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於是做母親的年輕婦人頓時決定不再多吃了,她連忙將剩下的好兆頭炊餅塞進了兒子的烤籃里,急匆匆趕著要進去赴考。
當然也有謹慎的,自家帶了吃食,囑咐孩子不許吃外頭的東西。但大多嘗過了都忍不住買——畢竟除了好兆頭,箇中滋味才是留下食客的真實緣由。
沈大伯的驢車出現在沈渺的小攤兒面前時,沈渺正熱火朝天給人包餅,一抬頭,便看到了趾高氣揚的伯娘丁氏與沈大伯,還有才幾日不見,便又胖了一大圈的海哥兒。
海哥兒睡眼惺忪,眼皮微腫,仿佛是剛從床榻上揪起來的,圓胖的身子被裹在一件喜慶的繡著排鶴上雲霄的緋紅綢緞衫子裡,好似個發酵過頭的老面饅頭。
他們住在外城,離辟雍書院比沈渺近得多,反倒到得晚,一下車便急匆匆要趕著進去,瞥見了沈渺也沒打招呼,直到將海哥兒送進了書院大門,這才折返回來。丁氏居高臨下瞥了眼沈渺筐里已經少了一大半的炊餅,很勉強似的道:“來兩個。”
沈渺抬眼,沒看丁氏,反倒對沈大伯笑道:“大伯,兩個二十四文。”
丁氏橫眉:“自家親戚,你竟還要收銀錢?”
“親兄弟還明算帳呢,侄女兒掙些辛苦錢不容易,伯娘不說接濟些,還要占小輩的便宜不成?大伯,您給評評理啊!您也知道的,我爹娘走之前把我們仨都託付給您了,我也知曉不能總是給您添麻煩,但我家都燒成什麼樣了,這些日子為了修房子,把我的嫁妝積蓄都全填進去了不說,如今都快揭不開鍋了,您看……”
“打住打住。”丁氏瞥見周圍人紛紛飄來的眼神,急忙打斷了沈渺的訴苦,從袖袋裡算出二十四文來,重重地拍到了沈渺面前,“可拿去吧!”
沈渺有些遺憾地包好了兩個歐包遞過去,丁氏好生精明,這苦肉計都還沒使出來便被她識破了。否則沈大伯這好面子的性子,當著這麼多人的面,少說也能從他腰上纏的錢里掏一兩貫出來。
丁氏接了那兩個還溫熱的炊餅,連忙扯著沈大伯走了,還皮笑肉不笑:“咱們去那頭歇一歇等海哥兒吧,那便不耽擱大侄女兒做生意了。”
沈渺笑容依舊,揮揮手:“慢走。”
結果沒過一會兒,沈大伯竟然又回來了,用一種十分詫異的眼神瞅著沈渺,難以置信地擦了擦還沾著麵包碎屑的嘴角:“大姐兒,這些炊餅都是你做的?”
沈渺理所當然:“自然。”
沈大伯再次瞪圓了眼:“你打哪兒學來的手藝?在金陵學的?別以為大伯不知曉,你爹只想著要讓你享清福,卻沒有教給你一點家傳手藝!”
