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他隨意地說道:「說說你在陝西推的均田新法。」
璟瑄瞳孔猛的收縮,這幾年,胤禛力排眾議,派她去各部歷練,又讓她去陝西負責推行新政,這其中的意味,她不是不明白。
但是她不敢想,不敢想這樣的機會,真得降臨在她身上了。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她對這句詩又有了新的理解。
她幼時便同胤禛有了約定。那時候天真得可怕,完全不像是重活一世,只知道她也想要做皇帝,想讓阿瑪也給她一次機會。
她理了理思緒,清了清嗓子。
「《周禮》有雲『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璟瑄指尖撫過書頁間夾著的菊花簽,這還是她幼時在御花園調皮做得,「兒臣不過是將丁銀攤入田畝,效法皇阿瑪在山西的火耗歸公。」
她突然抬眸,眼中跳動著雁魚燈芯爆裂的火星:「就像您教過的,破局當從賦稅始。」
其實他知道,他的女兒來自後世,有先進的改革觀念,但他也必須要讓璟瑄,活在當下。
他害怕她帶著「後世人」的傲慢,順風順水地登上那個位置,卻完全不明白創業之難。
她眼中有百姓,可這遠遠不夠,所以他派璟瑄去了陝西,去看看黃河邊上的百姓,看看他們生活在怎麼樣的艱辛之中。
胤禛的咳嗽聲震得茶盞輕顫。他看見璟瑄從袖中取出算籌,在案幾排出田賦數據。
跳躍的燭光,恍惚間,他想起來奏摺上「女子干政,非社稷之福」的彈劾。
他這些年,任用了不少璟瑄門下的人,有些是研究院裡蘇文的門生,有些是揚州府的書生,不拘性別,他能用得,都用了。
「若將這江山……」胤禛喉結滾動,咽回後半句化作劇烈咳嗽。璟瑄已捧上溫在琺瑯手爐邊的川貝雪梨羹。
璟瑄的聲音冰冷:「阿瑪,你是不是偷吃丹藥了。」
「你知道了。」胤禛的表情無比平靜,那雙同璟瑄一模一樣的眼睛,就這樣看著她。
果真被她詐出來了。她轉向蘇培盛:「蘇公公,你怎麼也縱著阿瑪!」
蘇培盛臉上冷汗直流,除了福安公主,他們做奴才的,哪裡敢管萬歲爺的事情?上次四阿哥來勸膳,都被主子轟了回去。
說什麼,要他把心思放在讀書上,少鑽營這些歪門邪道。
璟瑄感到十分憤怒:「你明明早就知道的,不是嗎?你為什麼還要吃,到底是為什麼!」
璟瑄以手覆面,不住地掉眼淚:他不是重生的雍正帝嗎?他再這樣吃下去,會死的。
甚至,這次他比史書上記載的,吃得還要早。
「你放心,阿瑪有數的,」胤禛並沒有責怪璟瑄的無禮,反倒對女兒的關心十分受用,「在我走之前,會把一切都安排好的。」
「阿瑪覺得我是這個意思嗎?」璟瑄聽到他後半句話,瞬間火冒三丈,「你覺得我是在擔心不能安穩地坐上那個位置嗎?」
「當然不是,」胤禛看著張牙舞爪的璟瑄,難得好脾氣地解釋道,「阿瑪知道,我們福安公主,是頂頂孝順,頂頂善良的好姑娘。」
當然,也會是個好皇帝。
蘇培盛在一旁裝木頭,他對於胤禛的心思,一向能把握得住。
主子爺打即位起,便開始為小主子謀劃了。雍正元年的恩科,竟然讓那蘇文升了禮部尚書,做了主考官。
女子之身做官也就罷了,朝上那些大人也是習慣了的。可若是讓她做了科舉主考官,往後這一屆的學子,便都是她的門生了,這簡直是聞所未聞之事。
當時朝堂上多少摺子飛向了養心殿,大人們光是吵架就足足吵了七日的早朝。可任誰也無法改變萬歲爺的決心。
