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頁
陸楊讓他往翰林院寄信。他們還沒安家,找謝岩比找他方便。
陸楊說:「我以後安定了,也會到處走走看看。到時再見面,我們都是胸有溝壑的人了。」
洪楚有些驚訝,「你能走得開?」
陸楊點頭,「嗯,我還沒這個想法之前,他就說會讓我出去走走。我送他讀萬卷書,他送我行萬里路。」
洪楚說他們很般配。這是比幸運中聽的詞。
五月中旬,他們同行一段路,陸楊帶著孩子們,跟趙佩蘭一起返鄉祭祖,找謝岩匯合。洪楚帶著十幾號兄弟,途經三水縣後,稍做停留,便往更南的方向走去。
三水縣是老樣子。一座城市的變遷是緩慢的,重回故鄉,陸楊恍惚間覺得他從未離開過。
他們在縣城有住的地方。陸林收拾了屋子,張大人也收拾了府邸。謝岩選了陸林家。
兄弟重逢,帶回兩個孩子,陸林喜歡得不行,抱抱小的,看看大的,還說陸楊瘦了。
陸楊說他睜眼說瞎話,「我還瘦?我離開縣城的時候才幾斤肉?現在臉上都能掐出二兩了。」
陸林說他這是虛肉,生孩子養的,過陣子就掉秤了。
陸楊跟他打趣幾句,也真心想拉拔他。縣裡這點小產業,不用把他拖在這兒。
他跟陸林說三水巷的熱鬧,說都是熟人,也知道陸林跟陳酒熟悉了,以後陳酒一家也會去府城,他想讓陸林也去府城。
那裡有他新添的產業,書齋比小鋪子輕鬆,沒有那麼多的活干。夫夫倆在那裡輕鬆些。
陸林猶猶豫豫的,不想去。
陸楊挽著他胳膊,說:「林哥哥,你就去吧,你家有兩個哥哥,哥夫家也有兄弟。你們兩口子在不在的,都有人孝敬家裡。到府城去,你更輕鬆些,身邊有更多聊得來的人,日子順,以後養孩子,也好送他們讀書上學。這樣我才覺著對得住你。我們兄弟一場,我是惦記著你的。」
如果有可能,他想帶更多的人去京城。
但他知道家中負擔,知道謝岩肩上的擔子有多沉,只能一步一步來。
陸林還是猶豫,他覺著縣裡的產業也很重要,那麼多人都想著過來吃乾飯,他在這裡好一些。
猶豫就是考慮。陸楊再接再厲,又是講道理,又是撒嬌,還給他裝哭,說以後在府城,他們往來方便一些。從府城走水路上京方便,他們可以常常見面。
要問小鋪子怎麼辦,陸楊說:「讓大松哥來。」
陸楊再摸摸他的肚子,問他:「有動靜沒有?」
陸林搖頭,有些難受。
「不知怎的,就是懷不上……」
他會掙錢,家裡的不滿能拖久一些。等到張家有怨言的時候,剛好謝岩考上舉人回鄉了。舉人的威懾過去,又是狀元返鄉,謝岩和陸楊都對他客氣又親熱,張家沒到他面前說難聽話。但他心裡有壓力,也會覺得對不起張鐵。
陸楊皺眉,想想他們搬出鋪子的時日,又覺著合理。
搬出來以後,中間有個年節。過年肯定要回家的,他這些年懷不上,兩家嘴上不說,臉上肯定有計較,陸林心裡再加點壓力,回來以後成天惦記著,環境雖換了,他心上沒鬆快,總也好不了。
陸楊想讓他快點去府城,府城沒人給他臉色看,沒人催他懷孩子,哥夫待他好,從不給他氣受,到時夫夫倆張羅著新生活,又要熟悉書齋的一應事務,再讓陸柳帶著他到處轉轉,也讓他了解刻印作坊的事,把他的心都填滿了,便沒空憂思憂慮。
好日子好盼頭,平常多吃點好的,補補身子,來年就抱娃娃了。
陸楊想得好,跟著催他快點動身。
陸林哭笑不得,「哪能那麼快?還要把我大哥叫來教一教才好。」
陸楊又催他快點教,「年底之前要去的,我等著你的。」
他到時都不在府城了,怎麼等?但陸林說好。
他們回縣裡待不久,縣裡落腳歇一天,次日回莊子上。
門庭已經改了,有人在蓋族學。他們一家回來祭拜謝岩爹。
沿路的官道上都站滿了人,比舉人返鄉時熱鬧數倍。
縣西四個村子都有來人,縣裡也有些百姓跟來,有些是看熱鬧,有些是艷羨。
謝家的族親被人擠兌得無地自容,整個上溪村都滿臉菜色,面容憔悴。他們知道自己做過什麼,後悔與恐懼與日俱增。
陳家灣的人扎堆,一撥人跟著陳大舅,說這算遠親了。一撥人跟著陳老么,問他敢不敢上去攀親。兩頭一喜一怒,周邊都是笑聲。
黎寨里來了些人送禮添磚,拉了幾根上好的房梁來。新宅子和族學都能用上。
二田在隨行的人之中,跟著大傢伙看新科狀元。三苗問他要不要去府城,二田假裝不懂,說:「送貨就去。」
