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2頁
弄虛作假從古至今都沒變過。
還是那句話有些政策是好的,到地方就變了味。
這次兩人離開也是空出位置讓老四整頓,老四是真能下狠手,想來憋了半年的窩囊氣,今後要撒出來了。
這半年大概也看清楚了朝中某些人的嘴臉。
開封玩了幾日,這裡已經不復宋時的汴京繁華,黃河改道幾次淹沒開封,到後世聽說古汴京被埋在了地下。
坐船去了洛陽,看了六朝古都的長安。
長安縣這會兒隸屬於西安府,上了城牆看了古寺感受了一下千年去唐太宗的痕跡,之後沿著黃河繼續北上。
甘肅這地方皇帝並不陌生。
兩人算是沿著李家的發家地走,看了被黃河一分為二的蘭州,還有中東面孔的阿拉伯人。
上了黃土高坡,這幾年不斷搞綠樹種植還是有點效果,綠化上來,生態也跟著變好,這都是肉眼可見的。
離開了蘭州繼續往北,過長城從五原到包頭。
沿途不斷有人在搞綠化,許多都是寶音名下的慈善行業僱人來做,一方面是給人一份工作,一方面是搞綠化。
這些年就沒斷過,二十年來不斷有人加入也不斷有人離開。
一部分沒辦法帶走的錢寶音喜歡用這種方式回饋出去。
至於說將她的私人財產留給皇室?
她沒有想過,皇室最不缺錢,不說留在手裡的皇莊田地山林,就是投資的產業每年也有不少收入,這些夠花了。
她手裡的這些財產更希望用在改造環境上。
草原上也修了一條水泥路,防止草種頂裂水泥地面,地下鋪的土都是熟土,哪怕有種子落在上面也不會生根發芽,這裡千年來官道的鋪設方法。
草原上的路不是直行而是蜿蜒曲折的,不時還有成群牛羊經過。
沿途還能看到廢棄的紅磚水泥房,那都是牧民留下的,跟樹林裡供獵戶居住的小木屋一樣,裡面放了糧食和炭,供牧民使用。
也有流浪過來的人住進去。
這樣一間房屋可能沒辦法居住,卻可以躲避雨雪。
皇帝可能好些年沒來過這邊了,驚訝的看著這邊的變化。
這會兒已經入秋,商量後,兩人決定今年在包頭過冬。
包頭變化也挺大,這個新城市在現在可是非常有名,草原上的一顆明星城池,虹吸了不知道多少遊牧民族。
沒有人不喜歡享受,經過二十年發展,這邊的牧民也開始習慣便利的車和青貯飼料來養牛羊。
基本上養牛羊的多,馬的數量在下降。
不僅是寶音發現了這一點皇帝也是。
包頭有鐵有煤,發展的非常迅速,再加上早期的優惠政策,從關內吸引來不少人,將這座城市發展起來。
最近包頭的管理權從商行轉交到朝廷派遣的官員手中,按照當初簽訂的協議,到期後這座城市歸朝廷管理,之後大體制度還是不變。
新帝送來了關切問候的書信,太上皇看了後轉手交給了她。
寶音看完後道:「傳訊說今年不回京了?」
他沒有反對,寶音派人傳信了。
沒兩天火車送來大量的物資和宮人還有兩個皇孫。
寶音看出來他很滿意,再看兩個皇孫應該是新帝挑選出來的繼承人,大概意思是讓皇父從中挑選一個。
一個是嫡子,一個是次子。
寶音沒看到所謂的弘曆,也不知是不是蝴蝶了,她對新帝府內的事不關注,也從沒給對方添過人。
太上皇賜過,據她所知沒有鈕鈷祿氏。
身邊多了兩個小孩,平靜的生活倒是變得熱鬧不少。
這個冬天很冷,滿天的大雪,大雪天什麼都幹不了,只能待在住處。
他們一行人住得地方比較隱秘,普通人無法靠近,閒著沒事他會考察兩位皇孫的功課。
都說孫輩親,沒兩天他便領著兩位皇孫去河邊冰釣。
這個春節,沒有什麼複雜規矩,就他們祖孫四人過了個的新年。
除夕吃完飯,還出門一起放煙火,這對於皇孫來說是初次體驗,對於他來說何嘗不是?
