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頁
興安六年冬,曹暉已滿九個月,他此時能動作敏捷地在地板上爬行,也能穩穩坐在桌前,雖然口齒不清,卻能用眼神表達他的喜好。
陸萸在書房處理公務時,曹暉就在一旁爬來爬去,爬累了,就會坐在書案前看陸萸寫字。
他很少大喊大叫,陸萸曾經見過陸弘兒子的淘氣樣,一時以為自己的兒子也是穿越的,於是偷偷對暗號,「你來的時候公元幾年?」
見兒子只是一臉懵懂地看著自己,她接著問,「小米手機出到幾了?」
兒子還是一臉懵懂,她只得感嘆,看來真有人是天生沉穩不好動的,但她又忍不住擔心兒子有自閉症。
她把這個擔憂和曹壬說起,曹壬回,「我幼時也不好動,且覺得人多吵鬧的地方都很煩,不用擔心,他再長大點,就會告訴你他的想法了。」
曹壬很少向她提他的童年,為免他憶起過往而傷心,她也不曾主動問起。
今日她忍不住問,「你能和我說說在琅琊王氏那幾年嗎?」
曹壬如今再提起那段痛苦的回憶時,早已釋然,仿佛只是在敘說一件別人的故事。
生母和離後帶著他回到琅琊王氏,但她的痛苦並不曾減少,家裡長輩的不理解,族中孩子對兒子的霸凌,都讓她看不到美好生活的希望。
她和夫君從兩情相悅走到兩看相厭,說不上誰對誰錯,只是兩個驕傲的人不願意主動向對方低頭罷了。
可真離了那個人,她又開始記起他的好,奈何他已續娶,她再也回不去了。
各種複雜的情緒交織之下,她病了。
她經常神色恍惚,看曹壬的時候想到的是夫君的樣子,所以她既想抱孩子又害怕觸碰。
清醒的時候,她會給曹壬講故事,不清醒的時候就會罵他,罵他喜新厭舊,罵他迫不及待娶新婦是薄情郎。
小小的曹壬本就比一般孩子早慧,他知道生母很痛苦,可他無能為力。
後來,琅琊王氏給她找了一門親事,是給琅琊諸葛氏的郎君續弦,她不願意,就被家中長輩輪番勸說,甚至以兒子的前途威脅。
萬般無奈之下,她割腕自殺。
「那個午後,阿娘給我講故事,告訴我:睡醒後她要帶我回南安王府,誰知,我醒來後看到的只有滿地的血」
頓了一下,曹壬語氣平靜地開口,「而她說的回南安王府,其實是她已經寫信給祖父。」
陸萸聽後心疼他,卻不知如何開口安慰,只能緊緊的抱緊他,一個五歲的孩子親眼目睹生母的離去,想必即恐懼又無助吧?
