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我還給你準備了一個大紅包,就放在枕頭下面,你醒過來就能看到。你猜我給你塞了多少?你一定猜不到。」
「還有,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果果已經不流口水了。今天早上他給你拜年的時候,說話清楚了好多。等你醒來,就能聽見他喚你叔叔了。」
就在秦闕還想著再說些什麼為好時,秦甲快步進了門,面帶喜色道:「王爺,章大人和幼儀公主他們到薊縣城外了!」
秦闕猛然起身,有些詫異:「不是說并州大雪寸步難行嗎?他們這麼快就過來了?快,準備車馬,隨我出城迎他們。」
秦闕給溫珣蓋好被子轉身就走,沒注意到就在自己轉身時,溫珣的眼皮微微顫動了幾下。
和親隊伍在十月中旬離開長安,這一路波折不斷。在原本的計劃中,隊伍應該在年前到達涼州,和匈奴的接親隊伍匯合後繼續北上。沒想到離開長安後沒多久,隊伍中的重臣們就開始陸續生病。
尤其是鴻臚寺卿張世國張大人,接到自己獨女跳樓身亡的消息後,張大人一病不起。等到了涼州界時,整個人已經瘦脫相了。
和親隊伍氣勢低迷,完全不見喜色,行程放慢了數倍。原本臘月初就該到達玉門關的他們,直到臘月初才踏進了涼州境。
這也不奇怪,上到公主下到隨行的宮人僕從,大家都知曉,他們是被朝廷放棄的棄子。名義上說,他們是為了大景和平犧牲,實際上他們只是政治博弈的犧牲品。更何況朝廷根本沒博弈,就將他們推了出去,誰能咽下這口氣?走那麼快做什麼?去匈奴送死嗎?
就在眾人心灰意冷接受了自己的前途和未來時,事情有了可喜的轉機。
到涼州境沒多久,眾人就聽說涼州衛林老元帥大敗匈奴大軍。匈奴十幾萬主力被全殲,匈奴人再也不敢要公主和親了,甚至準備派出使團求和。
歡呼雀躍之時,林元帥親自來迎接了他們,同時告訴他們一件重要的事:大敗匈奴的功臣是端王秦闕,天子欺軟怕硬這些年倒行逆施,端王不忍大景百姓再受朝廷壓迫,決定反了!
林帥傳達了端王的原話,若是還想和親,他們不阻攔。如果不想和親,和親隊伍可以轉道幽州,端王會妥善安置大家。
只這一句,便讓心灰意冷的眾人心中燃起了希望。幾乎不用商量,和親隊伍轉了個方向。
不去匈奴了,大家轉道幽州,過好日子去了!
秦闕在城門外等候了小半個時辰,就看到了官道上策馬而來的幼儀等人。幼儀等人先行一步,大部隊還在後面慢慢走著。
長途跋涉數月,大伙兒風塵僕僕形容憔悴。領頭的章淮滿眼血絲,瘦了好幾圈的他滿臉胡茬,身上的衣衫鬆散地掛在了身上,全然不見往日氣定神閒的模樣。
一見面不等客套,章淮便著急地問道:「瓊琅呢?瓊琅現在如何了?」
秦闕寬慰道:「師叔莫著急,我們請來了林斐林大人。瓊琅情況已經穩下來了,估計這兩日就能醒過來。」
聽到這話,章淮才舒了一口氣:「那就好,那就好……」
懸吊了一路的心,終於在此時落到了肚子裡,章淮心中酸澀:「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我就說老天爺開眼,不忍看賢才遭難。那孩子本就體弱,經此一事日後更要注意,以後得好好養著了。」
秦闕頷首:「師叔所言極是,以後一定讓瓊琅好好養著。」
說著他的目光落到了沉默站在戰馬旁邊的幼儀身上,四目相對後,秦闕對著幼儀張開雙臂:「幼儀過來,五哥抱抱。」
