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頁
姻緣天註定,美人配英雄,哪怕一個遠在西北,一個長住京城,也依然深情不改,一往情深。
連京城貴女們,都忍不住流下了羨慕的淚水。
不管是宋狀元還是攝政王,都是世間罕見的好男兒,怎麼她們就碰不到呢?
總之,不管從朝堂到民間,關於這三人的姻緣的熱議,這一年從來就不曾停歇過。
有說大將軍跟前夫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攝政王這個後來人,怕是比不過前人。
也有替宋狀元這位被休的前夫唏噓感嘆的,說他跟大將軍也是陰錯陽差走岔了道,要不然到現在一文一武,也是人家佳話。
還有人說,世間男子都可以三妻四妾,大將軍這種女中丈夫,怎麼就不能收了宋狀元當個側夫呢。
攝政王這等英雄人物,心胸必然寬廣遠超常人,只要大將軍願意,應該也不會過於嫉妒吧?
這些傳聞很快就傳入了顧清晏耳中,把被那些仕子們作詩寫文章譏諷都沒動怒的攝政王大人,差點沒氣地拔劍殺人。
若不是張強和羅九攔得快,只怕京城立馬就要開始流傳攝政王善妒,提劍刺殺宋狀元的故事了。
關鍵時刻,李四全給想出了一個好法子。
他安排人每天去巷子裡找乞丐發銀子,讓他們到處宣揚攝政王跟胡大將軍更早認識,宋狀元背信棄義想改回原籍,才惹得胡大將軍將他休棄。
攝政王跟胡大將軍才是天作之合,大將軍為了救攝政王屢次犯險,對攝政王的情義感天動天。
顧清秋還找人專門寫了個話本子,來講述大將軍和攝政王相知相愛的故事,著重刻畫了大將軍如何英勇無敵,如何情深義重。
十分了解京城女子喜好的顧清秋,找人寫的話本子,一經推出備受好評。
無數女子為了書中的美好愛情垂淚,戲班子也跟著排了一出女將軍的戲。
一經開唱,便贏得了賓客滿堂喝彩,戲台上的刀馬旦畫著英氣的劍眉,頭戴翎子、身插靠旗,提嗓高唱:
「為救夫郎離家園,誰料從軍拜將軍……」
顧清晏得知此事後,還專門悄悄去戲園子裡聽過一回。
戲台上鑼鼓喧天,刀馬旦威風凜凜。
看著戲,顧清晏眼前不由浮現出自己和胡秀兒的過往。
河邊初相見,東河鎮再遇,追來京城,一起在并州府抗敵,同生共死,不離不棄.........
原來在不知不覺間,他們已經有了這麼多回憶。
顧清晏不自覺笑了起來,側過頭對顧清秋道:
「這個戲本子寫的不錯,就是這個刀馬旦不如你嫂嫂美麗。」
顧清秋立刻道:
「那是自然,我嫂嫂的容貌才能,當今世上誰能與之匹敵?」
這話顧清晏愛聽,十分難得誇了顧清秋一句,
「你這兩年做生意倒是長進了不少,看著也有大姑娘的樣子了。」
顧清秋受寵若驚,忍不住向一旁的李四全投去求救的目光。
李四全沖她安撫一笑,師公肯帶著他們一起出來,就表示沒那麼反對他們在一起了。
師父說的對,師公這人很容易討好,只要投其所好就行了。
師公一高興,他和小秋的親事就能提上日程了。
師父還說,讓他把這一年賺的錢都自己拿著,等過些時候,朝廷修路會募捐。
捐的多的商戶,朝廷會獎賞,這次可不是光賞匾額立碑什麼的,會賞賜官職。
雖然是閒職,沒有實權,也不會參與任何政務,但有個官職,就能給妻子賺誥命。
這樣也就不算太委屈小秋,以後她跟京城貴女相處起來,也不至於身份差太多。
李四全覺得,他這輩子最幸運的就是遇到師父,跟著師父來了京城。
師父就是他的再生父母,以後他一定好好孝敬師父。
成才巷,宋瑜在自己剛買的新宅子裡,正在聽管家稟報修繕房子的花銷,忽然門房來報,說是有位姓趙的姑娘寄信過來。
宋瑜皺了皺眉,京城口音,姓趙的姑娘,會主動給他寫信的,有且只有一個。
趙嬌娘!
沒想到都被流放到嶺南了,她還會給自己寫信。
趙家可是他親自帶人去抄的,為的就是絕了她的念想。
沒想到,哎,這世上怎麼會有她這樣的人呢?
宋瑜最終還是看了信,讓他十分意外的是,趙嬌娘寫信過來不是求他幫忙,而是想讓他幫著把信中夾雜的一頁信轉交給胡秀兒。
還有就是,趙嬌娘受了重傷,這是她的臨終絕筆。
宋瑜看了趙嬌娘想讓他轉交給胡秀兒的信,看完沒轉交,而是燒了個一乾二淨。
沒想到趙嬌娘在臨終前,也得到了機緣,想起了前世過往。
她說她已經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了代價,最終她死在了上輩子她派去刺殺胡秀兒的土匪手中。
她自己做的孽,自己嘗盡苦果,惡有惡報,活該如此。
最後她詳細描述了那個土匪的相貌,讓胡秀兒務必小心。
她提醒這個,不是為了求得原諒。
她不求任何人原諒,也不想向任何人懺悔,她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已經付出了代價。
她只想徹底了斷他們的恩怨,如果有來生,她想做一棵樹一株草,不想再做人了。
宋瑜看完信,心情無比沉重,原來上輩子胡秀兒是死在了趙嬌娘手中,而她自己好像並不知道。<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連京城貴女們,都忍不住流下了羨慕的淚水。
不管是宋狀元還是攝政王,都是世間罕見的好男兒,怎麼她們就碰不到呢?
