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公主不必再說了。誠如公主所言,既然做出了選擇,就應該接受之後發生的事情。信既然選擇跟公主在一起,就意味著信做好了準備。我只想你能開心。」韓信深吸一口氣,望著她,「只是我懇求你,別讓我一無所知。」
陰嫚回望著韓信,許久後,才握住了韓信的手,輕聲道:「也許,我不應該答應你。」
「晚了。」韓信回握住陰嫚的手。
陰嫚嘆了口氣,用空下的手捏著韓信的臉:「你大約就是我的克星吧。」
第93章
初秋時節,氣候涼爽。
遙望未央宮,山川浸染,猶如瀚海茫茫。樓閣高聳入天,鴛鴦瓦上浮著一層金光。諸侯們華麗的車駕一輛又一輛地駛入金碧輝煌的宮室。
白色的霧氣流淌在青褐色的山石上,潺潺的流水聲從霧下傳來,時而能看到紅鯉躍出雲端。頗有瑤池仙宮,秀美飄逸的神韻。
「你當真要如此?」
流水被初晨的陽光染成金色,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倒映著一個人影。纖細美麗,猶如一棵蘭草,在山嵐中盛開著嬌艷的花朵。
「為什麼不?」陰嫚轉過頭看向盧綰,「我花了這麼多年,精心籌劃了這麼久,又豈可白白浪費?」
盧綰小聲地嘀咕了一句瘋子,又道:「你要做什麼,達成什麼目的我不管。但你要記住你當初答應我的事情,否則我做鬼也不會放過你。」
「人鬼殊途,你確定你做了鬼能傷得了我?」陰嫚反問。
盧綰變得緊張:「你要毀約?」
陰嫚:「你的膽子未免也太小了。我不過是開個玩笑而已,何必如此緊張?」她繼續說:「我這個人一向信守承諾,說過的話一定會做到,給出的承諾也一定會兌現。燕王您可不要以小人之心度我這個君子之腹。」
盧綰:「公主要是君子就不會行殺伐之事了。」
「君子當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1]。盡吾之所能,延民生之太平。縱為天下所唾棄,亦不改其心性也。」陰嫚輕笑一聲。
盧綰看了陰嫚好一會兒,說道:「認識你這麼多年,我還是第一次聽你說一句人話。」
陰嫚挑眉。
「我再問你一次,」盧綰正色,「真的要做?」
「生死興衰,富貴榮華,於我而言並不重要。我一生所求不過天下安寧罷了。」陰嫚望向觥籌交錯,絲竹不斷的宴會,淡淡道,「況且我本就是向死而生的。」
盧綰深吸一口氣:「沒想到臨老了還要走這一遭。你且安心做你的,我知道我該做什麼。」言罷,他便轉身離去了。
瞧著盧綰的背影,陰嫚輕笑一聲,還是有幾分熱血的。她整理好衣服走向了熱鬧的宴席。
未央宮竣工,乃漢朝的一件大事。諸侯群臣齊聚未央宮恭賀劉邦喜得此華麗的宮殿,並獻上了各式各樣的寶物。
陰嫚剛進來的時候就看到隴西郡守獻上了一對西域紅寶石,紅如血,落在陽光下似有流水流動,一看價值不菲。
劉邦眼尖瞧見了她,立刻說道:「陽滋公主你可算來了,大夥可都等著你呢。」
「等我?」陰嫚邊走邊說,「我有什麼可等的。」
「嗨,還不是想看看你能獻上什麼寶貝。」劉邦直白道。
「那大約要讓諸君失望了。我被胡亥的人打下山崖的時候全身上下也就只有一把棠溪軟劍最值錢。」陰嫚淡聲道。
劉邦擺了擺手:「朕又不是細緻喜歡貴的禮物,稀罕小玩意也是不錯。公主別以為朕不知道你的窯爐開了。」
「看來陛下是早就盯上了我爐子裡出來的東西了,」陰嫚打趣,「幸好出來的東西還算能看,要不然可就要出醜了。」
