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
安樂公主來了精神,「我也回府準備一番。」
報仇的機會來啦!
「我去擬詔,」上官婉兒道,「此番絕對不能給李隆基一點機會,平亂後,我們立馬詔書宣告天下。」
「婉兒稍等,」太平公主道,「我和你一起。」
在上官婉兒的安危上,她現在放心不下任何人。
「嗯,」上官婉兒笑著說,「那我等公主一起。」
太平公主進入室內,換了一身騎服,臨出門前,她叮囑女兒萬泉縣主,「萬泉,你看好家,尤其是看住薛崇簡別添亂,等阿娘回來。」
「還有,我已經讓人通知武攸暨做好公主府的戍衛了,你有事和他商量。」
「阿娘放心!」萬泉縣主目光堅定道。
第66章 第 66 章
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一同乘車出了公主府, 前往皇城內,與此同時,天幕也到了尾聲。
【大唐皇室, 欲沾染皇權的人,幾人能得善終呢?
紅妝時代的四個女人都經歷了:被權力迫害——掌握自己能擁有的最高權力——死於權力頂峰的三個階段。】
【她們的終局都離不開時代背景——封建制下對男主外女主內的核心要求。
當她們挑戰封建規則,獲得的權力越多, 也越接近死亡。】
【作為失敗者, 她們的形象必定會被史書塗改、抹黑。
作為女性, 卻積極參與政治, 她們的形象更加註定會被詆毀、被道德審判。】
【武則天是個例外,後宮的頂點是皇太后,但她直接開闢了一條新路!皇太后之上還可以當皇帝!
所以人們對她的評價更多會聚集到她當皇帝時的功過,而不是一味對她進行女子干政後的道德審判。】
【而且武則天登基需要理由嗎?有實權的皇太后都當了, 為什麼放著一個最重要的皇帝名份不要?
自古以來, 不是一直講究名正言順嗎?武則天當皇帝也是為了更名正言順的治理天下啊!】
聞聽此言, 呂雉精神一震, 意識到了名正則言順, 名不正則言不順的重要意義。
武周
武曌聽得心悅,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她做到了。
況且, 人只要靠近權力,就會想成為權力。想當皇帝還需要理由?不應該問,人為什麼不想當皇帝嗎?
【皇位,權臣能加殊禮, 接受禪讓;外戚能篡奪;宦官敢廢立;武將能黃袍加身,憑什么女人不能爭取?
早在春秋時《尚書》就寫道『牝雞無晨,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從一開始,女子干政這條路就是被指責排斥的,更沒有女人當皇帝這條路,是武則天自己走出了一條路。
所以根本就沒有武則天堵死了後來人的路的說法。
在武則天之後,宋朝都還出現了臨朝稱制的太后呢,只不過再沒有人做到像武則天一樣當皇帝罷了。】
北宋
看著天幕,劉娥感慨萬千,武則天稱帝的路真的太難複製了,她做到了以皇太后身份臨朝稱制,但當皇帝始終差了一點。
但好在,她現在有了助力,可以期待一下。
【總之,出身不可選,時局不可控,人心複雜,政局紛擾,但她們當中總有人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字面意義上的成敗不能定義她們的輸贏。
歷史上還有許許多多女性在書寫自己的故事,在時代背景下,她們的結局總缺一份圓滿,但透過她們的作品和事跡,我們仍能感知到那份堅韌頑強,不服輸的勇氣。】
【但好在,隨著科技和生產力的發展,在偉人和無數先輩的努力下,社會和世界已經發生了全新的變革,女性在各行各業嶄露頭角,爭取自己的權力,實現自己的價值,洋洋灑灑寫下新的女性力量故事!
本期視頻到此結束。】
天幕之下,各時空的女子聽到此言後,俱都露出一個笑容,後世有改變可真好啊,雖不能得見,但祝願後世千千萬萬個同伴們所願必得,福履齊長。
西漢
呂雉邊順手點讚,邊感嘆天幕後面這段話說得不錯。
她盤點了一下當前的改變,官學有了,良種推廣了,還有呂嬃、魯元、蕭何夫人、張良夫人也做出了一些實績。
魯元也很努力,在政事上已經能發表自己的見解。
一切都在向前,她總會達成心中所願。
東漢,宮中
鄧綏與班昭談到了登基一事。
班昭開口問道:「臣聽聞有人提議陛下登基,陛下是如何想的?」
鄧綏沉默了片刻,終於說道:「我並無登基之意,這天下終究還是劉氏天下。」
重要的是,她少了天時地利人和,她能握在手裡的優勢太少。
不如想想怎麼把皇太后臨朝執政的制度確立下來,兩君制必須要成為大漢不可更改的章法禮制。
武周
天幕播放完,李旦知道再無法拖延下去了,他帶著李隆基走一步退半步的挪騰到了武則天身前。
李旦很惜命,他撲通一聲跪下,「陛下,三郎他還是個孩子。」
一邊說,李旦一邊拽著李隆基的袍子,想讓他也跪下。
但李隆基拽著自己的衣服,用力從李旦手裡扯回了衣袍。他一言不發的盯著武則天,用眼神傳達自己的怒火。
武曌從這個孫兒眼裡看到無盡的憤怒和怨恨。
其實,開元盛世也不一定就是非李隆基上位才可以,沒了他,還能少了安史之亂。<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報仇的機會來啦!
