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頁
雍正帝算是一個孝順的孩子,哪怕兩人不是親母子,表面功夫做的都極好。
寶音也提過讓追封德太妃太后之位。
這話誰都不好提,只寶音可以提,畢竟她這位名正言順的皇太后還在位,若是追封皇帝生母為太后,置她於何地。
寶音也知道最好還是不要跟死人爭,甭管母子倆之前有多大爭執,死後一切都煙消雲散,之後活著的人不斷給死人刷濾鏡,活著的人是沒辦法爭過死人。
寶音主動提出,也是給皇帝一個光明正大冊封生母的機會。
這事寶音沒有再關注,三個月後國喪帶來的影響漸漸消弭,入夏後成堆的冰往園子這邊送,都被寶音給拒絕了,她已經用上了空調,還真不需要什麼冰。
雍正帝親自過來走一趟,體驗了空調後,說了來意。
「大哥和二哥遞了國書,說是要回來奔喪。」
「三哥和其他弟弟應該晚一些國書會到。」
雍正帝當然不願意這些皇位出局者再回來攪渾一池水,只是這些人狡猾的送了國書,以屬國的身份過來。
他若是拒絕,傳出去後本就難聽的名聲怕是更加難聽。
寶音聽完若有所思,「都回來嗎?」
雍正帝點頭,他想皇太后應該能聽明白他的意思。
他是記在皇太后名下,母子倆是這場奪嫡戰的勝利者,那些落敗的人若是打什麼主意,得先看看過不過得了皇太后這一關。
雍正帝之所以忌憚,也是因為皇太后雖然占他,可對其他皇子也不錯,還幫著他們找了後路。
寶音皺眉思索,許久後才道:「身為人子回來奔喪是理所應當,只是他們幾個里有人身份敏感。」
這事指前不久被迫「去世」的廢太子。
消息已經傳遍天下,總不能說死的廢太子是假的,回頭有人說不定打著廢太子還活著的名義起義。
這事絕對有人幹的出,哪怕已經是雍正年間還有人打著朱三太子的名號。
普通百姓哪裡知道朱三太子若是活著,都奔一百五十歲了。
雍正帝不說話,只看著她,好像期盼寶音能給出個解決辦法。
寶音來回踱步後,嘆口氣,「行了,這事我吩咐人去辦,登岸後引著人去遵化,不會讓他們進京。」
雍正帝連忙道:「是兒臣無用,讓皇額娘操心了。」
寶音擺擺手,留他一起用了午飯,再讓人送他走。
等人走了後,寶音才回味過來,老四已經坐穩了皇位,哪裡還擔心胤礽他們回來搗亂,只怕是覺得她悶得慌,找個事讓她忙起來。
忙起來,也會轉移注意力不會想那些不開心的事。
寶音笑笑,她就知道選老四不會讓她失望,再看看窗外的芭蕉,她深深嘆息一聲。
真是老了,竟然會覺得園子很大很空。
六月一場大雨,數艘大船停靠在天津港口,冒著雨靠岸。
岸邊有一群侍衛在等候,本來是翹首企盼著船靠岸,等船上人下來,侍衛里為首的人熱淚盈眶快速跑過去跪下。
「孩兒給阿瑪請安,孩兒不孝,這些年未能在阿瑪膝下盡孝。」
為首的男人五十來歲,愛新覺羅家一貫的乾瘦,伸手將中年男人扶起來,再看看雨中的人馬,嘆息一聲,「弘晳,起來。」
中年人抹了眼淚,帶著淚笑著請來的一群人上汽車,還不住看那明顯兒跟中原不一樣眼眸的小孩。
上了車後,弘晳才知道,這是他阿瑪在海外給他生的小弟弟妹妹,帶著洋人血統,卻說著一口流利的漢語,倒挺有意思。
車徑直過了橋,開往天津城內的一個園子,等進了園子一行人才下車,洗漱後才坐在一起敘話。
菜上來,兩個混血兒只顧著吃飯,胤礽先問了京城的情況,又問了先帝陵墓。
弘晳一堆話里有一半是對當今皇帝兼他四叔的不滿,大體意思是這皇位應該是他家的,四叔不過是撿漏了。
胤礽聽著皺眉,打斷道:「皇額娘傳話只讓我們去遵化祭拜,不用進京?」
弘晳應該是滿腹牢騷,這會兒終於能發泄出來,又說起皇太后站在四叔那邊。
看著這個被負面情緒包圍的兒子,胤礽終於明白當初皇額娘為何堅持送他出去,看看外面才知道天地有多大,而不是和如今的弘晳一樣,目光只盯著小小的京城。
就在弘晳試圖打探胤礽可有帶兵馬時,被胤礽給打斷了,「今日休息一晚,明日若雨停就去遵化,正好帶你的兩個弟弟妹妹祭拜先帝,讓先帝看看這兩孩子。」
弘晳看向明顯不願意聽下去的阿瑪,心中有些不滿,只覺得阿瑪的心氣都沒了,當年他可是意氣風華的皇太子,這皇位本就該是他們家的,憑什麼讓給四叔?