秦幼儀本來沒想哭,從得到母妃身死的消息後,小公主一夜就長大了。她不再像先前那樣活潑跳脫,趕路時,她總是靜默不語地看著車窗外。除了見到自己病倒的外公時還能見她笑一笑,更多的時候她面色平靜眼神中滿是悲傷。
看到秦闕張開了雙臂,幼儀向前走了兩步,想要端莊行禮:「幼儀……」
身體還沒彎下,幼儀就被秦闕堅實的胸膛牢牢抱住了。秦闕渾厚的聲音從秦幼儀頭頂傳來,他輕輕撫摸著幼儀的頭髮,心疼道:「我們幼儀受苦了,你放心,五哥以後會好好保護你,再也不讓你受委屈了。」
幼儀身體一僵,下一刻強壓了數月的哭嚎聲再也憋不住了:「五哥,嗚嗚嗚嗚——母妃沒了——五哥,我不要和親——」
失去母親的痛苦和數月來的煎熬一同湧上心頭,秦幼儀伸出稚嫩的雙臂環住了秦闕的腰,痛快地發泄著積壓的情緒。
秦闕輕聲哄著幼儀:「不哭啊,以後再也不會有人強迫你和親,五哥不會讓任何人欺負你。今日年初一,不興流眼淚。等到了王府,五哥給你補過生辰可好?」
幼儀生日小,臘月二十八出生的她,出生第三日就已經兩歲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秦璟才會強迫還沒及笄的她去和親。用秦璟的話說,等到了匈奴,幼儀就到了及笄的年紀。可事實上,算上今日,幼儀也只是個十四歲的小姑娘。
秦幼儀用力點著頭,強壓下自己的淚:「聽五哥的,以後幼儀聽五哥和五嫂的話!」
母妃送自己離開那天,深深後悔,當日沒聽溫珣和秦闕的話隨他們去幽州。若是當時聽了五哥他們的話,她的母妃說不定到現在還活著。來幽州的路上,幼儀想明白了很多事,如今這世上除了母親和外公之外,也只有五哥和五嫂願意保護她了。
安撫下幼儀的情緒後,秦闕看向了人群中面色枯黃的老者。見秦闕目光掃來,老者慚愧低下了頭。
靜默半晌後,秦闕上前一步,正色行禮:「秦闕,見過外祖。」
老者不是別人,正是英太妃的父親張世國。再見秦闕,張世國心中又尷尬又慚愧。清流出生的張大人原本是看不上秦闕的,雖然秦闕過繼給了自己女兒,喚自己一聲外祖並不錯,可是他曾經當著秦闕的面告誡他:張家是清流之家,不會捲入黨派之爭,若是秦闕指望張家成為他的依仗,還是省省心比較好。
曾經對秦闕說出的那些話像迴旋鏢一般扎到了張世國的胸口,張老做夢都沒想到,他看不上的便宜外孫,有朝一日不止成為了幼儀的靠山,也成為了大景百姓的期盼。
張世國挺直了一輩子的腰杆子終於彎了下來,耿直了一輩子的老臣對著秦闕認真回了禮:「臣,張世國,拜見端王爺。」
秦闕上前幾步,握住了長老的手,認真道:「外祖莫要客氣,來了幽州同回了自己家沒什麼兩樣。」
環視一圈後,秦闕大手一揮吩咐道:「走,回家去。」
一群人浩浩蕩蕩回到了王府,秦闕還沒下車,就聽吳伯欣喜地喚道:「王爺!快,王妃要醒了!」
聽到這話,秦闕立刻翻身下馬,頭也不回地沖向了內院。
臥房內,林斐快速將溫珣額上最後一根銀針拔了出來,環顧一周後,林大人皺眉:「讓一讓讓一讓,都湊一起作甚?快,讓條道出來,病人不窒息我這老頭子都要喘不過氣了。」
聽到這話,簇擁在床邊的眾人轟的笑了,不過依然按照林斐的話讓開了道,讓新鮮的空氣湧進了屋中。
溫珣覺得耳邊鬧哄哄的,似乎有很多人在說話,吵雜聲讓他無法繼續睡下去。身體也不復之前的輕盈,變得沉重了起來。
「醒了!快看,眼珠子在動了!」「瓊琅?瓊琅?王妃?」
