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頁
還有開元四名相里的姚崇,張說,宋璟,這三個都是武則天時期培養的大臣。
姚崇在武則天時就干宰相的活,但還排不到前頭,狄仁傑才是頭號宰相。
張說,宋璟是中書舍人,在武則天時期就是個預備役,更排不到前頭。
以及平定安史之亂的郭子儀,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武舉是武則天所始創的選拔武將的考試。
而李隆基自己提拔的李林甫,楊國忠,這就是兩個大奸臣,一個口蜜腹劍的能臣奸相,一個身兼四十餘官職的奸臣貪相。
這麼一看,都說李治吃他爹李世民的老本,李隆基也沒少吃奶奶武則天的老本啊,洛陽是要去的,留下的人才也好用。
照單全用就罷了,還要不擇手段打壓參政女性。
李隆基對鬥了三年的姑姑太平公主毫不念舊情,未對其下葬安置,還把和太平公主有關係的薛紹、武攸暨、上官婉兒的墓全部官方毀墓。
他對武則天和武周留下的痕跡也進行毫不留情的抹除,拆除洛陽明堂,融毀天樞。
將《大雲經》《寶雨經》設為禁書,禁止人提起佛教轉世讖言,從一切意義上消除武則天登基依靠的佛教典籍。
還廢除武則天造的文字。
又把太平公主為武則天祈福修建的罔極寺改為「興唐寺」,在寺內設立聖容院,安放上自己的真容畫像,供萬民朝禮。
這個操作是會噁心人的,太平公主給自己母親修建的祈福寺廟,李隆基偏把自己的畫像放進去。
甚至還在史書上抹除了「武周律」,律法是最能體現一個朝代文明程度和統治者思想的遺產。
武則天建立武周,她自己就提過建言十二事,不可能不新修律法,但史書上還真就沒有記載。
不過在千年後,一位學者從一則武周王朝的墓志銘上發現了武周修律的記載,所以「武周律」是肯定存在的。
有時候不能說武則天做的不好,她本來就是古人,有時代局限性,而且李隆基活的太久了,他有足夠的時間抹除一切。
武則天、韋皇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太平公主爭了一輩子直接白干。她們掌權,只是想要一個你有的,我也要有的平等。
但是,等李隆基一上台,什麼你的我的,都是我的,通通顛覆,全部抹殺。】
唐中宗時期
李旦是安國相王,即使被打壓多年,他仍有屬於自己的實力。且李顯猶豫軟弱的性子早和朝臣達成了妥協,大臣們哪管你李家皇位爭奪的事情,重要的是別牽連到他們。
相王府上,聽著府外不斷增兵的聲音,李隆基心裡火燒火燎的,他猛然起身向外走去,李旦皺著眉頭問:「你做什麼去?現在外面都是官兵,不要輕舉妄動。」
李隆基心裡發急,「那我們也不能坐以待斃吧!阿耶可是聽見天幕怎麼說我了,我現在就是她們的肉中釘、眼中刺,她們不會放過我!」
說話間,有相王府上的府衛來報,相王府外禁軍人數不斷增加。
李旦沉聲道:「不要慌,我在南衙兵里還有人,朝堂上也會有人為我周旋,會盡力保下你的。」
李隆基眼睛一亮,抓住了一道希望,「阿耶!情況不同了!你既然有人,何不早說,那事情就好辦多了!」
李隆基湊到李旦耳旁,快速道出自己的計劃。
李旦心下猶豫著,「這……能行嗎?」
「阿耶,相信我!」李隆基破釜沉舟道:「事成之後,阿耶就是皇帝,若是不成,阿耶只管說不知,把過錯都推到我身上,我承擔所有!」
這話總感覺在哪裡聽過,李旦心裡划過一絲怪異的不適,但李隆基說的計劃又實在讓人心動。
捫心自問,他真的不想要皇位嗎?
他想的。
李隆基成功從李旦手裡拿走了信物,他阿耶也沒有那麼純良無害啊,手裡還真握著不少人的把柄。
有了這些,他再許以從龍之功,未必沒有奪取皇位的機會。
榮華富貴動人心,李隆基喬裝一番,通過密道出了相王府,李旦留在府上為其打掩護周旋。
威脅也好,高官厚祿吊著也好,又或是對女主幹政的不滿和反對,竟真讓李隆基迅速說服了一批人共同舉事。
李隆基望著天幕喜上眉梢,勝負未定,鹿死誰手走著瞧吧。
他拍板決定,今晚就行動,拖得越久越不利,先前他在情況未明下給姑姑送的密信還是草率了,希望不要打草驚蛇。
李隆基懷抱一絲微渺的希冀,希望姑姑能相信史書所說,而不是天幕,再信任他一回吧。
鎮國公主府上
太平公主收到了李隆基送來的密信,但信上儘是些虛言假話,引用的一首詩倒是有些意思,這首詩是讚頌一位要出征平叛的將軍,百姓都希望他得勝歸來,君王許諾要給這位將軍高官厚祿。
平叛?
他李三郎要平誰的叛呢?
