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遠處是大明宮的宮殿群,再往後一些的御苑內,則種著一行行春玉米、西瓜、搭好架的番茄。
尚待插秧的稻田早已翻整平齊;
番薯苗正被宮人們一一定植到壟上;
御苑田地間,一群黃絨絨的小雞崽你追我趕,正學著啄食菜青蟲,時不時還會摔個跟頭。
李二陛下問:「可看到了什麼?」
群臣默然片刻,答:「是。」
「這大明宮初建之時,是為著先帝養生避暑的。先帝走後,朕沒再大興土木繼續擴建,而是將後半部分改了御苑,以做耕種養殖。」
李世民回過身,拍了拍玉人的肩頭。
「朕有諸位愛卿,才得今日貞觀之治。可朕和諸愛卿、乃至這大唐百姓,誰都離不開一簞食,一瓢飲。晉陽雖年幼,多年苦心你們卻也看得到,嘗得到,其中有些人還因此受益良多。」
「是以,朕才命人刻下晉陽的玉雕,置於凌煙閣內,護衛朕的功臣們,還有這大唐河山。」
李二陛下這番話說的平和卻堅定,毫無容許反駁的餘地。
朝臣們瞄一眼玉雕旁,小小的石碑上筆走龍蛇,赫然鐫刻著「大唐守成者」五個字。
這分量可重了,絕不僅僅是塑了個玉人。
陛下這怕是……要藉此賜給晉陽公主實權吶。
魏徵下意識張了張口,卻當即又給閉上了。
吃人嘴軟,拿人手短;
這麼多年來,除了程咬金,就數他吃的拿的最多,便是不要,兕子也會親自跑上門來送。他實在不能理直氣壯地進諫。
況且,平心而論,晉陽公主的功勞,長遠來看只怕都在他們這些人之上。
平陽昭沒能得到的,如今在晉陽身上便是加倍彌補回來,又有什麼不妥呢?
魏徵袖著手,很快就將自己反向攻略了。
程咬金笑呵呵的,又在開口稱讚:「陛下有理,晉陽公主的橄欖果醬,當真治好了俺老程的喉痹呢!」
秦瓊等著機會,也不緊不慢道:「臣帶病多年,陛下曾遍尋良醫無果。後得晉陽公主親書食方,每日以橄欖油、新雜糧蔬果食療,如今這身子,臣保管還能再為陛下征戰十年!」
李二陛下揚眉,頗有深意地瞧了秦瓊片刻。
秦瓊恭敬俯身:「公主守護恩德,秦家銘記在心。」
李世民垂眸輕笑一聲,擺擺手喚「叔寶起來」。
看來,兕子這些年不僅救了觀音婢,還偷偷背著他,將這幫老臣從生死線上往回拉扯。
聯想到最近身子骨大有好轉,舊傷痊癒之事,李世民無奈又感動地輕輕搖頭。
連他自己都受益良多啊!
也不知那麼一個小女娘,究竟付出何等艱辛和代價,才做到這一步。
李二陛下越想越覺出女兒受了委屈,自然也不願再跟這幫小老頭兒鋪墊了。
他揮袖,指向宮城外距離京大內與大明宮最近的翊善坊。
「晉陽之功,爾等當心中有數。先前,有人借著黨爭想要給朕的女兒潑上一盆髒水,事情雖已了,朕心中卻不得安寧。」
「晉陽公主府早已建成,只是兕子年歲尚小,朕與皇后有意多留她兩年,這才一直按下不表,如今也是時候為她挑選親事府、帳內府的府兵千人了。」
親事府典軍打理的是公主儀仗,涉執仗親事十六人,執乘親事十六人,以及親事三百三十三人;
而帳內府就更威武一些了,帳內六百六十七人負責戍衛公主府安危,有打殺犯上者的權力。府中從從六品下的校尉,到從九品下的隊副,個個都可能成為大唐未來的虎將。
如此還不夠呢。
李世民緩緩敲著欄杆,又道:「貞觀之初,朕曾定下公主食邑三百戶,長公主再加三百的規矩。」
「只是如今看來,食邑這種虛封已經無法匹配得上晉陽的功績了。」
食邑萬戶,也不過是代表榮譽、爵位高低的,沒有什麼實在的利益;
李二陛下簡直太懂了,到手的真金白銀,才是他的兕子一貫最在意的。
「朕有意,為晉陽公主添食邑至千戶,食實封一千二百戶。眾愛卿可有異議啊?」
這一石激起千層浪,朝臣們登時炸鍋了。
這樣的食實封,已經可與胡國公秦瓊等人平起平坐了。更何況這隻是初封,晉陽公主的上限怕是不止於此。
有人想要勸諫一番,卻見秦瓊搶先一步俯身朝拜:「陛下英明,臣等恭賀晉陽公主得此封賞,實至名歸。」
緊跟著,便是程咬金、尉遲恭、房玄齡等人相繼都躬身下去,一禮長拜。
李二陛下淡然瞥一眼還不願屈從的幾人,負手離去。
「南山的稻畝產將近兩千斤。今春有空,你們也去瞧瞧吧。」
……
春風春雨,吹的人心頭最是舒暢。
南山的水田邊,莊戶們正教著幾個被罰來種田的大臣,如何拉著秧繩,又快又准地下水插秧。
兕子坐在樹下,見那幾個小老頭兒忙活一陣,都成了猴屁股臉,忍不住笑起來。
「阿耶可真記仇,也不怕老魏再上書噴他。」