曹壬卻笑道,「阿萸,我早已釋然,你不用擔心我。」
他伸手回抱她,手輕輕撫摸著她的髮絲,聲音輕柔,「以前聽你說故事,我常忍不住感嘆你不知從何處聽得那麼多感人的故事。
後來我皈依佛門,隨師傅化緣,見到了人間百態,見識了世間苦難,也見證了他們的頑強。
他們渺小而又偉大,他們哪怕只是這歷史長河中微不足道到連名字都沒機會留下的一粒沙,卻依然為爭得美好生活不斷努力。
靜字中有一個「爭」字,所有的歲月靜好,都是在世間的絢爛和苦難中奮力爭來的。
那時候,我便想,痛苦的過往既已發生,就讓他們坦然過去吧,我亦可以像世人那般,爭未來,爭屬於我的歲月靜好。」
「是屬於我們的歲月靜好」陸萸笑回。
「嗯,是屬於我們的」曹壬收緊手中力度回。
窗外下起了入冬後的第一場大雪,陸萸和曹壬依偎在一起,坐在窗前看院中雪花片片飄落,玩累的曹暉安靜地躺在一旁的小床里,睡得正香。
第一百一十七章 正文完結
◎找到屬於我們的幸福◎
大魏興安七年、隋元初四年四月,魏楊太后於永寧宮中病逝。
雖然楊氏逆賊叛逃去江東稱帝,曹壬給楊太后的一應用度卻從未減少,對楊氏留在北方的女眷也不曾追究。
楊氏一族叛逃時,瑤光長公主在城外別院閉門不出,並未隨楊三郎去荊州。
她嫁楊三郎後生育過三男一女,可惜兩男一女已夭折,活下來的兒子幼時高熱不止後成了傻子,如今已滿十三,卻只有三四歲孩童的智力。
為此,楊三郎對她越來越嫌棄,以致於起事時都不曾知會她,去荊州也只帶走了侍妾和侍妾生的孩子們。
楊氏一族急匆匆逃去荊州,卻無一人去宮中接走楊太后,楊太后知道楊憲在江東稱帝後就病了。
哪怕長公主常帶著外孫去宮裡看望,她也不曾振作起來,她常在長公主面前自責對不起女兒,對不起外孫。
楊太后臨終前交代遺言,因無臉與先帝合葬,想回楊氏祖墳,長公主便按遺言把楊太后葬入了楊氏祖墳。
一同葬回去的還有前太子妃,前太子妃在楊氏未起事前嫁給趙郡李氏續弦。
楊氏起事失敗後,趙郡李氏想把她交給朝廷處置,素來性格剛烈的她隨即懸樑自盡。
她曾是令楊蓁蓁驕傲自豪的姐姐,她的優秀成了母親不斷鞭策楊蓁蓁的理由,曾經幾度成為楊蓁蓁的童年陰影。
這次長公主和楊蓁蓁把她葬回楊氏祖墳,也算讓她找到最終的歸宿。
女醫署的女童已經逐漸長大,除了洛陽,陸萸在冀州、雍州、徐州、幽州開了女醫署分館,那些已經可以隨醫官出診的女童被分去了這些地方。
一些確實無學醫天賦的孩子,則被分去了她去年創辦的紡織廠,還有一些被分去了謝氏莊園的造紙坊和印刷廠。
這兩年內亂後又與鮮卑開戰,送來女醫署的孩子越來越多,但最後都被陸萸妥善安排了。
北境戰事結束後,曹壬讓朝廷在洛陽城外東北角的位置建了一座烈士陵園,烈士陵園正中,在松柏的環抱中聳立著一座十幾米高的紀念碑。
而在紀念碑周圍,按戰事發生地,樹立有無數個刻有烈士姓名的墓碑。
烈士陵園完工之日,曹壬讓白馬寺眾僧人為墓碑上的烈士們誦經超度,並昭告天下,凡想要祭奠烈士者,皆可前往烈士陵園祭奠。
大魏的烈士陵園一經昭告天下,隨楊氏南渡的西郊大營的兵將就有幾千人偷偷逃回了北方。
這些去而復返的叛軍,曹壬沒有拒絕,只是把他們打亂後,重新收編去了不同的軍營,一些威望甚高且不服管教的將領去到新的軍營後被偷偷處決了。
隨著曹暉一日日長大,大魏的朝廷也如初春的太陽,冉冉升起逐漸壯大。
魏興安八年,隋元初五年八月,隋開國皇帝楊憲終於走完最後時光。
五年的時間,大隋並沒有他預想中那樣蒸蒸日上,更沒有強大起來,反而如自己走向暮年一般慢慢走向了衰落。
早已疲憊不堪的他看著愈演愈烈的黨爭,看著朝臣們沉迷於服用仙散,看著三個兒子為爭太子之位明爭暗鬥,面對即將來臨的死亡時,他反而覺得是一種解脫。
哪怕有朝臣無數次向他舉薦名動江東的天師教仙長,他亦不想繼續苟延殘喘。
