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頁
別的不說,舒寧聽了都覺得熱血澎湃的,大概不管是什麼時候,這片土地上的人都喜歡看大場面。
而則就是十足的大場面,皇上看了頗為感動,尤其是此次宴會,皇子、皇孫以及宗室子孫們也都十分樂意參與,畢竟是個在皇上面前露臉的好機會。
平常一年就只能見一面,還是過年時大家一起拜年請安,但現在皇上就樂意弄這個,其他人還不趕緊跟上,將自己家裡的孩子都送過來,哪怕是稍微干點什麼敬酒,分發食物,哪怕是扶個老人呢?那也是為這個宴會盡心盡力了。
大概是皇上真的極為滿意三月十八日的「千叟宴」,三月二十七日,皇上在暢春園正門前再次設宴,這次主要是在旗的老人們,雖然比漢族少了一些,但也有千餘人參加。
甚至就在隔天,皇上還安排了在太后宮門前則宴請了七十歲以上的八旗老婦,九十歲以上的在宮內就座,八十歲以上的則在台階下,其餘的則在宮門外。
如此盛大的宴會,一時之間自然是傳為嘉話,雍親王甚至因此上了賀表,洋洋灑灑的寫了一大堆,全是誇讚這個千叟宴的。
只有胤祾沒寫,他想著自己參加千叟宴時的場景,只覺得勞民傷財,實在是沒什麼必要了,這麼多人人的吃食、住宿,以及路上所花的費用,操辦這個宴會的時間,原本都可以用來做一些更有益的事情,而不是把這些人都聚集在一起。
民間有一句諺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說的就是老人最好還是待在自己最熟悉的家裡,不要挪動,這樣對大家都好。
他自己出門坐車都覺得不是很舒服,短途基本上都是騎馬,會稍微好一點,更何況是九十歲的老人呢?
千里迢迢趕過來,就只是吃一頓飯,拿到一點賞錢,真的是對他們好嗎?與其如此,不如直接將這筆銀子發下去,這也算是與民同樂了。
雖然肯定會有瞞報,貪污的現象存在,但這並不是不能解決的不是嗎?若是年齡算不了,以子推父,以女推母,也不至於出現九十歲的老人兒子女兒只有四十歲的現象。
皇阿瑪年紀越大,反倒是更加在乎名聲了,甚至就算是作秀,他也是高興的。
翻年的十一月,後宮裡的石氏生產,舒寧叫她宮裡的主位去看著,過了一會兒主位回來報說石氏和二十三阿哥一切都好,舒寧放心了,沒再說什麼。
隨後她又去看了看良嬪,她自從今年入冬以來就有些不大好,問了太醫也只說是憂思過慮傷身。
舒寧一下子就明白了原因,但這都已經三年了,她話已經說盡了,覺禪氏本身就是個敏感的性子,她就算是對她說不要緊,可回去了之後怎麼想舒寧也真的管不了。
這一下子就又病了,這下病的還有些重,院判都過來了,也只是說盡力,但實際上怎麼樣,不一定,就看覺禪氏能不能挺過去了。
可胤禩得到消息心急如焚,原本他是應該按日子和皇上一起出發前往熱河巡視的,母妃病了,生死攸關,他自然更願意待在京城等待消息。
於是胤禩派了太監向皇上說明情況,表示他將在湯泉附近等候皇阿瑪一同回京,為了表示孝心,胤禩還挑選了兩隻上等的海東青送給皇上,這是萬鷹之王,皇上甚至親自寫過詩句讚美海東青。
「羽蟲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數海東青。性秉金靈含火德,異材上映瑤光星。」①
可見是相當喜歡的,胤禩選這個作為禮物送給皇上原本是沒什麼問題的,可壞就壞在這是古代,運送活物是一件需要小心再小心的事情。
更別提舒寧沒想到就算是覺禪氏沒有走,胤禩也照樣留在了京城,這更是大罪了。
果然,由於運輸不當,兩隻海東青到達皇上手中的時候已經奄奄一息,幾乎就要死去。
皇上哪裡能見這樣的場面,他連想一想太子會在他時候繼承皇位都難受,看到這兩隻奄奄一息的鷹,只會覺得這是胤禩對自己的詛咒。
同時,皇上更生氣的是,他還活著呢,胤禩就敢擅自行動,不聽旨意,留在京城,不聽父母的話,有他這樣當兒子的嗎?不聽皇上的話,有他這樣當臣子的嗎?
擅自更改行動路線,只派個把太監過來說明情況,送來的禮物還是這樣不詳的鷹,皇上簡直氣死了。當場召集阿哥們,開始細數胤禩的不好。
阿哥們對這樣的場景都很已經習慣了,近幾年他們經歷了太多這樣的請款個,還有人甚至在猜,皇阿瑪究竟會說怎麼樣狠毒的話責罵胤禩。
「八阿哥胤禩,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聽從道士所言,想要殺害二阿哥,絲毫沒有念及朕,朕在病中,大臣推舉八阿哥,十分無奈,不得不放了是胤礽,十分鬱悶,可胤禩居然到現在還想要結黨營私,私下行使陰險小人之事,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
胤祾低著頭,聽著皇阿瑪對胤禩的批評,擔心著是否有一天,這批評也會輪到他。
胤裪則是不敢相信,哪怕是皇阿瑪那麼不喜歡十三,他都沒有說出斷絕父子關係這樣的話,胤禩何至於此?