不過,這回老魏和王珪都挺反常,竟然一句也沒噴阿耶,還暗戳戳陰陽怪氣諷刺反對的大臣。<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尚待插秧的稻田早已翻整平齊;
番薯苗正被宮人們一一定植到壟上;
御苑田地間,一群黃絨絨的小雞崽你追我趕,正學著啄食菜青蟲,時不時還會摔個跟頭。
李二陛下問:「可看到了什麼?」
群臣默然片刻,答:「是。」
「這大明宮初建之時,是為著先帝養生避暑的。先帝走後,朕沒再大興土木繼續擴建,而是將後半部分改了御苑,以做耕種養殖。」
李世民回過身,拍了拍玉人的肩頭。
「朕有諸位愛卿,才得今日貞觀之治。可朕和諸愛卿、乃至這大唐百姓,誰都離不開一簞食,一瓢飲。晉陽雖年幼,多年苦心你們卻也看得到,嘗得到,其中有些人還因此受益良多。」
「是以,朕才命人刻下晉陽的玉雕,置於凌煙閣內,護衛朕的功臣們,還有這大唐河山。」
李二陛下這番話說的平和卻堅定,毫無容許反駁的餘地。
朝臣們瞄一眼玉雕旁,小小的石碑上筆走龍蛇,赫然鐫刻著「大唐守成者」五個字。
這分量可重了,絕不僅僅是塑了個玉人。
陛下這怕是……要藉此賜給晉陽公主實權吶。
魏徵下意識張了張口,卻當即又給閉上了。
吃人嘴軟,拿人手短;
這麼多年來,除了程咬金,就數他吃的拿的最多,便是不要,兕子也會親自跑上門來送。他實在不能理直氣壯地進諫。
況且,平心而論,晉陽公主的功勞,長遠來看只怕都在他們這些人之上。
平陽昭沒能得到的,如今在晉陽身上便是加倍彌補回來,又有什麼不妥呢?
魏徵袖著手,很快就將自己反向攻略了。
程咬金笑呵呵的,又在開口稱讚:「陛下有理,晉陽公主的橄欖果醬,當真治好了俺老程的喉痹呢!」
秦瓊等著機會,也不緊不慢道:「臣帶病多年,陛下曾遍尋良醫無果。後得晉陽公主親書食方,每日以橄欖油、新雜糧蔬果食療,如今這身子,臣保管還能再為陛下征戰十年!」
李二陛下揚眉,頗有深意地瞧了秦瓊片刻。
秦瓊恭敬俯身:「公主守護恩德,秦家銘記在心。」
李世民垂眸輕笑一聲,擺擺手喚「叔寶起來」。
看來,兕子這些年不僅救了觀音婢,還偷偷背著他,將這幫老臣從生死線上往回拉扯。
聯想到最近身子骨大有好轉,舊傷痊癒之事,李世民無奈又感動地輕輕搖頭。
連他自己都受益良多啊!
也不知那麼一個小女娘,究竟付出何等艱辛和代價,才做到這一步。
李二陛下越想越覺出女兒受了委屈,自然也不願再跟這幫小老頭兒鋪墊了。
他揮袖,指向宮城外距離京大內與大明宮最近的翊善坊。
「晉陽之功,爾等當心中有數。先前,有人借著黨爭想要給朕的女兒潑上一盆髒水,事情雖已了,朕心中卻不得安寧。」
「晉陽公主府早已建成,只是兕子年歲尚小,朕與皇后有意多留她兩年,這才一直按下不表,如今也是時候為她挑選親事府、帳內府的府兵千人了。」
親事府典軍打理的是公主儀仗,涉執仗親事十六人,執乘親事十六人,以及親事三百三十三人;
而帳內府就更威武一些了,帳內六百六十七人負責戍衛公主府安危,有打殺犯上者的權力。府中從從六品下的校尉,到從九品下的隊副,個個都可能成為大唐未來的虎將。
如此還不夠呢。
李世民緩緩敲著欄杆,又道:「貞觀之初,朕曾定下公主食邑三百戶,長公主再加三百的規矩。」
「只是如今看來,食邑這種虛封已經無法匹配得上晉陽的功績了。」
食邑萬戶,也不過是代表榮譽、爵位高低的,沒有什麼實在的利益;
李二陛下簡直太懂了,到手的真金白銀,才是他的兕子一貫最在意的。
「朕有意,為晉陽公主添食邑至千戶,食實封一千二百戶。眾愛卿可有異議啊?」
這一石激起千層浪,朝臣們登時炸鍋了。
這樣的食實封,已經可與胡國公秦瓊等人平起平坐了。更何況這隻是初封,晉陽公主的上限怕是不止於此。
有人想要勸諫一番,卻見秦瓊搶先一步俯身朝拜:「陛下英明,臣等恭賀晉陽公主得此封賞,實至名歸。」
緊跟著,便是程咬金、尉遲恭、房玄齡等人相繼都躬身下去,一禮長拜。
李二陛下淡然瞥一眼還不願屈從的幾人,負手離去。
「南山的稻畝產將近兩千斤。今春有空,你們也去瞧瞧吧。」
……
春風春雨,吹的人心頭最是舒暢。
南山的水田邊,莊戶們正教著幾個被罰來種田的大臣,如何拉著秧繩,又快又准地下水插秧。
兕子坐在樹下,見那幾個小老頭兒忙活一陣,都成了猴屁股臉,忍不住笑起來。
「阿耶可真記仇,也不怕老魏再上書噴他。」
不過,這回老魏和王珪都挺反常,竟然一句也沒噴阿耶,還暗戳戳陰陽怪氣諷刺反對的大臣。<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