活了七十年,這還是頭一回自己親手放煙花。
寶音笑眯眯的看著這一幕,至少此刻在皇孫眼裡,這段日子是溫馨的。
三月里繼續啟程,從漠南到漠北,最後在貝加爾湖看海豹。
兩個嬌生慣養的皇孫看著幹練了不少,畢竟一路上沒有人伺候,許多事需要自己動手,久而久之變得見狀,看起來像是茁壯成長的小樹。
她早就說過他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手,起碼皇室這套教育體系下還真沒出什麼昏君,不像明朝後面各種品種的皇帝都冒出來了。
貝加爾湖很長,沿著湖往東開車近千里,這邊猛獸出沒就比較多了,寶音看到了後世都很難看到的保護動物。
他也沒有忘記滿人的老傳統,領著兩孩子去打獵。
期間還遇見過對面國家的人,這部分是從對面過來定居點人,高鼻樑藍眼睛,可都是平民,只要不是士兵,這些人越過邊境過來定居也不會有人去管。
當年的條約都簽下來了,入境的百姓只要願意納稅都可視為治下子民。
從愛琿到科爾沁,再次入秋,這回冬天他還是沒有回京的意思,說是想去溫暖的南方過冬。
坐上火車一路往南,半個月後抵達了廣東。
這邊他是第一次過來,還未下火車先將長袖秋衣換回了夏衫。
寶音收到了京城的電報,新帝發來的,似乎是知道他們跑最南邊了。
寶音報了安,沒說具體地址。
南邊是暖和,秋季廣東這邊還遇上颱風天了,也讓兩個皇孫長了見識。
這一年在外面,兩個皇孫是實打實長見識了,應對他出題考問時也多了有理有據。
寶音知道他目光對準了小的那個,跟大的比小的那個機靈聰慧,雖然努力藏拙,但那股子機靈勁兒很難瞞過起。
寶音不知道他是怎樣的想法,這年冬天過去後,他將小的留在身邊,大的送了回去。
送走了大皇孫,寶音原本以為他是要換個地方,沒想到他竟然主動提出要去南洋。
寶音片刻沉默後同意了,上了大型郵輪,任由他四處巡視,還調了專業人士為他解說船上某些部位的運作方式和原理。
寶音不理會他,開始了自己的度假生活,帶著墨鏡喝著果汁吃著菠蘿冰淇淋賞海景。
偶爾餵追著郵輪跑的海豚。
郵輪沒有其他客人,只他們這些人,雖然空蕩蕩的,不過保衛人員卻不少。
抵達新加坡的時候,寶音看著熟悉又陌生的高樓,眼裡情緒很複雜。
這是完全按照她圖紙建出來的海港,上面許多設想都被這個時代的工匠給實現了。
別說寶音看到這座城市沉默,哪怕皇帝也是。
大清各地都建設的不錯,還是沒辦法跟眼前這座港口城市比。
起碼內陸那邊除石廟佛塔,很少有高建築。
郵輪靠岸,他們登陸港口,仿佛五六十年代的人見到了繁華大城市香港一樣。<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還是那句話有些政策是好的,到地方就變了味。
這次兩人離開也是空出位置讓老四整頓,老四是真能下狠手,想來憋了半年的窩囊氣,今後要撒出來了。
這半年大概也看清楚了朝中某些人的嘴臉。
開封玩了幾日,這裡已經不復宋時的汴京繁華,黃河改道幾次淹沒開封,到後世聽說古汴京被埋在了地下。
坐船去了洛陽,看了六朝古都的長安。
長安縣這會兒隸屬於西安府,上了城牆看了古寺感受了一下千年去唐太宗的痕跡,之後沿著黃河繼續北上。
甘肅這地方皇帝並不陌生。
兩人算是沿著李家的發家地走,看了被黃河一分為二的蘭州,還有中東面孔的阿拉伯人。
上了黃土高坡,這幾年不斷搞綠樹種植還是有點效果,綠化上來,生態也跟著變好,這都是肉眼可見的。
離開了蘭州繼續往北,過長城從五原到包頭。
沿途不斷有人在搞綠化,許多都是寶音名下的慈善行業僱人來做,一方面是給人一份工作,一方面是搞綠化。
這些年就沒斷過,二十年來不斷有人加入也不斷有人離開。
一部分沒辦法帶走的錢寶音喜歡用這種方式回饋出去。
至於說將她的私人財產留給皇室?
