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頁
梁頌年露出讚賞神色,「這都被你發現了?」
「這暗示如此明顯,我很難不發現吧!」
林知瑤哼了一聲,轉而嘆道:「銀花既為暗衛,自然只聽命於陛下,蘇雲薇被我下藥迷倒的時候,竟然連這個都沒想明白。」
梁頌年道:「當局者迷,可以理解。」
林知瑤思緒不斷,突然拍掌道:「齊氏父子肯定更早就知曉!」
她跳脫太快,梁頌年猝不及防,卻仍笑著點頭道:「應當是最早知情的,我後來有和齊明玄通過信,北疆旗幟和蘇雲崢假扮所需鎧甲,皆是他派人快馬加鞭送來的。」
言罷,梁頌年將諸事全盤迴想一遍。
「你我、父親母親、兩位兄長、蘇氏兄妹、齊氏父子、江臨川……想來除了陛下和岳丈這兩個執棋人,我們這些個棋子,都是在後面才知曉真相的,這倒真是一盤險局。」
林知瑤感嘆道:「如此情況,還能這般配合,實在是驚險又難得。」
夫婦二人聊了一路,甫入府門,下人匆匆來報,倆人對視一眼,知曉大事來臨,忙整了衣冠,疾步趕往前廳。
前廳之中,宮使佇立等候,見二人前來,清了清嗓子,展開明黃聖旨宣讀:
「皇帝陛下制詔。梁林夫婦,品性純良,忠君愛國。值宮變之際,果敢堅毅,護佑皇室,功不可沒。朕心甚慰,特封梁頌年為大理寺卿,望卿秉持公正,護我朝律法威嚴;封林知瑤為三品誥命夫人,彰其賢能慧智,揚我朝女子風華。另賜蜀錦五十匹,瓷器三十件、南珠二十顆,御酒十壇、園林一處,以資嘉獎。欽此!」
夫婦二人跪地,齊聲道:「臣/臣婦叩謝皇恩!祈願陛下政通人和,福壽康寧!」
言罷,梁頌年起身,雙手恭敬接過聖旨。
金花銀花上前接賞,因舉止同步,便見二人抬手間,鐲子滑落腕處,一金一銀,巧絲絞纏,歸屬卻與她們名字相反,倒為這場景添了幾分別樣意趣。
待賞賜接下,使者離去,金花又稟道:「適才主院李總管來傳老爺的話,說是今兒個時辰不早了,叫哥兒姐兒們都別去擾他清靜。還說若有孝心,明兒個家宴早些去主院。大爺和二爺那院也得了通知。」
林知瑤微微頷首,「知道了,剩下的你安排罷。」
金花應下,領眾人散去,片刻之間,喧鬧的院子只剩下夫婦二人。
林知瑤心生捉弄,朝梁頌年福了福身道:「見過大理寺卿。」
梁頌年卻苦笑一聲,搖頭嘆道:「陛下這論功行賞,當真隨心。」
林知瑤笑道:「怎麼?覺得自己德不配位?」
梁頌年立刻正名道:「陛下慧眼識珠,為夫實至名歸!」
林知瑤撇撇嘴,「那是點誰呢?」
梁頌年答非所問道:「你且猜猜岳丈病休,誰暫代了中書令之位?」
林知瑤瞧他這副模樣,略一思索,心中便有了答案,嫌棄道:「你這反應,也太好猜了。」
梁頌年一副難以言說的表情,長長嘆了口氣。
林知瑤忍不住『撲哧』一笑。
梁頌年忽的想起什麼,話鋒一轉道:「對了,敏華殿下……」
未等他說,林知瑤心領神會,截斷話頭道:「假的。」
梁頌年奇道:「你就這般篤定?」
林知瑤揚眉不語。
梁頌年眯起眼睛,「又是你的主意?」
林知瑤笑道:「我哪有這本事叫公主假死脫身?」
梁頌年微微一愣,明白過來,「竟然是太后娘娘……」
林知瑤點了點頭道:「前陣子聽到敏華公主薨了,我和母親當真嚇得不輕,後來得知蘇氏兄妹功過相抵,被陛下派去鎮守東境,永不准回京,便猜到了前後因果。」
