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6頁
還說他若繼續下去,大夏來日無望,嗚呼哀哉!
這些聲音都傳入了胡秀兒耳中,可想而知,京城那邊得傳成什麼樣。
顧清晏卻絲毫也不為所動,還讓戶部抄了趙太傅的家,然後把清點出來的財產清單,張貼了出去。
然後所有人都知道了,自詡清流的趙太傅,家中卻有一面用金磚壘成的牆,除此之外,還有無數金銀玉器,古董字畫,綾羅綢緞,甚至遠在江南還有不少商鋪田莊。
這個清單一張貼出來,仕子們立刻閉了嘴,不敢再多說一句。
那些作詩嘲諷顧清晏的仕子,更是面紅耳赤,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民間雖然還有質疑的聲音,但是當了戶部侍郎的宋瑜卻很清楚,顧清晏之所以大肆抄家,是為了充盈國庫。
本來空虛的國庫,因著接連抄家,終於能夠正常運轉了。
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減免賦稅,天下歡騰,百姓的生活又恢復了熱鬧繁榮。
胡秀兒騎馬立在草垛子上,望著京城方向。
冬去春來,冰雪消融,草兒冒出了新芽,南飛的鳥兒快回來了,顧清晏也要回來了。
只不過他不是以西北軍主帥的名義回來,而是以攝政王的身份回來。
國公爺在大年三十晚上咽了氣,臨終前拉著顧清晏的手,讓他再當三年攝政王,親眼看著大夏朝堂穩定了再回西北。
顧清晏知道大伯這是不相信皇家人,怕他們出爾反爾,再次打壓他。
他無法拒絕,只能應下。
但顧清晏接受不了跟胡秀兒分開三年,於是他苦思冥想出來一個折中的辦法,以攝政王身份巡視州府。
然後他就帶著那些整天只會勸諫,不通實務的文官,離開了京城,去往各個州府郡縣。
讓他們親眼看看民生,看看百姓,別再整天抱著祖宗律法朝廷律例,雞蛋裡挑骨頭了。
巡視隊伍搖搖晃晃,到達并州府時已是陽春三月。
胡秀兒站在剛剛建好的賦稅司三層小樓上,看著那個朝自己疾馳而來的身影,笑著招了招手道:
「阿晏,我在這兒!」
顧清晏抬頭,看著胡秀兒比陽光還要明媚的笑臉,只覺得沒有什麼,比此刻更讓他覺得幸福了。
只要兩個人的心在一起,哪怕離的再遠,也終會相聚。
他和胡秀兒這一生,一定會圓滿,不留遺憾。
第六百三十二章 圓滿完結
一年後
京城的酒樓茶館中,都在說那清河屠戶女的故事。
傳聞那位屠戶女,生的貌美如花,卻性烈如火,天生神力,手提一把殺豬刀,盪匪寇,斬斥侯,殺敵將……
先是休了新科狀元郎,又是嫁了當今攝政王,不僅如此,自己還當上了定北大將軍,掌管三十萬大軍,威名遠揚。
這也就罷了,當今最炙手可熱的西北賦稅司也是她一手掌管。
去年冬天,西北草原的牛羊源源不斷運往京城,蘇杭的綢緞瓷器,還有茶葉海鹽絡繹不絕運往西北。
不管狂風暴雪,這條商路自從開始就沒斷過,但凡跑過這條商路的商戶,都不禁感嘆利潤豐厚,道路通暢。
原來這位西北女將軍,不僅不打壓商戶,還對行商多有呵護。
走這趟商路的行商,不僅可以去驛站投宿,若有不便,還可以把貨物寄存在清徐搬運行中,托他們代為售賣。
據說這位把搬運行開遍西北各州府的鄭大掌柜,乃是胡大將軍的兄長,為人正直,誠實有信。
只要把貨物交給他,他就一定會想方設法幫你賣出高價。
不管是寄存費還是代售的費用,也都不會多收一文。
更不會仗著胡大將軍的權勢,欺壓商販。
得知這個消息後,連一向自持身份的京城富商們,都忍不住想去西北分一杯羹。
朝中有人脈的官員,早就悄悄給家中親戚透了口風,西北賦稅司這一年,可給朝廷上繳了上百萬的稅銀。
比得上朝廷往年一年的賦稅了,讓朝廷上原本質疑胡大將軍的人,都不敢再置喙半句。
不過這些事百姓們不愛聽,他們最愛聽的還是攝政王和大將軍的天賜良緣,以及攝政王和宋狀元的唇槍舌劍。
據說宋狀元對大將軍余情未了,惹得攝政王很是不滿,兩人在朝堂上更是彼此看不順眼,隔三差五就要大吵一回。
最重要的是,宋狀元年紀輕輕就當了戶部侍郎,主管漕運和漕糧。
算是六部之中最年輕的權臣了,還很受新皇看重,但至今還未娶親。
朝中不少官員都想把女兒許配給宋狀元,宋狀元卻以守孝為由拒絕了。
可宋狀元早就父母雙亡,家中無人了,他要守的是家中一位同族叔爺的孝。
按理說這都三代沒怎麼來往了,又從未在一起居住過,實在不必如此。
但宋狀元堅持要守,還說他考中狀元後,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回鄉祭祖,叔爺過世時他又忙於賑災,沒能在床前盡孝,心中很是慚愧。
只有為叔爺守三年孝,才能消減心中的愧疚。
他執意如此,朝中官員只得作罷,但背後也免不了議論他是對胡大將軍余情未了,故意拿這個當藉口拖延云云。
百姓們不管是真還是假,他們只會單方面讚揚宋狀元有情有義,孝感動天。
