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頁
蕭太后是個厲害人物,她沉得住氣不意外,意外的是南邊竟然也沒動靜。趙沉茜覺得臨安有問題,打算一會讓離螢去打探,接著問:「銅錢案證據找得怎麼樣了?」
趙沉茜登基之後連下三道聖旨,第一道是將昭孝帝的牌位遷出太廟;第二道是為容家平反,徹查容復夫妻遇伏案、容沐通敵案、趙茂暴斃案,因這三個案子都與銅錢有關,又統稱為銅錢案;第三道,便是重建金陂關,收殮紹聖十五年陣亡將士的屍骸,落葉歸根,入土為安。
容沖親自去金陂關護送烈士回歸故土,算算日子也該回來了。銅錢案趙沉茜已捋得差不多了,但她需要證據,鐵證如山,公告天下,才能還清白者清白。
程然道:「臣按陛下的吩咐,去憲王府書房裡找了,確實發現一個夾層,但裡面並沒有陛下說的通敵密信。」
「沒有?」趙沉茜意外,肅了臉,「把東西給我。」
程然早就準備好了,將一沓書信遞上。趙沉茜一一看過,問:「找仔細了嗎?有沒有漏掉其他夾層?」
程然搖頭:「臣能找的地方都找了,只有這些。」
憲王當年倉促南逃,完全忘了收拾夾層中的密信,後來的北梁人也不知書房有夾層,這些信件便完好無損保存著,留給了趙沉茜。這沓書信也不能說不是秘密,裡面全是趙儀和重臣的通信,他通過賄賂、送美人等各種手段拉攏權臣勛貴,想讓這些人擁護他為帝,還自作聰明地留下了「憑證」,蠢得要命。
趙沉茜合上書信,僅憑這些信件足夠治趙儀好幾回謀逆死罪了,他既然留著這些,沒道理獨獨扔掉和北梁人的書信。
按鑒心鏡的推演,應當是某位王爺不想讓昭孝帝留下皇子,與元宓勾結,命鄭女史用毒蜂神不知鬼不覺殺死趙茂,並故意在現場留下紙銅錢,栽贓給容家。此計一石二鳥,既除去了皇位繼承人,也除去了容家。
趙沉茜原本猜測此人是憲王趙儀,他對皇位早有覬覦,並且和鄭女史有私情,他的嫌疑似乎是最大的。明明鑑心鏡中事敗後,大內太監從憲王府書房搜出了趙儀與元宓密謀的信件,將昭孝帝氣得吐血。只要能找到這封信,銅錢案的證據鏈就完整了,才能真正為容沐洗去嫌疑。
不對,趙沉茜心頭一凜,鄭女史自盡,可能是掩護,也可能是栽贓。沒了人證,書信才成了最終給憲王定罪的證物。但是,書信是可以偽造的。
憲王現實的書房中並無此信,那就說明毒蜂案不是憲王做的,鑒心鏡中是有人故意栽贓。除了元宓,還有誰會知道毒蜂案的細節?必然是另一個真兇。
趙沉茜倏地沉下心,不好,是端王!她怎麼疏忽了,端王行二,憲王行三,憲王因為是昭孝帝同母胞弟,一直衝在前頭,才讓大家先入為主覺得憲王更有可能繼位,卻疏忽了序齒更高的端王。但如果憲王這個蠢貨真說服了昭孝帝兄終弟及,真正獲利的,其實是端王!