溫珣迷迷糊糊睜開眼,耳邊的說話聲變成了歡呼聲:「醒了!醒了醒了!」「老天爺,太好了!哈哈哈哈——」
模糊的視線中出現了很多晃動的光影,溫珣的腦子像是蒙了一層東西,一時間他不知道自己是誰,又身在何方。
林寺卿伸手在溫珣眼前晃了晃,不確定地撓撓臉下顎:「糟了,莫不是有後遺症?」
說著老寺卿再一次打開了針灸布,從裡面拽出了三根三寸長的金針:「再扎幾針試試。」
眼看鋒利的金針要往自己腦袋上招呼過來,溫珣下意識閃躲,下一刻無數的記憶像是潮水一樣湧入了腦海中。眼前的場景變得清晰,圍在床榻周圍的人一張張面容更是熟悉。
溫珣的目光從眾人面上掃過,殊兒紅玉小豆小棗,袖青崔昊范琉范璃……他熟悉的人大半在這裡了!
溫珣茫然的目光逐漸被驚訝代替,他聲音嘶啞道:「我……還活著?」怎麼可能呢?明明之前他能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正在虛弱,哪怕他有求生欲,也沒有回天之力了。
聽到這話,林斐又將金針收了回去:「啊,沒事了,不用扎了。」「你運氣好,正巧老夫曾經遇到過春海棠之毒才能幫上忙,醒過來了問題就不大了。」
眾人七嘴八舌中,溫珣拼湊出了事情的真相。原本他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準備,可是他身邊的人捨不得他,大家齊心協力為他找來了神醫,這才挽救了他的小命。
秦闕進門時,就聽屋內笑聲一片。他急急擠過人群:「讓一下,讓一下啊。」
「還有,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果果已經不流口水了。今天早上他給你拜年的時候,說話清楚了好多。等你醒來,就能聽見他喚你叔叔了。」
就在秦闕還想著再說些什麼為好時,秦甲快步進了門,面帶喜色道:「王爺,章大人和幼儀公主他們到薊縣城外了!」
秦闕猛然起身,有些詫異:「不是說并州大雪寸步難行嗎?他們這麼快就過來了?快,準備車馬,隨我出城迎他們。」
秦闕給溫珣蓋好被子轉身就走,沒注意到就在自己轉身時,溫珣的眼皮微微顫動了幾下。
和親隊伍在十月中旬離開長安,這一路波折不斷。在原本的計劃中,隊伍應該在年前到達涼州,和匈奴的接親隊伍匯合後繼續北上。沒想到離開長安後沒多久,隊伍中的重臣們就開始陸續生病。
尤其是鴻臚寺卿張世國張大人,接到自己獨女跳樓身亡的消息後,張大人一病不起。等到了涼州界時,整個人已經瘦脫相了。
和親隊伍氣勢低迷,完全不見喜色,行程放慢了數倍。原本臘月初就該到達玉門關的他們,直到臘月初才踏進了涼州境。
這也不奇怪,上到公主下到隨行的宮人僕從,大家都知曉,他們是被朝廷放棄的棄子。名義上說,他們是為了大景和平犧牲,實際上他們只是政治博弈的犧牲品。更何況朝廷根本沒博弈,就將他們推了出去,誰能咽下這口氣?走那麼快做什麼?去匈奴送死嗎?
就在眾人心灰意冷接受了自己的前途和未來時,事情有了可喜的轉機。
到涼州境沒多久,眾人就聽說涼州衛林老元帥大敗匈奴大軍。匈奴十幾萬主力被全殲,匈奴人再也不敢要公主和親了,甚至準備派出使團求和。
歡呼雀躍之時,林元帥親自來迎接了他們,同時告訴他們一件重要的事:大敗匈奴的功臣是端王秦闕,天子欺軟怕硬這些年倒行逆施,端王不忍大景百姓再受朝廷壓迫,決定反了!
