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在崔昊催促第三遍時,溫珣沙啞的聲音終於響起:「火炮,安好了嗎?」
崔昊連忙回應:「好了!已經按照您的要求,對準許氏祖宅方向了。」
溫珣掀開帘子,鑽出了馬車。他的目光從對岸密密麻麻的守軍上空掠過,停在了梨山上宮燈最密集處。紅色的燈火照亮了精美的古建築,溫珣烏沉沉的眼眸也被對岸那團璀璨的燈火點亮了:「真漂亮。」
「我一直希望幽州的山山水水亦能有這樣精美的建築,有這般渾厚的底蘊。」
溫珣唇角繃直,眼底的欣賞被冷意遮蓋,他站在馬車上,抬手指向了許氏祖宅的方向:「聽我命令,開炮。」
崔將軍等的就是這一刻,幾乎在溫珣下令的同時,他手中的紅色令旗重重揮下:「開炮——」
梨山腳下響起了炸裂的炮擊聲,濃煙冒出的同時,對岸的梨山上鳥獸驚飛,許氏祖宅中冒出了一團團炫目的火光。牆倒屋塌聲伴隨著許氏族人痛苦的哀嚎聲傳了出去。
第一輪炮擊後,許氏祖宅已經在炮火中消失了大半,只有沒被炮彈波及的幾個小院還有紅色的風燈閃著微光。
對岸的守軍們再也叫不出聲來了,他們驚懼地轉頭看向身後的梨山,不敢想像炮彈若是落到了他們中間會是怎樣的場景。有反應機敏的將領已經回過神來了,趁著夜色,趁著混亂,他們趕緊帶著自己的人馬撤離。更多的人還沒回過神來,有些人甚至被嚇破了膽子,對著炮火升起的地方連連磕頭,口中高呼著「天火!是天火!」
溫珣抿著唇看著塌了一半的梨山,不用望遠鏡,他也將對面的情況看了個清楚。炮聲過後,對岸人仰馬翻,這幅場景取悅了他,溫珣滿意地眯了眯眼睛,緩聲對崔昊說道:「繼續,不要停。我不想看見對面還有一丁點紅色。」
崔昊愣了一下,隨即明白了溫珣的意思。崔將軍有些為難,不是他不想打,而是他還記著自己的使命,他們要活捉劉氏兄弟,逼問出解藥的下落。若是再來一輪炮擊,萬一把劉氏兄弟炸死了,王妃可怎麼辦?
這時,對岸山上竟然升起了白色的旗幟,許氏一族的人被火炮炸懵了炸怕了,他們要投降了。也不奇怪,許氏嫡支本來就沒什麼風骨,要不然也不會在政治博弈中給對手滑跪。
崔昊看著升起的白旗,急切地說道:「王妃,他們投降了!投降了!」戰場上一方升白旗,另一方就不能繼續打了。
不光如此,許氏族人還讓人到河對岸喊話,帶著哭腔的聲音響起:「端王妃,我們給你解藥,你別打了!」
「我們錯了!許氏一族再也不敢對您和端王爺出手了!求您,給我們一條生路吧!」
「族長犯錯,族人不知情啊!請您念在我們許氏一族族人無辜的份上,高抬貴手啊!」
「和談,我們願意和談!」
崔昊舒了一口氣:「王妃,他們願意給解藥了。」
溫珣唇角上揚,他接過了崔昊手中的令旗,沙啞的聲音中帶著快意:「投降?我眼神不行耳朵不好,看不見白旗聽不到投降聲。」「解藥?什麼解藥?我不需要解藥。」
崔昊心中猛地一咯噔:「王妃,您……」
溫珣的眼神並沒有因為對面的喊話而變得柔和,他凝視著河對岸,聲音縹緲得像是要隨風散去:「我的阿兄也不知情,他也很無辜。蕭將軍和幾個暗衛小兄弟亦是如此,他們做錯了什麼?我和行遠又做錯了什麼?」
「從頭至尾,我們只是想自保,想為百姓做一些事,想要在亂世中有一塊能紮根的土地。」
「我們做錯了什麼?」