待聽到天幕一句「通通抹殺」後,太平公主冷笑一聲,把這封信依次傳到上官婉兒、韋皇后、安樂公主手上。
韋皇后早就注意到了太平公主手裡的信,拿到手裡後,一目十行快速讀完,她隨即起身,「我現在回宮找李顯調兵,務必在今夜拿下這個亂臣賊子。」
「正愁沒有機會呢,既然他自己要送上門,那就關門打狗。」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姚崇在武則天時就干宰相的活,但還排不到前頭,狄仁傑才是頭號宰相。
張說,宋璟是中書舍人,在武則天時期就是個預備役,更排不到前頭。
以及平定安史之亂的郭子儀,以武舉高第入仕從軍,武舉是武則天所始創的選拔武將的考試。
而李隆基自己提拔的李林甫,楊國忠,這就是兩個大奸臣,一個口蜜腹劍的能臣奸相,一個身兼四十餘官職的奸臣貪相。
這麼一看,都說李治吃他爹李世民的老本,李隆基也沒少吃奶奶武則天的老本啊,洛陽是要去的,留下的人才也好用。
照單全用就罷了,還要不擇手段打壓參政女性。
李隆基對鬥了三年的姑姑太平公主毫不念舊情,未對其下葬安置,還把和太平公主有關係的薛紹、武攸暨、上官婉兒的墓全部官方毀墓。
他對武則天和武周留下的痕跡也進行毫不留情的抹除,拆除洛陽明堂,融毀天樞。
將《大雲經》《寶雨經》設為禁書,禁止人提起佛教轉世讖言,從一切意義上消除武則天登基依靠的佛教典籍。
還廢除武則天造的文字。
又把太平公主為武則天祈福修建的罔極寺改為「興唐寺」,在寺內設立聖容院,安放上自己的真容畫像,供萬民朝禮。
這個操作是會噁心人的,太平公主給自己母親修建的祈福寺廟,李隆基偏把自己的畫像放進去。
甚至還在史書上抹除了「武周律」,律法是最能體現一個朝代文明程度和統治者思想的遺產。
武則天建立武周,她自己就提過建言十二事,不可能不新修律法,但史書上還真就沒有記載。
不過在千年後,一位學者從一則武周王朝的墓志銘上發現了武周修律的記載,所以「武周律」是肯定存在的。
有時候不能說武則天做的不好,她本來就是古人,有時代局限性,而且李隆基活的太久了,他有足夠的時間抹除一切。
武則天、韋皇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太平公主爭了一輩子直接白干。她們掌權,只是想要一個你有的,我也要有的平等。
但是,等李隆基一上台,什麼你的我的,都是我的,通通顛覆,全部抹殺。】
唐中宗時期
李旦是安國相王,即使被打壓多年,他仍有屬於自己的實力。且李顯猶豫軟弱的性子早和朝臣達成了妥協,大臣們哪管你李家皇位爭奪的事情,重要的是別牽連到他們。
相王府上,聽著府外不斷增兵的聲音,李隆基心裡火燒火燎的,他猛然起身向外走去,李旦皺著眉頭問:「你做什麼去?現在外面都是官兵,不要輕舉妄動。」
李隆基心裡發急,「那我們也不能坐以待斃吧!阿耶可是聽見天幕怎麼說我了,我現在就是她們的肉中釘、眼中刺,她們不會放過我!」
說話間,有相王府上的府衛來報,相王府外禁軍人數不斷增加。
李旦沉聲道:「不要慌,我在南衙兵里還有人,朝堂上也會有人為我周旋,會盡力保下你的。」
李隆基眼睛一亮,抓住了一道希望,「阿耶!情況不同了!你既然有人,何不早說,那事情就好辦多了!」
李隆基湊到李旦耳旁,快速道出自己的計劃。
李旦心下猶豫著,「這……能行嗎?」
「阿耶,相信我!」李隆基破釜沉舟道:「事成之後,阿耶就是皇帝,若是不成,阿耶只管說不知,把過錯都推到我身上,我承擔所有!」
這話總感覺在哪裡聽過,李旦心裡划過一絲怪異的不適,但李隆基說的計劃又實在讓人心動。
捫心自問,他真的不想要皇位嗎?
他想的。
李隆基成功從李旦手裡拿走了信物,他阿耶也沒有那麼純良無害啊,手裡還真握著不少人的把柄。
有了這些,他再許以從龍之功,未必沒有奪取皇位的機會。
榮華富貴動人心,李隆基喬裝一番,通過密道出了相王府,李旦留在府上為其打掩護周旋。
威脅也好,高官厚祿吊著也好,又或是對女主幹政的不滿和反對,竟真讓李隆基迅速說服了一批人共同舉事。
李隆基望著天幕喜上眉梢,勝負未定,鹿死誰手走著瞧吧。
他拍板決定,今晚就行動,拖得越久越不利,先前他在情況未明下給姑姑送的密信還是草率了,希望不要打草驚蛇。
李隆基懷抱一絲微渺的希冀,希望姑姑能相信史書所說,而不是天幕,再信任他一回吧。
鎮國公主府上
太平公主收到了李隆基送來的密信,但信上儘是些虛言假話,引用的一首詩倒是有些意思,這首詩是讚頌一位要出征平叛的將軍,百姓都希望他得勝歸來,君王許諾要給這位將軍高官厚祿。
平叛?
他李三郎要平誰的叛呢?
待聽到天幕一句「通通抹殺」後,太平公主冷笑一聲,把這封信依次傳到上官婉兒、韋皇后、安樂公主手上。
韋皇后早就注意到了太平公主手裡的信,拿到手裡後,一目十行快速讀完,她隨即起身,「我現在回宮找李顯調兵,務必在今夜拿下這個亂臣賊子。」
「正愁沒有機會呢,既然他自己要送上門,那就關門打狗。」
<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