他還記得蘇尚書怎麼說得:「諸位大人若是不服氣,可與在下比試一番。不論是四書五經,還是君子六藝,或是旁的什麼。我若失敗,自請罷官。」
那些大人們一聽,全都啞了火,歇了菜,有幾個膽大來比試的,全都灰溜溜輸給了蘇尚書。
蘇培盛看在眼裡,心中對璟瑄愈發敬重。更何況胤禛早就囑咐了他:「見到福安公主,要如同對待朕一樣恭敬。」
拿捏好了胤禛的心思,他有眼色地回道:「公主勿怪,請恕老奴多嘴,皇上這已經兩日沒合眼了。」
胤禛呵斥道:「你這狗奴才,還不下去。」
璟瑄哪裡看不出來,蘇公公是故意這麼說,好叫她心軟的。
她也確實心軟了,挽著胤禛的胳膊:「阿瑪,我的皇阿瑪。工作是做不完的,您要學會休息。」
「您也不要老把什麼事情都扛在自己的肩上,找幾個可靠之人,把事情分給他們便是。」璟瑄絞盡腦汁地勸著,她真得不希望這輩子的雍正死得比上輩子還早。不然只靠她,還真得沒有把握坐穩那個位置。
「這可靠之人,豈是那般容易便尋得到的?」胤禛搖了搖頭,「知人善任是一門學問,這點我不如你皇瑪法,我總是放心不下。」
璟瑄心想,願意給您打工得多得是,就就比如上輩子的十三叔。
而且,你哪裡是不懂得知人善任?你是太急了,又不願意信任手下之人。
算了,她不想勸了。
對於阿瑪這樣的卷王,她屬實是不能理解的。她這兩年風裡來雨里去,見過了真正的生民多艱,也愈發勤勉起來。
可比起胤禛,那是遠遠不及的。畢竟他是一個睜開眼就在批奏摺的人,連後宮都不怎麼去了。
可下一秒,她聽見胤禛說:「明日開始,你便來養心殿,幫阿瑪批摺子吧。」
這妮子歷練的足夠了,也是時候該學起來了。胤禛如是想著。
第101章 璟瑄
雍正五年,春雪未消。
養心殿東院,體順堂地龍燒得暖融。
胤禛住在養心殿,因此這東院中,也設了皇后的居所,方便慧寧伴駕。
璟瑄褪了杏黃緙絲斗篷,伏在慧寧膝頭嗅著熟悉的沉水香。鎏金琺瑯暖爐里,噼啪炸開個火星,她袖口銀狐毛也隨風微微顫動。
慧寧撫過女兒鬢邊珍珠流蘇,目光落在璟瑄鬢角幾絲白髮上。
她這個女兒,本該是備受寵愛的公主,卻在風雨里奔波了這麼多年:「你皇瑪嬤仙逝剛滿周年,按著祖制,宗室女眷的喜事總要等上一年......秦遠那孩子若真心待你,必能體諒這番孝心。」
依著孝莊皇后的舊例,皇室成員需著素服百日,宗室婚嫁停一年。
「何況……你皇阿瑪對你寄予厚望,」慧寧回憶起了胤禛同自己說過的話,心中有些火熱,「憑你將來的身份,如今更要以身作則,為天下臣民做個表率。」
慧寧伸出手,用指尖摩挲著璟瑄腕上那串東珠。
這是皇太后被封為貴妃之時,聖祖爺賜下來的,也是去年皇太后彌留時,專門留給璟瑄的。
「你這孩子,自小便有主意極了,」慧寧眼中似有淚光,這些年她也看明白了,待璟瑄愈發親厚,母女二人的感情倒是前所未有的好,「你皇瑪姆臨走念著的,除了十四,怕也就是你了。」
她猜得到,大抵皇額娘是真心仰慕聖祖爺,璟瑄讓她得封貴妃,再也不用受餘下三妃的氣,她心裡怕是比當上皇太后還高興。
璟瑄忽將臉埋進慧寧繡著纏枝蓮的衣襟,悶聲道:「兒臣寧肯永遠做皇瑪嬤跟前撒歡的小丫頭,同十四叔再打上一架。」
慧寧喉頭微哽:這幾年,十四與璟瑄當時的仇早就解了。璟瑄再記仇,卻也是個心軟的脾性,皇額娘這幾年對她如珠似寶,她自然感受得到。
去年冬夜,正是璟瑄親手合上老太太的眼。哪怕從前的德妃有自己的心思,與胤禛也不甚親密,但德貴妃對於璟瑄,卻是實打實的疼愛,連帶著對胤禛都上心了。
這,或許也是胤禛偏疼璟瑄的原因。與他素有隔閡的生母,終於肯試著與他和解了。胤禛又如何能不感激?
