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話落到耳力極好的狀元郎董衡耳中,他眼底倏忽泛起一圈轉瞬即逝的漣漪。

  當晚,新科進士們赴瓊林宴。

  沈持在那裡見到了新科狀元董衡,見他有故人之姿,微訝:「董狀元出身河東董氏,那麼與已故董青溪是同族?」

  「回沈相,」董衡面色微凝:「董尋董青溪乃下官之親叔父。」

  沈持看著他欣慰一笑,未語卻眼眶早已泛紅。

  兩年後,沈明彰與董衡喜結連理,沈、董兩家結兩姓之好。婚後沈明彰才發現她夫君不僅學問好武藝也十分高強,說是董家在他叔父董尋英年早逝後痛定思痛,花重金請師傅教導族中男丁騎射武術,用來強身健體以求延年益壽。夫婦倆閒來無事就切磋一場,恩愛非常。

  ……

  這一年金秋,沈持到蘇州府巡視鄉試,恰遇裴惟在這裡當學政,辦完差之後二人重遊同里,來到退思園前,當年鼎盛一時的園子柴門重掩,罕有人至,早已荒蕪。他推開門走進去轉了轉,舊景依舊是記憶中的樣子,然物是人非,早已不聞當年的讀書聲。

  離開的時候走在路上,遇到一挑著擔子賣餛飩的老叟,他記性好,一眼認出這老叟姓李,見他鬚髮花白還佝僂著腰在走街串巷,上前說道:「李大哥。」

  老叟聽見有人喚他,辨了半天才問:「這位貴人認得老朽?」

  沈持說道:「一晃過去四十多年了,當年,我來退思園求學的時候在李大哥的烏篷船里借宿過一夜。」

  老叟眼睛裡忽然有了光,他顫抖著問:「閣下是沈相爺?」

  沈持點點頭:「是在下。」李老叟怔在那裡,轉而想要招呼他吃一碗熱騰騰的餛飩,可一想沈持那般矜貴的身份又打住了,不知怎麼才好。

  沈持從袖中拿出百兩銀票相贈,李老叟推辭不受:「無功不受祿,草民不能要相爺的銀子。」

  不得已,沈持只好說道:「李大哥要是有時間,隔三岔五幫我清掃下退思園吧,這些銀子就當作酬勞了。」

  李老叟接過去謝他:「老朽和兒子孫子們一定替相爺看好退思園。」

  不過就在當年年底,裴惟上書朝廷,將蘇州州學遷往退思園,並立碑文記述它的歷史,讓一代代讀書人銘記它的來歷。

  ……

  又兩年,江載雪病倒在通州知府任上,沈持攜十二歲的兒子沈確——他從小不愛說話也不機靈,因而得了個「阿木」的乳名,一直到五歲上才取了大名,他師承京城名醫專研岐黃之術已有六年,從京城趕過去探望,才知道他當年為了復明用了暹羅國那個讓少壯人心悸的藥方,這毛病從吃藥時起種下病根,已經很多年了,近來一日比一日嚴重,且引發了旁的病症,只恐……命不久矣。

  沈持自責愧疚甚深。

  「爹,」已初長成小少年模樣的沈確問:「是什麼藥方,可以拿給兒子看看嗎?」

  沈持憑著記憶默寫下來拿給他瞧:「當是這個了。」

  沈確看了看,又給江載雪把了脈,皺眉道:「爹,讓我給江伯伯看病吧?」

  沈持盯著他搖搖頭:「……」差點說一句讓兒子別鬧。誰知沈確卻跟那張方子較起勁來,回京後日夜翻看醫書,甚至親自試了上百種配方,終於有一天他從書房裡跑出來像是入了魔一樣喊道:「爹,我知道江伯伯的病該怎麼治了,在原來的方子裡加入甘草,以甘草為藥引……將其中一味附子用柏子替換,另加入龍骨……」