這時一個宮人上前呈上了一支藍釉如意耳瓶。瓷器外表光滑細膩,光澤流轉,猶如黎明時的天空,藍中帶著一點透亮,沉靜內斂卻不失華美。
「哎呀呀,哎呀呀,朕就說公主總是能做出稀奇的玩意。你們瞅瞅,多好看。」劉邦抱著瓶子不肯撒手,大有一副「朕今晚要抱著瓶子一起睡」的架勢。
陰嫚在呂雉的眼中瞧見了嫌棄兩個字,兩人的目光碰在一起,彼此微微頷首。
「原來從一年前就開始折騰窯爐是為了這個。」她一落座,韓信附在她的耳邊說道。一股熱氣撲在她的脖頸上,讓她下意識地縮了縮脖子,冰涼的流蘇貼在了發熱的耳垂上。
「你覺得是?」她斜眼。
「想來不是。」韓信說道,「你把手藝傳給了封地的黔首,想來是要他們有技藝傍身。」
陰嫚挑眉:「這不是知道?」
韓信輕笑一聲沒說話。
獻禮結束,劉邦便讓樂師們奏樂,舞姬們踩著節拍在殿中跳起了響屐舞,裙擺上的小玲在空中划過優美的弧度。
「此舞是西施為所作,夫差為觀此舞特地建造了響屐廊。這個時候跳此舞是不是不妥當?」貫高發出質疑。
「有什麼不妥當的?」陰嫚一邊倒茶一邊反駁,「明明是夫差自己心志不堅定,沉溺於聲色之中,怎麼還怪上了舞蹈了?一個君王讓自己的國家滅亡還是多找找自己的原因,少把過錯推到一些不相干的事情上。」
她繼續說:「再說了,此舞是西子所創又非夫差。西子是為國家奉獻自己的女子,她的品行本就為人敬佩,她的舞更應該流傳。」
呂雉頷首:「公主所言不錯。西子為救母國不惜以身涉險,此舞更是西子的隱忍智謀所現,又豈可被冠上禍國殃民的惡名?」
貫高臉色有些難看。
劉邦打了個圓場:「好了好了,大喜的日子。不就是一個舞嗎?好看就行,何必引申這麼多?」
陳平幾人見狀也紛紛附和劉邦,將這點不愉快掀了過去。
陰嫚衝著臉色鐵青的貫高舉起了茶盞衝著他得意地勾起嘴角,果茶的味道極好,茶香與果香揉在一起迸發出一種奇妙誘人的香氣,輕輕地抿上一口,酸甜的果味先占據了口腔,待到果味淡去,茶的甘甜一點點涌了上來。
只是今日奉茶的宮人做得不仔細,茶還殘留著一點的苦味——
她放下茶盞,看向不遠處的貫高,只見對方一直望著她。眼神中似有敬意,又似有惋惜,但更多的是鬆了口氣。
「別喝!」
盧綰的一聲高喝如驚雷炸起,竟使得樂舞乍停,君臣談笑聲止,所有人紛紛看向了他。
約莫過了一兩秒,劉邦指著盧綰的鼻子笑罵:「你這老小子遲到了不說,還嚎了一嗓子,嚇了乃公一跳。」
他重重地放下白玉酒杯,故作惱怒:「你今兒個要是不說出個一二三,乃公就重罰你。」
盧綰卻生不出跟劉邦嬉笑的心情,他焦急對眾人說道:「你們有沒有喝果茶?那茶不能喝!」
「為何不能喝?」劉盈滿臉不解,「這可是上貢的好茶啊。」
「絕對不能喝!因為那茶有毒——」
話音未落,陰嫚感到自己的胃如燒灼一般疼痛,鑽心的痛硬生生地劈開了她的大腦,她甚至來不及多想便哇一聲嘔了出來。沒有想像中的酸臭只有鐵鏽的腥味,她費盡全力睜開眼睛,卻只能看到紅色的一灘。
「公主你怎麼了?」
明明聽到了韓信的詢問,可陰嫚卻無法回答他。血水順著她的唇角滾落,呼吸漸漸變得困難起來。
韓信讓陰嫚靠在自己的胸口,焦急喝問太醫在哪。
每每皇宮設宴,太醫們便會被安排到偏殿等候,以便應對突發情況。這會兒太醫們聽到了動靜飛奔進大殿,一眼就鎖定了奄奄一息的陰嫚。
歌舞昇平的大殿鴉雀無聲,眾人被劉邦勒令坐在原位,彼此面面相覷,或是害怕、或是疑惑、又或是帶著幾分心虛。
當太醫將銀針從果茶拿出後,銀針頃刻間如烏木一般漆黑。
呂雉連忙讓太醫再探太子和魯元公主的茶,當銀針拿出來的那一刻,眾人更是大氣不敢喘一下。銀針竟然黑了!