似乎是感應,她念頭剛落,離螢就攜著寒意,快步從外面奔來:「陛下,大事不好了。剛剛傳來消息,臨安政變,憲王夥同朱太妃謀反,朱太妃私開宮門,憲王帶私兵闖入宮闈,意圖弒君逼宮。殿前司察覺不對,趕來護駕,但還是來遲一步,趙苻在混亂中被砍死在福寧殿。」
趙沉茜心中已經有了預感,問:「然後呢?」
「憲王和朱太妃被當場擒獲,端王被臣子請進宮,看到皇帝死狀大哭不止,臣苦勸國不可一日無君,再三請求端王主持大局,端王才勉為其難接受皇位,封韋太妃為太后,下令處死謀逆罪臣。他念及手足之情,廢黜憲王封號,賜全屍,允許朱太妃自行了斷。憲王府所有男丁貶為庶人,唯有嫡子趙英被過繼到皇宮裡,立為太子。端王說是要親自教養,為天下做表率,免得百姓見皇家手足相殘,有學有樣,傷風敗俗。」
趙沉茜笑了聲,只覺得一切都通了:「原來如此。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他這隻偽君子黃雀,藏得可真夠深的。」
第128章 招魂
趙沉茜立刻讓程然帶人去取證, 然而意料之中的,無論前端王府、國師府還是韋太妃的宮室,都毫無痕跡。
憲王和朱太妃這對蠢貨, 被端王、韋太妃母子玩得團團轉。這麼多年,宮廷對端王母子的評價出奇一致,端王寄情山水、不爭不搶, 韋太妃也安分守己、唯唯諾諾,看起來對自己代人生子的命運逆來順受。但要是趙沉茜沒猜錯, 朱太妃宮中的鄭女史其實是韋太妃的人,作為一顆暗釘深深埋在寶慈宮,還用色計迷惑了憲王。劉婉容生下皇子後, 鄭女史作為朱太妃的「心腹」,可以隨時來看望小皇子, 並不引人注目。端王和元宓達成合作,元宓提供毒蜂, 端王策劃實施, 鄭女史夾帶著毒蜂來景福宮, 借著為小皇子換衣服的機會,將趙茂毒死。
趙沉茜猜到襁褓邊的紙錢是禍水東引, 沒想到她還是低估了幕後黑手,端王用了兩層禍水東引, 事成既殺了趙茂,又解決了趙沉茜這個目擊者,將帝心猜忌不露痕跡引給容家,他和元宓都能從中獲益;萬一事情敗露,他就讓鄭女史服毒自盡,鄭女史是朱太妃的人, 還和憲王不清不楚,無論如何,嫌疑都沾不到端王身上。
好高明的借刀殺人,他從多久之前就在籌謀這一切了?甚至害孟氏被廢的媚術案,恐怕也少不了端王的手筆。
他竟然裝了這麼多年,幾乎瞞過了所有人。
元宓來燕朝執行內應任務,很快察覺出昭孝帝對容家的忌憚,他有意利用這一點,自薦為昭孝帝分憂。昭孝帝正需要一柄能制衡容家的刀,拜元宓為國師,之後借著棲霞城白玉京辦案不力的由頭,大舉抬舉歸真觀。許多不被白玉京接受或者有案底的異人來投奔國師,元宓照單全收,力量大肆膨脹。
昭孝帝當然也沒昏了頭,一把刀要做到指哪兒打哪兒,但太鋒利了,會割傷主人的手。他雖用元宓,但也不會放任元宓,國師名義上尊貴,實際上就是皇家的僕人、打手、專屬算命先生,和髒手套。
元宓顯然不滿足於僅作一把刀,而端王野心勃勃,隱忍陰暗,在利益的驅動下,這兩人漸漸勾結到一起,達成協議——元宓助端王登上皇位,而端王要幫元宓剷除容家和白玉京,讓歸真觀成為天下第一宗門。
兩人一拍即合。容家是開國功臣,無論在軍中還是民間都極具威望,容家是絕無可能允許端王上位的,所以除去容家,也是端王的必經之路。
端王多年來裝作閒雲野鶴,遊山玩水,一心尋仙問道,對皇位毫無興趣,漸漸贏得了昭孝帝的信任。憲王血緣上和昭孝帝更親厚,但從朱太妃到臣子,許多人雖然不說,但心照不宣,如果昭孝帝無子,皇位就要傳給憲王。昭孝帝被朱太妃明里暗裡提醒了好幾次,心裡怎麼會不存疙瘩,反而是二弟端王,與世無爭,安分守己,慢慢成了昭孝帝的知心人。
彼時昭孝帝正為孟皇后煩心,劉氏美麗靈秀,和昭孝帝青梅竹馬、共經患難,哪個男人不想給心愛之人一個名分?孟氏仗著是高太后賜婚,哪怕無才無德也能穩占後位。劉氏又懷孕了,太醫說很可能是個皇子,而昭孝帝卻不能讓他們的兒子以嫡子的名義出生,他這個皇帝哪還像個皇帝!
