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頁
他一腳將明昭踹翻。
明昭又跪直背脊,「我父,鐵骨錚錚,斷無可能背國偷生,請陛下恩准,明昭領兵出征。」
「我願立下軍令狀,不勝,明昭便以死謝罪!」
「這可是你說的?」皇帝眼眸微眯,「朕就派一支軍隊給你,兩個時辰後出發!」
「不勝,你就當場自刎。」
「是!謝陛下隆恩!」明昭起身,毅然決然的踏出去。
皇帝揮了揮手,一名暗衛無聲無息出現,跟在明昭身後。
明明有兩個時辰的時間,卻連他想去同秦蕪告別都被阻攔。
明昭壓下不舍,著紅白盔甲騎馬走出城門。
城門下,秦蕪抱著琴飛快往城門上奔,再顧不得世家女一舉一動不急不緩,不可急走不可奔跑的規矩,也全然不在乎體面。
可惜,她只能遠遠看見長長的軍隊,卻看不清,哪個是她的心上人。
熟悉的琴聲從她指尖傾瀉,遙遙傳去,似含了訴不盡的綿綿情誼,聲聲珍重,聲聲凱旋。
終於,再也看不見。
秦蕪捂著臉,哭的淚流滿面。
姜回靜靜跟在她身後。
城外,黃沙漫天,風也悽苦。
姜回下去時,正巧在城門前遇見謝如琢,兩日不見,昔日名聲赫赫的謝家世子,成了狼狽的階下囚,恍若隔世。
「謝大人。」
「長公主。」即便如此落魄,謝如琢仍舊不改一身風華。
「多謝你為我謝家求情。」
「不必。」姜回微微搖頭,眼底,是對這俗世的看透和冷漠。
「萬般事,皆有因由。謝大人不必謝我。」
「那眼下,又是何因?」謝如琢道。
「我曾經覺得,謝大人如一面鏡子,照人觀己,不行差踏錯一步,完美的像是泥塑的神仙。」
「可貪嗔痴欲,從來污濁,遠非人力可及。」
「謝大人問因,可世間事,難道事事有因?」
姜回聲音平靜,讓人難以察覺這話里暗藏的尖銳。
他們終歸不是一路人。
「謝大人一路安好。」姜回說罷,朝著城內馬車走去。
此時,黃昏已至,城門前的日光被陰影覆蓋,割成涇渭分明的兩端。
明昭的死訊是在半月後傳來的。
明帝給他的那支軍隊,不是前線作戰的士兵,而是負責後勤。
穿上鐵甲,與士兵一般無二,可一上戰場便丟刀棄馬,潰不成軍。東羯族窺破後,趁亂買通膽小怕死之人,讓他燒毀城中糧草。
明昭以明家殘支三千人苦撐半月,終力有不敵。
戰場屍骸遍地,斷旗獵獵。
東羯將領生出惺惺相惜的敬佩,欲對明昭招安納降。
「我明家軍,即便戰至最後一人,也絕不投降!」他盔甲殘破,分不清是刀槍劍戟的痕跡,臉上都是血跡,儼然從血海里爬出來般。
「你不怕死嗎?」
少年眉目堅毅,揚聲輕狂傲氣。
「若能一死以謝天下,全我明家軍一世英明,謂有何懼?」
說罷,少年騎上馬去,一桿紅纓槍在日光下灼灼耀目,頃刻間直取數名敵人性命。
最終,一人一馬,戰到天黑前的最後一刻,身影隨無邊夜幕消失在重重馬蹄下。
遠在千里之外的一處府邸內,年輕的姑娘正坐在園中,看妹妹插花習畫,忽然心口微微一刺,那種痛苦就好像落水的人丟了唯一的浮木,絕望的痛苦傳至四肢百骸,書卷無力的滑落手中,一張略顯陳舊的字條從裡面掉出來。
那上面,是青澀幼嫩的字跡,寫的很小,像是少女初初心動的羞怯。
公子春衫桂水香,遠沖飛雪過書堂。
姜回在得知此事後,將自己在屋中關了半日。
出來後,便讓綏喜打水沐浴更衣,細細打扮一番,換上一旁早就備好的一件水綠色裙裾,去了御書房。
「皇兄,上次臣妹險勝阿單余,您曾答允臣妹一個要求。」
姜回微微側過臉,她與孟皎有三分相似,刻意將眼睛畫圓,更添少女的純真嬌憨,再加上角度,相似的衣裙,便能與孟皎像上七分。
「姜回」是明帝和孟皎的女兒,而明帝在先帝死後與孟皎暗度陳倉,必然對她有情,哪怕這份情,遠遠及不上帝王權勢,可哪怕只有一分因情而生的不忍和愧疚,或許都能在此時成為她賭贏的把握。
「你要什麼?」
皇帝已然年邁,看著這張久違而又時常出現在他夢境中的臉,竟然生出些恍惚。
仿佛看到了他與孟皎泛舟湖上,她笑著遞給他一株荷花。
「臣妹心儀裴元儉,請皇兄下旨賜婚。」
「帝王之諾,一言九鼎。」姜回叩在地上。
