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頁
北梁皇帝掃過元宓的頭髮、衣服,面上看不出端倪,道:「越王冒雪趕來,辛苦了,起吧。」
「謝陛下。」
元宓站起身,北梁皇帝身旁擺著一把虎皮椅,上面坐著一位髡髮高冠、衣著濃麗的婦人,正是蕭太后。蕭太后比北梁皇帝長一輩,但看面容,竟似比皇帝還年輕些。他們兩人下首坐著耶律淳,正以充滿敵意的目光盯著元宓。
蕭太后溫聲問起元宓這一路的起居,元宓一一作答,看著竟還有些母慈子孝的意味。元宓知道,這客套的溫情是草上露水,轉瞬即逝,果然很快,耶律淳就率先發難了:「越王,你立了軍令狀去圍剿海州,結果容匪不滅,反而連失應天府在內的五城,你是怎麼督軍的?」
元宓在前線接到皇帝急召的時候就知道會有此問,他早有準備,不慌不忙道:「回稟陛下,非臣弟督戰不力,而是雲中城暗中投靠容沖,資以鎧甲、兵器、糧草,容沖又以劉豫做盾,齊軍囿於忠孝,無法施展拳腳,這才被他贏了先手。」
雲中城對外依然是不偏不倚的中立姿態,但元宓身在前線,戰場上的細微變化瞞不過他的眼睛。若沒有持久作戰的底氣,容沖怎麼敢在冬日發動奇襲?他孤軍深入到北梁統治區,僅憑海州,怎麼供得起從淮北到應天府這麼長的戰線?
而且,神樹畫像就是從雲中城旗下商鋪流出,一夜間傳遍大街小巷的。這背後若沒有雲中城的推波助瀾,元宓絕不相信。
北梁皇帝緩緩開口:「雲中城?先前大梁拉攏他們許久,雲中城都自稱修仙門派,不問世事,如今怎麼突然站隊容沖了?」
「是啊。」耶律淳說,「雲中城富甲天下,父汗早就提醒過,他們的態度至關重要。雲中城與容沖絕不是一時半會能談攏的,越王叔在中原深耕多年,耳目遍布,竟然都沒發現他們私下接觸良久嗎?」
元宓隱忍道:「天下皆知,雲中城現任城主衛景雲曾是趙沉茜駙馬,至今仍對她舊情未了。趙沉茜出面拉攏,哪用許久,一面便已足矣。衛景雲一心討好前妻,我便是有通天算計,又有何用?」
耶律淳嗤了聲,意味深長道:「燕朝割據一方的霸主,在越王叔嘴裡,竟都成了為女人尋死覓活的情種。就是不知,究竟是王叔失察,疏忽了他們舊情人話舊,還是貪功,不想讓王庭派人來分你的權,所以瞞而不報呢?」
元宓忍無可忍冷了臉,斥道:「放肆,我乃你王叔,我向陛下述職,哪有你插嘴的份?」
耶律淳冷笑,毫不掩飾眼睛中的輕蔑:「越王在燕朝待久了,恐怕已忘了大梁的規矩。我族契丹勇士全憑實力說話,不信漢人長幼尊卑那一套。越王現在從頭到腳都是漢人打扮,就是不知這身衣袍下,心到底姓梁,還是姓燕?」
元宓震驚,隨即是深深的心寒。他這些年忍辱負重潛伏在燕朝,伴君如虎,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是萬劫不復。他為大梁統一大業做了這麼多,耶律淳一個待在王庭尋歡作樂的王子,竟然質疑他的忠心?