對他們這些久居縣城、久居村落的人來說,整個三水縣的變化都很輕微,但屬於謝家的莊子,卻遠近揚名。
謝岩提前回來,添置了些良田,花費都比往年高。他家附近的土地,是香饃饃了。很多人買來沾文氣。
這讓謝岩很不高興。他本來想說一文不給沾,想想這些人花錢也是為著後代出息,嘆口氣算了。
他們在縣裡待不了多久,陸楊給他林哥哥鋪路,陸家屯和上溪村都去了一趟,對於陸林去府城的事,兩家都沒敢有意見。
往返路遠,上京還要些時日,他們即日回府城。
陸柳和黎峰給登高樓下帖子包場,樓上樓下,都是三水巷的人。
謝岩攜帶家眷,先去了崔府。
早說了數次不見不見,他一上門,崔老先生就沒轍,讓他們進屋坐了會兒。
他已經教過謝岩,今天對陸楊說了幾句。
陸楊機靈,卻有氣性。到了京城,遍地是貴人,夫郎的地位,是男人給的。在外受氣、遭人白眼,是常有的事。讓他不必因此介懷。
「人有聚散,在京城更是如此。今天還在刁難你的人,明天指不定去了哪裡。過好自家的日子就好了。」
要做生意也是可以的。沒誰說夫郎不能到外面做生意,能承受住那些聲音,他想做什麼都可以。但同理,那是一個講究官職官階的地方,須得看開看淡。
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然後去做就行了。
陸楊聽得想哭。人生的緣分說不清,有些人會很壞,有些人又不求回報的好。
只是可惜,人都要往前走,會有許多無奈與不舍。他跟謝岩一起磕頭,跟他告別。
登高樓的席面在中午,外頭艷陽高照,屋裡卻像華燈初上,每個人都酒過三巡般,說話都有幾分醉意。
樓上樓下都是陸柳和黎峰招呼,這裡落座,那裡上菜,又讓人吃好喝好,又讓人大聲笑笑。
兩個小寶跟不上陸柳,只好纏著陸楊喊爹爹,要飯飯。
陸楊帶他們見弟弟,教他們認小肉包和小糖包。
他們全都喊「包包」,喊著喊著就成了「抱抱寶寶」「寶寶抱抱」,這個連詞他們經常說,說得十分順嘴。
陸楊又招呼陸柳和黎峰過來吃飯,讓他們歇歇。
「不用招呼那麼仔細,我看著都替你們累,你們怎麼不把飯餵人嘴裡?」
陸楊說:「我以後安定了,也會到處走走看看。到時再見面,我們都是胸有溝壑的人了。」
洪楚有些驚訝,「你能走得開?」
陸楊點頭,「嗯,我還沒這個想法之前,他就說會讓我出去走走。我送他讀萬卷書,他送我行萬里路。」
洪楚說他們很般配。這是比幸運中聽的詞。
五月中旬,他們同行一段路,陸楊帶著孩子們,跟趙佩蘭一起返鄉祭祖,找謝岩匯合。洪楚帶著十幾號兄弟,途經三水縣後,稍做停留,便往更南的方向走去。
三水縣是老樣子。一座城市的變遷是緩慢的,重回故鄉,陸楊恍惚間覺得他從未離開過。
他們在縣城有住的地方。陸林收拾了屋子,張大人也收拾了府邸。謝岩選了陸林家。
兄弟重逢,帶回兩個孩子,陸林喜歡得不行,抱抱小的,看看大的,還說陸楊瘦了。
陸楊說他睜眼說瞎話,「我還瘦?我離開縣城的時候才幾斤肉?現在臉上都能掐出二兩了。」
陸林說他這是虛肉,生孩子養的,過陣子就掉秤了。
陸楊跟他打趣幾句,也真心想拉拔他。縣裡這點小產業,不用把他拖在這兒。
他跟陸林說三水巷的熱鬧,說都是熟人,也知道陸林跟陳酒熟悉了,以後陳酒一家也會去府城,他想讓陸林也去府城。
那裡有他新添的產業,書齋比小鋪子輕鬆,沒有那麼多的活干。夫夫倆在那裡輕鬆些。
陸林猶猶豫豫的,不想去。
陸楊挽著他胳膊,說:「林哥哥,你就去吧,你家有兩個哥哥,哥夫家也有兄弟。你們兩口子在不在的,都有人孝敬家裡。到府城去,你更輕鬆些,身邊有更多聊得來的人,日子順,以後養孩子,也好送他們讀書上學。這樣我才覺著對得住你。我們兄弟一場,我是惦記著你的。」
如果有可能,他想帶更多的人去京城。
但他知道家中負擔,知道謝岩肩上的擔子有多沉,只能一步一步來。
陸林還是猶豫,他覺著縣裡的產業也很重要,那麼多人都想著過來吃乾飯,他在這裡好一些。
猶豫就是考慮。陸楊再接再厲,又是講道理,又是撒嬌,還給他裝哭,說以後在府城,他們往來方便一些。從府城走水路上京方便,他們可以常常見面。
要問小鋪子怎麼辦,陸楊說:「讓大松哥來。」