郭家處斬,謝家流放,明家一族皆亡,裴家雖仍然屹立不倒,卻也獨木難支,不值得被放在眼中。
北朝數百年的世家大族近乎全滅,這位手段狠辣殘酷的帝王終於收回了全部的權利,不再受人掣肘。
而裴元儉,這個知曉太多秘密的,皇帝手中的一柄刀,也徹底失去了他存在的意義。
姜回一開始就知道,皇帝未必真信裴容的挑唆,而是早就有此打算,順著裴容的話將裴元儉關在府中,不過是順手推舟而已。
至於為什麼沒有將他下獄或者乾脆殺了他,不過是因為明家尚有反撲之力,留裴元儉還有用。
皇帝沒有想到,明家竟無一人有謀逆之心。
「既然你執意如此,朕便准了你。」
「謝皇兄。」姜回謝恩,卻沒有離去。
皇帝嗤笑一聲,讓太監磨墨,提筆寫下聖旨,蓋上玉璽扔給她。
姜回緊緊握著聖旨,長長鬆了一口氣,卻是再度跪下。
「陛下金口御旨,便是任何人不得違背。」
「聖廟祖訓,若明家軍全部覆滅,皇族之中需選出一人,代帝王御駕親征。」
「裴元儉,當在此列。」
—
《北朝將軍志》記載,永和年間,將軍明錚,有燕然勒石之功,為將治軍嚴明,歲拜帝恩。其子明昭,極擅長槍,終年十九歲。
其謀略心志,對手深以為惜,曾有一句。人生可棄美女烈酒,行路輕車簡從。唯獨不能不遇明昭。
明家軍上至將領,下至士兵,無一人逃跑畏怯,皆忠勇。
此,入國志。
第106章 、城樓訣別
◎尾聲◎
姜回以聖祖訓要挾,逼的皇帝不得不允,卻惹皇帝盛怒。
不准姜回與裴元儉行大婚之禮,府中不准張燈結彩,不准宴請賓客,免除一切婚俗之禮,且今日入裴府,不設公主府,不得用長公主儀駕。
長公主成婚,沒有欽天監測算吉日,沒有婚儀嫁妝,如此潦草寒酸,引得百官議論紛紛。
姜回握著聖旨,領著綏喜踏出御書房,一步步走出皇宮。
剛出宮門,便看到等候在馬車旁的薛衡。
「長公主,臣身份低微,不堪為長公主送嫁。」薛衡頓了頓,明明方才在心裡練習了那麼多遍,卻仍舊在開口時忘了身份之別,說了不該說出口的話。<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明昭又跪直背脊,「我父,鐵骨錚錚,斷無可能背國偷生,請陛下恩准,明昭領兵出征。」
「我願立下軍令狀,不勝,明昭便以死謝罪!」
「這可是你說的?」皇帝眼眸微眯,「朕就派一支軍隊給你,兩個時辰後出發!」
「不勝,你就當場自刎。」
「是!謝陛下隆恩!」明昭起身,毅然決然的踏出去。
皇帝揮了揮手,一名暗衛無聲無息出現,跟在明昭身後。
明明有兩個時辰的時間,卻連他想去同秦蕪告別都被阻攔。
明昭壓下不舍,著紅白盔甲騎馬走出城門。
城門下,秦蕪抱著琴飛快往城門上奔,再顧不得世家女一舉一動不急不緩,不可急走不可奔跑的規矩,也全然不在乎體面。
可惜,她只能遠遠看見長長的軍隊,卻看不清,哪個是她的心上人。
熟悉的琴聲從她指尖傾瀉,遙遙傳去,似含了訴不盡的綿綿情誼,聲聲珍重,聲聲凱旋。
終於,再也看不見。
秦蕪捂著臉,哭的淚流滿面。
姜回靜靜跟在她身後。
城外,黃沙漫天,風也悽苦。
姜回下去時,正巧在城門前遇見謝如琢,兩日不見,昔日名聲赫赫的謝家世子,成了狼狽的階下囚,恍若隔世。
「謝大人。」
「長公主。」即便如此落魄,謝如琢仍舊不改一身風華。
「多謝你為我謝家求情。」
「不必。」姜回微微搖頭,眼底,是對這俗世的看透和冷漠。
「萬般事,皆有因由。謝大人不必謝我。」
「那眼下,又是何因?」謝如琢道。
「我曾經覺得,謝大人如一面鏡子,照人觀己,不行差踏錯一步,完美的像是泥塑的神仙。」
「可貪嗔痴欲,從來污濁,遠非人力可及。」
「謝大人問因,可世間事,難道事事有因?」
姜回聲音平靜,讓人難以察覺這話里暗藏的尖銳。
他們終歸不是一路人。
「謝大人一路安好。」姜回說罷,朝著城內馬車走去。
此時,黃昏已至,城門前的日光被陰影覆蓋,割成涇渭分明的兩端。
明昭的死訊是在半月後傳來的。
明帝給他的那支軍隊,不是前線作戰的士兵,而是負責後勤。