元宓漠然道:「好,如你所言,我們今日不論輩分,只論功績。昔年容沐駐守金陂關,大梁軍隊一步不得進,是我誘昭孝帝對容家生疑,自斷一臂;也是我提前截獲容沐的作戰計劃,容沐假意出城追擊,孤軍深入,其實想與援兵前後夾擊,全殲大梁主力,我將密信傳回大梁,並在燕朝中操縱,讓援兵不去救援金坡關,這才讓容沐全軍覆沒,穿心而死,替大梁拔去這根眼中釘。金陂關從此形同虛設,政和二年大梁能長驅直入,直搗汴京,金陂關功不可沒。我為大梁立下汗馬功勞,樁樁件件,莫非陛下和太后都忘了嗎?」
蕭太后一直養神,見狀慢悠悠道:「我們大梁不搞燕朝那一套,有功必賞,有過必罰,不論出身,全憑本事。當初越王的密信傳來,北府許多大人都看過,之後容沐用兵果然和信中一模一樣,援兵也果如越王所言,未曾到來。殺容沐、奪金坡關這麼大的功勞,這才過了幾年就翻臉不認,豈不是和燕朝那群窩囊皇帝一樣,此後讓能者不敢出頭,賢才明哲保身,只便宜了一事無成卻精通鑽營的廢物。」
耶律淳臉上紅一陣白一陣,顯然,蕭太后最後那句「廢物」意有所指。眼見兒子指望不上,北梁皇帝只能開口道:「越王的功勞,大梁二十部都看在眼裡,但是,近日外面傳來一些言論,說你鑽研邪術,不敬鬼神,連著大梁的國威也受污。大梁既要統治漢家天下,就要有大國氣度,做堯舜禹之流仁明之君,豈能和邪魔歪道為伍?」
元宓袖下的手緊攥成拳,青筋畢露。邪魔歪道,呵,他在燕朝時,高高在上的白玉京罵他邪魔歪道,如今,連他的族人也罵他邪魔歪道!若沒有這些邪魔歪道,哪來大梁如今的版圖!
耶律淳看到父汗拋出了一個新把柄,立刻像狗見到骨頭一樣,衝上去瘋咬:「你在歸真觀做的那些事傳得到處都是,漢城都屢禁不止,汴京那麼多漢民漢官,豈能容你?父汗禮賢下士,重用漢臣,敬告鬼神,這麼多年的仁德之名,全被你一人帶累了!你連一個女人都打不過,再去汴京督戰,還嫌丟人不夠大嗎?」
北梁皇帝和耶律淳拿元宓用活人餵樹的事大做文章,其實他們並不在乎那些百姓的生死,只要元宓不殘害本族人,殺再多漢民又怎麼樣?何況,草原從來信奉勝者為王,力量為尊,就像狼群會咬死病弱老狼一樣,優勝劣汰,自然法則,弱者活該被殺。
他們咬著不放,只是想藉此逼元宓交出兵權罷了。
元宓看穿了皇帝和耶律淳的用意,冷聲道:「臨陣換將,兵家大忌。況且,要不是耶律淳在海州不戰而逃,致使大梁精兵元氣大傷,我何須借兵於劉麟,被趙沉茜鑽了空子?賢侄已毀了三十萬精銳,還想再禍害多少?」
「你!」耶律淳被踩到痛處,大怒,「你神氣什麼,你不也打了好幾場敗仗?」
「海州之戰是因為劉麟亂指揮,後面則是積弊難返。何況,我和容沖分明各有勝負,只要拖住容沖,海州軍長途作戰,糧草難行,必有轉機。」
元宓和耶律淳相互指責,眼看越來越不體面,蕭太后淡淡開口:「夠了。」
殿中霎間寂靜,元宓忍住氣,向上首行禮:「太后恕罪,臣失儀。」
耶律淳也不情不願搖手:「太后。」
蕭太后緩緩掃過台下,被她看到的人無不低頭。她見眾人冷靜下來,才說道:「越王久在燕朝,熟知汴京地形,也和那對夫妻打過交道,他去守汴京最合適。至于越王說的問題,既然容沖拿劉豫壓劉麟,那就廢了劉麟的皇帝之位,另立一個傀儡新君,汴京這一戰無論打多久,指揮權都歸越王一人所有,再不分權。」