劉邦面色鐵青,剛到未央宮的第一天就有人公然下毒,這是要造反嗎!
「盧綰你怎麼知道這茶里有毒?」
「啟稟陛下,這是一場謀劃已久的陰謀!有人企圖鴆殺太子,扶持年幼的皇子上位意圖把控漢室天下!」
聽到這眾人倒抽一口涼氣。
「乃公就知道這事沖乃公來的!」劉邦的青筋幾欲崩裂,「盧綰你把事情說清楚了!」
「陛下可還記得陽滋公主身份暴露一事?」
一聽盧綰說到這,彭越和英布紛紛變了臉色。當初搜羅人證的時候,他們確實順水推舟了。兩人久經沙場對氣氛變化最敏銳,一股惡寒頓時籠罩在他們的心頭。
「燕王是說兩件事有關聯?」陳平問道。
「正是。曲逆侯細想若非有人暗中相助,戚氏又如何能用如此之短的時間從全國找到那些證人?」
「是誰幫忙?」劉邦再問。
盧綰跪在地上:「請陛下恕臣死罪。此事是臣與趙王、梁王和淮南王暗中支持。這些年來陛下屢屢派人前往諸侯王的小朝廷,令我等心生芥蒂。恰逢此時戚氏找上門,許了臣許多好處。臣一時糊塗答應了此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陰嫚回望著韓信,許久後,才握住了韓信的手,輕聲道:「也許,我不應該答應你。」
「晚了。」韓信回握住陰嫚的手。
陰嫚嘆了口氣,用空下的手捏著韓信的臉:「你大約就是我的克星吧。」
第93章
初秋時節,氣候涼爽。
遙望未央宮,山川浸染,猶如瀚海茫茫。樓閣高聳入天,鴛鴦瓦上浮著一層金光。諸侯們華麗的車駕一輛又一輛地駛入金碧輝煌的宮室。
白色的霧氣流淌在青褐色的山石上,潺潺的流水聲從霧下傳來,時而能看到紅鯉躍出雲端。頗有瑤池仙宮,秀美飄逸的神韻。
「你當真要如此?」
流水被初晨的陽光染成金色,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倒映著一個人影。纖細美麗,猶如一棵蘭草,在山嵐中盛開著嬌艷的花朵。
「為什麼不?」陰嫚轉過頭看向盧綰,「我花了這麼多年,精心籌劃了這麼久,又豈可白白浪費?」
盧綰小聲地嘀咕了一句瘋子,又道:「你要做什麼,達成什麼目的我不管。但你要記住你當初答應我的事情,否則我做鬼也不會放過你。」
「人鬼殊途,你確定你做了鬼能傷得了我?」陰嫚反問。
盧綰變得緊張:「你要毀約?」
陰嫚:「你的膽子未免也太小了。我不過是開個玩笑而已,何必如此緊張?」她繼續說:「我這個人一向信守承諾,說過的話一定會做到,給出的承諾也一定會兌現。燕王您可不要以小人之心度我這個君子之腹。」
盧綰:「公主要是君子就不會行殺伐之事了。」
「君子當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1]。盡吾之所能,延民生之太平。縱為天下所唾棄,亦不改其心性也。」陰嫚輕笑一聲。
盧綰看了陰嫚好一會兒,說道:「認識你這麼多年,我還是第一次聽你說一句人話。」
陰嫚挑眉。
「我再問你一次,」盧綰正色,「真的要做?」