梁頌年搖頭嘆道:「你啊,你啊,腦子未免太靈光了些。」
正說著,忽有風來。
梁頌年神色一緊,下意識地將林知瑤攬入懷中,薄責道:「這天越來越冷了,幹什麼站在院裡閒聊,走,進屋去。」
話音未落,便見幾片柳絮悠悠飄下。
直至一片落在林知瑤額頭上,冰冰涼涼的觸感瞬間蔓延開來,她才驚覺這個季節可沒有柳絮,是雪,下雪了。
林知瑤眼睛一亮,隨即唇角輕揚,拉著梁頌年跑進屋內,從櫃中翻翻找找,終摸出一物。
「險些忘了,給。」
梁頌年甫見此物,便想起他離京前,林知瑤曾笑語盈盈許下諾言,怎奈後續風雨飄搖,諸事繁雜,竟是此刻才收到。
他愣愣接過香囊,觸感細膩,紋樣精緻,其上雪落青松之景栩栩如生,顯然是用了無數心力繡成。
欣賞過後,梁頌年方問:「為何繡這個?」
「我前些日子讀了幾首新詩,其中有一句『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甚是喜歡,覺得這意境似你我經歷重重磨難,依然保持初心,不為所動。」
林知瑤說著頓了頓,轉而苦笑道:「可剛剛接下聖旨,便覺得是我格局小了,這詩中意境何止你我二人。」
話未盡,意已明。
梁頌年心中有感,未及言語,便聽林知瑤又道:「還有就是我繡工不佳,先是斟酌了好久繡個什麼,後來在母親的指導下又改來改去,這其實…前幾日才完工。」
梁頌年莞爾道:「何苦如此苛責,出自你手之物,於我皆是珍寶。」
林知瑤拿出玉制香囊球,抱怨道:「你這手藝堪比能工巧匠,想來耗費不少時日,我既收了這般用心之禮,如何敷衍了事?」
梁頌年心中雖暖,卻不失理智,挑眉問道:「斟酌了數月不成?老實交代,之前幹嘛去了?」
林知瑤被戳破,也不再佯裝,「你離京在外之時,咱們不是通過信嘛?」
梁頌年恍然道:「回信神神秘秘的,又說香囊不繡了,又畫鬼臉。」
林知瑤俏皮追問:「那你懂了沒?」
梁頌年見她笑顏,亦隨之笑道:「懂了,惠貴妃平安,你要給幼童準備禮物去了。」
林知瑤暢笑幾聲,言歸正傳道:「後來確實構思了好長時間繡什麼給你,真的好長時間,我就想著一定不能落俗,鴛鴦鶴竹什麼的都不要,再後來是因為秦四娘子送了母親幾盆松柏,我突然想起詩中妙句,才有了靈感,開竅了……」
梁頌年目光繾綣地望著她,嘴角的笑意就未曾落下,聽得愈發入神,末了,溫聲道:「嗯,我很喜歡。」言罷,滿含深情,輕輕吻了下去。
林知瑤眼睫輕顫,旋即闔上雙眸,回應這突如其來的親昵,心底默默念道:「我也是。」
奉元八年是個暖冬,春天也比往年來得快,風過雪融,陽光甚好,京都城內萬千青松嶄露頭角,又是一片生機勃勃,綠蔭環繞。
史書上亦有濃墨重彩的幾筆。
翻開來看,奉元帝少時即位,正是朝堂風雲變幻之際,朝臣更迭,各方勢力黨同伐異,明爭暗鬥不止,仕者人人自危。
至奉元六年,明遠侯謀反,朝野震動。
奉元帝與中書令林仲檢,敏銳地捕捉到這一契機,暗手布局,知人善用,帶領新輩賢臣,終在奉元八年,以宮變整肅朝綱,為滇左之戰眾將士昭雪,使奸佞伏法,巨蠹盡除。
自此,朝堂熙穆,海晏河清。