元宓驚訝抬眸,沒想到蕭太后如此明事理,在先局不利的情況下,依然如此信任他。北梁皇帝就很不滿了,道:「額母,朕感念越王的功勞,但戰場上要憑真實力說話,越王已連失五城,再將汴京交給他,若守不住該怎麼辦?」
「若守不住。」蕭太后朝元宓看來,眸光清明堅毅,不怒自威,「哀家代他,向天神祖宗、大梁二十部交待。」
·
蕭太后一路喜怒不形於色,進了自己的寢殿,再也忍不住,罵道:「哀家憐你孤苦,惜你才幹,力排眾議重用你,結果你是怎麼回報哀家的?背著哀家研究邪術,不敬生死,褻瀆鬼神,傳得天下皆知,還被皇帝反將一軍,險些失了兵權!老實交代,那些流言到底是怎麼回事。」
元宓垂頭,姿態看似恭順,實則無可奉告:「臣沒什麼可辯的,就是流言說的那樣。」
蕭太后眯眼看著他,片刻後說:「你還想著復活那個女婢?」
冷若冰山的元宓突然激動起來,抬眸道:「不是女婢,她是我的妻子。」
第123章 亡妻
元宓勒馬停在門前, 看著足以沒過馬蹄的積雪,短促笑了聲。
越王府,可真是一個荒涼地。
元宓推門入府, 裡面的老僕聽到動靜,顫顫巍巍走出來:「誰呀?」
他轉過門廊,看清元宓, 足足怔了怔,才老淚縱橫地迎上來:「殿下, 是你嗎?」
「是我。」元宓看到老僕的模樣,同樣大吃一驚,「李叔, 你怎麼成這樣了?我不在府的時候,有人苛待你嗎?」
李叔抹去熱淚, 說:「沒有,太后每年都會給王府賞賜, 炭火吃食都不缺。只是殿下忘了, 上京苦寒, 殿下修煉得道,駐顏有術, 我卻是一介凡人,三十年過去, 該老了。」
元宓聽著微怔,是啊,原來他隱姓埋名去燕朝潛伏,已經三十餘年了。他以一個連身份都沒有的微寒之士上京,侍奉過昭孝帝、趙苻兩朝君主,鬥倒了容家、趙沉茜、宋知秋乃至數不清的臣子, 從一無所有到權傾燕朝,如今他回到自己的王府,依然是一室淒清,無人迎他。
她離開他,也三十多年了。
元宓怔忪片刻,說:「李叔,準備香燭,我去祭拜母親和她。」<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謝陛下。」
元宓站起身,北梁皇帝身旁擺著一把虎皮椅,上面坐著一位髡髮高冠、衣著濃麗的婦人,正是蕭太后。蕭太后比北梁皇帝長一輩,但看面容,竟似比皇帝還年輕些。他們兩人下首坐著耶律淳,正以充滿敵意的目光盯著元宓。
蕭太后溫聲問起元宓這一路的起居,元宓一一作答,看著竟還有些母慈子孝的意味。元宓知道,這客套的溫情是草上露水,轉瞬即逝,果然很快,耶律淳就率先發難了:「越王,你立了軍令狀去圍剿海州,結果容匪不滅,反而連失應天府在內的五城,你是怎麼督軍的?」
元宓在前線接到皇帝急召的時候就知道會有此問,他早有準備,不慌不忙道:「回稟陛下,非臣弟督戰不力,而是雲中城暗中投靠容沖,資以鎧甲、兵器、糧草,容沖又以劉豫做盾,齊軍囿於忠孝,無法施展拳腳,這才被他贏了先手。」
雲中城對外依然是不偏不倚的中立姿態,但元宓身在前線,戰場上的細微變化瞞不過他的眼睛。若沒有持久作戰的底氣,容沖怎麼敢在冬日發動奇襲?他孤軍深入到北梁統治區,僅憑海州,怎麼供得起從淮北到應天府這麼長的戰線?
