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是所有的朝廷都容不下好人,他們官家就很不錯。

  正好他們現在在造反,只要有本事不拘什麽性格都能用,跟著朝廷沒出路,還是老東家那兒好。

  他們那兒是英明的皇帝還有無所不能的宰相,真的不要來試試嗎?

  种師道和姚古聽到這裡終於反應過來,難怪南邊的造反陣勢那麽大,原來他們官家和蘇相來了。

  乾乾干,什麽朝廷什麽昏君統統滾開,他們要去走康莊大道,才不跟滿朝奸佞共沉淪。

  所以官家和蘇相什麽時候打到長江以北,只要大軍北上,他們倆立刻帶著麾下將士響應,到時一定能打朝廷個措手不及。

  造反嘿嘿嘿,他們也沒幹過呢。

  白玉堂:……

  全都是唯恐天下不亂的主兒。

  白五爺溜出來一趟還有意外之喜,杭州城中,蘇景殊和趙頊得知姚古和种師道是他們熟悉的那個姚古和种師道後立刻有了新想法。

  大宋最精銳的士兵幾乎都在那倆人麾下,只要姚家軍和種家軍站在他們這邊,朝廷就算還剩下百萬大軍也和光杆司令沒區別。

  人多不意味著戰鬥力強,要是真的能靠人數取勝,這邊的大宋也不至於有靖康之恥。

  既然如此,那就可以玩點花的了。

  小小蘇大人招呼著穿越小分隊成員開會,決定借朝廷大軍圍剿的機會將他們的名氣揚出去。

  方臘利用明教組織起義,宗教這玩意兒沾了容易惹火燒身,但是對招攬百姓是真的有用,尤其這年頭不講科學,更是給鬼神之說提供了發展的土壤。

  明教是由摩尼教漢化而來,教義簡單來說就「清淨、光明、大力、智慧」八個字,目不識丁的百姓也能聽懂。

  唐時浙東一代起義軍首領陳碩真,就是那個稱帝比武則天還早的「文佳皇帝」,就是利用摩尼教在睦州揭竿而起,雖然起義失敗,但是相傳她在睦州留下了「天子基」和「萬年樓」。

  方臘起義時將「天子基」和「萬年樓」這些能利用的傳言全利用上,還在睦州完善了明教的「五府六部」,他當起義軍首領的水平怎麽樣暫且不說,當教主的本事是真行。

  反正他們是在衆目睽睽之下掉到方臘祭天的祭壇上的,最先跟隨方臘起義的百姓都親眼所見,當時就有很多人對他們納頭就拜,經過這麽些天的發酵,他們家腿腿號稱明王降世都不會有人反駁。

  佛祖玉帝什麽的太遙遠,神宗皇帝離他們很近,當今聖上昏庸無道,他爹神宗皇帝忍了又忍忍無可忍於是重返人間教訓他來了。

  第317章

  *

  神宗皇帝重返人間打天下,嗯,尋常人還真想不出這麽無厘頭的造反理由。

  越無厘頭就越找不著攻訐的角度,再沒有比這更適合拳打昏君腳踹佞臣的理由了。

  開壇!祭天!動員會搞起來!

  打天下就要有打天下的樣子,沒有老子在兒子面前小心謹慎啥事都不敢幹的道理。

  除了蘇轍開始時覺得好歹是造反要穩著點兒外,開壇祭天的提議全票通過。

  小蘇看其他人都興沖沖的去準備祭天告民,知道攔也攔不住索性跟著加入往前沖的隊伍,於是開壇祭天的提議真正意義上的全票通過。

  長江以南的百姓:???

  長江以北的朝廷:???

  神宗皇帝重返人間的消息傳出來,全天下都炸了。

  誰?造反的是誰?

  皇帝老兒他爹死而復生想教訓兒子還需要造反?不應該直接一個大耳刮子扇上去嗎?

  不只大宋境內懵,周邊一直眼饞大宋的遼金西夏也很懵。

  誰死而復生?那個不管不顧就是剛的神宗?

  不是,好不容易把人熬走了,怎麽還能死而復生?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周邊各族對神宗哲宗年間的戰事心有餘悸,中原好不容易換了個昏君,別這個時候出亂子啊。

  一時間汴京風起雲湧,各方細作齊聚各家探子爭鋒,都想知道神宗死而復生打天下的消息到底是真是假。

  朝廷也想知道,但是在他們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長江以南已經脫離了他們的掌控,早先欺上瞞下干什麽都不怕,現在再想打探那邊的情況都打探不出來。

  不是說反賊所到之處官員全部棄城而逃嗎?逃出來的人呢?

  之前所有人都沒想過這個問題,想到之後才意識到事情大發了,那些據說棄城而逃的官員外邊一個都沒見著,八成剛逃出城就被抓了回去。

  不管是不是神宗皇帝死而復生,能一個人都不放出來都很可怕。

  如果真的是神宗皇帝死而復生,他們估計得收拾收拾準備棺材了。

  世上真的有死而復生這種事情嗎?

  趙佶很慌,慌張半天忽然想起來什麽,連忙派人去永裕陵看看他爹的墳是不是出事兒了。

  ……

  永裕陵神宗的陵墓沒出事兒,杭州城神宗本人要被氣死了。

  要是真有死而復生這回事兒,永裕陵埋著的那位能被氣活過來。

  想他趙頊英明一世,怎麽會有這麽個後代?

  小趙官家越想越糟心,甚至想讓展昭或者白玉堂帶他到汴京皇宮把皇位上坐著的糟心玩意兒揍成豬頭再回來繼續他們的造反大業。

  雖然造反的是他們,但是看著偌大的朝廷連鎮壓民間叛亂的本事都沒有他還是生氣。

  就這本事還當什麽皇帝,趕緊退位讓賢。

  因為小趙官家時刻處在要炸不炸的狀態,最近誰都不敢往他跟前湊,有一個算一個全都找藉口去別的地方,所有需要和小趙官家交涉的事情都留給他們小小蘇大人。

  蘇景殊:……

  慣的你們!

  他本來不太放心這幾個人單獨帶兵,但是這邊的情況實在太拉胯,連他們二殿下都能出去一次就帶回來一座城,其他人就更不用說了。

  他們家二哥在南邊當了幾十年的官,大大小小的犄角旮旯都去過,甚至還有些年紀大的人見了他後直呼蘇仙再臨,有這麽個人形招牌在前面帶路,不所向披靡都對不起傳唱大江南北的蘇仙詩詞。

  神宗皇帝打天下的消息散布出去,那些沒和他們在一塊兒的老熟人也能順著消息來源找到杭州,也省得他們再滿天下的問「親,你是隔壁大宋來的嗎?」

  既然來的不只他們,那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

  散在大宋各地的穿越小分隊成員趕來杭州,重返青春的幾個人便等到了一群年紀比他們兩個人加起來都大的熟人。

  也……也不是不行。

  往好處想,人活著更方便辦事,像他們幾個變年輕的還得假託鬼神之說來個死而復生。

  問題不大,北伐就完事兒了。

  神宗哲宗兩位皇帝都是英年早逝,即便趙佶已經在位二十年,朝中也依舊有不少神宗朝就已經開始當官的臣子。

  皇帝在位二十年,也足夠全天下認清他到底是昏君還是明君。

  這兒的神宗皇帝毀譽參半,但是和現在皇位上這位相比妥妥稱得上明君,況且一個是老子一個是兒子,還需要糾結站哪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