單手托腮看他,是欣賞崇拜的。

  接近年關時,京中出了變故。<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