———全文完———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暗示如此明顯,我很難不發現吧!」
林知瑤哼了一聲,轉而嘆道:「銀花既為暗衛,自然只聽命於陛下,蘇雲薇被我下藥迷倒的時候,竟然連這個都沒想明白。」
梁頌年道:「當局者迷,可以理解。」
林知瑤思緒不斷,突然拍掌道:「齊氏父子肯定更早就知曉!」
她跳脫太快,梁頌年猝不及防,卻仍笑著點頭道:「應當是最早知情的,我後來有和齊明玄通過信,北疆旗幟和蘇雲崢假扮所需鎧甲,皆是他派人快馬加鞭送來的。」
言罷,梁頌年將諸事全盤迴想一遍。
「你我、父親母親、兩位兄長、蘇氏兄妹、齊氏父子、江臨川……想來除了陛下和岳丈這兩個執棋人,我們這些個棋子,都是在後面才知曉真相的,這倒真是一盤險局。」
林知瑤感嘆道:「如此情況,還能這般配合,實在是驚險又難得。」
夫婦二人聊了一路,甫入府門,下人匆匆來報,倆人對視一眼,知曉大事來臨,忙整了衣冠,疾步趕往前廳。
前廳之中,宮使佇立等候,見二人前來,清了清嗓子,展開明黃聖旨宣讀:
「皇帝陛下制詔。梁林夫婦,品性純良,忠君愛國。值宮變之際,果敢堅毅,護佑皇室,功不可沒。朕心甚慰,特封梁頌年為大理寺卿,望卿秉持公正,護我朝律法威嚴;封林知瑤為三品誥命夫人,彰其賢能慧智,揚我朝女子風華。另賜蜀錦五十匹,瓷器三十件、南珠二十顆,御酒十壇、園林一處,以資嘉獎。欽此!」
夫婦二人跪地,齊聲道:「臣/臣婦叩謝皇恩!祈願陛下政通人和,福壽康寧!」
言罷,梁頌年起身,雙手恭敬接過聖旨。
金花銀花上前接賞,因舉止同步,便見二人抬手間,鐲子滑落腕處,一金一銀,巧絲絞纏,歸屬卻與她們名字相反,倒為這場景添了幾分別樣意趣。
待賞賜接下,使者離去,金花又稟道:「適才主院李總管來傳老爺的話,說是今兒個時辰不早了,叫哥兒姐兒們都別去擾他清靜。還說若有孝心,明兒個家宴早些去主院。大爺和二爺那院也得了通知。」
林知瑤微微頷首,「知道了,剩下的你安排罷。」
金花應下,領眾人散去,片刻之間,喧鬧的院子只剩下夫婦二人。
林知瑤心生捉弄,朝梁頌年福了福身道:「見過大理寺卿。」
梁頌年卻苦笑一聲,搖頭嘆道:「陛下這論功行賞,當真隨心。」
林知瑤笑道:「怎麼?覺得自己德不配位?」
梁頌年立刻正名道:「陛下慧眼識珠,為夫實至名歸!」
林知瑤撇撇嘴,「那是點誰呢?」
梁頌年答非所問道:「你且猜猜岳丈病休,誰暫代了中書令之位?」
林知瑤瞧他這副模樣,略一思索,心中便有了答案,嫌棄道:「你這反應,也太好猜了。」
梁頌年一副難以言說的表情,長長嘆了口氣。
林知瑤忍不住『撲哧』一笑。
梁頌年忽的想起什麼,話鋒一轉道:「對了,敏華殿下……」
未等他說,林知瑤心領神會,截斷話頭道:「假的。」
梁頌年奇道:「你就這般篤定?」
林知瑤揚眉不語。
梁頌年眯起眼睛,「又是你的主意?」
林知瑤笑道:「我哪有這本事叫公主假死脫身?」
梁頌年微微一愣,明白過來,「竟然是太后娘娘……」
林知瑤點了點頭道:「前陣子聽到敏華公主薨了,我和母親當真嚇得不輕,後來得知蘇氏兄妹功過相抵,被陛下派去鎮守東境,永不准回京,便猜到了前後因果。」
