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兄弟二人同死於寄生蟲導致的肝硬化,那再正常不過。

  抓到袁術後,袁術很快就吐血奄奄一息。

  根據華佗的診斷,袁術確實肚子裡有很多寄生蟲,肝臟也有問題。

  他很想等袁術死後,解剖袁術看看自己的判斷是否正確。可惜袁術地位太高。

  不過劉盈已經幫他尋到許多可以驗證他經驗的已死的病人。希望華佗能在寄生蟲防治上有更大的貢獻。

  張仲景獻城投降後,劉盈讓張仲景趕緊來和華佗一起研究。

  等亂世結束,他就沒辦法給兩人找這麼多大體老師練手了。

  張仲景很尊敬劉盈和華佗的醫術和仁心,但實在是受不了兩人的邪門。

  所以他即刻啟程,迅速來到劉盈和華佗身邊,阻止他們更加邪門的行為,勸說他們不要偏離正路。

  等許縣投降,張仲景得知在許縣的家人都安然無事後,就更加心無旁騖,什麼家族什麼仕途,他都懶得再琢磨了。

  家人很支持他。

  只要能隨侍新的君王左右,家族的富貴總是能夠指望的。

  張仲景對袁術的病情的判斷與華佗一致。劉盈確定,袁紹也快到肝硬化晚期了。

  他摩拳擦掌,想要證實長輩對他的「誹謗」。

  既然你們老說我氣死人,我真氣死一個人給你們看看!

  劉盈為了能氣死人,花了大力氣給袁術吊命。他還讓人把袁術送到自己身邊,自己用紙上談兵的醫術知識,和華佗、張仲景一同為袁術診治。

  該死不死,袁術被折磨得夠嗆,還要對劉盈親自為他吊命的行為感激涕零。

  袁術志大才疏,這一世誰也不服。

  哪怕他的行為導致了袁家政治勢力的撕裂,極大削弱了袁家的代表袁紹的力量,堪稱袁家拖後腿第一人,他也不後悔。

  憑什麼袁紹能當袁家的代言人?不服就是不服。

  對劉盈,袁術終於服氣了。

  無論是能力還是品德,以及劉盈對他才華的認可,都讓袁術對劉盈心折。

  他熱淚盈眶對劉盈道,恨不能早遇到劉盈,成為劉盈麾下最厲害的重臣。

  劉盈出了門就摳耳朵:「他在發什麼瘋?誰認可他了?」

  諸葛亮嘲笑劉盈:「他都為你寫信勸降袁紹了,你就讓讓他,假裝認可他了吧。」

  劉盈追打諸葛亮。

  袁術勸降的信又沒用,他才不要被人嘲笑眼神不好。

  毫無壓力地混入劉盈麾下將領中,背著手看劉盈追打諸葛亮的曹操好奇道:「如果有用呢?」

  劉盈:「眼神不好就不好,嘲笑算個屁!趕緊多寫幾封!」

  曹操沉默。他以前的眼神才不好,才會誤判張盈的性格。張盈這一看就是大漢宗室返祖,充沛的「高祖之風」啊。

  一個人影一閃而過,被曹操抓住了袖子。

  劉備尷尬不已。

  曹操氣定神閒道:「玄德,我二人如今都為主君之臣,以前的恩怨就一筆勾銷了。來來來,喝酒。」

  劉備被曹操拖著手臂走:「軍中不應喝酒……」

  曹操抱住劉備的手臂:「喝茶也行。」

  劉備對身後的關羽和張飛投去求救的眼神。

  關羽去幫趙雲解救諸葛亮,張飛轉身背對著劉備。

  劉備:「……」

  劉盈軍中歡聲笑語一片,袁紹躺在病榻上唉聲嘆氣,明知道自己除了投降無路可走,但就是忍不下這口氣。

  反正自己都要死了,不如給張盈稱帝之路增加一點阻礙。

  他要拉著傀儡皇帝同歸於盡,讓張盈背上逼死前朝皇帝的沉重負擔。

  這件事劉盈真是太熟悉了。外祖父就曾想過同樣的事。

  可惜二舅父倒戈相助,舉報呂家不法之事,親自帶隊抓人,沒讓外祖父得逞。

  但得逞了也無所謂,劉盈和他的老父親都不會在意。

  為帝者只要有實績,些許污點都能當成笑談。

  如果晉朝不是那副鬼樣子,而是一個創造了盛世的大一統王朝,也沒人在乎司馬晉指著洛水放屁,當街截殺曹魏的皇帝。

  漢文帝哭死舅舅,漢景帝用棋盤砸死堂兄弟,文景之治就在這裡擺著,誰把這個當回事?