林帥傳達了端王的原話,若是還想和親,他們不阻攔。如果不想和親,和親隊伍可以轉道幽州,端王會妥善安置大家。
只這一句,便讓心灰意冷的眾人心中燃起了希望。幾乎不用商量,和親隊伍轉了個方向。
不去匈奴了,大家轉道幽州,過好日子去了!
秦闕在城門外等候了小半個時辰,就看到了官道上策馬而來的幼儀等人。幼儀等人先行一步,大部隊還在後面慢慢走著。
長途跋涉數月,大伙兒風塵僕僕形容憔悴。領頭的章淮滿眼血絲,瘦了好幾圈的他滿臉胡茬,身上的衣衫鬆散地掛在了身上,全然不見往日氣定神閒的模樣。
一見面不等客套,章淮便著急地問道:「瓊琅呢?瓊琅現在如何了?」
秦闕寬慰道:「師叔莫著急,我們請來了林斐林大人。瓊琅情況已經穩下來了,估計這兩日就能醒過來。」
聽到這話,章淮才舒了一口氣:「那就好,那就好……」
懸吊了一路的心,終於在此時落到了肚子裡,章淮心中酸澀:「大難不死必有後福,我就說老天爺開眼,不忍看賢才遭難。那孩子本就體弱,經此一事日後更要注意,以後得好好養著了。」
秦闕頷首:「師叔所言極是,以後一定讓瓊琅好好養著。」
說著他的目光落到了沉默站在戰馬旁邊的幼儀身上,四目相對後,秦闕對著幼儀張開雙臂:「幼儀過來,五哥抱抱。」
秦幼儀本來沒想哭,從得到母妃身死的消息後,小公主一夜就長大了。她不再像先前那樣活潑跳脫,趕路時,她總是靜默不語地看著車窗外。除了見到自己病倒的外公時還能見她笑一笑,更多的時候她面色平靜眼神中滿是悲傷。
看到秦闕張開了雙臂,幼儀向前走了兩步,想要端莊行禮:「幼儀……」
身體還沒彎下,幼儀就被秦闕堅實的胸膛牢牢抱住了。秦闕渾厚的聲音從秦幼儀頭頂傳來,他輕輕撫摸著幼儀的頭髮,心疼道:「我們幼儀受苦了,你放心,五哥以後會好好保護你,再也不讓你受委屈了。」
幼儀身體一僵,下一刻強壓了數月的哭嚎聲再也憋不住了:「五哥,嗚嗚嗚嗚——母妃沒了——五哥,我不要和親——」
失去母親的痛苦和數月來的煎熬一同湧上心頭,秦幼儀伸出稚嫩的雙臂環住了秦闕的腰,痛快地發泄著積壓的情緒。
秦闕輕聲哄著幼儀:「不哭啊,以後再也不會有人強迫你和親,五哥不會讓任何人欺負你。今日年初一,不興流眼淚。等到了王府,五哥給你補過生辰可好?」
幼儀生日小,臘月二十八出生的她,出生第三日就已經兩歲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秦璟才會強迫還沒及笄的她去和親。用秦璟的話說,等到了匈奴,幼儀就到了及笄的年紀。可事實上,算上今日,幼儀也只是個十四歲的小姑娘。
秦幼儀用力點著頭,強壓下自己的淚:「聽五哥的,以後幼儀聽五哥和五嫂的話!」
母妃送自己離開那天,深深後悔,當日沒聽溫珣和秦闕的話隨他們去幽州。若是當時聽了五哥他們的話,她的母妃說不定到現在還活著。來幽州的路上,幼儀想明白了很多事,如今這世上除了母親和外公之外,也只有五哥和五嫂願意保護她了。
安撫下幼儀的情緒後,秦闕看向了人群中面色枯黃的老者。見秦闕目光掃來,老者慚愧低下了頭。