「我去擬詔,」上官婉兒道,「此番絕對不能給李隆基一點機會,平亂後,我們立馬詔書宣告天下。」
「婉兒稍等,」太平公主道,「我和你一起。」
在上官婉兒的安危上,她現在放心不下任何人。
「嗯,」上官婉兒笑著說,「那我等公主一起。」
太平公主進入室內,換了一身騎服,臨出門前,她叮囑女兒萬泉縣主,「萬泉,你看好家,尤其是看住薛崇簡別添亂,等阿娘回來。」
「還有,我已經讓人通知武攸暨做好公主府的戍衛了,你有事和他商量。」
「阿娘放心!」萬泉縣主目光堅定道。
第66章 第 66 章
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一同乘車出了公主府, 前往皇城內,與此同時,天幕也到了尾聲。
【大唐皇室, 欲沾染皇權的人,幾人能得善終呢?
紅妝時代的四個女人都經歷了:被權力迫害——掌握自己能擁有的最高權力——死於權力頂峰的三個階段。】
【她們的終局都離不開時代背景——封建制下對男主外女主內的核心要求。
當她們挑戰封建規則,獲得的權力越多, 也越接近死亡。】
【作為失敗者, 她們的形象必定會被史書塗改、抹黑。
作為女性, 卻積極參與政治, 她們的形象更加註定會被詆毀、被道德審判。】
【武則天是個例外,後宮的頂點是皇太后,但她直接開闢了一條新路!皇太后之上還可以當皇帝!
所以人們對她的評價更多會聚集到她當皇帝時的功過,而不是一味對她進行女子干政後的道德審判。】
【而且武則天登基需要理由嗎?有實權的皇太后都當了, 為什麼放著一個最重要的皇帝名份不要?
自古以來, 不是一直講究名正言順嗎?武則天當皇帝也是為了更名正言順的治理天下啊!】
聞聽此言, 呂雉精神一震, 意識到了名正則言順, 名不正則言不順的重要意義。
武周
武曌聽得心悅,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她做到了。
況且, 人只要靠近權力,就會想成為權力。想當皇帝還需要理由?不應該問,人為什麼不想當皇帝嗎?
【皇位,權臣能加殊禮, 接受禪讓;外戚能篡奪;宦官敢廢立;武將能黃袍加身,憑什么女人不能爭取?
早在春秋時《尚書》就寫道『牝雞無晨, 牝雞之晨,惟家之索』,從一開始,女子干政這條路就是被指責排斥的,更沒有女人當皇帝這條路,是武則天自己走出了一條路。
所以根本就沒有武則天堵死了後來人的路的說法。
在武則天之後,宋朝都還出現了臨朝稱制的太后呢,只不過再沒有人做到像武則天一樣當皇帝罷了。】
北宋
看著天幕,劉娥感慨萬千,武則天稱帝的路真的太難複製了,她做到了以皇太后身份臨朝稱制,但當皇帝始終差了一點。
但好在,她現在有了助力,可以期待一下。
【總之,出身不可選,時局不可控,人心複雜,政局紛擾,但她們當中總有人能掌控自己的人生,字面意義上的成敗不能定義她們的輸贏。
歷史上還有許許多多女性在書寫自己的故事,在時代背景下,她們的結局總缺一份圓滿,但透過她們的作品和事跡,我們仍能感知到那份堅韌頑強,不服輸的勇氣。】
【但好在,隨著科技和生產力的發展,在偉人和無數先輩的努力下,社會和世界已經發生了全新的變革,女性在各行各業嶄露頭角,爭取自己的權力,實現自己的價值,洋洋灑灑寫下新的女性力量故事!
本期視頻到此結束。】
天幕之下,各時空的女子聽到此言後,俱都露出一個笑容,後世有改變可真好啊,雖不能得見,但祝願後世千千萬萬個同伴們所願必得,福履齊長。
西漢
呂雉邊順手點讚,邊感嘆天幕後面這段話說得不錯。
她盤點了一下當前的改變,官學有了,良種推廣了,還有呂嬃、魯元、蕭何夫人、張良夫人也做出了一些實績。
魯元也很努力,在政事上已經能發表自己的見解。
一切都在向前,她總會達成心中所願。
東漢,宮中
鄧綏與班昭談到了登基一事。
班昭開口問道:「臣聽聞有人提議陛下登基,陛下是如何想的?」
鄧綏沉默了片刻,終於說道:「我並無登基之意,這天下終究還是劉氏天下。」
重要的是,她少了天時地利人和,她能握在手裡的優勢太少。
不如想想怎麼把皇太后臨朝執政的制度確立下來,兩君制必須要成為大漢不可更改的章法禮制。
武周
天幕播放完,李旦知道再無法拖延下去了,他帶著李隆基走一步退半步的挪騰到了武則天身前。
李旦很惜命,他撲通一聲跪下,「陛下,三郎他還是個孩子。」
一邊說,李旦一邊拽著李隆基的袍子,想讓他也跪下。
但李隆基拽著自己的衣服,用力從李旦手裡扯回了衣袍。他一言不發的盯著武則天,用眼神傳達自己的怒火。
武曌從這個孫兒眼裡看到無盡的憤怒和怨恨。
其實,開元盛世也不一定就是非李隆基上位才可以,沒了他,還能少了安史之亂。<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