而且,神樹畫像就是從雲中城旗下商鋪流出,一夜間傳遍大街小巷的。這背後若沒有雲中城的推波助瀾,元宓絕不相信。
北梁皇帝緩緩開口:「雲中城?先前大梁拉攏他們許久,雲中城都自稱修仙門派,不問世事,如今怎麼突然站隊容沖了?」
「是啊。」耶律淳說,「雲中城富甲天下,父汗早就提醒過,他們的態度至關重要。雲中城與容沖絕不是一時半會能談攏的,越王叔在中原深耕多年,耳目遍布,竟然都沒發現他們私下接觸良久嗎?」
元宓隱忍道:「天下皆知,雲中城現任城主衛景雲曾是趙沉茜駙馬,至今仍對她舊情未了。趙沉茜出面拉攏,哪用許久,一面便已足矣。衛景雲一心討好前妻,我便是有通天算計,又有何用?」
耶律淳嗤了聲,意味深長道:「燕朝割據一方的霸主,在越王叔嘴裡,竟都成了為女人尋死覓活的情種。就是不知,究竟是王叔失察,疏忽了他們舊情人話舊,還是貪功,不想讓王庭派人來分你的權,所以瞞而不報呢?」
元宓忍無可忍冷了臉,斥道:「放肆,我乃你王叔,我向陛下述職,哪有你插嘴的份?」
耶律淳冷笑,毫不掩飾眼睛中的輕蔑:「越王在燕朝待久了,恐怕已忘了大梁的規矩。我族契丹勇士全憑實力說話,不信漢人長幼尊卑那一套。越王現在從頭到腳都是漢人打扮,就是不知這身衣袍下,心到底姓梁,還是姓燕?」
元宓震驚,隨即是深深的心寒。他這些年忍辱負重潛伏在燕朝,伴君如虎,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是萬劫不復。他為大梁統一大業做了這麼多,耶律淳一個待在王庭尋歡作樂的王子,竟然質疑他的忠心?
元宓漠然道:「好,如你所言,我們今日不論輩分,只論功績。昔年容沐駐守金陂關,大梁軍隊一步不得進,是我誘昭孝帝對容家生疑,自斷一臂;也是我提前截獲容沐的作戰計劃,容沐假意出城追擊,孤軍深入,其實想與援兵前後夾擊,全殲大梁主力,我將密信傳回大梁,並在燕朝中操縱,讓援兵不去救援金坡關,這才讓容沐全軍覆沒,穿心而死,替大梁拔去這根眼中釘。金陂關從此形同虛設,政和二年大梁能長驅直入,直搗汴京,金陂關功不可沒。我為大梁立下汗馬功勞,樁樁件件,莫非陛下和太后都忘了嗎?」
蕭太后一直養神,見狀慢悠悠道:「我們大梁不搞燕朝那一套,有功必賞,有過必罰,不論出身,全憑本事。當初越王的密信傳來,北府許多大人都看過,之後容沐用兵果然和信中一模一樣,援兵也果如越王所言,未曾到來。殺容沐、奪金坡關這麼大的功勞,這才過了幾年就翻臉不認,豈不是和燕朝那群窩囊皇帝一樣,此後讓能者不敢出頭,賢才明哲保身,只便宜了一事無成卻精通鑽營的廢物。」
耶律淳臉上紅一陣白一陣,顯然,蕭太后最後那句「廢物」意有所指。眼見兒子指望不上,北梁皇帝只能開口道:「越王的功勞,大梁二十部都看在眼裡,但是,近日外面傳來一些言論,說你鑽研邪術,不敬鬼神,連著大梁的國威也受污。大梁既要統治漢家天下,就要有大國氣度,做堯舜禹之流仁明之君,豈能和邪魔歪道為伍?」
元宓袖下的手緊攥成拳,青筋畢露。邪魔歪道,呵,他在燕朝時,高高在上的白玉京罵他邪魔歪道,如今,連他的族人也罵他邪魔歪道!若沒有這些邪魔歪道,哪來大梁如今的版圖!