「我們勤勤懇懇忍辱負重,為的是讓身邊的人過上好日子,而不是眼睜睜看著他們死在眼前而無動於衷。」
說罷令旗再度揮下,溫珣咬牙親口下了命令:「再打——」
第二輪火炮聲響起,梨山最高峰直接被炸平,伴隨著對岸的哭嚎聲,崔昊在溫珣眼底看到了扭曲的瘋狂和快意。
崔將軍心中一顫,胸口像是被巨錘狠狠掄了一下,他清楚的意識到一件事:王妃不想活了。
他追著劉氏兄弟和許氏家主入冀州,並不是為了他們手中所謂的解藥。而是要在自己死之前,親手處決傷害他至親的人,向來思慮周全的他豁出一切,也要手刃仇人。
所以溫珣面對挑釁選擇視若無睹,所以他才會祭出部曲大營的殺器。從失去長福的那一刻起,王妃痛得發瘋了。瘋狂的王妃也沒失去理智,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他已經冷靜的盤算好了未來。
「狗日的賊老天,你開眼看看你都幹了什麼蠢事!」崔昊搶過了溫珣手中的令旗,高大的漢子偏頭擦了一把淚,狠狠揮下了手裡的令旗:「打!繼續打!不要停!」
什麼禮義廉恥,什麼仁義道德,統統不要了!
二輪、三輪、四輪……梨山上一朵朵絢爛的火光綻放,歪倒的鴨梨形狀的山丘在炮火下一點點被炸平炸禿。
當將士們將帶來的炮彈全部打空時,梨山已經消失了。
輝煌數百年的許氏嫡支,在炮火中飛灰湮滅。
看了一眼對岸的廢墟,溫珣掏出帕子悶聲咳了兩下,臉上出現了往日的笑容。他滿意地點點頭:「很好,收兵,回家。」
崔昊眼尖地看到溫珣手中的帕子上沾了星星點點的血跡,威猛的崔將軍紅了眼眶,狠狠抽了抽鼻子:「好,回家!」
*
并州巍峨的山巒中,秦闕幾人正頂著風雪前行,馬蹄深入一尺厚的積雪中,人和馬的腿上濺滿了凝結的冰花。
刑武嘶吼著:「王爺,馬不行了!」
幾人座下的戰馬氣喘吁吁精疲力盡,秦闕掃了一眼沉聲回應:「去前方驛站換馬!」這一路走來,他們已經換了十幾次戰馬。冰天雪地山路難行,對於戰馬和人而言都是巨大的考驗。
事到如今,秦闕唯有慶幸:幸虧并州有自己的人馬,不然也不知該如何走完這一路。
原本此刻,端王爺應該在涼州等候著和親的隊伍,然後帶著幼儀和師叔他們穩穩折返幽州。可是現在,他的心懸在了半空中——長福和蕭瑾瑜被殺,瓊琅被投毒時日無多。
無論哪一條消息,都讓秦闕心急如焚。端王爺懊惱悔恨,只怪自己思慮不周,讓人鑽了空子。
驛站已經備好了快馬,匆匆啃了幾口乾糧後,秦闕等人正準備翻身上馬。這時秦甲握著信鴿快步走了過來:「王妃,王妃帶了五千精兵入冀州炸平了梨山,許氏嫡支沒了。」
秦闕一怔,隨即問道:「那解藥呢?瓊琅拿到解藥了嗎?」
秦甲嘴唇翕動聲音顫抖:「第一輪炮擊後,許氏一族人求和,王妃沒有接受。解藥……沒有拿到。」
瞬間一股冷氣從腳底心衝到了頭頂,秦闕全身發涼:「沒有解藥?怎麼能不要解藥!」煩躁地走了兩步後,秦闕憋悶得眼眶都紅了:「他怎麼能不要解藥!他瘋了嗎?!」
焦躁的端王爺在戰馬身邊轉了幾個圈圈,狠狠踢向了官道邊鏟起的雪堆:「他不要命了,也不要我了嗎?他也想像母妃一樣離開我嗎?!」
突然間,秦闕全身汗毛倒豎,堵在胸口的氣猛然散開,他的心像是空了個大洞,涼颼颼地又硬又疼:「對……他想像母妃那樣,為我掃清障礙。」