陸楊再摸摸他的肚子,問他:「有動靜沒有?」
陸林搖頭,有些難受。
「不知怎的,就是懷不上……」
他會掙錢,家裡的不滿能拖久一些。等到張家有怨言的時候,剛好謝岩考上舉人回鄉了。舉人的威懾過去,又是狀元返鄉,謝岩和陸楊都對他客氣又親熱,張家沒到他面前說難聽話。但他心裡有壓力,也會覺得對不起張鐵。
陸楊皺眉,想想他們搬出鋪子的時日,又覺著合理。
搬出來以後,中間有個年節。過年肯定要回家的,他這些年懷不上,兩家嘴上不說,臉上肯定有計較,陸林心裡再加點壓力,回來以後成天惦記著,環境雖換了,他心上沒鬆快,總也好不了。
陸楊想讓他快點去府城,府城沒人給他臉色看,沒人催他懷孩子,哥夫待他好,從不給他氣受,到時夫夫倆張羅著新生活,又要熟悉書齋的一應事務,再讓陸柳帶著他到處轉轉,也讓他了解刻印作坊的事,把他的心都填滿了,便沒空憂思憂慮。
好日子好盼頭,平常多吃點好的,補補身子,來年就抱娃娃了。
陸楊想得好,跟著催他快點動身。
陸林哭笑不得,「哪能那麼快?還要把我大哥叫來教一教才好。」
陸楊又催他快點教,「年底之前要去的,我等著你的。」
他到時都不在府城了,怎麼等?但陸林說好。
他們回縣裡待不久,縣裡落腳歇一天,次日回莊子上。
門庭已經改了,有人在蓋族學。他們一家回來祭拜謝岩爹。
沿路的官道上都站滿了人,比舉人返鄉時熱鬧數倍。
縣西四個村子都有來人,縣裡也有些百姓跟來,有些是看熱鬧,有些是艷羨。
謝家的族親被人擠兌得無地自容,整個上溪村都滿臉菜色,面容憔悴。他們知道自己做過什麼,後悔與恐懼與日俱增。
陳家灣的人扎堆,一撥人跟著陳大舅,說這算遠親了。一撥人跟著陳老么,問他敢不敢上去攀親。兩頭一喜一怒,周邊都是笑聲。
黎寨里來了些人送禮添磚,拉了幾根上好的房梁來。新宅子和族學都能用上。
二田在隨行的人之中,跟著大傢伙看新科狀元。三苗問他要不要去府城,二田假裝不懂,說:「送貨就去。」
對他們這些久居縣城、久居村落的人來說,整個三水縣的變化都很輕微,但屬於謝家的莊子,卻遠近揚名。
謝岩提前回來,添置了些良田,花費都比往年高。他家附近的土地,是香饃饃了。很多人買來沾文氣。
這讓謝岩很不高興。他本來想說一文不給沾,想想這些人花錢也是為著後代出息,嘆口氣算了。
他們在縣裡待不了多久,陸楊給他林哥哥鋪路,陸家屯和上溪村都去了一趟,對於陸林去府城的事,兩家都沒敢有意見。
往返路遠,上京還要些時日,他們即日回府城。
陸柳和黎峰給登高樓下帖子包場,樓上樓下,都是三水巷的人。
謝岩攜帶家眷,先去了崔府。
早說了數次不見不見,他一上門,崔老先生就沒轍,讓他們進屋坐了會兒。
他已經教過謝岩,今天對陸楊說了幾句。
陸楊機靈,卻有氣性。到了京城,遍地是貴人,夫郎的地位,是男人給的。在外受氣、遭人白眼,是常有的事。讓他不必因此介懷。
「人有聚散,在京城更是如此。今天還在刁難你的人,明天指不定去了哪裡。過好自家的日子就好了。」
要做生意也是可以的。沒誰說夫郎不能到外面做生意,能承受住那些聲音,他想做什麼都可以。但同理,那是一個講究官職官階的地方,須得看開看淡。
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然後去做就行了。
陸楊聽得想哭。人生的緣分說不清,有些人會很壞,有些人又不求回報的好。
只是可惜,人都要往前走,會有許多無奈與不舍。他跟謝岩一起磕頭,跟他告別。
登高樓的席面在中午,外頭艷陽高照,屋裡卻像華燈初上,每個人都酒過三巡般,說話都有幾分醉意。
樓上樓下都是陸柳和黎峰招呼,這裡落座,那裡上菜,又讓人吃好喝好,又讓人大聲笑笑。
兩個小寶跟不上陸柳,只好纏著陸楊喊爹爹,要飯飯。
陸楊帶他們見弟弟,教他們認小肉包和小糖包。
他們全都喊「包包」,喊著喊著就成了「抱抱寶寶」「寶寶抱抱」,這個連詞他們經常說,說得十分順嘴。
陸楊又招呼陸柳和黎峰過來吃飯,讓他們歇歇。
「不用招呼那麼仔細,我看著都替你們累,你們怎麼不把飯餵人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