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頁
華陽不痛快道:「林二娘呢,你又如何待她?」
李珣垂下眼帘,望著自己的雙手道:「我終究是虧欠她的,沙場上刀劍無眼,不能許給她未來。」
華陽糟心道:「你倆白折騰了一場鏡花水月。」
李珣沒有說話,心裡頭頗有幾分苦。
誰不眷戀溫柔鄉呢,遺憾的是他偏偏給不起。
開戰的消息傳出去後,整個京中都人心惶惶。
林秋曼感到非常詫異,特地去詢問秦秉南,他把詳情細細說了。
在聽到晉王請命出征時,她的表情有些奇怪。
下午她沒什麼反應,跟往常一樣,看不出端倪來。
張氏慫恿她去問,林秋曼淡淡道:「我去問什麼?」
張氏小心翼翼道:「小娘子心裡頭只怕是不痛快的。」
林秋曼平靜道:「不痛快又如何,我跟晉王既沒有一紙婚約,也沒有山盟海誓。他有他的路要走,我也有我的路要走,又不是非得要對方不可。」
張氏不再說話。
原本林秋曼以為李珣怎麼都會給自己一個交代的,結果沒有。
他沒來找她,她也沒有去問。
那層窗戶紙沒有人去捅破,也不會去捅破。
在李珣離京的前一天晚上,林秋曼並不知道他一身戎裝站在林府門前,站了大半宿。
她從未見他穿鎧甲的模樣,也不想見,永遠都不想見。
晨鐘響起時,李珣離開了。
這一去,便許久都沒有回來。
第174章
何世安尷尬的「嗯」了一聲,心裡頭不知是何滋味。
林秋曼覺得頭昏昏沉沉的,無精打采道:「我這是怎麼了?」
張氏:「小娘子昨晚發起了高熱,想是受了寒。」
何世安道:「入冬了,要仔細著身子,多添些衣裳,莫要吹冷風。」
林秋曼沒有說話,稍後蓮心端來湯藥,她喝了半碗便推開了。
張氏拿蜜餞給她,她含進嘴裡,一點都不覺得甜。
何世安勸道:「二娘心裡鬱積,才導致高熱,這樣下去可不行。」
林秋曼幽幽問:「何郎君可有法子解心中愁悶?」
何世安愣了愣。
林秋曼頹靡道:「你是解不了的,我也解不了。」停頓片刻,「我原以為我沒心沒肺,可是我不知道什麼時候長了心。」
何世安垂首不語。
林秋曼看著他,自言自語道:「何郎君可曾丟過心?空落落的,牽腸掛肚,還沒地兒去說。」
何世安黯然道:「過些時日便好了。」
林秋曼:「你哄人,我這都過了十天半月還不見好。」
何世安耐心道:「那便去做些事情,忙起來就沒空瞎想,時間長了,也就淡了。」
林秋曼久久不語。
何世安跟張氏叮囑了幾句,才離開了林府。
在回去的路上他的神態一直都是平靜的,心裡頭卻不是滋味。
他也曾丟過心,費了好大的勁兒才找回來的。
那滋味可不好受,牽腸掛肚,渾渾噩噩,滿腹愁腸,卻無人訴說。
林二娘丟了心,在晉王身上,他很是嫉妒,卻不願折了君子風度。
回去後何世安在後院發了陣兒呆,聽到何父喚他,這才去了前廳。
生過一場病後,林秋曼不願閒下來,時常去華陽館幫忙。
有案子就接,沒有時便瞎忙,她隻字不提李珣,仿佛沒這個人存在一樣。
華陽也很有默契的不提。
如今她多了一層監國身份,重心有所轉移,華陽館有林秋曼和周娘子看管,倒省了不少心。
入冬後天氣愈發冷了,這日上午林府來了一位稀罕客,是柳四娘。
自從柳四娘入了國公府後,二人幾乎沒見過。
兩人坐在廳里,一時有些尷尬陌生。
雙方沉默了許久,柳四娘才道:「二娘清減了不少。」
林秋曼:「你倒是豐腴了。」
柳四娘抿嘴笑了會兒,估計日子也過得不大痛快,說道:「生了孩子一個勁兒的補,又沒出院子,跟養豬似的,管得緊。」
林秋曼愣了愣,「裴六郎管你?」
柳四娘:「倒也不是,高門大戶的,規矩多。」
林秋曼:「你不就是個重規矩的人嗎?」
柳四娘看向她,「洗涮我呢。」
林秋曼沒有吭聲。
柳四娘自顧說道:「若不是因為六郎,我早就後悔了,這會兒吹枕頭風慫恿他分家出來單過。」
林秋曼:「……」
