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趕緊揭竿而起,開城門,迎新君,新君來了給你們免稅免徭役!

  袁紹和大漢公卿為劉盈所印刷的冒充漢哀帝的書信破口大罵時,落在城裡各個角落的竹簡木牘被拾取者悄悄藏起來,擴散開來。

  第二日,城中出現騷亂,有平民百姓衝擊城門,試圖逃出城外。

  守城兵卒按照慣例,斬殺試圖逃亡的平民後,以為此次騷亂會平息。

  誰知夜裡,更多的平民悍不畏死地衝擊城門。

  「我們活不了,你們也活不了!」

  「不過是普通兵卒,有活路可走,非要和當大官的一同赴死嗎!」

  「我等本就是被強征的,憑什麼要在城裡等死?殺守將,開城門!」

  平民亂了,兵營也亂了,城裡火光四起。

  劉盈策馬立在城門前,平靜地看著鄴城堅不可摧的城門從城裡面徐徐打開。

  舉著火把的人群就像是火焰匯聚的流水,從門縫裡涓涓流出,細流匯聚成火焰的江河湖海。

  劉盈讓軍隊讓開一條道,目送火焰向外傾瀉。

  「這場景,真是令人懷念。」

  劉盈麾下許多下屬臣子,都難以抑制地露出了震撼驚慌的神色。

  唯獨劉盈眼含微笑。

  對嘛,這樣才像是王朝末路該有的模樣。

  「當初你若降得晚一些,我本打算在許縣也讓你看一次這漂亮的景色。」劉盈偏著頭,對身後的曹操道,「執掌屠刀的人向來瞧不起被自己屠戮的生靈。可惜這把火燒得還不夠烈,不能把那群高傲的人燒疼,令他們反省。」

  曹操道:「使君,你也是世家豪門子弟。」

  劉盈道:「漢高祖是什麼世家豪門子弟?你假託為曹參後人,你的老祖宗又是什麼世家豪門子弟?」

  曹操不語。

  劉盈本就沒想過讓別人回答。

  他放聲大笑:「走,隨我入城!」

  不知道袁紹被他氣死了沒有,他可太希望達成父母期待了,哈哈哈哈!

  公元202年二月,鄴城城破。

  末代漢帝率領群臣投降,獻上傳國玉璽。

  「我是假的皇帝!玉璽也是假的!我都沒想過當皇帝!他們逼我的!」

  「好啦好啦,我知道啦,慢點吃,別噎著。」

  「嗚嗚嗚嗚堂兄我好慘啊!」

  「誰是你堂兄,別胡說。」

  「你說不是就不是吧,再來一碗!」

  劉盈嘆著氣添飯。

  這父母雙亡好控制的傻孩子是公卿在長安所立。他不僅與劉盈一起走過從洛陽到長安那漫長的路,還當過劉盈幾個月的伴讀。後來公卿不肯為劉盈授課,他才離開宮裡。

  可憐,真的可憐。

  「別噎著,沒人和你搶。袁紹怎麼回事?立個皇帝不給人吃飽飯?!」

  「嗚嗚嗚,飯菜管夠,但我以為你和弘農王都是被他們毒死的,我不敢多吃。」

  「……我都說了你認錯人了。慢點吃,多嚼幾下。」

  諸葛亮鬼鬼祟祟從窗戶縫裡把腦袋探出,又鬼鬼祟祟把大腦袋縮回去。

  他對孫策道:「張盈以前在董卓手底下裝傻,竟還能照顧伴讀族弟?」

  孫策佩服道:「不愧是他,心悅誠服……啊,公瑾來了!」

  周瑜提著劍從遠處跑來。

  諸葛亮和孫策拔腿就跑。

  「站住!」周瑜怒吼。

  屋內的劉盈掏了掏耳朵,走出房門。

  「把他們的記憶給諸葛武侯和江東小霸王,平行時空的諸葛武侯和江東小霸王真的能拯救世界?」

  劉盈抱著手臂,倚靠在門框上,長長嘆氣。

  在他身後,曾經很胖的瘦小皇帝,臉已經埋進碗裡了,砸吧嘴的聲音特別大。

  第217章 我們永遠是朋友

  鄴城一戰後, 劉盈就該登基了。

  他唯一遺憾的是,袁紹沒被他氣死。

  袁紹不僅沒被他氣死,還堅強地從病榻上爬起來,去拯救差點被迫自殺的傀儡皇帝。

  說好的要拉傀儡皇帝陪葬呢?