穿上鐵甲,與士兵一般無二,可一上戰場便丟刀棄馬,潰不成軍。東羯族窺破後,趁亂買通膽小怕死之人,讓他燒毀城中糧草。
明昭以明家殘支三千人苦撐半月,終力有不敵。
戰場屍骸遍地,斷旗獵獵。
東羯將領生出惺惺相惜的敬佩,欲對明昭招安納降。
「我明家軍,即便戰至最後一人,也絕不投降!」他盔甲殘破,分不清是刀槍劍戟的痕跡,臉上都是血跡,儼然從血海里爬出來般。
「你不怕死嗎?」
少年眉目堅毅,揚聲輕狂傲氣。
「若能一死以謝天下,全我明家軍一世英明,謂有何懼?」
說罷,少年騎上馬去,一桿紅纓槍在日光下灼灼耀目,頃刻間直取數名敵人性命。
最終,一人一馬,戰到天黑前的最後一刻,身影隨無邊夜幕消失在重重馬蹄下。
遠在千里之外的一處府邸內,年輕的姑娘正坐在園中,看妹妹插花習畫,忽然心口微微一刺,那種痛苦就好像落水的人丟了唯一的浮木,絕望的痛苦傳至四肢百骸,書卷無力的滑落手中,一張略顯陳舊的字條從裡面掉出來。
那上面,是青澀幼嫩的字跡,寫的很小,像是少女初初心動的羞怯。
公子春衫桂水香,遠沖飛雪過書堂。
姜回在得知此事後,將自己在屋中關了半日。
出來後,便讓綏喜打水沐浴更衣,細細打扮一番,換上一旁早就備好的一件水綠色裙裾,去了御書房。
「皇兄,上次臣妹險勝阿單余,您曾答允臣妹一個要求。」
姜回微微側過臉,她與孟皎有三分相似,刻意將眼睛畫圓,更添少女的純真嬌憨,再加上角度,相似的衣裙,便能與孟皎像上七分。
「姜回」是明帝和孟皎的女兒,而明帝在先帝死後與孟皎暗度陳倉,必然對她有情,哪怕這份情,遠遠及不上帝王權勢,可哪怕只有一分因情而生的不忍和愧疚,或許都能在此時成為她賭贏的把握。
「你要什麼?」
皇帝已然年邁,看著這張久違而又時常出現在他夢境中的臉,竟然生出些恍惚。
仿佛看到了他與孟皎泛舟湖上,她笑著遞給他一株荷花。
「臣妹心儀裴元儉,請皇兄下旨賜婚。」
「帝王之諾,一言九鼎。」姜回叩在地上。
郭家處斬,謝家流放,明家一族皆亡,裴家雖仍然屹立不倒,卻也獨木難支,不值得被放在眼中。
北朝數百年的世家大族近乎全滅,這位手段狠辣殘酷的帝王終於收回了全部的權利,不再受人掣肘。
而裴元儉,這個知曉太多秘密的,皇帝手中的一柄刀,也徹底失去了他存在的意義。
姜回一開始就知道,皇帝未必真信裴容的挑唆,而是早就有此打算,順著裴容的話將裴元儉關在府中,不過是順手推舟而已。
至於為什麼沒有將他下獄或者乾脆殺了他,不過是因為明家尚有反撲之力,留裴元儉還有用。
皇帝沒有想到,明家竟無一人有謀逆之心。
「既然你執意如此,朕便准了你。」
「謝皇兄。」姜回謝恩,卻沒有離去。
皇帝嗤笑一聲,讓太監磨墨,提筆寫下聖旨,蓋上玉璽扔給她。
姜回緊緊握著聖旨,長長鬆了一口氣,卻是再度跪下。
「陛下金口御旨,便是任何人不得違背。」
「聖廟祖訓,若明家軍全部覆滅,皇族之中需選出一人,代帝王御駕親征。」
「裴元儉,當在此列。」
—
《北朝將軍志》記載,永和年間,將軍明錚,有燕然勒石之功,為將治軍嚴明,歲拜帝恩。其子明昭,極擅長槍,終年十九歲。
其謀略心志,對手深以為惜,曾有一句。人生可棄美女烈酒,行路輕車簡從。唯獨不能不遇明昭。
明家軍上至將領,下至士兵,無一人逃跑畏怯,皆忠勇。
此,入國志。
第106章 、城樓訣別
◎尾聲◎
姜回以聖祖訓要挾,逼的皇帝不得不允,卻惹皇帝盛怒。
不准姜回與裴元儉行大婚之禮,府中不准張燈結彩,不准宴請賓客,免除一切婚俗之禮,且今日入裴府,不設公主府,不得用長公主儀駕。
長公主成婚,沒有欽天監測算吉日,沒有婚儀嫁妝,如此潦草寒酸,引得百官議論紛紛。
姜回握著聖旨,領著綏喜踏出御書房,一步步走出皇宮。
剛出宮門,便看到等候在馬車旁的薛衡。
「長公主,臣身份低微,不堪為長公主送嫁。」薛衡頓了頓,明明方才在心裡練習了那麼多遍,卻仍舊在開口時忘了身份之別,說了不該說出口的話。<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