  別說袁紹拉著自己立的傀儡皇帝自殺,就是劉盈下令把傀儡皇帝弄死,只要他建立的王朝足夠強盛,後人頂多酸一句「瑕不掩瑜」。

  不過劉盈向來是不願意給人希望的大魔頭。

  這裡的漢高祖帛書入沛縣,那邊的孩童劉盈帛書入滎陽,就剩這一座城池了,還不把老劉家的傳統藝能——射箭帛書給端出來?

  對了,孔明,你的孔明燈呢?

  「來啦來啦!」諸葛亮像個抱著新奇玩具的孩童似的,帶著人抱來好幾箱孔明燈。

  劉盈稍稍給諸葛亮說了說製作原理,他就加班加點弄了出來,若不是想不到增大火力的辦法,他還想編個龍鳳燈放天上去。

  好玩,太好玩了!

  劉盈親自刻雕版,以讓那字跡和漢哀帝孩童時一模一樣,皇帝印璽也分毫未差。

  他在信中以隱居沒死的劉辯的身份,聲情並茂地懷念袁紹他全家。

  成大事者不拘父母,人人都笑劉邦,人人都學劉邦,馬超是這樣,曹操是這樣,袁紹和袁術也是這樣。

  袁氏一族被困長安,獨袁紹、袁術逃出。他們起兵討董,以太傅袁隗、太僕袁基為首的袁氏男女全族喪命。

  劉盈當然不會在信中寫袁紹此事做得不好,而是要在信里大大誇獎袁紹對大漢的忠誠。為了討伐大漢奸賊,不顧自己全族的命,這樣的行為,在當世的價值觀里簡直是義士中的義士,忠臣中的忠臣。

  看看袁紹,再看看鄴城中躲藏的其他大漢公卿。

  當初長安內亂,竟無一人想過派人保護可憐的小皇帝。

  皇宮大火,公卿自己在安全的地方躲著,可憐的小皇帝,竟然下落不明。

  更令人唏噓的是,小皇帝活不見人死不見屍,公卿都沒想過尋找,直接給小皇帝定了個不合規矩的諡號,便另推舉宗室為皇帝了。

  世道已亂,要平定亂世,當推舉一位有本事的宗室為帝。不然至少推舉個成年人吧?

  那麼多有才有德有地盤的宗室你不推舉,推舉個比漢哀帝年紀更小的小皇帝,哎呀呀,公卿的心思真難猜,猜不透。

  做到這一步了,你們還好意思自稱大漢公卿,好意思拿著大漢曾經的榮光給自己鍍金,你們瞧瞧為了討伐大漢奸臣而族滅的袁紹袁大忠臣,羞不羞愧?還修補什麼城牆啊,用你們的臉皮當城牆,鄴城就安然無憂了。

  劉盈在信里陰陽怪氣了個爽,直接用箭射入城內。

  這封帛書是給袁紹等人看的。

  而夜裡升空的孔明燈上的糊泥防火帶圖畫木牘竹簡,則是給老百姓和普通兵卒看的。

  天下已平,獨剩孤城,你們守不住。袁紹等人要以全城人的命,來成全自己大漢忠臣的名節,但大漢配你們為它赴死嗎?

  想想這些年的苛捐重稅,沉重徭役,想想你們餓死的家人。即使被重兵圍困,袁紹和他的下屬每日還有酒肉可吃,你們連老鼠都逮不到一隻!難道你們要為高高在上袁紹和大漢公卿陪葬?!<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