“是啊,金陵學的。”沈渺臉不紅心不跳,笑吟吟地回復道,“大伯為何這般吃驚?我爹當然沒教我,這些炊餅、饅頭連他也不會,滿汴京你找不出第二家會做的,當然都是我自個琢磨的。”
沈大伯回想那炊餅的滋味,也不得不承認沈渺說得對。但還是有些回不過神,上下打量著沈渺,喃喃道:“沒想到,咱們沈家竟然是你最有天分。”
當年沈家祖父也是以一籠炊餅起家,慢慢掙下著許多家業來,但沈大伯醉心文途,沒有學會沈祖父的手藝,因此這門家傳的手藝便傳給了弟弟沈二。
但沈二做餅的手藝雖好,卻也是依葫蘆畫瓢,並不會推陳出新,比不上沈家祖父從炊餅到湯餅又到饅頭包子面點樣樣都好。
最可惜的是,沈二這手藝還沒來及往下傳,便已橫死街頭。
沈渺身姿纖細,眉眼柔婉,站在這花開了滿枝的海棠樹下,若是忽略她腰間別的那把銀光凜凜的大菜刀,還真是美人如畫窈窕姿。
沈大伯望著她,此刻竟有些惆悵,家裡這麼多兒孫,唯獨沈大姐兒一個出嫁後被休的女子,卻有了這樣一身手藝,成了最像爺爺的那個。
真是造化弄人啊。
感嘆著,沈大伯又給侄女兒這買了六個炊餅,他和丁氏一人三個。他與丁氏胃口都不小,而且這炊餅做得實在好,桑葚並不是常見的口味,吃起來先是有些寡淡,微微一點酸,之后豐富的滋味便來了,最緊要的便是這火候烤得正好,讓丁氏吃下肚去還覺口有餘香不滿足,卻不好意思過來再買,於是便攛掇沈大伯過來多買幾個。
還一個勁交代:“你記得,咱與她買這許多,你得記得大姐兒饒個幾文,別叫她獅子大開口。真是,這沈大姐怎的連親戚的銀錢也不放過。”
但到了沈大姐兒面前,沈大伯哪裡說得出這話來,於是老老實實從腰間纏的錢里數出了七十二文錢賣餅。沈渺收了錢,才把餅用麻繩給沈大伯捆好,遞過去。
沈大伯拿了滿懷的餅準備要走,誰知走了兩步又迴轉過來,掀起眼皮望向沈渺,眼神複雜,他想起沈渺說她們快揭不開鍋了,一咬牙一跺腳,便乾脆從腰上解下一串銅板遞給沈渺,輕咳了一聲道:“這是大伯的私房,你暫且拿去吃用吧。”
沈渺拿沈大伯的錢毫不手軟,生怕他後悔,當即便接了過來。
“謝大伯!怨不得說大伯你是讀書人呢,就是比伯娘明理……嘖嘖,伯娘這心胸……還是不及大伯你啊。”喜滋滋說完,還斜著眼,往沈大伯那粗壯得沒有弧度、鼓囊囊的腰上瞅。
“沒了!別看了!大伯沒錢了!”
沈渺這才收回目光。心想,無妨,若是能遇上一回敲一筆,那也不少呢。
這沈大伯又忍不住勸:“你也是的,既然拮据,便不要再供濟哥兒讀書了,讓他學些你做餅的手藝,以後能掙口飯吃就是了。何苦這樣?辟雍書院即便考上了,也有一大筆銀錢要出,你一個女子便是日日做餅,又哪裡供應得起?”
沈渺便配合地低下頭用袖子抹淚,模樣十分酸楚:“大伯說得是啊。如今是難了些,但我是他阿姊,原本將他們拋下三年已是愧疚至極,怎能這樣對他?便是砸鍋賣鐵也該供他讀書啊。所以日後大伯還是常來看侄女兒,咱們打斷骨頭連著筋呢,您記得多捎點錢給你這幾個苦命的侄女兒侄兒吧。”