而胤禩聽到這個話的時候,只想笑,他很想放聲大笑,原來他和皇阿瑪的父子之情,就這麼脆弱?皇阿瑪終究是瘋了,他會把所有人逼瘋的,從老大、到太子,再到自己,沒有一個人能好。<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而則就是十足的大場面,皇上看了頗為感動,尤其是此次宴會,皇子、皇孫以及宗室子孫們也都十分樂意參與,畢竟是個在皇上面前露臉的好機會。
平常一年就只能見一面,還是過年時大家一起拜年請安,但現在皇上就樂意弄這個,其他人還不趕緊跟上,將自己家裡的孩子都送過來,哪怕是稍微干點什麼敬酒,分發食物,哪怕是扶個老人呢?那也是為這個宴會盡心盡力了。
大概是皇上真的極為滿意三月十八日的「千叟宴」,三月二十七日,皇上在暢春園正門前再次設宴,這次主要是在旗的老人們,雖然比漢族少了一些,但也有千餘人參加。
甚至就在隔天,皇上還安排了在太后宮門前則宴請了七十歲以上的八旗老婦,九十歲以上的在宮內就座,八十歲以上的則在台階下,其餘的則在宮門外。
如此盛大的宴會,一時之間自然是傳為嘉話,雍親王甚至因此上了賀表,洋洋灑灑的寫了一大堆,全是誇讚這個千叟宴的。
只有胤祾沒寫,他想著自己參加千叟宴時的場景,只覺得勞民傷財,實在是沒什麼必要了,這麼多人人的吃食、住宿,以及路上所花的費用,操辦這個宴會的時間,原本都可以用來做一些更有益的事情,而不是把這些人都聚集在一起。
民間有一句諺語:「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說的就是老人最好還是待在自己最熟悉的家裡,不要挪動,這樣對大家都好。
他自己出門坐車都覺得不是很舒服,短途基本上都是騎馬,會稍微好一點,更何況是九十歲的老人呢?
千里迢迢趕過來,就只是吃一頓飯,拿到一點賞錢,真的是對他們好嗎?與其如此,不如直接將這筆銀子發下去,這也算是與民同樂了。
雖然肯定會有瞞報,貪污的現象存在,但這並不是不能解決的不是嗎?若是年齡算不了,以子推父,以女推母,也不至於出現九十歲的老人兒子女兒只有四十歲的現象。
皇阿瑪年紀越大,反倒是更加在乎名聲了,甚至就算是作秀,他也是高興的。
翻年的十一月,後宮裡的石氏生產,舒寧叫她宮裡的主位去看著,過了一會兒主位回來報說石氏和二十三阿哥一切都好,舒寧放心了,沒再說什麼。
隨後她又去看了看良嬪,她自從今年入冬以來就有些不大好,問了太醫也只說是憂思過慮傷身。
舒寧一下子就明白了原因,但這都已經三年了,她話已經說盡了,覺禪氏本身就是個敏感的性子,她就算是對她說不要緊,可回去了之後怎麼想舒寧也真的管不了。
這一下子就又病了,這下病的還有些重,院判都過來了,也只是說盡力,但實際上怎麼樣,不一定,就看覺禪氏能不能挺過去了。
可胤禩得到消息心急如焚,原本他是應該按日子和皇上一起出發前往熱河巡視的,母妃病了,生死攸關,他自然更願意待在京城等待消息。
於是胤禩派了太監向皇上說明情況,表示他將在湯泉附近等候皇阿瑪一同回京,為了表示孝心,胤禩還挑選了兩隻上等的海東青送給皇上,這是萬鷹之王,皇上甚至親自寫過詩句讚美海東青。
「羽蟲三百有六十,神俊最數海東青。性秉金靈含火德,異材上映瑤光星。」①
可見是相當喜歡的,胤禩選這個作為禮物送給皇上原本是沒什麼問題的,可壞就壞在這是古代,運送活物是一件需要小心再小心的事情。
更別提舒寧沒想到就算是覺禪氏沒有走,胤禩也照樣留在了京城,這更是大罪了。
果然,由於運輸不當,兩隻海東青到達皇上手中的時候已經奄奄一息,幾乎就要死去。
皇上哪裡能見這樣的場面,他連想一想太子會在他時候繼承皇位都難受,看到這兩隻奄奄一息的鷹,只會覺得這是胤禩對自己的詛咒。
同時,皇上更生氣的是,他還活著呢,胤禩就敢擅自行動,不聽旨意,留在京城,不聽父母的話,有他這樣當兒子的嗎?不聽皇上的話,有他這樣當臣子的嗎?
擅自更改行動路線,只派個把太監過來說明情況,送來的禮物還是這樣不詳的鷹,皇上簡直氣死了。當場召集阿哥們,開始細數胤禩的不好。
阿哥們對這樣的場景都很已經習慣了,近幾年他們經歷了太多這樣的請款個,還有人甚至在猜,皇阿瑪究竟會說怎麼樣狠毒的話責罵胤禩。
「八阿哥胤禩,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聽從道士所言,想要殺害二阿哥,絲毫沒有念及朕,朕在病中,大臣推舉八阿哥,十分無奈,不得不放了是胤礽,十分鬱悶,可胤禩居然到現在還想要結黨營私,私下行使陰險小人之事,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
胤祾低著頭,聽著皇阿瑪對胤禩的批評,擔心著是否有一天,這批評也會輪到他。
胤裪則是不敢相信,哪怕是皇阿瑪那麼不喜歡十三,他都沒有說出斷絕父子關係這樣的話,胤禩何至於此?
而胤禩聽到這個話的時候,只想笑,他很想放聲大笑,原來他和皇阿瑪的父子之情,就這麼脆弱?皇阿瑪終究是瘋了,他會把所有人逼瘋的,從老大、到太子,再到自己,沒有一個人能好。<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