梁頌年搖頭嘆道:「你啊,你啊,腦子未免太靈光了些。」
正說著,忽有風來。
梁頌年神色一緊,下意識地將林知瑤攬入懷中,薄責道:「這天越來越冷了,幹什麼站在院裡閒聊,走,進屋去。」
話音未落,便見幾片柳絮悠悠飄下。
直至一片落在林知瑤額頭上,冰冰涼涼的觸感瞬間蔓延開來,她才驚覺這個季節可沒有柳絮,是雪,下雪了。
林知瑤眼睛一亮,隨即唇角輕揚,拉著梁頌年跑進屋內,從櫃中翻翻找找,終摸出一物。
「險些忘了,給。」
梁頌年甫見此物,便想起他離京前,林知瑤曾笑語盈盈許下諾言,怎奈後續風雨飄搖,諸事繁雜,竟是此刻才收到。
他愣愣接過香囊,觸感細膩,紋樣精緻,其上雪落青松之景栩栩如生,顯然是用了無數心力繡成。
欣賞過後,梁頌年方問:「為何繡這個?」
「我前些日子讀了幾首新詩,其中有一句『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甚是喜歡,覺得這意境似你我經歷重重磨難,依然保持初心,不為所動。」
林知瑤說著頓了頓,轉而苦笑道:「可剛剛接下聖旨,便覺得是我格局小了,這詩中意境何止你我二人。」
話未盡,意已明。
梁頌年心中有感,未及言語,便聽林知瑤又道:「還有就是我繡工不佳,先是斟酌了好久繡個什麼,後來在母親的指導下又改來改去,這其實…前幾日才完工。」
梁頌年莞爾道:「何苦如此苛責,出自你手之物,於我皆是珍寶。」
林知瑤拿出玉制香囊球,抱怨道:「你這手藝堪比能工巧匠,想來耗費不少時日,我既收了這般用心之禮,如何敷衍了事?」
梁頌年心中雖暖,卻不失理智,挑眉問道:「斟酌了數月不成?老實交代,之前幹嘛去了?」
林知瑤被戳破,也不再佯裝,「你離京在外之時,咱們不是通過信嘛?」
梁頌年恍然道:「回信神神秘秘的,又說香囊不繡了,又畫鬼臉。」
林知瑤俏皮追問:「那你懂了沒?」
梁頌年見她笑顏,亦隨之笑道:「懂了,惠貴妃平安,你要給幼童準備禮物去了。」
林知瑤暢笑幾聲,言歸正傳道:「後來確實構思了好長時間繡什麼給你,真的好長時間,我就想著一定不能落俗,鴛鴦鶴竹什麼的都不要,再後來是因為秦四娘子送了母親幾盆松柏,我突然想起詩中妙句,才有了靈感,開竅了……」
梁頌年目光繾綣地望著她,嘴角的笑意就未曾落下,聽得愈發入神,末了,溫聲道:「嗯,我很喜歡。」言罷,滿含深情,輕輕吻了下去。
林知瑤眼睫輕顫,旋即闔上雙眸,回應這突如其來的親昵,心底默默念道:「我也是。」
奉元八年是個暖冬,春天也比往年來得快,風過雪融,陽光甚好,京都城內萬千青松嶄露頭角,又是一片生機勃勃,綠蔭環繞。
史書上亦有濃墨重彩的幾筆。
翻開來看,奉元帝少時即位,正是朝堂風雲變幻之際,朝臣更迭,各方勢力黨同伐異,明爭暗鬥不止,仕者人人自危。
至奉元六年,明遠侯謀反,朝野震動。
奉元帝與中書令林仲檢,敏銳地捕捉到這一契機,暗手布局,知人善用,帶領新輩賢臣,終在奉元八年,以宮變整肅朝綱,為滇左之戰眾將士昭雪,使奸佞伏法,巨蠹盡除。
自此,朝堂熙穆,海晏河清。
———全文完———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