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嚴綸領旨,狄獻跪地叩首謝恩。

  永昌帝擺擺手,繼續這場宴席。

  康王、慶王互相看了一眼,康王自認沒有答錯,慶王則覺得他考慮地也算周全,倒是父皇,光聽狄獻一番慷慨陳詞就把幾十萬兩的工事交給一個恐怕連三百兩銀子都沒經手過的寒門同進士,是不是欠妥了?

  第115章

  永昌帝當著一眾官員以及新科進士們的面定了狄獻去修豐延渠,那麼這事便不會再更改,工部這邊只需要再挑選兩個合適的輔官並籌備勞役徵召、木料等採伐運輸、銀兩核算事宜,戶部那邊更簡單,直接按照工部提供的帳目給銀子就行,畢竟工部已經得了永昌帝的旨意。

  吏部倒是可以再舉薦幾個官員參與此事。

  當日黃昏,慶王就去探望他的外祖父吏部尚書沈世彥了。

  「父皇是不是喝多了,怎麼那麼輕信一個老知縣的兒子。」

  左右無人,慶王低聲抱怨起來。

  年近六旬的沈世彥眼皮一跳,放下茶碗,勸諫道:「王爺不能說這話,哪怕只有王爺一人,王爺也只能把這樣的牢騷放在心裡。」

  慶王淡笑,早已習慣了外祖父的謹慎,只說狄獻這個人:「他真有才,就不會才考個同進士。」

  沈世彥嘆口氣:「皇上在宴上詢問兩位王爺對修渠的看法,康王那話說了等於沒說,王爺倒是肯定了要修渠,提議派人去勘察也是對的,可王爺不該輕視狄家父子,尤其是當著那麼多才剛剛金榜題名的進士們的面,要知道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會從知縣做起,外面更有五六千落選的舉人們,此事一旦傳出去,讓天下學子如何看王爺?」

  慶王抿了抿唇,意識到自己失言了。

  可他一個親王,從小被宰相尚書們敬著,讓他如何高看民間才剛剛考上來尚未展現過真才實學的同進士?

  沈世彥:「虛懷若谷是美德,恃才傲物便是不足了,王爺當記住今日的失言,多效仿皇上的禮賢下士。」

  慶王聽勸的,喝口茶,問:「幾十萬兩的工事,您老要不要為父皇舉薦幾個副官?」

  沈世彥看著自己的外孫,摸著鬍子提點道:「王爺,皇上年邁,這幾年正是挑選儲君的關鍵時刻,康王才能平庸且無主見,王爺只要做好分內之事便得了七成勝算,說得太多做得太多,反倒容易變成畫蛇添足。」

  慶王:「……外祖父的意思是,我只管等著就行?」

  沈世彥:「是,一邊等,一邊多看多學,學大臣們如何處理公務,學皇上如何統御文武百官。您與康王的才幹性情皇上早就瞭然於胸,遲遲不定太子,說明皇上對你們二人都不夠滿意,王爺還年輕,只要改了曾經的浮躁穩重下來,皇上會看見的。」

  慶王若有所思。

  三月二十二,吏部這邊銓選二三甲進士時,兵部對一千八百多個武舉人的外場武試也結束了。

  本朝的武科舉春闈分為外場武試、內場文試,先考武試,評為優等、上等、中等的武舉人方可參加後面的文試,次等、末等的武舉人則直接落榜,可回所在的州府由當地武將安排適合的低階軍職。

  三月二十三下午,兵部發榜,公布通過武試的舉子名單。

  姚黃有一個哥哥三個表哥都參加了今年的武科舉,發榜這樣的大日子她可沒有耐心在家裡等,一早就坐馬車來到專門用來貼榜的貢牆附近,讓兩個人高馬大、布衣打扮的王府侍衛去貢牆底下守著,張岳、王棟要負責王妃的安危,一左一右地站在馬車兩側。