“你可知曉這養個讀書人,一年起碼得費十來貫!別說你支撐不來!大伯也支撐不來呀!你你你可別指望大伯,大伯家裡也一大家子嚼用呢。再說了,這錢都在你伯娘手裡把著,你伯娘是個什麼?她是個不長屁-眼的貔貅啊!這進了她兜里的銅子,哪還有拉出來的道理?大伯今兒能給你這一兩貫,都是不易了!哎,你不聽大伯的話,這日子永遠好不了。”沈大伯搖搖頭,捲起長衫捧了炊餅,總算走了。
沈渺抬起頭來,臉上哪裡有什麼眼淚,她朝沈大伯肥胖的背影吐了吐舌,心情甚好地掂了掂銅錢串,塞進懷裡便接著吆喝賣餅。
時值午時,帶來的歐包賣得見了底,只剩了寥寥幾個。
她這才美滋滋地坐下來歇息,回頭對湘姐兒耳語:“等濟哥兒考完,咱們一齊上王屠豬的小攤兒上賣一對大豬蹄,阿姊明兒給你們做果木烤豬蹄吃!可香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當然也有謹慎的,自家帶了吃食,囑咐孩子不許吃外頭的東西。但大多嘗過了都忍不住買——畢竟除了好兆頭,箇中滋味才是留下食客的真實緣由。
沈大伯的驢車出現在沈渺的小攤兒面前時,沈渺正熱火朝天給人包餅,一抬頭,便看到了趾高氣揚的伯娘丁氏與沈大伯,還有才幾日不見,便又胖了一大圈的海哥兒。
海哥兒睡眼惺忪,眼皮微腫,仿佛是剛從床榻上揪起來的,圓胖的身子被裹在一件喜慶的繡著排鶴上雲霄的緋紅綢緞衫子裡,好似個發酵過頭的老面饅頭。
他們住在外城,離辟雍書院比沈渺近得多,反倒到得晚,一下車便急匆匆要趕著進去,瞥見了沈渺也沒打招呼,直到將海哥兒送進了書院大門,這才折返回來。丁氏居高臨下瞥了眼沈渺筐里已經少了一大半的炊餅,很勉強似的道:“來兩個。”
沈渺抬眼,沒看丁氏,反倒對沈大伯笑道:“大伯,兩個二十四文。”
丁氏橫眉:“自家親戚,你竟還要收銀錢?”
“親兄弟還明算帳呢,侄女兒掙些辛苦錢不容易,伯娘不說接濟些,還要占小輩的便宜不成?大伯,您給評評理啊!您也知道的,我爹娘走之前把我們仨都託付給您了,我也知曉不能總是給您添麻煩,但我家都燒成什麼樣了,這些日子為了修房子,把我的嫁妝積蓄都全填進去了不說,如今都快揭不開鍋了,您看……”
“打住打住。”丁氏瞥見周圍人紛紛飄來的眼神,急忙打斷了沈渺的訴苦,從袖袋裡算出二十四文來,重重地拍到了沈渺面前,“可拿去吧!”
沈渺有些遺憾地包好了兩個歐包遞過去,丁氏好生精明,這苦肉計都還沒使出來便被她識破了。否則沈大伯這好面子的性子,當著這麼多人的面,少說也能從他腰上纏的錢里掏一兩貫出來。
丁氏接了那兩個還溫熱的炊餅,連忙扯著沈大伯走了,還皮笑肉不笑:“咱們去那頭歇一歇等海哥兒吧,那便不耽擱大侄女兒做生意了。”
沈渺笑容依舊,揮揮手:“慢走。”
結果沒過一會兒,沈大伯竟然又回來了,用一種十分詫異的眼神瞅著沈渺,難以置信地擦了擦還沾著麵包碎屑的嘴角:“大姐兒,這些炊餅都是你做的?”
沈渺理所當然:“自然。”
沈大伯再次瞪圓了眼:“你打哪兒學來的手藝?在金陵學的?別以為大伯不知曉,你爹只想著要讓你享清福,卻沒有教給你一點家傳手藝!”