柳四娘:「反正國公府的世襲爵位也輪不到他,何必困在裡頭受那束縛。」
聽了這話,林秋曼是覺得非常稀奇的。在她的印象里柳四娘重禮守節,居然也有忍不下規矩的那一天,「英國公准允?」
柳四娘沒有說話,她隔了好半晌才道:「有時候我還挺羨慕二娘你的,活得自在。」
林秋曼失笑,「你莫要打趣我。」
柳四娘:「真心的,府里管束得緊,我又有身子,好幾回都想出來,被盯得緊,怕大房那邊找茬,忍了。」又道,「跟裴五娘也斗過好幾回,全都是些上不了台面的小伎倆,沒勁兒。」
林秋曼問:「那孩子呢?」
柳四娘:「有院裡的乳母和姨娘看著的,也沒我什麼事兒。」停頓片刻,「六郎生母還嫌我門第低了呢,也不瞧瞧自個兒在府里是什麼地位。」
林秋曼掩嘴笑,聽她說這些家長里短,仿佛又覺得這個人是有幾分真性情的,倒也沒有以前那般虛偽。
中午柳四娘在這裡蹭了頓飯,看到她們能試著重新來往,周氏感到非常高興。
柳四娘一門心思琢磨著分家出去自立門戶,林秋曼覺得有點意思。
二人又在飯桌上嘮了許久的家長里短。
下午待她離去後,林秋曼頗有幾分感慨,想要活得自在,從來都是靠不了別人的,只有自己去爭才有機會。
何世安確實說得不錯,讓自己忙碌起來,時間長些那些愁緒便會淡忘掉。
在李珣離京後的一個月,林秋曼漸漸能從最初的埋怨過度到平靜了,不過心裡頭到底有幾分意難平。
她終歸還是有些怨,說走就走,沒有一句交代。
她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也不想去知道,因為沒有任何意義了。
兩條曾經相交的平行線又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來,他去赴他的家國天下,她過她的市井煙火,各不相干。
隆冬時漫天飛雪繽紛,周氏的院子裡也有兩株寒梅,開得甚艷。
林秋曼坐在窗前看它們,忽然想起晉王府里的那片梅林,馥郁芬芳,火紅的一片,熱烈而張揚。
說好的不去想那個人。
她收起突如其來的思緒,忽然有些恨自己,拿得起放不下。
她越是克制,那種瘋了似的思念就越發瘋長。
它們如野火般在心中燃燒,令她無從適應。
她死活不願承認她對李珣念念不忘,曾經那麼信誓旦旦不會去喜歡的人……直到他走了,她才後知後覺的意識到她好像愛上了。
她愛上了一個不可能愛上的人。
林秋曼有些傷心,她不知道她在期盼什麼,也不知道自己在較什麼勁兒。
她很想知道他的下落,同時又矛盾的害怕。
怕馬革裹屍,怕那人再也回不來了。
在某些時候她恨透了李珣,恨他來招惹,更恨她嘗到了他的滋味,像上癮似的心心念念。
她無比貪戀與他相處的那些日日夜夜,好的壞的,高興的悲傷的。
以前她就覺得她是個薄情的人,不會輕易動心動情,更不會輕易喜歡一個人,因為怕自己輸不起。
現在她就輸不起了。
滿腹愁緒無人傾訴,她便將它們轉化成了一封家書,寫給李珣的家書。
一封永遠也不會送出去的家書。
此後的每個月林秋曼都會寫一封家書存放起來。
它們成為了她的心靈寄託,她可以把想說的話傾訴到紙上,糟糕的,煩悶的,不愉快的情緒都可以落筆成書。
反正又沒人看到。
抱著這樣的想法,她勉強熬過了隆冬,心緒也漸漸平復下來,沒有先前那般愁悶了。
開春時戰場上傳來第一批消息,當時林秋曼剛接了一樁案子,從府衙牢里出來見到告示牆邊圍了不少人,有人哭啼悲傷,有人高興,議論紛紛。
她心生好奇,問旁人是怎麼回事。
那郎君答道:「那告示是從前線戰事上送來的人員名單,家裡有人參軍的都會去看,死者的名字會貼上去。」
聽到此,林秋曼的心猛地揪了起來,匆忙擠進了人群。
告示牆上密密麻麻地寫了很多人的名字,她一個個的找,在數百人中搜尋李珣的名字。