他覺得做皇帝太累了,他只想好好休息,哪怕一睡後永遠不會醒來。
他想,北伐註定無望,或許在死後可以魂歸故里。
在生命的最後,他把楊三郎喊到床前,「你沒有章兒手中的兵權,亦沒有充兒聰慧,我走後,你就讓章兒給你封個親王去廣州吧。」
「所以,父皇是想讓長兄繼承您的皇位嗎?」
楊三郎怎麼也沒想到,一直是他在悉心照顧父皇,也是他陪伴父皇的時間最久,父皇卻把皇位傳給了遠在荊州的長兄。
他心底不服,問出這句話的時候,眼中帶著不甘和狠厲。
楊憲的視線已經漸漸模糊,卻仍掙扎著用盡最後的力氣回,「你不是朱氏的對手,若讓你繼位,肯定,肯定」
他想說肯定不得善終,可最終沒能說出口。
楊三郎見楊憲徹底斷氣後,眼中的悲傷迅速散去。
他擦了擦眼淚,起身告訴楊憲的內侍秘不發喪,然後迅速讓人去找朱慎。
楊氏在江東建隋,為站穩腳跟,江東的世家都受到重用,除了張氏。
張氏女嫁給曹善為側妃後,與楊琇瑩爭寵,導致楊琇瑩一直無所出,楊氏至江東後便開始對張氏清算。
張氏被清算時,嫁給張興的朱琳終於回到了朱氏,此時的她早已沒有少女時的天真爛漫,一心只想求得權勢。
於是,姿色不減當年的她被朱慎送給了楊三郎,雖只是侍妾,但楊三郎的正妻沒有渡江,這些年她被楊三郎寵得仿若正妻一般。
她知道楊三郎想要的是朱氏支持他為太子,而她所求只是他成功繼位後,許她後位。
隋元初五年五月,楊三郎聯合朱氏發動政變,先假借楊憲的名義傳旨給楊章速回建鄴。
楊章收到旨意,手下謀臣勸說他不要去,可他狂妄自大,認為兩個弟弟都是既無謀慮又無兵權,肯定不敢對他如何。<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陸萸在書房處理公務時,曹暉就在一旁爬來爬去,爬累了,就會坐在書案前看陸萸寫字。
他很少大喊大叫,陸萸曾經見過陸弘兒子的淘氣樣,一時以為自己的兒子也是穿越的,於是偷偷對暗號,「你來的時候公元幾年?」
見兒子只是一臉懵懂地看著自己,她接著問,「小米手機出到幾了?」
兒子還是一臉懵懂,她只得感嘆,看來真有人是天生沉穩不好動的,但她又忍不住擔心兒子有自閉症。
她把這個擔憂和曹壬說起,曹壬回,「我幼時也不好動,且覺得人多吵鬧的地方都很煩,不用擔心,他再長大點,就會告訴你他的想法了。」
曹壬很少向她提他的童年,為免他憶起過往而傷心,她也不曾主動問起。
今日她忍不住問,「你能和我說說在琅琊王氏那幾年嗎?」
曹壬如今再提起那段痛苦的回憶時,早已釋然,仿佛只是在敘說一件別人的故事。
生母和離後帶著他回到琅琊王氏,但她的痛苦並不曾減少,家裡長輩的不理解,族中孩子對兒子的霸凌,都讓她看不到美好生活的希望。
她和夫君從兩情相悅走到兩看相厭,說不上誰對誰錯,只是兩個驕傲的人不願意主動向對方低頭罷了。
可真離了那個人,她又開始記起他的好,奈何他已續娶,她再也回不去了。
各種複雜的情緒交織之下,她病了。
她經常神色恍惚,看曹壬的時候想到的是夫君的樣子,所以她既想抱孩子又害怕觸碰。
清醒的時候,她會給曹壬講故事,不清醒的時候就會罵他,罵他喜新厭舊,罵他迫不及待娶新婦是薄情郎。
小小的曹壬本就比一般孩子早慧,他知道生母很痛苦,可他無能為力。
後來,琅琊王氏給她找了一門親事,是給琅琊諸葛氏的郎君續弦,她不願意,就被家中長輩輪番勸說,甚至以兒子的前途威脅。
萬般無奈之下,她割腕自殺。
「那個午後,阿娘給我講故事,告訴我:睡醒後她要帶我回南安王府,誰知,我醒來後看到的只有滿地的血」
頓了一下,曹壬語氣平靜地開口,「而她說的回南安王府,其實是她已經寫信給祖父。」
陸萸聽後心疼他,卻不知如何開口安慰,只能緊緊的抱緊他,一個五歲的孩子親眼目睹生母的離去,想必即恐懼又無助吧?
