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頁
幾日後,圓明園開始有了流言,主要是關於儲君的,傳得有鼻子有眼,說是皇上欽定的未來儲君是十一阿哥。
陸薇立刻讓人查那傳播留言的人,抓了幾個一審,竟然出自令貴妃。
她把這件事稟告給了皇帝。
皇帝命人叫來令貴妃問話。
令貴妃並沒有太驚慌的樣子,而是鎮定道:「妾宮裡的人疏於管教,是妾之過,妾甘願領罰,但事出有因,請皇上妾細說。妾宮裡之所以傳出這樣的留言,皆是因為皇后來探望妾時,曾親口告訴妾光明正大匾後儲君的名字是十一阿哥,可能妾的宮人不小心聽到了,故而傳了出去。皇上若不是信,可以審訊妾的宮人,她們都是內務府出身的宮女,必定不敢欺瞞皇上。」
皇帝轉向陸薇,「令貴妃說的可是實話?」
陸薇臉色沒有
任何變化,她道:「清者自清,我絕不會說這樣的話,只看皇上願不願意信任我?」
皇帝想起了那枚寶親王印,沒做任何猶豫,道:「不必去審令貴妃的宮人,朕相信你。」
一旁的令貴妃面若死灰,知道自己再也無力回天。
第262章 皇帝的信任很多時候是……
皇帝的信任很多時候是主觀的,他之所以肯信任陸薇,不止是因為那枚寶親王印章,更重要的是因為陸薇這些年在他面前始終如一;而令貴妃,雖然這些年同樣似乎沒有犯過錯,但在廢后事件、容嬪行刺,以及傳言五阿哥封親王的事件,一樁樁一件件似乎都有她的影子在。
親身經歷過孫嘉淦偽奏稿案,他知道有些事情查不到一個水落石出,既然他選擇相信陸薇,就要速速完結此案,以免影響擴大。
因此皇帝道:「令貴妃妄議儲君,本該嚴罰,但朕念其育有皇嗣,酌情從寬處置,降為令妃,遣回紫禁城反思己過!」
令貴妃眼裡現出絕望,「皇上,此事真的與我無關!」
弘曆負手轉過身,不再看她,「令妃,朕對你的處罰已經很輕了。」
留在圓明園可能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如果被遣回紫禁城,那就再也沒有機會了,令貴妃只能拿孩子打感情牌,「皇上,就算我有錯,但求您看在孩子們的面上,讓我留在圓明園吧,十七阿哥還小啊,他不能沒有母親的照顧。」
弘曆冷冷道:「朕平生最恨人妄議儲君之事,不必再說,十七阿哥自有保姆與乳娘照顧,你可以不用擔心。」
他又吩咐孫太監:「你親自送令妃回宮。」
孫太監低頭應是,走到失魂落魄的令妃面前,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娘娘,請隨奴才走吧。」
令貴妃回過神,似乎想明白了什麼,她沒再看皇帝,而是定定地看了陸薇一眼,「世事弄人,想當年我與皇后也有過那麼要好的時候,算了,多說無益,皇后保重。」
她整整衣飾,脊背挺得很直,轉身離開了屋子。
陸薇反而怔住了。
這個結果對她來說是好的,但為什麼她高興不起來,心裡充斥著惘然。
「薇薇?」皇帝突然喚她的名字,「你是否覺得朕處置太輕?她畢竟育有七公主、九公主,還有十五、十七兩位阿哥,朕不好處置太重。」
陸薇連忙搖搖頭,「沒有,皇上這樣處置很好。」
她真覺得這樣就夠了,她本來的訴求也只是把令貴妃弄回紫禁城,從此後宮安生點,省得令貴妃總是折騰不休。
那種你死我活,慎刑司什麼的陸薇就從來沒想過,老乾後宮宮斗的最後贏家有且只有他,陸薇與令妃沒啥好鬥的,現在令妃回紫禁城了,於陸薇於她,其實都是一件好事。
皇帝之後還有政事要處理,陸薇告辭離開。
她先去看了一回太后,然後又去了穎貴妃的杏花春館處,她現在不太想一個人待著。
皇帝對令妃的處置早已由敬事房太監告知后妃,以及諸位皇子公主們知曉。
穎貴妃見陸薇悶悶不樂,問她道:「令貴妃上回在皇上面前挑撥,差點導致愉妃與永貴人受罰,現在輪到她自己,可算是報應了。皇后姐姐怎麼看起來不高興?」
陸薇把自己心裡的疑惑說給她聽,「我就是覺得這件事的處理太順利了,有點順利的不可思議。」
那可是令妃哎,不同於愉妃、永貴人她們,她勤勤懇懇服侍了皇帝二十幾年,為皇帝生兒育女,同時她又是先皇后留下的故人,她與皇帝是有感情基礎在的,怎麼這麼輕鬆就給打發了?