她沒有想過,皇室最不缺錢,不說留在手裡的皇莊田地山林,就是投資的產業每年也有不少收入,這些夠花了。
她手裡的這些財產更希望用在改造環境上。
草原上也修了一條水泥路,防止草種頂裂水泥地面,地下鋪的土都是熟土,哪怕有種子落在上面也不會生根發芽,這裡千年來官道的鋪設方法。
草原上的路不是直行而是蜿蜒曲折的,不時還有成群牛羊經過。
沿途還能看到廢棄的紅磚水泥房,那都是牧民留下的,跟樹林裡供獵戶居住的小木屋一樣,裡面放了糧食和炭,供牧民使用。
也有流浪過來的人住進去。
這樣一間房屋可能沒辦法居住,卻可以躲避雨雪。
皇帝可能好些年沒來過這邊了,驚訝的看著這邊的變化。
這會兒已經入秋,商量後,兩人決定今年在包頭過冬。
包頭變化也挺大,這個新城市在現在可是非常有名,草原上的一顆明星城池,虹吸了不知道多少遊牧民族。
沒有人不喜歡享受,經過二十年發展,這邊的牧民也開始習慣便利的車和青貯飼料來養牛羊。
基本上養牛羊的多,馬的數量在下降。
不僅是寶音發現了這一點皇帝也是。
包頭有鐵有煤,發展的非常迅速,再加上早期的優惠政策,從關內吸引來不少人,將這座城市發展起來。
最近包頭的管理權從商行轉交到朝廷派遣的官員手中,按照當初簽訂的協議,到期後這座城市歸朝廷管理,之後大體制度還是不變。
新帝送來了關切問候的書信,太上皇看了後轉手交給了她。
寶音看完後道:「傳訊說今年不回京了?」
他沒有反對,寶音派人傳信了。
沒兩天火車送來大量的物資和宮人還有兩個皇孫。
寶音看出來他很滿意,再看兩個皇孫應該是新帝挑選出來的繼承人,大概意思是讓皇父從中挑選一個。
一個是嫡子,一個是次子。
寶音沒看到所謂的弘曆,也不知是不是蝴蝶了,她對新帝府內的事不關注,也從沒給對方添過人。
太上皇賜過,據她所知沒有鈕鈷祿氏。
身邊多了兩個小孩,平靜的生活倒是變得熱鬧不少。
這個冬天很冷,滿天的大雪,大雪天什麼都幹不了,只能待在住處。
他們一行人住得地方比較隱秘,普通人無法靠近,閒著沒事他會考察兩位皇孫的功課。
都說孫輩親,沒兩天他便領著兩位皇孫去河邊冰釣。
這個春節,沒有什麼複雜規矩,就他們祖孫四人過了個的新年。
除夕吃完飯,還出門一起放煙火,這對於皇孫來說是初次體驗,對於他來說何嘗不是?
活了七十年,這還是頭一回自己親手放煙花。
寶音笑眯眯的看著這一幕,至少此刻在皇孫眼裡,這段日子是溫馨的。
三月里繼續啟程,從漠南到漠北,最後在貝加爾湖看海豹。
兩個嬌生慣養的皇孫看著幹練了不少,畢竟一路上沒有人伺候,許多事需要自己動手,久而久之變得見狀,看起來像是茁壯成長的小樹。
她早就說過他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手,起碼皇室這套教育體系下還真沒出什麼昏君,不像明朝後面各種品種的皇帝都冒出來了。
貝加爾湖很長,沿著湖往東開車近千里,這邊猛獸出沒就比較多了,寶音看到了後世都很難看到的保護動物。
他也沒有忘記滿人的老傳統,領著兩孩子去打獵。
期間還遇見過對面國家的人,這部分是從對面過來定居點人,高鼻樑藍眼睛,可都是平民,只要不是士兵,這些人越過邊境過來定居也不會有人去管。
當年的條約都簽下來了,入境的百姓只要願意納稅都可視為治下子民。
從愛琿到科爾沁,再次入秋,這回冬天他還是沒有回京的意思,說是想去溫暖的南方過冬。
坐上火車一路往南,半個月後抵達了廣東。
這邊他是第一次過來,還未下火車先將長袖秋衣換回了夏衫。
寶音收到了京城的電報,新帝發來的,似乎是知道他們跑最南邊了。
寶音報了安,沒說具體地址。
南邊是暖和,秋季廣東這邊還遇上颱風天了,也讓兩個皇孫長了見識。
這一年在外面,兩個皇孫是實打實長見識了,應對他出題考問時也多了有理有據。
寶音知道他目光對準了小的那個,跟大的比小的那個機靈聰慧,雖然努力藏拙,但那股子機靈勁兒很難瞞過起。
寶音不知道他是怎樣的想法,這年冬天過去後,他將小的留在身邊,大的送了回去。
送走了大皇孫,寶音原本以為他是要換個地方,沒想到他竟然主動提出要去南洋。
寶音片刻沉默後同意了,上了大型郵輪,任由他四處巡視,還調了專業人士為他解說船上某些部位的運作方式和原理。
寶音不理會他,開始了自己的度假生活,帶著墨鏡喝著果汁吃著菠蘿冰淇淋賞海景。
偶爾餵追著郵輪跑的海豚。
郵輪沒有其他客人,只他們這些人,雖然空蕩蕩的,不過保衛人員卻不少。
抵達新加坡的時候,寶音看著熟悉又陌生的高樓,眼裡情緒很複雜。
這是完全按照她圖紙建出來的海港,上面許多設想都被這個時代的工匠給實現了。
別說寶音看到這座城市沉默,哪怕皇帝也是。
大清各地都建設的不錯,還是沒辦法跟眼前這座港口城市比。
起碼內陸那邊除石廟佛塔,很少有高建築。
郵輪靠岸,他們登陸港口,仿佛五六十年代的人見到了繁華大城市香港一樣。<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