一直以來,溫珣的名聲都很好,尤其是這些年,他在幽州做了很多實事招攬了無數賢才。衝著溫珣投奔幽州的人數不勝數,而那些人才都在幽州找到了用武之地,成為了幽州的基石。這些年幽州被朝廷打壓,百姓們雖然不知情,但是官員和人才卻知道得清清楚楚。
溫珣一直說,他們缺一個真正和朝廷敵對的契機。
現在契機就擺在了眼前:朝廷茍且偷生,靠著和親和遷都想要拜託和匈奴的大戰,他卻帶著涼州并州和幽州的將士們打了個漂亮仗。這一仗之後,端王的聲名和威望會達到空前絕後的程度。
若是此時再爆出朝廷毒殺了端王妃,幽州將士、官員、賢才、百姓們的憤怒將達到頂峰。若是再爆出溫珣是范府門生,這把火足夠引燃大景有識之士心中的火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秦闕的心開始狂亂跳動起來,他抖著手去抓戰馬的韁繩:「快,快走!」不能再耽擱了,若是所料不錯,溫珣此刻一定在安排後事。
端王爺翻身上馬,喘了一口粗氣:「今日一定要到達雁門郡,三日內我們一定要回到薊縣。」
晚了……就來不及了。
*
正如秦闕所料,溫珣安排好了一切。往返冀州的這一路,他想了很多,寫了很多。他給師伯們傳了信、給相熟的官員和賢才傳了消息、定下了幽州將來五年十年的發展計劃、將腦子裡能想到的超前的法子一一記了下來……
小炭筆寫了一支又一支,小本子寫了一本又一本。直到快到薊縣時,溫珣才驚覺沒什麼可寫的了。他將所有的東西整理好,又招來韓恬替他整理了衣衫和發冠。
崔昊連忙回應:「好了!已經按照您的要求,對準許氏祖宅方向了。」
溫珣掀開帘子,鑽出了馬車。他的目光從對岸密密麻麻的守軍上空掠過,停在了梨山上宮燈最密集處。紅色的燈火照亮了精美的古建築,溫珣烏沉沉的眼眸也被對岸那團璀璨的燈火點亮了:「真漂亮。」
「我一直希望幽州的山山水水亦能有這樣精美的建築,有這般渾厚的底蘊。」
溫珣唇角繃直,眼底的欣賞被冷意遮蓋,他站在馬車上,抬手指向了許氏祖宅的方向:「聽我命令,開炮。」
崔將軍等的就是這一刻,幾乎在溫珣下令的同時,他手中的紅色令旗重重揮下:「開炮——」
梨山腳下響起了炸裂的炮擊聲,濃煙冒出的同時,對岸的梨山上鳥獸驚飛,許氏祖宅中冒出了一團團炫目的火光。牆倒屋塌聲伴隨著許氏族人痛苦的哀嚎聲傳了出去。
第一輪炮擊後,許氏祖宅已經在炮火中消失了大半,只有沒被炮彈波及的幾個小院還有紅色的風燈閃著微光。
對岸的守軍們再也叫不出聲來了,他們驚懼地轉頭看向身後的梨山,不敢想像炮彈若是落到了他們中間會是怎樣的場景。有反應機敏的將領已經回過神來了,趁著夜色,趁著混亂,他們趕緊帶著自己的人馬撤離。更多的人還沒回過神來,有些人甚至被嚇破了膽子,對著炮火升起的地方連連磕頭,口中高呼著「天火!是天火!」
溫珣抿著唇看著塌了一半的梨山,不用望遠鏡,他也將對面的情況看了個清楚。炮聲過後,對岸人仰馬翻,這幅場景取悅了他,溫珣滿意地眯了眯眼睛,緩聲對崔昊說道:「繼續,不要停。我不想看見對面還有一丁點紅色。」
崔昊愣了一下,隨即明白了溫珣的意思。崔將軍有些為難,不是他不想打,而是他還記著自己的使命,他們要活捉劉氏兄弟,逼問出解藥的下落。若是再來一輪炮擊,萬一把劉氏兄弟炸死了,王妃可怎麼辦?