然後繼續津津有味聽說書先生說他們三人的舊事,青梅竹馬,相互扶持,一別兩歡,各自走遠。<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這些聲音都傳入了胡秀兒耳中,可想而知,京城那邊得傳成什麼樣。
顧清晏卻絲毫也不為所動,還讓戶部抄了趙太傅的家,然後把清點出來的財產清單,張貼了出去。
然後所有人都知道了,自詡清流的趙太傅,家中卻有一面用金磚壘成的牆,除此之外,還有無數金銀玉器,古董字畫,綾羅綢緞,甚至遠在江南還有不少商鋪田莊。
這個清單一張貼出來,仕子們立刻閉了嘴,不敢再多說一句。
那些作詩嘲諷顧清晏的仕子,更是面紅耳赤,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民間雖然還有質疑的聲音,但是當了戶部侍郎的宋瑜卻很清楚,顧清晏之所以大肆抄家,是為了充盈國庫。
本來空虛的國庫,因著接連抄家,終於能夠正常運轉了。
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減免賦稅,天下歡騰,百姓的生活又恢復了熱鬧繁榮。
胡秀兒騎馬立在草垛子上,望著京城方向。
冬去春來,冰雪消融,草兒冒出了新芽,南飛的鳥兒快回來了,顧清晏也要回來了。
只不過他不是以西北軍主帥的名義回來,而是以攝政王的身份回來。
國公爺在大年三十晚上咽了氣,臨終前拉著顧清晏的手,讓他再當三年攝政王,親眼看著大夏朝堂穩定了再回西北。
顧清晏知道大伯這是不相信皇家人,怕他們出爾反爾,再次打壓他。
他無法拒絕,只能應下。
但顧清晏接受不了跟胡秀兒分開三年,於是他苦思冥想出來一個折中的辦法,以攝政王身份巡視州府。
然後他就帶著那些整天只會勸諫,不通實務的文官,離開了京城,去往各個州府郡縣。
讓他們親眼看看民生,看看百姓,別再整天抱著祖宗律法朝廷律例,雞蛋裡挑骨頭了。
巡視隊伍搖搖晃晃,到達并州府時已是陽春三月。
胡秀兒站在剛剛建好的賦稅司三層小樓上,看著那個朝自己疾馳而來的身影,笑著招了招手道:
「阿晏,我在這兒!」
顧清晏抬頭,看著胡秀兒比陽光還要明媚的笑臉,只覺得沒有什麼,比此刻更讓他覺得幸福了。
只要兩個人的心在一起,哪怕離的再遠,也終會相聚。
他和胡秀兒這一生,一定會圓滿,不留遺憾。
第六百三十二章 圓滿完結
一年後
京城的酒樓茶館中,都在說那清河屠戶女的故事。
傳聞那位屠戶女,生的貌美如花,卻性烈如火,天生神力,手提一把殺豬刀,盪匪寇,斬斥侯,殺敵將……
先是休了新科狀元郎,又是嫁了當今攝政王,不僅如此,自己還當上了定北大將軍,掌管三十萬大軍,威名遠揚。
這也就罷了,當今最炙手可熱的西北賦稅司也是她一手掌管。
去年冬天,西北草原的牛羊源源不斷運往京城,蘇杭的綢緞瓷器,還有茶葉海鹽絡繹不絕運往西北。
不管狂風暴雪,這條商路自從開始就沒斷過,但凡跑過這條商路的商戶,都不禁感嘆利潤豐厚,道路通暢。
原來這位西北女將軍,不僅不打壓商戶,還對行商多有呵護。
走這趟商路的行商,不僅可以去驛站投宿,若有不便,還可以把貨物寄存在清徐搬運行中,托他們代為售賣。
據說這位把搬運行開遍西北各州府的鄭大掌柜,乃是胡大將軍的兄長,為人正直,誠實有信。
只要把貨物交給他,他就一定會想方設法幫你賣出高價。
不管是寄存費還是代售的費用,也都不會多收一文。
更不會仗著胡大將軍的權勢,欺壓商販。
得知這個消息後,連一向自持身份的京城富商們,都忍不住想去西北分一杯羹。
朝中有人脈的官員,早就悄悄給家中親戚透了口風,西北賦稅司這一年,可給朝廷上繳了上百萬的稅銀。
比得上朝廷往年一年的賦稅了,讓朝廷上原本質疑胡大將軍的人,都不敢再置喙半句。
不過這些事百姓們不愛聽,他們最愛聽的還是攝政王和大將軍的天賜良緣,以及攝政王和宋狀元的唇槍舌劍。
據說宋狀元對大將軍余情未了,惹得攝政王很是不滿,兩人在朝堂上更是彼此看不順眼,隔三差五就要大吵一回。
最重要的是,宋狀元年紀輕輕就當了戶部侍郎,主管漕運和漕糧。
算是六部之中最年輕的權臣了,還很受新皇看重,但至今還未娶親。
朝中不少官員都想把女兒許配給宋狀元,宋狀元卻以守孝為由拒絕了。
可宋狀元早就父母雙亡,家中無人了,他要守的是家中一位同族叔爺的孝。
按理說這都三代沒怎麼來往了,又從未在一起居住過,實在不必如此。
但宋狀元堅持要守,還說他考中狀元後,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回鄉祭祖,叔爺過世時他又忙於賑災,沒能在床前盡孝,心中很是慚愧。
只有為叔爺守三年孝,才能消減心中的愧疚。
他執意如此,朝中官員只得作罷,但背後也免不了議論他是對胡大將軍余情未了,故意拿這個當藉口拖延云云。
百姓們不管是真還是假,他們只會單方面讚揚宋狀元有情有義,孝感動天。
然後繼續津津有味聽說書先生說他們三人的舊事,青梅竹馬,相互扶持,一別兩歡,各自走遠。<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