端王看出昭孝帝的心事,主動為君分憂,獻上一計。既然孟氏是高太后立的,無過不能廢,那就讓孟氏失德,讓全天下都以有這樣的皇后為恥,再廢后豈不就順理成章?
能徹底讓一個女人、一個皇后身敗名裂的,莫過於盪'婦羞辱了。
端王安排人去接觸孟氏的姐姐,引誘孟皇后信巫術。等全後宮都知道皇后迷信巫術,端王便派人將媚術三物放到皇后身上,驢駒媚、叩頭蟲可以從黑市買來,但柳樹隨處可見,普通的柳木不足以強調孟氏的不端,於是端王向元宓要成妖的柳木。元宓和端王合作,正好在用柳樹妖研究長生術,聞言隨便折了一枝送進宮。
劉婕妤做夢都想當皇后,聽到端王在設計廢孟氏,生怕扳不倒孟氏,又在自己殿中放了巫蠱娃娃,不惜寫自己真正的生辰八字,也要再給孟氏加一條詛咒皇子罪。以有心算無心,孟氏侍寢,被昭孝帝當場「發現」她身上佩戴媚術,之後又在坤寧宮裡搜出巫蠱小人,皇后失德,廢后另立似乎已成板上釘釘。
但高太后揪住了劉婕妤的破綻,出面保坤寧宮,昭孝帝和劉婕妤不敢再趕盡殺絕。孟氏被廢,搬入瑤華宮修道,劉婕妤升為婉容,距離皇后只有一步之遙,雙方各退一步,此事似乎到此為止。
雖然沒有完全達到昭孝帝的期望,但端王也算給皇帝解決了一塊心病。劉婉容很承端王的情,多次給端王說好話,耳旁風加廢后大功,昭孝帝徹底將端王視為自己人,許多事都不再避諱他。
昭孝帝以為端王在為他分憂,元宓是替他干髒活的手套,哪裡知道端王和元宓早已勾結在一起,端王做媚術案,一方面是為博取昭孝帝的信任,另一方面是為了挑撥後宮矛盾,不讓昭孝帝有嫡出皇子。<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趙沉茜登基之後連下三道聖旨,第一道是將昭孝帝的牌位遷出太廟;第二道是為容家平反,徹查容復夫妻遇伏案、容沐通敵案、趙茂暴斃案,因這三個案子都與銅錢有關,又統稱為銅錢案;第三道,便是重建金陂關,收殮紹聖十五年陣亡將士的屍骸,落葉歸根,入土為安。
容沖親自去金陂關護送烈士回歸故土,算算日子也該回來了。銅錢案趙沉茜已捋得差不多了,但她需要證據,鐵證如山,公告天下,才能還清白者清白。
程然道:「臣按陛下的吩咐,去憲王府書房裡找了,確實發現一個夾層,但裡面並沒有陛下說的通敵密信。」
「沒有?」趙沉茜意外,肅了臉,「把東西給我。」
程然早就準備好了,將一沓書信遞上。趙沉茜一一看過,問:「找仔細了嗎?有沒有漏掉其他夾層?」
程然搖頭:「臣能找的地方都找了,只有這些。」
憲王當年倉促南逃,完全忘了收拾夾層中的密信,後來的北梁人也不知書房有夾層,這些信件便完好無損保存著,留給了趙沉茜。這沓書信也不能說不是秘密,裡面全是趙儀和重臣的通信,他通過賄賂、送美人等各種手段拉攏權臣勛貴,想讓這些人擁護他為帝,還自作聰明地留下了「憑證」,蠢得要命。
趙沉茜合上書信,僅憑這些信件足夠治趙儀好幾回謀逆死罪了,他既然留著這些,沒道理獨獨扔掉和北梁人的書信。
按鑒心鏡的推演,應當是某位王爺不想讓昭孝帝留下皇子,與元宓勾結,命鄭女史用毒蜂神不知鬼不覺殺死趙茂,並故意在現場留下紙銅錢,栽贓給容家。此計一石二鳥,既除去了皇位繼承人,也除去了容家。
趙沉茜原本猜測此人是憲王趙儀,他對皇位早有覬覦,並且和鄭女史有私情,他的嫌疑似乎是最大的。明明鑑心鏡中事敗後,大內太監從憲王府書房搜出了趙儀與元宓密謀的信件,將昭孝帝氣得吐血。只要能找到這封信,銅錢案的證據鏈就完整了,才能真正為容沐洗去嫌疑。
不對,趙沉茜心頭一凜,鄭女史自盡,可能是掩護,也可能是栽贓。沒了人證,書信才成了最終給憲王定罪的證物。但是,書信是可以偽造的。
憲王現實的書房中並無此信,那就說明毒蜂案不是憲王做的,鑒心鏡中是有人故意栽贓。除了元宓,還有誰會知道毒蜂案的細節?必然是另一個真兇。
趙沉茜倏地沉下心,不好,是端王!她怎麼疏忽了,端王行二,憲王行三,憲王因為是昭孝帝同母胞弟,一直衝在前頭,才讓大家先入為主覺得憲王更有可能繼位,卻疏忽了序齒更高的端王。但如果憲王這個蠢貨真說服了昭孝帝兄終弟及,真正獲利的,其實是端王!