靜默半晌後,秦闕上前一步,正色行禮:「秦闕,見過外祖。」
老者不是別人,正是英太妃的父親張世國。再見秦闕,張世國心中又尷尬又慚愧。清流出生的張大人原本是看不上秦闕的,雖然秦闕過繼給了自己女兒,喚自己一聲外祖並不錯,可是他曾經當著秦闕的面告誡他:張家是清流之家,不會捲入黨派之爭,若是秦闕指望張家成為他的依仗,還是省省心比較好。
曾經對秦闕說出的那些話像迴旋鏢一般扎到了張世國的胸口,張老做夢都沒想到,他看不上的便宜外孫,有朝一日不止成為了幼儀的靠山,也成為了大景百姓的期盼。
張世國挺直了一輩子的腰杆子終於彎了下來,耿直了一輩子的老臣對著秦闕認真回了禮:「臣,張世國,拜見端王爺。」
秦闕上前幾步,握住了長老的手,認真道:「外祖莫要客氣,來了幽州同回了自己家沒什麼兩樣。」
環視一圈後,秦闕大手一揮吩咐道:「走,回家去。」
一群人浩浩蕩蕩回到了王府,秦闕還沒下車,就聽吳伯欣喜地喚道:「王爺!快,王妃要醒了!」
聽到這話,秦闕立刻翻身下馬,頭也不回地沖向了內院。
臥房內,林斐快速將溫珣額上最後一根銀針拔了出來,環顧一周後,林大人皺眉:「讓一讓讓一讓,都湊一起作甚?快,讓條道出來,病人不窒息我這老頭子都要喘不過氣了。」
聽到這話,簇擁在床邊的眾人轟的笑了,不過依然按照林斐的話讓開了道,讓新鮮的空氣湧進了屋中。
溫珣覺得耳邊鬧哄哄的,似乎有很多人在說話,吵雜聲讓他無法繼續睡下去。身體也不復之前的輕盈,變得沉重了起來。
「醒了!快看,眼珠子在動了!」「瓊琅?瓊琅?王妃?」
溫珣迷迷糊糊睜開眼,耳邊的說話聲變成了歡呼聲:「醒了!醒了醒了!」「老天爺,太好了!哈哈哈哈——」
模糊的視線中出現了很多晃動的光影,溫珣的腦子像是蒙了一層東西,一時間他不知道自己是誰,又身在何方。
林寺卿伸手在溫珣眼前晃了晃,不確定地撓撓臉下顎:「糟了,莫不是有後遺症?」
說著老寺卿再一次打開了針灸布,從裡面拽出了三根三寸長的金針:「再扎幾針試試。」
眼看鋒利的金針要往自己腦袋上招呼過來,溫珣下意識閃躲,下一刻無數的記憶像是潮水一樣湧入了腦海中。眼前的場景變得清晰,圍在床榻周圍的人一張張面容更是熟悉。
溫珣的目光從眾人面上掃過,殊兒紅玉小豆小棗,袖青崔昊范琉范璃……他熟悉的人大半在這裡了!
溫珣茫然的目光逐漸被驚訝代替,他聲音嘶啞道:「我……還活著?」怎麼可能呢?明明之前他能感覺到自己的身體正在虛弱,哪怕他有求生欲,也沒有回天之力了。
聽到這話,林斐又將金針收了回去:「啊,沒事了,不用扎了。」「你運氣好,正巧老夫曾經遇到過春海棠之毒才能幫上忙,醒過來了問題就不大了。」
眾人七嘴八舌中,溫珣拼湊出了事情的真相。原本他已經做好了赴死的準備,可是他身邊的人捨不得他,大家齊心協力為他找來了神醫,這才挽救了他的小命。
秦闕進門時,就聽屋內笑聲一片。他急急擠過人群:「讓一下,讓一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