穎貴妃搔搔著下巴,道:「這也沒什麼好納悶的啊,誰讓令妃有皇子呢!」
一語驚醒夢中人,陸薇恍然大悟。
皇帝永遠還是那個皇帝。自五阿哥過世後,立儲的形勢發生巨變,令貴妃手握兩子,而且這兩個皇子年紀又那么小,皇帝年紀卻大了,他正好借這次的事件順勢隔開令妃與兒子們,降低生母對十五、十七兩位阿哥的影響。
陸薇想起了歷史上的令妃,這位當了一輩子的皇貴妃,估計忍得夠鬱悶的。皇帝給十一阿哥永瑆娶了傅恆的女兒;給十五阿哥娶的卻是原內務府包衣出身,後來才抬旗的喜塔臘氏,這二人同樣被封為親王,都很受重視,雲山霧罩的,可以說在乾隆退位宣布十五阿哥是皇太子前,極少有人能猜到他到底想立哪個皇子為太子。
好吧,很有可能在皇帝心裡就是察覺到了令貴妃的野心,擔心她會借子生事,影響他的皇位,這才是至關重要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陸薇立刻讓人查那傳播留言的人,抓了幾個一審,竟然出自令貴妃。
她把這件事稟告給了皇帝。
皇帝命人叫來令貴妃問話。
令貴妃並沒有太驚慌的樣子,而是鎮定道:「妾宮裡的人疏於管教,是妾之過,妾甘願領罰,但事出有因,請皇上妾細說。妾宮裡之所以傳出這樣的留言,皆是因為皇后來探望妾時,曾親口告訴妾光明正大匾後儲君的名字是十一阿哥,可能妾的宮人不小心聽到了,故而傳了出去。皇上若不是信,可以審訊妾的宮人,她們都是內務府出身的宮女,必定不敢欺瞞皇上。」
皇帝轉向陸薇,「令貴妃說的可是實話?」
陸薇臉色沒有
任何變化,她道:「清者自清,我絕不會說這樣的話,只看皇上願不願意信任我?」
皇帝想起了那枚寶親王印,沒做任何猶豫,道:「不必去審令貴妃的宮人,朕相信你。」
一旁的令貴妃面若死灰,知道自己再也無力回天。
第262章 皇帝的信任很多時候是……
皇帝的信任很多時候是主觀的,他之所以肯信任陸薇,不止是因為那枚寶親王印章,更重要的是因為陸薇這些年在他面前始終如一;而令貴妃,雖然這些年同樣似乎沒有犯過錯,但在廢后事件、容嬪行刺,以及傳言五阿哥封親王的事件,一樁樁一件件似乎都有她的影子在。
親身經歷過孫嘉淦偽奏稿案,他知道有些事情查不到一個水落石出,既然他選擇相信陸薇,就要速速完結此案,以免影響擴大。
因此皇帝道:「令貴妃妄議儲君,本該嚴罰,但朕念其育有皇嗣,酌情從寬處置,降為令妃,遣回紫禁城反思己過!」
令貴妃眼裡現出絕望,「皇上,此事真的與我無關!」
弘曆負手轉過身,不再看她,「令妃,朕對你的處罰已經很輕了。」
留在圓明園可能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如果被遣回紫禁城,那就再也沒有機會了,令貴妃只能拿孩子打感情牌,「皇上,就算我有錯,但求您看在孩子們的面上,讓我留在圓明園吧,十七阿哥還小啊,他不能沒有母親的照顧。」