  沈持半信半疑,按照他說的去請教太醫院的大夫們,老傢伙們大驚:「從方子上看來,不但無毒還能解之前的毒,相爺從哪裡請的神醫?」

  「犬子偶然所得,」來不及跟他們細說,沈持立馬回家遣人送沈確去通州府:「阿木,如有可能,一定要治好你江伯伯啊。」

  ……

  後來,沈確真的醫治好了江載雪,讓他得以和沈持一起變老,也讓自己的父親放下了心裡多年的愧疚。

  病好之後,江載雪進京來看沈持,二人買了兩壇酒卻只喝了半罈子就醉了,還有最後一絲清明時,忽然齊聲吟出:「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是少年游。①」

  次日酒醒,沈持照鏡子發現鬢邊已有斑斑白髮。這一年他五十四歲。

  他在五十八歲那年辭去相位,到翰林院編史,梳理大昭朝從開國元年梳理到懷佑二十年間近一百五十年間的歷史,修史期間,他剔除野史,校正增補遺漏的正史,他主編的《昭代編年通史》,對當朝歷史的記載十分詳盡真實,讓後人在讀史的時候能酣暢淋漓地還原出這個朝代的風雲變遷,記住那些曾主宰天下沉浮的風流人物。

  十年後,巨著修成,沈持上書致仕。一天夜裡,時年已近五十的皇帝蕭福滿微服提了壺酒來到沈府:「之後留在京城吧,朕還能時常來看看沈相。」

  十分怕他離京回鄉。

  沈持點點頭:「嗯,臣是要留下的。」倒不是因為皇帝這句話,而是今年年初史玉皎大病一場,從此身子骨大不如從前,他天天看著她吃藥、將養,如無必要,連家門都不出半步。

  夏夜裡蟲鳴陣陣,皇帝忽然玩心大發:「沈相,朕想要兩隻會鳴唱的蟈蟈,你給朕點兩隻玩好不好。」

  他還得小時候沈持送給過他兩隻綠油油會唱曲兒的雄蟈蟈,趴在書案上能從夏日唱到次年的春天。

  沈持一邊斟酒一邊問他:「朝中近來平穩無事?瞧陛下這玩興。」

  皇帝笑道:「每個皇帝都有自己煩心之事,朕也有。」他有四個兒子,如今長大了在為爭儲明爭暗鬥不可開交。

  沈持進屋挑了一盞琉璃風燈出來:「陛下,走,臣知道城西董衡家的後園子裡種了一片莊稼,去現捉兩隻蟈蟈來。」

  那是他女兒女婿前幾年為了給他養蟈蟈專門在自家的後院開了一片莊稼地,為了哄著他點蟈蟈玩的。

  皇帝不是個掃興的人,一拍大腿:「走。」

  倆人同乘一輛馬車偷偷摸進了董衡家後頭的莊稼地,在裡面鑽了一會兒,沈持手裡捏著兩隻,皇帝手裡捂著兩隻又大又肥的蟈蟈出來,做賊一般貓進車裡,有多快跑多快逃離現場,生怕被人看到……

  又十幾年後,皇帝蕭福滿在六十多歲的時候走了,這時候的沈持已經八十多歲了,膝下有兩個外甥一個外甥女,三個孫子,可謂是兒孫滿堂,福壽綿長。只是昔年師長、摯友早已相繼故去,每每想來總有寂寥之感。

  好在老妻史玉皎依舊健在,成天同他鬥嘴,動不動還要吃她的拳腳,他老來練就一身躲閃的本事,腿腳還很麻利,繞著相府跑上半圈不在話下。

  後來,史玉皎在八十九歲的時候無疾而終,沈持親手安葬了愛妻後終日昏昏欲睡,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春日午後,他睡著之後再也沒有醒來。

  他身後諡號「文睿公」,是先帝蕭福滿生前親自擬定的,在大昭朝長達近三百年的歷史上,用「文」作諡號的,唯有他一人。

  為了緬懷一代名相沈持,秦州府祿縣沒玉村改名為「歸玉村」,從此,村裡的每個學子前去應考時都要去沈家的老宅前拜一拜,祈求魁星高照,前程似錦。

  提示:找更多看好看得小說,就來呀~<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