要不是阿瑪跟大伯爭的兩敗俱傷,也輪不到四叔來撿這個便宜!
弘晳的小心思,胤礽是一眼就望到底,越發肯定了心中的那個心思。
弘晳這孩子不適合留在京城,不然遲早會惹出大事來。
老四願意寬恕弘晳,到下一代可就不一定了。
老四的兒子跟弘晳可沒有那份兄弟恩情,還不如帶走,帶他出去,不是留在京城做困獸之鬥。
船上顛簸了兩個月,胤礽躺在床上本想睡一覺,可一閉上眼腦海里都是那張臉。
實際上從收到消息開始,他不斷的夢回過去,父子之間到今日這個地步,早沒了那般身後感情,更不要說當初他確實有那個心思。
只是這麼多年過去,一切恩怨情仇好像都過去了,躺在床上四周都是黑暗,他出生既失去母親,如今也沒了父親,他也終究孤獨活在這世上。
隔日一早雨沒有停,不過已經轉為了小雨,開著車倒不耽誤大家出行,主幹道還是水泥路,天津開往遵化,上午出發,下午也就到了。
去的是景陵,這裡不只埋葬了康熙皇帝,還有胤礽的生母孝誠仁皇后。
實現通知好,守陵人並未阻攔,而是送了一行人進去。
胤礽跪在孝誠仁皇后陵墓前,領著兒女跪地磕頭,絮絮叨叨說了一些這些年的經歷,才起身往風水牆外,大紅門東側的安奉殿。
安奉殿在動工,就地修建孝莊太后的陵墓。
胤礽先去跪拜了太奶奶神位牌,再跪拜先帝的。
待一切完成後,走出安奉殿,他才問弘晳。
「太上皇為何沒有下葬?」
弘晳小聲說,「是太上皇遺詔,以衣冠冢下葬,靈棺先供奉在孝莊太后旁,待皇太后百年後,與其合葬。」
這意思很明顯,先帝不準備入景陵,只葬了衣冠冢,應該是不想以後再開啟陵墓遷墳。
生前一定是和皇太后說過這事,才斷定皇太后沒有進景陵的意思。
未來皇太后葬在哪裡,他就跟到哪裡。
這誰聽了不說先帝是個痴情種?
胤礽聽完是一言難盡,他自年少起就見識過這兩人的吵鬧,也知道皇太后打心底不想進宮,這些年都沒能捂熱,先帝這是想進地宮後繼續捂?
再看看身後的景陵,葬著他的生母,還有鈕祜祿皇后、佟皇后、老四的生母孝恭仁皇后,還有十三的母親敬敏皇貴妃。<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寶音也提過讓追封德太妃太后之位。
這話誰都不好提,只寶音可以提,畢竟她這位名正言順的皇太后還在位,若是追封皇帝生母為太后,置她於何地。
寶音也知道最好還是不要跟死人爭,甭管母子倆之前有多大爭執,死後一切都煙消雲散,之後活著的人不斷給死人刷濾鏡,活著的人是沒辦法爭過死人。
寶音主動提出,也是給皇帝一個光明正大冊封生母的機會。
這事寶音沒有再關注,三個月後國喪帶來的影響漸漸消弭,入夏後成堆的冰往園子這邊送,都被寶音給拒絕了,她已經用上了空調,還真不需要什麼冰。
雍正帝親自過來走一趟,體驗了空調後,說了來意。
「大哥和二哥遞了國書,說是要回來奔喪。」
「三哥和其他弟弟應該晚一些國書會到。」
雍正帝當然不願意這些皇位出局者再回來攪渾一池水,只是這些人狡猾的送了國書,以屬國的身份過來。
他若是拒絕,傳出去後本就難聽的名聲怕是更加難聽。
寶音聽完若有所思,「都回來嗎?」
雍正帝點頭,他想皇太后應該能聽明白他的意思。
他是記在皇太后名下,母子倆是這場奪嫡戰的勝利者,那些落敗的人若是打什麼主意,得先看看過不過得了皇太后這一關。
雍正帝之所以忌憚,也是因為皇太后雖然占他,可對其他皇子也不錯,還幫著他們找了後路。
寶音皺眉思索,許久後才道:「身為人子回來奔喪是理所應當,只是他們幾個里有人身份敏感。」
這事指前不久被迫「去世」的廢太子。
消息已經傳遍天下,總不能說死的廢太子是假的,回頭有人說不定打著廢太子還活著的名義起義。
這事絕對有人幹的出,哪怕已經是雍正年間還有人打著朱三太子的名號。
普通百姓哪裡知道朱三太子若是活著,都奔一百五十歲了。
雍正帝不說話,只看著她,好像期盼寶音能給出個解決辦法。
寶音來回踱步後,嘆口氣,「行了,這事我吩咐人去辦,登岸後引著人去遵化,不會讓他們進京。」
雍正帝連忙道:「是兒臣無用,讓皇額娘操心了。」
寶音擺擺手,留他一起用了午飯,再讓人送他走。