耶律淳看到父汗拋出了一個新把柄,立刻像狗見到骨頭一樣,衝上去瘋咬:「你在歸真觀做的那些事傳得到處都是,漢城都屢禁不止,汴京那麼多漢民漢官,豈能容你?父汗禮賢下士,重用漢臣,敬告鬼神,這麼多年的仁德之名,全被你一人帶累了!你連一個女人都打不過,再去汴京督戰,還嫌丟人不夠大嗎?」
北梁皇帝和耶律淳拿元宓用活人餵樹的事大做文章,其實他們並不在乎那些百姓的生死,只要元宓不殘害本族人,殺再多漢民又怎麼樣?何況,草原從來信奉勝者為王,力量為尊,就像狼群會咬死病弱老狼一樣,優勝劣汰,自然法則,弱者活該被殺。
他們咬著不放,只是想藉此逼元宓交出兵權罷了。
元宓看穿了皇帝和耶律淳的用意,冷聲道:「臨陣換將,兵家大忌。況且,要不是耶律淳在海州不戰而逃,致使大梁精兵元氣大傷,我何須借兵於劉麟,被趙沉茜鑽了空子?賢侄已毀了三十萬精銳,還想再禍害多少?」
「你!」耶律淳被踩到痛處,大怒,「你神氣什麼,你不也打了好幾場敗仗?」
「海州之戰是因為劉麟亂指揮,後面則是積弊難返。何況,我和容沖分明各有勝負,只要拖住容沖,海州軍長途作戰,糧草難行,必有轉機。」
元宓和耶律淳相互指責,眼看越來越不體面,蕭太后淡淡開口:「夠了。」
殿中霎間寂靜,元宓忍住氣,向上首行禮:「太后恕罪,臣失儀。」
耶律淳也不情不願搖手:「太后。」
蕭太后緩緩掃過台下,被她看到的人無不低頭。她見眾人冷靜下來,才說道:「越王久在燕朝,熟知汴京地形,也和那對夫妻打過交道,他去守汴京最合適。至于越王說的問題,既然容沖拿劉豫壓劉麟,那就廢了劉麟的皇帝之位,另立一個傀儡新君,汴京這一戰無論打多久,指揮權都歸越王一人所有,再不分權。」
元宓驚訝抬眸,沒想到蕭太后如此明事理,在先局不利的情況下,依然如此信任他。北梁皇帝就很不滿了,道:「額母,朕感念越王的功勞,但戰場上要憑真實力說話,越王已連失五城,再將汴京交給他,若守不住該怎麼辦?」
「若守不住。」蕭太后朝元宓看來,眸光清明堅毅,不怒自威,「哀家代他,向天神祖宗、大梁二十部交待。」
·
蕭太后一路喜怒不形於色,進了自己的寢殿,再也忍不住,罵道:「哀家憐你孤苦,惜你才幹,力排眾議重用你,結果你是怎麼回報哀家的?背著哀家研究邪術,不敬生死,褻瀆鬼神,傳得天下皆知,還被皇帝反將一軍,險些失了兵權!老實交代,那些流言到底是怎麼回事。」
元宓垂頭,姿態看似恭順,實則無可奉告:「臣沒什麼可辯的,就是流言說的那樣。」
蕭太后眯眼看著他,片刻後說:「你還想著復活那個女婢?」
冷若冰山的元宓突然激動起來,抬眸道:「不是女婢,她是我的妻子。」
第123章 亡妻
元宓勒馬停在門前, 看著足以沒過馬蹄的積雪,短促笑了聲。
越王府,可真是一個荒涼地。
元宓推門入府, 裡面的老僕聽到動靜,顫顫巍巍走出來:「誰呀?」
他轉過門廊,看清元宓, 足足怔了怔,才老淚縱橫地迎上來:「殿下, 是你嗎?」
「是我。」元宓看到老僕的模樣,同樣大吃一驚,「李叔, 你怎麼成這樣了?我不在府的時候,有人苛待你嗎?」
李叔抹去熱淚, 說:「沒有,太后每年都會給王府賞賜, 炭火吃食都不缺。只是殿下忘了, 上京苦寒, 殿下修煉得道,駐顏有術, 我卻是一介凡人,三十年過去, 該老了。」
元宓聽著微怔,是啊,原來他隱姓埋名去燕朝潛伏,已經三十餘年了。他以一個連身份都沒有的微寒之士上京,侍奉過昭孝帝、趙苻兩朝君主,鬥倒了容家、趙沉茜、宋知秋乃至數不清的臣子, 從一無所有到權傾燕朝,如今他回到自己的王府,依然是一室淒清,無人迎他。
她離開他,也三十多年了。
元宓怔忪片刻,說:「李叔,準備香燭,我去祭拜母親和她。」<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