「你皇阿瑪前日與張廷玉議政,說『我朝公主本應撫蒙,偏你掙下東瀛封地,又是聖祖爺親自封得固倫公主,倒比親王還難安置』」慧寧給璟瑄餵了塊蜜餞,輕聲道,「他既許你掌東瀛軍政,又豈會真貶了秦遠?不過是等孝期過了,要風風光光堵住宗親的嘴。」
怎麼會難封?既然封無可封,左右這些年她也被當成騾子使喚,不如給她個皇太女做做。
璟瑄頷首:「我自然是放心的,張廷玉最會體察上意,如今不過是與皇阿瑪一同唱戲罷了。」
當然,璟瑄清楚地知道,他也存了試探皇阿瑪的意思。
牆角西洋自鳴鐘噹噹敲響,慧寧望著玻璃窗上凝結的冰花,想起皇帝前日批摺子時的笑嘆:「你放心,這江山,終究還是要交給我們的孩兒。」
慧寧也早就猜到了胤禛的想法,他這幾年動作頻頻,在前朝後宮都任用了不少女官,怕是當真下了決心。
胤禛一向是個犟種,從做皇阿哥時就是了,如今,連帶著他們的女兒也成了一頭倔驢——她非要親力親為,年年不是泡在水裡修河堤,便是在軍中練兵,竟是片刻都不得歇息。<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璟瑄瞳孔猛的收縮,這幾年,胤禛力排眾議,派她去各部歷練,又讓她去陝西負責推行新政,這其中的意味,她不是不明白。
但是她不敢想,不敢想這樣的機會,真得降臨在她身上了。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她對這句詩又有了新的理解。
她幼時便同胤禛有了約定。那時候天真得可怕,完全不像是重活一世,只知道她也想要做皇帝,想讓阿瑪也給她一次機會。
她理了理思緒,清了清嗓子。
「《周禮》有雲『以土均之法,辨五物九等』。」璟瑄指尖撫過書頁間夾著的菊花簽,這還是她幼時在御花園調皮做得,「兒臣不過是將丁銀攤入田畝,效法皇阿瑪在山西的火耗歸公。」
她突然抬眸,眼中跳動著雁魚燈芯爆裂的火星:「就像您教過的,破局當從賦稅始。」
其實他知道,他的女兒來自後世,有先進的改革觀念,但他也必須要讓璟瑄,活在當下。
他害怕她帶著「後世人」的傲慢,順風順水地登上那個位置,卻完全不明白創業之難。
她眼中有百姓,可這遠遠不夠,所以他派璟瑄去了陝西,去看看黃河邊上的百姓,看看他們生活在怎麼樣的艱辛之中。
胤禛的咳嗽聲震得茶盞輕顫。他看見璟瑄從袖中取出算籌,在案幾排出田賦數據。
跳躍的燭光,恍惚間,他想起來奏摺上「女子干政,非社稷之福」的彈劾。
他這些年,任用了不少璟瑄門下的人,有些是研究院裡蘇文的門生,有些是揚州府的書生,不拘性別,他能用得,都用了。
「若將這江山……」胤禛喉結滾動,咽回後半句化作劇烈咳嗽。璟瑄已捧上溫在琺瑯手爐邊的川貝雪梨羹。
璟瑄的聲音冰冷:「阿瑪,你是不是偷吃丹藥了。」
「你知道了。」胤禛的表情無比平靜,那雙同璟瑄一模一樣的眼睛,就這樣看著她。
果真被她詐出來了。她轉向蘇培盛:「蘇公公,你怎麼也縱著阿瑪!」