曹壬卻笑道,「阿萸,我早已釋然,你不用擔心我。」
他伸手回抱她,手輕輕撫摸著她的髮絲,聲音輕柔,「以前聽你說故事,我常忍不住感嘆你不知從何處聽得那麼多感人的故事。
後來我皈依佛門,隨師傅化緣,見到了人間百態,見識了世間苦難,也見證了他們的頑強。
他們渺小而又偉大,他們哪怕只是這歷史長河中微不足道到連名字都沒機會留下的一粒沙,卻依然為爭得美好生活不斷努力。
靜字中有一個「爭」字,所有的歲月靜好,都是在世間的絢爛和苦難中奮力爭來的。
那時候,我便想,痛苦的過往既已發生,就讓他們坦然過去吧,我亦可以像世人那般,爭未來,爭屬於我的歲月靜好。」
「是屬於我們的歲月靜好」陸萸笑回。
「嗯,是屬於我們的」曹壬收緊手中力度回。
窗外下起了入冬後的第一場大雪,陸萸和曹壬依偎在一起,坐在窗前看院中雪花片片飄落,玩累的曹暉安靜地躺在一旁的小床里,睡得正香。
第一百一十七章 正文完結
◎找到屬於我們的幸福◎
大魏興安七年、隋元初四年四月,魏楊太后於永寧宮中病逝。
雖然楊氏逆賊叛逃去江東稱帝,曹壬給楊太后的一應用度卻從未減少,對楊氏留在北方的女眷也不曾追究。
楊氏一族叛逃時,瑤光長公主在城外別院閉門不出,並未隨楊三郎去荊州。
她嫁楊三郎後生育過三男一女,可惜兩男一女已夭折,活下來的兒子幼時高熱不止後成了傻子,如今已滿十三,卻只有三四歲孩童的智力。
為此,楊三郎對她越來越嫌棄,以致於起事時都不曾知會她,去荊州也只帶走了侍妾和侍妾生的孩子們。
楊氏一族急匆匆逃去荊州,卻無一人去宮中接走楊太后,楊太后知道楊憲在江東稱帝後就病了。
哪怕長公主常帶著外孫去宮裡看望,她也不曾振作起來,她常在長公主面前自責對不起女兒,對不起外孫。
楊太后臨終前交代遺言,因無臉與先帝合葬,想回楊氏祖墳,長公主便按遺言把楊太后葬入了楊氏祖墳。
一同葬回去的還有前太子妃,前太子妃在楊氏未起事前嫁給趙郡李氏續弦。
楊氏起事失敗後,趙郡李氏想把她交給朝廷處置,素來性格剛烈的她隨即懸樑自盡。
她曾是令楊蓁蓁驕傲自豪的姐姐,她的優秀成了母親不斷鞭策楊蓁蓁的理由,曾經幾度成為楊蓁蓁的童年陰影。
這次長公主和楊蓁蓁把她葬回楊氏祖墳,也算讓她找到最終的歸宿。
女醫署的女童已經逐漸長大,除了洛陽,陸萸在冀州、雍州、徐州、幽州開了女醫署分館,那些已經可以隨醫官出診的女童被分去了這些地方。
一些確實無學醫天賦的孩子,則被分去了她去年創辦的紡織廠,還有一些被分去了謝氏莊園的造紙坊和印刷廠。
這兩年內亂後又與鮮卑開戰,送來女醫署的孩子越來越多,但最後都被陸萸妥善安排了。
北境戰事結束後,曹壬讓朝廷在洛陽城外東北角的位置建了一座烈士陵園,烈士陵園正中,在松柏的環抱中聳立著一座十幾米高的紀念碑。