那時她忘了,李珣是統帥,如果他喪生,是不會寫在告示里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李珣垂下眼帘,望著自己的雙手道:「我終究是虧欠她的,沙場上刀劍無眼,不能許給她未來。」
華陽糟心道:「你倆白折騰了一場鏡花水月。」
李珣沒有說話,心裡頭頗有幾分苦。
誰不眷戀溫柔鄉呢,遺憾的是他偏偏給不起。
開戰的消息傳出去後,整個京中都人心惶惶。
林秋曼感到非常詫異,特地去詢問秦秉南,他把詳情細細說了。
在聽到晉王請命出征時,她的表情有些奇怪。
下午她沒什麼反應,跟往常一樣,看不出端倪來。
張氏慫恿她去問,林秋曼淡淡道:「我去問什麼?」
張氏小心翼翼道:「小娘子心裡頭只怕是不痛快的。」
林秋曼平靜道:「不痛快又如何,我跟晉王既沒有一紙婚約,也沒有山盟海誓。他有他的路要走,我也有我的路要走,又不是非得要對方不可。」
張氏不再說話。
原本林秋曼以為李珣怎麼都會給自己一個交代的,結果沒有。
他沒來找她,她也沒有去問。
那層窗戶紙沒有人去捅破,也不會去捅破。
在李珣離京的前一天晚上,林秋曼並不知道他一身戎裝站在林府門前,站了大半宿。
她從未見他穿鎧甲的模樣,也不想見,永遠都不想見。
晨鐘響起時,李珣離開了。
這一去,便許久都沒有回來。
第174章
何世安尷尬的「嗯」了一聲,心裡頭不知是何滋味。
林秋曼覺得頭昏昏沉沉的,無精打采道:「我這是怎麼了?」
張氏:「小娘子昨晚發起了高熱,想是受了寒。」
何世安道:「入冬了,要仔細著身子,多添些衣裳,莫要吹冷風。」
林秋曼沒有說話,稍後蓮心端來湯藥,她喝了半碗便推開了。
張氏拿蜜餞給她,她含進嘴裡,一點都不覺得甜。
何世安勸道:「二娘心裡鬱積,才導致高熱,這樣下去可不行。」
林秋曼幽幽問:「何郎君可有法子解心中愁悶?」
何世安愣了愣。
林秋曼頹靡道:「你是解不了的,我也解不了。」停頓片刻,「我原以為我沒心沒肺,可是我不知道什麼時候長了心。」
何世安垂首不語。
林秋曼看著他,自言自語道:「何郎君可曾丟過心?空落落的,牽腸掛肚,還沒地兒去說。」
何世安黯然道:「過些時日便好了。」
林秋曼:「你哄人,我這都過了十天半月還不見好。」
何世安耐心道:「那便去做些事情,忙起來就沒空瞎想,時間長了,也就淡了。」
林秋曼久久不語。
何世安跟張氏叮囑了幾句,才離開了林府。
在回去的路上他的神態一直都是平靜的,心裡頭卻不是滋味。
他也曾丟過心,費了好大的勁兒才找回來的。
那滋味可不好受,牽腸掛肚,渾渾噩噩,滿腹愁腸,卻無人訴說。
林二娘丟了心,在晉王身上,他很是嫉妒,卻不願折了君子風度。
回去後何世安在後院發了陣兒呆,聽到何父喚他,這才去了前廳。
生過一場病後,林秋曼不願閒下來,時常去華陽館幫忙。
有案子就接,沒有時便瞎忙,她隻字不提李珣,仿佛沒這個人存在一樣。
華陽也很有默契的不提。
如今她多了一層監國身份,重心有所轉移,華陽館有林秋曼和周娘子看管,倒省了不少心。
入冬後天氣愈發冷了,這日上午林府來了一位稀罕客,是柳四娘。
自從柳四娘入了國公府後,二人幾乎沒見過。
兩人坐在廳里,一時有些尷尬陌生。
雙方沉默了許久,柳四娘才道:「二娘清減了不少。」
林秋曼:「你倒是豐腴了。」
柳四娘抿嘴笑了會兒,估計日子也過得不大痛快,說道:「生了孩子一個勁兒的補,又沒出院子,跟養豬似的,管得緊。」
林秋曼愣了愣,「裴六郎管你?」
柳四娘:「倒也不是,高門大戶的,規矩多。」
林秋曼:「你不就是個重規矩的人嗎?」
柳四娘看向她,「洗涮我呢。」
林秋曼沒有吭聲。
柳四娘自顧說道:「若不是因為六郎,我早就後悔了,這會兒吹枕頭風慫恿他分家出來單過。」
林秋曼:「……」
柳四娘:「反正國公府的世襲爵位也輪不到他,何必困在裡頭受那束縛。」