蘇培盛臉上冷汗直流,除了福安公主,他們做奴才的,哪裡敢管萬歲爺的事情?上次四阿哥來勸膳,都被主子轟了回去。
說什麼,要他把心思放在讀書上,少鑽營這些歪門邪道。
璟瑄感到十分憤怒:「你明明早就知道的,不是嗎?你為什麼還要吃,到底是為什麼!」
璟瑄以手覆面,不住地掉眼淚:他不是重生的雍正帝嗎?他再這樣吃下去,會死的。
甚至,這次他比史書上記載的,吃得還要早。
「你放心,阿瑪有數的,」胤禛並沒有責怪璟瑄的無禮,反倒對女兒的關心十分受用,「在我走之前,會把一切都安排好的。」
「阿瑪覺得我是這個意思嗎?」璟瑄聽到他後半句話,瞬間火冒三丈,「你覺得我是在擔心不能安穩地坐上那個位置嗎?」
「當然不是,」胤禛看著張牙舞爪的璟瑄,難得好脾氣地解釋道,「阿瑪知道,我們福安公主,是頂頂孝順,頂頂善良的好姑娘。」
當然,也會是個好皇帝。
蘇培盛在一旁裝木頭,他對於胤禛的心思,一向能把握得住。
主子爺打即位起,便開始為小主子謀劃了。雍正元年的恩科,竟然讓那蘇文升了禮部尚書,做了主考官。
女子之身做官也就罷了,朝上那些大人也是習慣了的。可若是讓她做了科舉主考官,往後這一屆的學子,便都是她的門生了,這簡直是聞所未聞之事。
當時朝堂上多少摺子飛向了養心殿,大人們光是吵架就足足吵了七日的早朝。可任誰也無法改變萬歲爺的決心。
他還記得蘇尚書怎麼說得:「諸位大人若是不服氣,可與在下比試一番。不論是四書五經,還是君子六藝,或是旁的什麼。我若失敗,自請罷官。」
那些大人們一聽,全都啞了火,歇了菜,有幾個膽大來比試的,全都灰溜溜輸給了蘇尚書。
蘇培盛看在眼裡,心中對璟瑄愈發敬重。更何況胤禛早就囑咐了他:「見到福安公主,要如同對待朕一樣恭敬。」
拿捏好了胤禛的心思,他有眼色地回道:「公主勿怪,請恕老奴多嘴,皇上這已經兩日沒合眼了。」
胤禛呵斥道:「你這狗奴才,還不下去。」
璟瑄哪裡看不出來,蘇公公是故意這麼說,好叫她心軟的。
她也確實心軟了,挽著胤禛的胳膊:「阿瑪,我的皇阿瑪。工作是做不完的,您要學會休息。」
「您也不要老把什麼事情都扛在自己的肩上,找幾個可靠之人,把事情分給他們便是。」璟瑄絞盡腦汁地勸著,她真得不希望這輩子的雍正死得比上輩子還早。不然只靠她,還真得沒有把握坐穩那個位置。
「這可靠之人,豈是那般容易便尋得到的?」胤禛搖了搖頭,「知人善任是一門學問,這點我不如你皇瑪法,我總是放心不下。」
璟瑄心想,願意給您打工得多得是,就就比如上輩子的十三叔。
而且,你哪裡是不懂得知人善任?你是太急了,又不願意信任手下之人。
算了,她不想勸了。
對於阿瑪這樣的卷王,她屬實是不能理解的。她這兩年風裡來雨里去,見過了真正的生民多艱,也愈發勤勉起來。
可比起胤禛,那是遠遠不及的。畢竟他是一個睜開眼就在批奏摺的人,連後宮都不怎麼去了。
可下一秒,她聽見胤禛說:「明日開始,你便來養心殿,幫阿瑪批摺子吧。」
這妮子歷練的足夠了,也是時候該學起來了。胤禛如是想著。
第101章 璟瑄
雍正五年,春雪未消。