「生死興衰,富貴榮華,於我而言並不重要。我一生所求不過天下安寧罷了。」陰嫚望向觥籌交錯,絲竹不斷的宴會,淡淡道,「況且我本就是向死而生的。」
盧綰深吸一口氣:「沒想到臨老了還要走這一遭。你且安心做你的,我知道我該做什麼。」言罷,他便轉身離去了。
瞧著盧綰的背影,陰嫚輕笑一聲,還是有幾分熱血的。她整理好衣服走向了熱鬧的宴席。
未央宮竣工,乃漢朝的一件大事。諸侯群臣齊聚未央宮恭賀劉邦喜得此華麗的宮殿,並獻上了各式各樣的寶物。
陰嫚剛進來的時候就看到隴西郡守獻上了一對西域紅寶石,紅如血,落在陽光下似有流水流動,一看價值不菲。
劉邦眼尖瞧見了她,立刻說道:「陽滋公主你可算來了,大夥可都等著你呢。」
「等我?」陰嫚邊走邊說,「我有什麼可等的。」
「嗨,還不是想看看你能獻上什麼寶貝。」劉邦直白道。
「那大約要讓諸君失望了。我被胡亥的人打下山崖的時候全身上下也就只有一把棠溪軟劍最值錢。」陰嫚淡聲道。
劉邦擺了擺手:「朕又不是細緻喜歡貴的禮物,稀罕小玩意也是不錯。公主別以為朕不知道你的窯爐開了。」
「看來陛下是早就盯上了我爐子裡出來的東西了,」陰嫚打趣,「幸好出來的東西還算能看,要不然可就要出醜了。」
這時一個宮人上前呈上了一支藍釉如意耳瓶。瓷器外表光滑細膩,光澤流轉,猶如黎明時的天空,藍中帶著一點透亮,沉靜內斂卻不失華美。
「哎呀呀,哎呀呀,朕就說公主總是能做出稀奇的玩意。你們瞅瞅,多好看。」劉邦抱著瓶子不肯撒手,大有一副「朕今晚要抱著瓶子一起睡」的架勢。
陰嫚在呂雉的眼中瞧見了嫌棄兩個字,兩人的目光碰在一起,彼此微微頷首。
「原來從一年前就開始折騰窯爐是為了這個。」她一落座,韓信附在她的耳邊說道。一股熱氣撲在她的脖頸上,讓她下意識地縮了縮脖子,冰涼的流蘇貼在了發熱的耳垂上。
「你覺得是?」她斜眼。
「想來不是。」韓信說道,「你把手藝傳給了封地的黔首,想來是要他們有技藝傍身。」
陰嫚挑眉:「這不是知道?」
韓信輕笑一聲沒說話。
獻禮結束,劉邦便讓樂師們奏樂,舞姬們踩著節拍在殿中跳起了響屐舞,裙擺上的小玲在空中划過優美的弧度。
「此舞是西施為所作,夫差為觀此舞特地建造了響屐廊。這個時候跳此舞是不是不妥當?」貫高發出質疑。
「有什麼不妥當的?」陰嫚一邊倒茶一邊反駁,「明明是夫差自己心志不堅定,沉溺於聲色之中,怎麼還怪上了舞蹈了?一個君王讓自己的國家滅亡還是多找找自己的原因,少把過錯推到一些不相干的事情上。」
她繼續說:「再說了,此舞是西子所創又非夫差。西子是為國家奉獻自己的女子,她的品行本就為人敬佩,她的舞更應該流傳。」
呂雉頷首:「公主所言不錯。西子為救母國不惜以身涉險,此舞更是西子的隱忍智謀所現,又豈可被冠上禍國殃民的惡名?」
貫高臉色有些難看。
劉邦打了個圓場:「好了好了,大喜的日子。不就是一個舞嗎?好看就行,何必引申這麼多?」
陳平幾人見狀也紛紛附和劉邦,將這點不愉快掀了過去。