而在紀念碑周圍,按戰事發生地,樹立有無數個刻有烈士姓名的墓碑。
烈士陵園完工之日,曹壬讓白馬寺眾僧人為墓碑上的烈士們誦經超度,並昭告天下,凡想要祭奠烈士者,皆可前往烈士陵園祭奠。
大魏的烈士陵園一經昭告天下,隨楊氏南渡的西郊大營的兵將就有幾千人偷偷逃回了北方。
這些去而復返的叛軍,曹壬沒有拒絕,只是把他們打亂後,重新收編去了不同的軍營,一些威望甚高且不服管教的將領去到新的軍營後被偷偷處決了。
隨著曹暉一日日長大,大魏的朝廷也如初春的太陽,冉冉升起逐漸壯大。
魏興安八年,隋元初五年八月,隋開國皇帝楊憲終於走完最後時光。
五年的時間,大隋並沒有他預想中那樣蒸蒸日上,更沒有強大起來,反而如自己走向暮年一般慢慢走向了衰落。
早已疲憊不堪的他看著愈演愈烈的黨爭,看著朝臣們沉迷於服用仙散,看著三個兒子為爭太子之位明爭暗鬥,面對即將來臨的死亡時,他反而覺得是一種解脫。
哪怕有朝臣無數次向他舉薦名動江東的天師教仙長,他亦不想繼續苟延殘喘。
他覺得做皇帝太累了,他只想好好休息,哪怕一睡後永遠不會醒來。
他想,北伐註定無望,或許在死後可以魂歸故里。
在生命的最後,他把楊三郎喊到床前,「你沒有章兒手中的兵權,亦沒有充兒聰慧,我走後,你就讓章兒給你封個親王去廣州吧。」
「所以,父皇是想讓長兄繼承您的皇位嗎?」
楊三郎怎麼也沒想到,一直是他在悉心照顧父皇,也是他陪伴父皇的時間最久,父皇卻把皇位傳給了遠在荊州的長兄。
他心底不服,問出這句話的時候,眼中帶著不甘和狠厲。
楊憲的視線已經漸漸模糊,卻仍掙扎著用盡最後的力氣回,「你不是朱氏的對手,若讓你繼位,肯定,肯定」
他想說肯定不得善終,可最終沒能說出口。
楊三郎見楊憲徹底斷氣後,眼中的悲傷迅速散去。
他擦了擦眼淚,起身告訴楊憲的內侍秘不發喪,然後迅速讓人去找朱慎。
楊氏在江東建隋,為站穩腳跟,江東的世家都受到重用,除了張氏。
張氏女嫁給曹善為側妃後,與楊琇瑩爭寵,導致楊琇瑩一直無所出,楊氏至江東後便開始對張氏清算。
張氏被清算時,嫁給張興的朱琳終於回到了朱氏,此時的她早已沒有少女時的天真爛漫,一心只想求得權勢。
於是,姿色不減當年的她被朱慎送給了楊三郎,雖只是侍妾,但楊三郎的正妻沒有渡江,這些年她被楊三郎寵得仿若正妻一般。
她知道楊三郎想要的是朱氏支持他為太子,而她所求只是他成功繼位後,許她後位。
隋元初五年五月,楊三郎聯合朱氏發動政變,先假借楊憲的名義傳旨給楊章速回建鄴。
楊章收到旨意,手下謀臣勸說他不要去,可他狂妄自大,認為兩個弟弟都是既無謀慮又無兵權,肯定不敢對他如何。<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