弘曆冷冷道:「朕平生最恨人妄議儲君之事,不必再說,十七阿哥自有保姆與乳娘照顧,你可以不用擔心。」
他又吩咐孫太監:「你親自送令妃回宮。」
孫太監低頭應是,走到失魂落魄的令妃面前,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娘娘,請隨奴才走吧。」
令貴妃回過神,似乎想明白了什麼,她沒再看皇帝,而是定定地看了陸薇一眼,「世事弄人,想當年我與皇后也有過那麼要好的時候,算了,多說無益,皇后保重。」
她整整衣飾,脊背挺得很直,轉身離開了屋子。
陸薇反而怔住了。
這個結果對她來說是好的,但為什麼她高興不起來,心裡充斥著惘然。
「薇薇?」皇帝突然喚她的名字,「你是否覺得朕處置太輕?她畢竟育有七公主、九公主,還有十五、十七兩位阿哥,朕不好處置太重。」
陸薇連忙搖搖頭,「沒有,皇上這樣處置很好。」
她真覺得這樣就夠了,她本來的訴求也只是把令貴妃弄回紫禁城,從此後宮安生點,省得令貴妃總是折騰不休。
那種你死我活,慎刑司什麼的陸薇就從來沒想過,老乾後宮宮斗的最後贏家有且只有他,陸薇與令妃沒啥好鬥的,現在令妃回紫禁城了,於陸薇於她,其實都是一件好事。
皇帝之後還有政事要處理,陸薇告辭離開。
她先去看了一回太后,然後又去了穎貴妃的杏花春館處,她現在不太想一個人待著。
皇帝對令妃的處置早已由敬事房太監告知后妃,以及諸位皇子公主們知曉。
穎貴妃見陸薇悶悶不樂,問她道:「令貴妃上回在皇上面前挑撥,差點導致愉妃與永貴人受罰,現在輪到她自己,可算是報應了。皇后姐姐怎麼看起來不高興?」
陸薇把自己心裡的疑惑說給她聽,「我就是覺得這件事的處理太順利了,有點順利的不可思議。」
那可是令妃哎,不同於愉妃、永貴人她們,她勤勤懇懇服侍了皇帝二十幾年,為皇帝生兒育女,同時她又是先皇后留下的故人,她與皇帝是有感情基礎在的,怎麼這麼輕鬆就給打發了?
穎貴妃搔搔著下巴,道:「這也沒什麼好納悶的啊,誰讓令妃有皇子呢!」
一語驚醒夢中人,陸薇恍然大悟。
皇帝永遠還是那個皇帝。自五阿哥過世後,立儲的形勢發生巨變,令貴妃手握兩子,而且這兩個皇子年紀又那么小,皇帝年紀卻大了,他正好借這次的事件順勢隔開令妃與兒子們,降低生母對十五、十七兩位阿哥的影響。
陸薇想起了歷史上的令妃,這位當了一輩子的皇貴妃,估計忍得夠鬱悶的。皇帝給十一阿哥永瑆娶了傅恆的女兒;給十五阿哥娶的卻是原內務府包衣出身,後來才抬旗的喜塔臘氏,這二人同樣被封為親王,都很受重視,雲山霧罩的,可以說在乾隆退位宣布十五阿哥是皇太子前,極少有人能猜到他到底想立哪個皇子為太子。
好吧,很有可能在皇帝心裡就是察覺到了令貴妃的野心,擔心她會借子生事,影響他的皇位,這才是至關重要的。<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