陰嫚衝著臉色鐵青的貫高舉起了茶盞衝著他得意地勾起嘴角,果茶的味道極好,茶香與果香揉在一起迸發出一種奇妙誘人的香氣,輕輕地抿上一口,酸甜的果味先占據了口腔,待到果味淡去,茶的甘甜一點點涌了上來。
只是今日奉茶的宮人做得不仔細,茶還殘留著一點的苦味——
她放下茶盞,看向不遠處的貫高,只見對方一直望著她。眼神中似有敬意,又似有惋惜,但更多的是鬆了口氣。
「別喝!」
盧綰的一聲高喝如驚雷炸起,竟使得樂舞乍停,君臣談笑聲止,所有人紛紛看向了他。
約莫過了一兩秒,劉邦指著盧綰的鼻子笑罵:「你這老小子遲到了不說,還嚎了一嗓子,嚇了乃公一跳。」
他重重地放下白玉酒杯,故作惱怒:「你今兒個要是不說出個一二三,乃公就重罰你。」
盧綰卻生不出跟劉邦嬉笑的心情,他焦急對眾人說道:「你們有沒有喝果茶?那茶不能喝!」
「為何不能喝?」劉盈滿臉不解,「這可是上貢的好茶啊。」
「絕對不能喝!因為那茶有毒——」
話音未落,陰嫚感到自己的胃如燒灼一般疼痛,鑽心的痛硬生生地劈開了她的大腦,她甚至來不及多想便哇一聲嘔了出來。沒有想像中的酸臭只有鐵鏽的腥味,她費盡全力睜開眼睛,卻只能看到紅色的一灘。
「公主你怎麼了?」
明明聽到了韓信的詢問,可陰嫚卻無法回答他。血水順著她的唇角滾落,呼吸漸漸變得困難起來。
韓信讓陰嫚靠在自己的胸口,焦急喝問太醫在哪。
每每皇宮設宴,太醫們便會被安排到偏殿等候,以便應對突發情況。這會兒太醫們聽到了動靜飛奔進大殿,一眼就鎖定了奄奄一息的陰嫚。
歌舞昇平的大殿鴉雀無聲,眾人被劉邦勒令坐在原位,彼此面面相覷,或是害怕、或是疑惑、又或是帶著幾分心虛。
當太醫將銀針從果茶拿出後,銀針頃刻間如烏木一般漆黑。
呂雉連忙讓太醫再探太子和魯元公主的茶,當銀針拿出來的那一刻,眾人更是大氣不敢喘一下。銀針竟然黑了!
劉邦面色鐵青,剛到未央宮的第一天就有人公然下毒,這是要造反嗎!
「盧綰你怎麼知道這茶里有毒?」
「啟稟陛下,這是一場謀劃已久的陰謀!有人企圖鴆殺太子,扶持年幼的皇子上位意圖把控漢室天下!」
聽到這眾人倒抽一口涼氣。
「乃公就知道這事沖乃公來的!」劉邦的青筋幾欲崩裂,「盧綰你把事情說清楚了!」
「陛下可還記得陽滋公主身份暴露一事?」
一聽盧綰說到這,彭越和英布紛紛變了臉色。當初搜羅人證的時候,他們確實順水推舟了。兩人久經沙場對氣氛變化最敏銳,一股惡寒頓時籠罩在他們的心頭。
「燕王是說兩件事有關聯?」陳平問道。
「正是。曲逆侯細想若非有人暗中相助,戚氏又如何能用如此之短的時間從全國找到那些證人?」
「是誰幫忙?」劉邦再問。
盧綰跪在地上:「請陛下恕臣死罪。此事是臣與趙王、梁王和淮南王暗中支持。這些年來陛下屢屢派人前往諸侯王的小朝廷,令我等心生芥蒂。恰逢此時戚氏找上門,許了臣許多好處。臣一時糊塗答應了此事——」<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