似乎是感應,她念頭剛落,離螢就攜著寒意,快步從外面奔來:「陛下,大事不好了。剛剛傳來消息,臨安政變,憲王夥同朱太妃謀反,朱太妃私開宮門,憲王帶私兵闖入宮闈,意圖弒君逼宮。殿前司察覺不對,趕來護駕,但還是來遲一步,趙苻在混亂中被砍死在福寧殿。」
趙沉茜心中已經有了預感,問:「然後呢?」
「憲王和朱太妃被當場擒獲,端王被臣子請進宮,看到皇帝死狀大哭不止,臣苦勸國不可一日無君,再三請求端王主持大局,端王才勉為其難接受皇位,封韋太妃為太后,下令處死謀逆罪臣。他念及手足之情,廢黜憲王封號,賜全屍,允許朱太妃自行了斷。憲王府所有男丁貶為庶人,唯有嫡子趙英被過繼到皇宮裡,立為太子。端王說是要親自教養,為天下做表率,免得百姓見皇家手足相殘,有學有樣,傷風敗俗。」
趙沉茜笑了聲,只覺得一切都通了:「原來如此。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他這隻偽君子黃雀,藏得可真夠深的。」
第128章 招魂
趙沉茜立刻讓程然帶人去取證, 然而意料之中的,無論前端王府、國師府還是韋太妃的宮室,都毫無痕跡。
憲王和朱太妃這對蠢貨, 被端王、韋太妃母子玩得團團轉。這麼多年,宮廷對端王母子的評價出奇一致,端王寄情山水、不爭不搶, 韋太妃也安分守己、唯唯諾諾,看起來對自己代人生子的命運逆來順受。但要是趙沉茜沒猜錯, 朱太妃宮中的鄭女史其實是韋太妃的人,作為一顆暗釘深深埋在寶慈宮,還用色計迷惑了憲王。劉婉容生下皇子後, 鄭女史作為朱太妃的「心腹」,可以隨時來看望小皇子, 並不引人注目。端王和元宓達成合作,元宓提供毒蜂, 端王策劃實施, 鄭女史夾帶著毒蜂來景福宮, 借著為小皇子換衣服的機會,將趙茂毒死。
趙沉茜猜到襁褓邊的紙錢是禍水東引, 沒想到她還是低估了幕後黑手,端王用了兩層禍水東引, 事成既殺了趙茂,又解決了趙沉茜這個目擊者,將帝心猜忌不露痕跡引給容家,他和元宓都能從中獲益;萬一事情敗露,他就讓鄭女史服毒自盡,鄭女史是朱太妃的人, 還和憲王不清不楚,無論如何,嫌疑都沾不到端王身上。
好高明的借刀殺人,他從多久之前就在籌謀這一切了?甚至害孟氏被廢的媚術案,恐怕也少不了端王的手筆。
他竟然裝了這麼多年,幾乎瞞過了所有人。
元宓來燕朝執行內應任務,很快察覺出昭孝帝對容家的忌憚,他有意利用這一點,自薦為昭孝帝分憂。昭孝帝正需要一柄能制衡容家的刀,拜元宓為國師,之後借著棲霞城白玉京辦案不力的由頭,大舉抬舉歸真觀。許多不被白玉京接受或者有案底的異人來投奔國師,元宓照單全收,力量大肆膨脹。
昭孝帝當然也沒昏了頭,一把刀要做到指哪兒打哪兒,但太鋒利了,會割傷主人的手。他雖用元宓,但也不會放任元宓,國師名義上尊貴,實際上就是皇家的僕人、打手、專屬算命先生,和髒手套。