總之,不管從朝堂到民間,關於這三人的姻緣的熱議,這一年從來就不曾停歇過。
有說大將軍跟前夫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攝政王這個後來人,怕是比不過前人。
也有替宋狀元這位被休的前夫唏噓感嘆的,說他跟大將軍也是陰錯陽差走岔了道,要不然到現在一文一武,也是人家佳話。
還有人說,世間男子都可以三妻四妾,大將軍這種女中丈夫,怎麼就不能收了宋狀元當個側夫呢。
攝政王這等英雄人物,心胸必然寬廣遠超常人,只要大將軍願意,應該也不會過於嫉妒吧?
這些傳聞很快就傳入了顧清晏耳中,把被那些仕子們作詩寫文章譏諷都沒動怒的攝政王大人,差點沒氣地拔劍殺人。
若不是張強和羅九攔得快,只怕京城立馬就要開始流傳攝政王善妒,提劍刺殺宋狀元的故事了。
關鍵時刻,李四全給想出了一個好法子。
他安排人每天去巷子裡找乞丐發銀子,讓他們到處宣揚攝政王跟胡大將軍更早認識,宋狀元背信棄義想改回原籍,才惹得胡大將軍將他休棄。
攝政王跟胡大將軍才是天作之合,大將軍為了救攝政王屢次犯險,對攝政王的情義感天動天。
顧清秋還找人專門寫了個話本子,來講述大將軍和攝政王相知相愛的故事,著重刻畫了大將軍如何英勇無敵,如何情深義重。
十分了解京城女子喜好的顧清秋,找人寫的話本子,一經推出備受好評。
無數女子為了書中的美好愛情垂淚,戲班子也跟著排了一出女將軍的戲。
一經開唱,便贏得了賓客滿堂喝彩,戲台上的刀馬旦畫著英氣的劍眉,頭戴翎子、身插靠旗,提嗓高唱:
「為救夫郎離家園,誰料從軍拜將軍……」
顧清晏得知此事後,還專門悄悄去戲園子裡聽過一回。
戲台上鑼鼓喧天,刀馬旦威風凜凜。
看著戲,顧清晏眼前不由浮現出自己和胡秀兒的過往。
河邊初相見,東河鎮再遇,追來京城,一起在并州府抗敵,同生共死,不離不棄.........
原來在不知不覺間,他們已經有了這麼多回憶。
顧清晏不自覺笑了起來,側過頭對顧清秋道:
「這個戲本子寫的不錯,就是這個刀馬旦不如你嫂嫂美麗。」
顧清秋立刻道:
「那是自然,我嫂嫂的容貌才能,當今世上誰能與之匹敵?」
這話顧清晏愛聽,十分難得誇了顧清秋一句,
「你這兩年做生意倒是長進了不少,看著也有大姑娘的樣子了。」
顧清秋受寵若驚,忍不住向一旁的李四全投去求救的目光。
李四全沖她安撫一笑,師公肯帶著他們一起出來,就表示沒那麼反對他們在一起了。
師父說的對,師公這人很容易討好,只要投其所好就行了。
師公一高興,他和小秋的親事就能提上日程了。
師父還說,讓他把這一年賺的錢都自己拿著,等過些時候,朝廷修路會募捐。
捐的多的商戶,朝廷會獎賞,這次可不是光賞匾額立碑什麼的,會賞賜官職。
雖然是閒職,沒有實權,也不會參與任何政務,但有個官職,就能給妻子賺誥命。
這樣也就不算太委屈小秋,以後她跟京城貴女相處起來,也不至於身份差太多。
李四全覺得,他這輩子最幸運的就是遇到師父,跟著師父來了京城。
師父就是他的再生父母,以後他一定好好孝敬師父。
成才巷,宋瑜在自己剛買的新宅子裡,正在聽管家稟報修繕房子的花銷,忽然門房來報,說是有位姓趙的姑娘寄信過來。
宋瑜皺了皺眉,京城口音,姓趙的姑娘,會主動給他寫信的,有且只有一個。
趙嬌娘!
沒想到都被流放到嶺南了,她還會給自己寫信。
趙家可是他親自帶人去抄的,為的就是絕了她的念想。
沒想到,哎,這世上怎麼會有她這樣的人呢?
宋瑜最終還是看了信,讓他十分意外的是,趙嬌娘寫信過來不是求他幫忙,而是想讓他幫著把信中夾雜的一頁信轉交給胡秀兒。
還有就是,趙嬌娘受了重傷,這是她的臨終絕筆。
宋瑜看了趙嬌娘想讓他轉交給胡秀兒的信,看完沒轉交,而是燒了個一乾二淨。
沒想到趙嬌娘在臨終前,也得到了機緣,想起了前世過往。
她說她已經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了代價,最終她死在了上輩子她派去刺殺胡秀兒的土匪手中。
她自己做的孽,自己嘗盡苦果,惡有惡報,活該如此。
最後她詳細描述了那個土匪的相貌,讓胡秀兒務必小心。
她提醒這個,不是為了求得原諒。
她不求任何人原諒,也不想向任何人懺悔,她為自己的所作所為,已經付出了代價。
她只想徹底了斷他們的恩怨,如果有來生,她想做一棵樹一株草,不想再做人了。
宋瑜看完信,心情無比沉重,原來上輩子胡秀兒是死在了趙嬌娘手中,而她自己好像並不知道。<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