“是啊,金陵學的。”沈渺臉不紅心不跳,笑吟吟地回復道,“大伯為何這般吃驚?我爹當然沒教我,這些炊餅、饅頭連他也不會,滿汴京你找不出第二家會做的,當然都是我自個琢磨的。”
沈大伯回想那炊餅的滋味,也不得不承認沈渺說得對。但還是有些回不過神,上下打量著沈渺,喃喃道:“沒想到,咱們沈家竟然是你最有天分。”
當年沈家祖父也是以一籠炊餅起家,慢慢掙下著許多家業來,但沈大伯醉心文途,沒有學會沈祖父的手藝,因此這門家傳的手藝便傳給了弟弟沈二。
但沈二做餅的手藝雖好,卻也是依葫蘆畫瓢,並不會推陳出新,比不上沈家祖父從炊餅到湯餅又到饅頭包子面點樣樣都好。
最可惜的是,沈二這手藝還沒來及往下傳,便已橫死街頭。
沈渺身姿纖細,眉眼柔婉,站在這花開了滿枝的海棠樹下,若是忽略她腰間別的那把銀光凜凜的大菜刀,還真是美人如畫窈窕姿。
沈大伯望著她,此刻竟有些惆悵,家裡這麼多兒孫,唯獨沈大姐兒一個出嫁後被休的女子,卻有了這樣一身手藝,成了最像爺爺的那個。
真是造化弄人啊。
感嘆著,沈大伯又給侄女兒這買了六個炊餅,他和丁氏一人三個。他與丁氏胃口都不小,而且這炊餅做得實在好,桑葚並不是常見的口味,吃起來先是有些寡淡,微微一點酸,之后豐富的滋味便來了,最緊要的便是這火候烤得正好,讓丁氏吃下肚去還覺口有餘香不滿足,卻不好意思過來再買,於是便攛掇沈大伯過來多買幾個。
還一個勁交代:“你記得,咱與她買這許多,你得記得大姐兒饒個幾文,別叫她獅子大開口。真是,這沈大姐怎的連親戚的銀錢也不放過。”
但到了沈大姐兒面前,沈大伯哪裡說得出這話來,於是老老實實從腰間纏的錢里數出了七十二文錢賣餅。沈渺收了錢,才把餅用麻繩給沈大伯捆好,遞過去。
沈大伯拿了滿懷的餅準備要走,誰知走了兩步又迴轉過來,掀起眼皮望向沈渺,眼神複雜,他想起沈渺說她們快揭不開鍋了,一咬牙一跺腳,便乾脆從腰上解下一串銅板遞給沈渺,輕咳了一聲道:“這是大伯的私房,你暫且拿去吃用吧。”
沈渺拿沈大伯的錢毫不手軟,生怕他後悔,當即便接了過來。
“謝大伯!怨不得說大伯你是讀書人呢,就是比伯娘明理……嘖嘖,伯娘這心胸……還是不及大伯你啊。”喜滋滋說完,還斜著眼,往沈大伯那粗壯得沒有弧度、鼓囊囊的腰上瞅。
“沒了!別看了!大伯沒錢了!”
沈渺這才收回目光。心想,無妨,若是能遇上一回敲一筆,那也不少呢。
這沈大伯又忍不住勸:“你也是的,既然拮据,便不要再供濟哥兒讀書了,讓他學些你做餅的手藝,以後能掙口飯吃就是了。何苦這樣?辟雍書院即便考上了,也有一大筆銀錢要出,你一個女子便是日日做餅,又哪裡供應得起?”
沈渺便配合地低下頭用袖子抹淚,模樣十分酸楚:“大伯說得是啊。如今是難了些,但我是他阿姊,原本將他們拋下三年已是愧疚至極,怎能這樣對他?便是砸鍋賣鐵也該供他讀書啊。所以日後大伯還是常來看侄女兒,咱們打斷骨頭連著筋呢,您記得多捎點錢給你這幾個苦命的侄女兒侄兒吧。”
“你可知曉這養個讀書人,一年起碼得費十來貫!別說你支撐不來!大伯也支撐不來呀!你你你可別指望大伯,大伯家裡也一大家子嚼用呢。再說了,這錢都在你伯娘手裡把著,你伯娘是個什麼?她是個不長屁-眼的貔貅啊!這進了她兜里的銅子,哪還有拉出來的道理?大伯今兒能給你這一兩貫,都是不易了!哎,你不聽大伯的話,這日子永遠好不了。”沈大伯搖搖頭,捲起長衫捧了炊餅,總算走了。
沈渺抬起頭來,臉上哪裡有什麼眼淚,她朝沈大伯肥胖的背影吐了吐舌,心情甚好地掂了掂銅錢串,塞進懷裡便接著吆喝賣餅。
時值午時,帶來的歐包賣得見了底,只剩了寥寥幾個。
她這才美滋滋地坐下來歇息,回頭對湘姐兒耳語:“等濟哥兒考完,咱們一齊上王屠豬的小攤兒上賣一對大豬蹄,阿姊明兒給你們做果木烤豬蹄吃!可香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