聽了這話,林秋曼是覺得非常稀奇的。在她的印象里柳四娘重禮守節,居然也有忍不下規矩的那一天,「英國公准允?」
柳四娘沒有說話,她隔了好半晌才道:「有時候我還挺羨慕二娘你的,活得自在。」
林秋曼失笑,「你莫要打趣我。」
柳四娘:「真心的,府里管束得緊,我又有身子,好幾回都想出來,被盯得緊,怕大房那邊找茬,忍了。」又道,「跟裴五娘也斗過好幾回,全都是些上不了台面的小伎倆,沒勁兒。」
林秋曼問:「那孩子呢?」
柳四娘:「有院裡的乳母和姨娘看著的,也沒我什麼事兒。」停頓片刻,「六郎生母還嫌我門第低了呢,也不瞧瞧自個兒在府里是什麼地位。」
林秋曼掩嘴笑,聽她說這些家長里短,仿佛又覺得這個人是有幾分真性情的,倒也沒有以前那般虛偽。
中午柳四娘在這裡蹭了頓飯,看到她們能試著重新來往,周氏感到非常高興。
柳四娘一門心思琢磨著分家出去自立門戶,林秋曼覺得有點意思。
二人又在飯桌上嘮了許久的家長里短。
下午待她離去後,林秋曼頗有幾分感慨,想要活得自在,從來都是靠不了別人的,只有自己去爭才有機會。
何世安確實說得不錯,讓自己忙碌起來,時間長些那些愁緒便會淡忘掉。
在李珣離京後的一個月,林秋曼漸漸能從最初的埋怨過度到平靜了,不過心裡頭到底有幾分意難平。
她終歸還是有些怨,說走就走,沒有一句交代。
她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也不想去知道,因為沒有任何意義了。
兩條曾經相交的平行線又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來,他去赴他的家國天下,她過她的市井煙火,各不相干。
隆冬時漫天飛雪繽紛,周氏的院子裡也有兩株寒梅,開得甚艷。
林秋曼坐在窗前看它們,忽然想起晉王府里的那片梅林,馥郁芬芳,火紅的一片,熱烈而張揚。
說好的不去想那個人。
她收起突如其來的思緒,忽然有些恨自己,拿得起放不下。
她越是克制,那種瘋了似的思念就越發瘋長。
它們如野火般在心中燃燒,令她無從適應。
她死活不願承認她對李珣念念不忘,曾經那麼信誓旦旦不會去喜歡的人……直到他走了,她才後知後覺的意識到她好像愛上了。
她愛上了一個不可能愛上的人。
林秋曼有些傷心,她不知道她在期盼什麼,也不知道自己在較什麼勁兒。
她很想知道他的下落,同時又矛盾的害怕。
怕馬革裹屍,怕那人再也回不來了。
在某些時候她恨透了李珣,恨他來招惹,更恨她嘗到了他的滋味,像上癮似的心心念念。
她無比貪戀與他相處的那些日日夜夜,好的壞的,高興的悲傷的。
以前她就覺得她是個薄情的人,不會輕易動心動情,更不會輕易喜歡一個人,因為怕自己輸不起。
現在她就輸不起了。
滿腹愁緒無人傾訴,她便將它們轉化成了一封家書,寫給李珣的家書。
一封永遠也不會送出去的家書。
此後的每個月林秋曼都會寫一封家書存放起來。
它們成為了她的心靈寄託,她可以把想說的話傾訴到紙上,糟糕的,煩悶的,不愉快的情緒都可以落筆成書。
反正又沒人看到。
抱著這樣的想法,她勉強熬過了隆冬,心緒也漸漸平復下來,沒有先前那般愁悶了。
開春時戰場上傳來第一批消息,當時林秋曼剛接了一樁案子,從府衙牢里出來見到告示牆邊圍了不少人,有人哭啼悲傷,有人高興,議論紛紛。
她心生好奇,問旁人是怎麼回事。
那郎君答道:「那告示是從前線戰事上送來的人員名單,家裡有人參軍的都會去看,死者的名字會貼上去。」
聽到此,林秋曼的心猛地揪了起來,匆忙擠進了人群。
告示牆上密密麻麻地寫了很多人的名字,她一個個的找,在數百人中搜尋李珣的名字。
那時她忘了,李珣是統帥,如果他喪生,是不會寫在告示里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