  劉盈領了袁紹的情, 許諾會公正對待他的家人。

  至於袁紹想要獻女或者獻媳婦……去去去, 你當人人都是曹老賊啊?

  劉盈看著那一群文字後宮, 立繪沒有, 還老是花自己的錢, 眉頭皺得能夾死蚊蟲。

  等朕登基, 就把這群人全部給了嫁妝遣送回家, 沒有家的就嫁出去。

  漢聖宗聖皇帝的後宮不養閒人!全部降本增效優化掉!

  對登基典禮, 劉盈期待滿滿。

  在現實中登基的期待感,都沒有在夢境裡的期待感滿。

  現實中是他阿父打下的天下, 這裡可是他自己打下的天下。

  劉盈滿腔的期待,很快就被系統潑了冷水。

  系統不止給劉盈潑了涼水, 還把濕透了的劉盈放進了冰箱急凍室, 把他整個人都凍成了大冰人。

  登基典禮?摳門的系統怎麼會浪費成本在這種特效上?

  劉盈登基後,便可以保證活到壽終正寢, 接下來的遊戲事件都是「後記」。

  劉盈不但沒有撈到一個氣派的登基典禮, 之後的遊戲也全部變成了「文字戰略遊戲」,就如隋煬帝「藍圖大帝」的副本模式一樣。

  都城的選擇、朝廷制度的更改、賦稅徭役的制定……天下的政務匯聚到一張面板中, 即時角色扮演遊戲變成了「皇帝模擬器」。

  現實中劉盈的長輩們很開心。

  得到劉盈從夢境中帶出的其他王朝的資料後,劉邦、蕭何等人有意摸著後人的石頭過河, 改良大漢現在的制度。

  只是大漢人口凋敝, 經濟疲敝,能當官吏的士人稀少,劉邦、蕭何等人最終還是放棄了。

  或許等劉盈長到劉邦這個歲數, 他們才有資源改良大漢如今的制度。

  那時候,這群長輩都入土了,幫不上劉盈的忙了。

  漢末這個時間點,已經走過了整個大漢,大漢的優劣都成了前人的經驗。站在大漢起點的這群人,便能在劉盈夢境中新建立的王朝中實踐自己的構想。

  「按照氣候環境,應該定都中原。但盈兒,你是被關中和益州的人抬上的皇位,在長安定都的弊端再大,你也必須定都長安。人口和糧食問題,可以等你坐穩皇位後建立第二個都城。」

  「如大隋的兩京制?」

  「對。」……

  「終於可以試試三省六部制了。地區改革,是否可以按照明朝來,定下州、郡、縣三級制度?」

  「官吏不夠。」

  「先開幾年科舉,再改革!後漢順帝劉保的『陽嘉新制』可以繼續推行。盈兒,你要加大對官學的補貼。」

  「哦,唉,缺錢啊。」……

  「能不能試試府兵制了?還是直接用募兵制?」

  「阿兄,我沒錢,沒錢!」

  「先試試。」

  「沒錢!!!!!」……

  「稅收先用租庸調製試試。」

  「如果不行怎麼辦?」

  「如果朝堂反對太激烈,就等你晚年再試,如果有混亂,讓新帝改回來。」

  「哦哦,聽到沒有,恆兒!」

  「咦?我嗎?」……

  一條一條的外交內政制度從漢初人傑手中制定出,送到了夢境中推翻了大漢的「大宋王朝」。<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