這時,對岸山上竟然升起了白色的旗幟,許氏一族的人被火炮炸懵了炸怕了,他們要投降了。也不奇怪,許氏嫡支本來就沒什麼風骨,要不然也不會在政治博弈中給對手滑跪。
崔昊看著升起的白旗,急切地說道:「王妃,他們投降了!投降了!」戰場上一方升白旗,另一方就不能繼續打了。
不光如此,許氏族人還讓人到河對岸喊話,帶著哭腔的聲音響起:「端王妃,我們給你解藥,你別打了!」
「我們錯了!許氏一族再也不敢對您和端王爺出手了!求您,給我們一條生路吧!」
「族長犯錯,族人不知情啊!請您念在我們許氏一族族人無辜的份上,高抬貴手啊!」
「和談,我們願意和談!」
崔昊舒了一口氣:「王妃,他們願意給解藥了。」
溫珣唇角上揚,他接過了崔昊手中的令旗,沙啞的聲音中帶著快意:「投降?我眼神不行耳朵不好,看不見白旗聽不到投降聲。」「解藥?什麼解藥?我不需要解藥。」
崔昊心中猛地一咯噔:「王妃,您……」
溫珣的眼神並沒有因為對面的喊話而變得柔和,他凝視著河對岸,聲音縹緲得像是要隨風散去:「我的阿兄也不知情,他也很無辜。蕭將軍和幾個暗衛小兄弟亦是如此,他們做錯了什麼?我和行遠又做錯了什麼?」
「從頭至尾,我們只是想自保,想為百姓做一些事,想要在亂世中有一塊能紮根的土地。」
「我們做錯了什麼?」
「我們勤勤懇懇忍辱負重,為的是讓身邊的人過上好日子,而不是眼睜睜看著他們死在眼前而無動於衷。」
說罷令旗再度揮下,溫珣咬牙親口下了命令:「再打——」
第二輪火炮聲響起,梨山最高峰直接被炸平,伴隨著對岸的哭嚎聲,崔昊在溫珣眼底看到了扭曲的瘋狂和快意。
崔將軍心中一顫,胸口像是被巨錘狠狠掄了一下,他清楚的意識到一件事:王妃不想活了。
他追著劉氏兄弟和許氏家主入冀州,並不是為了他們手中所謂的解藥。而是要在自己死之前,親手處決傷害他至親的人,向來思慮周全的他豁出一切,也要手刃仇人。
所以溫珣面對挑釁選擇視若無睹,所以他才會祭出部曲大營的殺器。從失去長福的那一刻起,王妃痛得發瘋了。瘋狂的王妃也沒失去理智,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他已經冷靜的盤算好了未來。
「狗日的賊老天,你開眼看看你都幹了什麼蠢事!」崔昊搶過了溫珣手中的令旗,高大的漢子偏頭擦了一把淚,狠狠揮下了手裡的令旗:「打!繼續打!不要停!」
什麼禮義廉恥,什麼仁義道德,統統不要了!