元宓顯然不滿足於僅作一把刀,而端王野心勃勃,隱忍陰暗,在利益的驅動下,這兩人漸漸勾結到一起,達成協議——元宓助端王登上皇位,而端王要幫元宓剷除容家和白玉京,讓歸真觀成為天下第一宗門。
兩人一拍即合。容家是開國功臣,無論在軍中還是民間都極具威望,容家是絕無可能允許端王上位的,所以除去容家,也是端王的必經之路。
端王多年來裝作閒雲野鶴,遊山玩水,一心尋仙問道,對皇位毫無興趣,漸漸贏得了昭孝帝的信任。憲王血緣上和昭孝帝更親厚,但從朱太妃到臣子,許多人雖然不說,但心照不宣,如果昭孝帝無子,皇位就要傳給憲王。昭孝帝被朱太妃明里暗裡提醒了好幾次,心裡怎麼會不存疙瘩,反而是二弟端王,與世無爭,安分守己,慢慢成了昭孝帝的知心人。
彼時昭孝帝正為孟皇后煩心,劉氏美麗靈秀,和昭孝帝青梅竹馬、共經患難,哪個男人不想給心愛之人一個名分?孟氏仗著是高太后賜婚,哪怕無才無德也能穩占後位。劉氏又懷孕了,太醫說很可能是個皇子,而昭孝帝卻不能讓他們的兒子以嫡子的名義出生,他這個皇帝哪還像個皇帝!
端王看出昭孝帝的心事,主動為君分憂,獻上一計。既然孟氏是高太后立的,無過不能廢,那就讓孟氏失德,讓全天下都以有這樣的皇后為恥,再廢后豈不就順理成章?
能徹底讓一個女人、一個皇后身敗名裂的,莫過於盪'婦羞辱了。
端王安排人去接觸孟氏的姐姐,引誘孟皇后信巫術。等全後宮都知道皇后迷信巫術,端王便派人將媚術三物放到皇后身上,驢駒媚、叩頭蟲可以從黑市買來,但柳樹隨處可見,普通的柳木不足以強調孟氏的不端,於是端王向元宓要成妖的柳木。元宓和端王合作,正好在用柳樹妖研究長生術,聞言隨便折了一枝送進宮。
劉婕妤做夢都想當皇后,聽到端王在設計廢孟氏,生怕扳不倒孟氏,又在自己殿中放了巫蠱娃娃,不惜寫自己真正的生辰八字,也要再給孟氏加一條詛咒皇子罪。以有心算無心,孟氏侍寢,被昭孝帝當場「發現」她身上佩戴媚術,之後又在坤寧宮裡搜出巫蠱小人,皇后失德,廢后另立似乎已成板上釘釘。
但高太后揪住了劉婕妤的破綻,出面保坤寧宮,昭孝帝和劉婕妤不敢再趕盡殺絕。孟氏被廢,搬入瑤華宮修道,劉婕妤升為婉容,距離皇后只有一步之遙,雙方各退一步,此事似乎到此為止。
雖然沒有完全達到昭孝帝的期望,但端王也算給皇帝解決了一塊心病。劉婉容很承端王的情,多次給端王說好話,耳旁風加廢后大功,昭孝帝徹底將端王視為自己人,許多事都不再避諱他。
昭孝帝以為端王在為他分憂,元宓是替他干髒活的手套,哪裡知道端王和元宓早已勾結在一起,端王做媚術案,一方面是為博取昭孝帝的信任,另一方面是為了挑撥後宮矛盾,不讓昭孝帝有嫡出皇子。<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