等人走了後,寶音才回味過來,老四已經坐穩了皇位,哪裡還擔心胤礽他們回來搗亂,只怕是覺得她悶得慌,找個事讓她忙起來。
忙起來,也會轉移注意力不會想那些不開心的事。
寶音笑笑,她就知道選老四不會讓她失望,再看看窗外的芭蕉,她深深嘆息一聲。
真是老了,竟然會覺得園子很大很空。
六月一場大雨,數艘大船停靠在天津港口,冒著雨靠岸。
岸邊有一群侍衛在等候,本來是翹首企盼著船靠岸,等船上人下來,侍衛里為首的人熱淚盈眶快速跑過去跪下。
「孩兒給阿瑪請安,孩兒不孝,這些年未能在阿瑪膝下盡孝。」
為首的男人五十來歲,愛新覺羅家一貫的乾瘦,伸手將中年男人扶起來,再看看雨中的人馬,嘆息一聲,「弘晳,起來。」
中年人抹了眼淚,帶著淚笑著請來的一群人上汽車,還不住看那明顯兒跟中原不一樣眼眸的小孩。
上了車後,弘晳才知道,這是他阿瑪在海外給他生的小弟弟妹妹,帶著洋人血統,卻說著一口流利的漢語,倒挺有意思。
車徑直過了橋,開往天津城內的一個園子,等進了園子一行人才下車,洗漱後才坐在一起敘話。
菜上來,兩個混血兒只顧著吃飯,胤礽先問了京城的情況,又問了先帝陵墓。
弘晳一堆話里有一半是對當今皇帝兼他四叔的不滿,大體意思是這皇位應該是他家的,四叔不過是撿漏了。
胤礽聽著皺眉,打斷道:「皇額娘傳話只讓我們去遵化祭拜,不用進京?」
弘晳應該是滿腹牢騷,這會兒終於能發泄出來,又說起皇太后站在四叔那邊。
看著這個被負面情緒包圍的兒子,胤礽終於明白當初皇額娘為何堅持送他出去,看看外面才知道天地有多大,而不是和如今的弘晳一樣,目光只盯著小小的京城。
就在弘晳試圖打探胤礽可有帶兵馬時,被胤礽給打斷了,「今日休息一晚,明日若雨停就去遵化,正好帶你的兩個弟弟妹妹祭拜先帝,讓先帝看看這兩孩子。」
弘晳看向明顯不願意聽下去的阿瑪,心中有些不滿,只覺得阿瑪的心氣都沒了,當年他可是意氣風華的皇太子,這皇位本就該是他們家的,憑什麼讓給四叔?
要不是阿瑪跟大伯爭的兩敗俱傷,也輪不到四叔來撿這個便宜!
弘晳的小心思,胤礽是一眼就望到底,越發肯定了心中的那個心思。
弘晳這孩子不適合留在京城,不然遲早會惹出大事來。
老四願意寬恕弘晳,到下一代可就不一定了。
老四的兒子跟弘晳可沒有那份兄弟恩情,還不如帶走,帶他出去,不是留在京城做困獸之鬥。
船上顛簸了兩個月,胤礽躺在床上本想睡一覺,可一閉上眼腦海里都是那張臉。
實際上從收到消息開始,他不斷的夢回過去,父子之間到今日這個地步,早沒了那般身後感情,更不要說當初他確實有那個心思。
只是這麼多年過去,一切恩怨情仇好像都過去了,躺在床上四周都是黑暗,他出生既失去母親,如今也沒了父親,他也終究孤獨活在這世上。
隔日一早雨沒有停,不過已經轉為了小雨,開著車倒不耽誤大家出行,主幹道還是水泥路,天津開往遵化,上午出發,下午也就到了。
去的是景陵,這裡不只埋葬了康熙皇帝,還有胤礽的生母孝誠仁皇后。
實現通知好,守陵人並未阻攔,而是送了一行人進去。
胤礽跪在孝誠仁皇后陵墓前,領著兒女跪地磕頭,絮絮叨叨說了一些這些年的經歷,才起身往風水牆外,大紅門東側的安奉殿。
安奉殿在動工,就地修建孝莊太后的陵墓。
胤礽先去跪拜了太奶奶神位牌,再跪拜先帝的。
待一切完成後,走出安奉殿,他才問弘晳。
「太上皇為何沒有下葬?」
弘晳小聲說,「是太上皇遺詔,以衣冠冢下葬,靈棺先供奉在孝莊太后旁,待皇太后百年後,與其合葬。」
這意思很明顯,先帝不準備入景陵,只葬了衣冠冢,應該是不想以後再開啟陵墓遷墳。
生前一定是和皇太后說過這事,才斷定皇太后沒有進景陵的意思。
未來皇太后葬在哪裡,他就跟到哪裡。
這誰聽了不說先帝是個痴情種?
胤礽聽完是一言難盡,他自年少起就見識過這兩人的吵鬧,也知道皇太后打心底不想進宮,這些年都沒能捂熱,先帝這是想進地宮後繼續捂?
再看看身後的景陵,葬著他的生母,還有鈕祜祿皇后、佟皇后、老四的生母孝恭仁皇后,還有十三的母親敬敏皇貴妃。<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