二輪、三輪、四輪……梨山上一朵朵絢爛的火光綻放,歪倒的鴨梨形狀的山丘在炮火下一點點被炸平炸禿。
當將士們將帶來的炮彈全部打空時,梨山已經消失了。
輝煌數百年的許氏嫡支,在炮火中飛灰湮滅。
看了一眼對岸的廢墟,溫珣掏出帕子悶聲咳了兩下,臉上出現了往日的笑容。他滿意地點點頭:「很好,收兵,回家。」
崔昊眼尖地看到溫珣手中的帕子上沾了星星點點的血跡,威猛的崔將軍紅了眼眶,狠狠抽了抽鼻子:「好,回家!」
*
并州巍峨的山巒中,秦闕幾人正頂著風雪前行,馬蹄深入一尺厚的積雪中,人和馬的腿上濺滿了凝結的冰花。
刑武嘶吼著:「王爺,馬不行了!」
幾人座下的戰馬氣喘吁吁精疲力盡,秦闕掃了一眼沉聲回應:「去前方驛站換馬!」這一路走來,他們已經換了十幾次戰馬。冰天雪地山路難行,對於戰馬和人而言都是巨大的考驗。
事到如今,秦闕唯有慶幸:幸虧并州有自己的人馬,不然也不知該如何走完這一路。
原本此刻,端王爺應該在涼州等候著和親的隊伍,然後帶著幼儀和師叔他們穩穩折返幽州。可是現在,他的心懸在了半空中——長福和蕭瑾瑜被殺,瓊琅被投毒時日無多。
無論哪一條消息,都讓秦闕心急如焚。端王爺懊惱悔恨,只怪自己思慮不周,讓人鑽了空子。
驛站已經備好了快馬,匆匆啃了幾口乾糧後,秦闕等人正準備翻身上馬。這時秦甲握著信鴿快步走了過來:「王妃,王妃帶了五千精兵入冀州炸平了梨山,許氏嫡支沒了。」
秦闕一怔,隨即問道:「那解藥呢?瓊琅拿到解藥了嗎?」
秦甲嘴唇翕動聲音顫抖:「第一輪炮擊後,許氏一族人求和,王妃沒有接受。解藥……沒有拿到。」
瞬間一股冷氣從腳底心衝到了頭頂,秦闕全身發涼:「沒有解藥?怎麼能不要解藥!」煩躁地走了兩步後,秦闕憋悶得眼眶都紅了:「他怎麼能不要解藥!他瘋了嗎?!」
焦躁的端王爺在戰馬身邊轉了幾個圈圈,狠狠踢向了官道邊鏟起的雪堆:「他不要命了,也不要我了嗎?他也想像母妃一樣離開我嗎?!」
突然間,秦闕全身汗毛倒豎,堵在胸口的氣猛然散開,他的心像是空了個大洞,涼颼颼地又硬又疼:「對……他想像母妃那樣,為我掃清障礙。」
一直以來,溫珣的名聲都很好,尤其是這些年,他在幽州做了很多實事招攬了無數賢才。衝著溫珣投奔幽州的人數不勝數,而那些人才都在幽州找到了用武之地,成為了幽州的基石。這些年幽州被朝廷打壓,百姓們雖然不知情,但是官員和人才卻知道得清清楚楚。
溫珣一直說,他們缺一個真正和朝廷敵對的契機。
現在契機就擺在了眼前:朝廷茍且偷生,靠著和親和遷都想要拜託和匈奴的大戰,他卻帶著涼州并州和幽州的將士們打了個漂亮仗。這一仗之後,端王的聲名和威望會達到空前絕後的程度。
若是此時再爆出朝廷毒殺了端王妃,幽州將士、官員、賢才、百姓們的憤怒將達到頂峰。若是再爆出溫珣是范府門生,這把火足夠引燃大景有識之士心中的火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秦闕的心開始狂亂跳動起來,他抖著手去抓戰馬的韁繩:「快,快走!」不能再耽擱了,若是所料不錯,溫珣此刻一定在安排後事。
端王爺翻身上馬,喘了一口粗氣:「今日一定要到達雁門郡,三日內我們一定要回到薊縣。」
晚了……就來不及了。
*
正如秦闕所料,溫珣安排好了一切。往返冀州的這一路,他想了很多,寫了很多。他給師伯們傳了信、給相熟的官員和賢才傳了消息、定下了幽州將來五年十年的發展計劃、將腦子裡能想到的超前的法子一一記了下來……
小炭筆寫了一支又一支,小本子寫了一本又一本。直到快到薊縣時,溫珣才驚覺沒什麼可寫的了。他將所有的東西整理好,又招來韓恬替他整理了衣衫和發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