養心殿東院,體順堂地龍燒得暖融。
胤禛住在養心殿,因此這東院中,也設了皇后的居所,方便慧寧伴駕。
璟瑄褪了杏黃緙絲斗篷,伏在慧寧膝頭嗅著熟悉的沉水香。鎏金琺瑯暖爐里,噼啪炸開個火星,她袖口銀狐毛也隨風微微顫動。
慧寧撫過女兒鬢邊珍珠流蘇,目光落在璟瑄鬢角幾絲白髮上。
她這個女兒,本該是備受寵愛的公主,卻在風雨里奔波了這麼多年:「你皇瑪嬤仙逝剛滿周年,按著祖制,宗室女眷的喜事總要等上一年......秦遠那孩子若真心待你,必能體諒這番孝心。」
依著孝莊皇后的舊例,皇室成員需著素服百日,宗室婚嫁停一年。
「何況……你皇阿瑪對你寄予厚望,」慧寧回憶起了胤禛同自己說過的話,心中有些火熱,「憑你將來的身份,如今更要以身作則,為天下臣民做個表率。」
慧寧伸出手,用指尖摩挲著璟瑄腕上那串東珠。
這是皇太后被封為貴妃之時,聖祖爺賜下來的,也是去年皇太后彌留時,專門留給璟瑄的。
「你這孩子,自小便有主意極了,」慧寧眼中似有淚光,這些年她也看明白了,待璟瑄愈發親厚,母女二人的感情倒是前所未有的好,「你皇瑪姆臨走念著的,除了十四,怕也就是你了。」
她猜得到,大抵皇額娘是真心仰慕聖祖爺,璟瑄讓她得封貴妃,再也不用受餘下三妃的氣,她心裡怕是比當上皇太后還高興。
璟瑄忽將臉埋進慧寧繡著纏枝蓮的衣襟,悶聲道:「兒臣寧肯永遠做皇瑪嬤跟前撒歡的小丫頭,同十四叔再打上一架。」
慧寧喉頭微哽:這幾年,十四與璟瑄當時的仇早就解了。璟瑄再記仇,卻也是個心軟的脾性,皇額娘這幾年對她如珠似寶,她自然感受得到。
去年冬夜,正是璟瑄親手合上老太太的眼。哪怕從前的德妃有自己的心思,與胤禛也不甚親密,但德貴妃對於璟瑄,卻是實打實的疼愛,連帶著對胤禛都上心了。
這,或許也是胤禛偏疼璟瑄的原因。與他素有隔閡的生母,終於肯試著與他和解了。胤禛又如何能不感激?
「你皇阿瑪前日與張廷玉議政,說『我朝公主本應撫蒙,偏你掙下東瀛封地,又是聖祖爺親自封得固倫公主,倒比親王還難安置』」慧寧給璟瑄餵了塊蜜餞,輕聲道,「他既許你掌東瀛軍政,又豈會真貶了秦遠?不過是等孝期過了,要風風光光堵住宗親的嘴。」
怎麼會難封?既然封無可封,左右這些年她也被當成騾子使喚,不如給她個皇太女做做。
璟瑄頷首:「我自然是放心的,張廷玉最會體察上意,如今不過是與皇阿瑪一同唱戲罷了。」
當然,璟瑄清楚地知道,他也存了試探皇阿瑪的意思。
牆角西洋自鳴鐘噹噹敲響,慧寧望著玻璃窗上凝結的冰花,想起皇帝前日批摺子時的笑嘆:「你放心,這江山,終究還是要交給我們的孩兒。」
慧寧也早就猜到了胤禛的想法,他這幾年動作頻頻,在前朝後宮都任用了不少女官,怕是當真下了決心。
胤禛一向是個犟種,從做皇阿哥時就是了,如今,連帶著他們的女兒也成了一頭倔驢——她非要親力親為,年年不是泡在水裡修河堤,便是在軍中練兵,竟是片刻都不得歇息。<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