  姚麟、羅家三兄弟也被羅金花、羅月拉了過來等榜。

  姚黃透過簾縫瞧見了,讓張岳去把娘幾個請過來。

  羅金花、羅月上了馬車,姚麟四兄弟在車窗外排成一排。

  姚麟看著還光禿禿的貢牆,胸有成竹地道:「騎射、步射、馬槍、負重、刀槍兵械這些,考完當場就報每個人的結果了,我們四個最差的一項也是中等,肯定全都在榜,要我說根本都不用過來等,直接在家準備文試得了。」

  他嗓門不小,不遠處同樣來等發榜的幾個武舉人目光複雜地看了過來。

  大表哥羅鯤提醒姚麟小聲說話。

  窗簾半挑,姚黃看著自家哥哥毫無城府的傻樣,很懷疑哥哥能否通過後面的文試,大表哥羅鯤兵法、武藝都很不錯,是最有把握考上進士的,二表哥羅鵬、三表哥羅澤屬於武藝不如哥哥但兵法都勝過哥哥,只要武試能過,中進士的希望就也比哥哥大。

  羅鯤忽然朝表妹遞個眼色。

  姚黃順著他的視線望去,看到了帶著一個小廝走過來的李廷望,便立即坐正,雖然沒有完全放下窗簾,但李廷望也絕對看不到她。

  李廷望知道姚黃坐在車上,也猜到車前張岳的侍衛身份,他沒想給姚黃添麻煩,只是裝作不認識更叫人懷疑,所以過來與姚麟四兄弟打聲招呼,便往貢牆那邊去了。

  姚麟羨慕道:「廷望就排在我前面,幾場考核都是優等。」

  姚麟也拿了幾個優等,但他的騎射、步射只是上等,羅鯤的步射優等,騎射也是上等。

  羅鯤跟著羨慕兩句,便把話題引開了。

  兵部的人要來貼榜了,人頭攢動,剛剛還很有信心的姚麟突然也變得激動起來,與羅鵬、羅澤推開人群往裡擠去。

  羅月腦袋探出車窗,興奮地望著涌動的武舉人人群。

  姚黃靠過去,調侃表妹:「看到俊的了嗎?」

  羅月:「全是後腦勺,再說現在看又沒用,得上文試榜的才有留京希望。」

  一千八百多武舉人,武試榜上有名的只有五百多人。

  姚麟四兄弟全部在榜!

  姚黃高興地帶著母親哥哥表哥表妹們去望仙樓吃席。

  進了雅間,姚麟湊到妹妹耳邊,小聲道:「廷望是武試第一。」

  姚黃笑道:「挺好的啊,怎麼說他也算我半個哥哥了。」

  就哥哥這憨樣,她直說自己不喜歡李廷望讓哥哥不用再跟她說李廷望的任何事,哥哥反倒要誤會成她喜歡李廷望只是做了王妃要避嫌。

  姚麟見妹妹笑得這麼自然,果然放了心,原來妹妹是真的一點都沒喜歡過李廷望啊。

  陪家人吃了一頓熱熱鬧鬧的席,散席後姚黃單獨回了王府。

  天氣越來越暖,王府後花園的梅花、桃花、海棠次第盛開,牡丹園裡也有三成的早開品種綻開了花瓣。

  歇過晌,姚黃隨便在後花園逛逛就到了黃昏,惠王爺該回來了。

  姚黃提前回明安堂等著。

  見了面,姚黃忍不住地笑,王妃的提示如此明顯,趙璲也為她高興:「四位兄長全過了武試?」

  姚黃:「是啊,不枉我爹早早就教他們蹲馬步打基本功,也不枉我為這事牽掛了好幾天。」

  平時覺得自家哥哥們個個武藝高強,真看到來自各地的健壯兒郎們,姚黃的信心就沒那麼足了,哥哥們考了多久,她就跟著緊張了多久。

  趙璲想到了往年考上武進士的人也多為武官家的子弟,平民百姓家的子弟更喜歡走文科舉的路子,武科舉既考兵法韜略又考騎射弓箭,學得越多越費銀子,且武官上戰場容易受傷,遠不如文官安穩。<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