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頁
“所以姑祖母說什麼喜歡不喜歡,朕也不知道什麼叫喜歡不喜歡,只是做這些事的時候,朕就能靜得下心來。朕的身體,甚至可以說性命都可以說是由此而生,所以朕做這些事情之時便很難不有一種虔誠之心,如此,宮人是宮人,朕是朕,又如何能讓他們去代替朕呢?”
大長公主:……
小皇帝的話還沒說完,他繼續板著小臉,道,“而且,母后說,稼桑種植之事,雖非皇室子弟世家之子必習之課,但實際上卻關係天下民生,國家的興亡,百姓的性命也皆繫於此,所以朕不覺得對此用心有何不妥。”
他說完轉身看向了他開墾出來種植的一批也不知道是啥的小幼苗,表情柔和了些,道,“而且,姑祖母,這些花草蔬果穀物皆是有靈性的,你若是用心種植的,便也就會發現它們就會長得格外好些……朕也希望百姓能習得更多的種植技藝,百姓能豐衣足食,遇到天災時也不再是束手無策,連樹皮草根的尋不來果腹。”
說到這後面,卻是又恢復了莊重嚴肅的表情。
大長公主被一個八歲的孩子給堵得啞口無言。
她不是無駁斥之言,但對方是八歲的小皇帝,他的話句句都是大道理,她要如何駁斥他?
而且看小皇帝的樣子,怕是她說什麼他也都是聽不進去的。
他怕是被人教壞了。
***
大長公主心事重重的去了慈恩宮。
她到慈恩宮的時候馮太后正神態閒適又專注地修剪著花草。
大長公主一見她如此,就想到了悶頭在地上種草的小皇帝……她隱約像是抓到了小皇帝現在變成如此這般的源頭。
而且小皇帝不是口口聲聲都說著什麼“母后說”嗎?
大長公主給馮太后行了一禮,略寒暄了幾句就道:“太后娘娘,剛剛臣婦經過御花園之時,見到陛下正在種植園地。娘娘,陛下畢竟是一國之君,稼桑之事的確重要,但卻自有專人研習,陛下只需作出表率以示重視即可。但臣婦卻聽說陛下現如今沉迷此事,每日必撥數個時辰不是親去園地種植,就在翻閱整理典籍,就是太傅教課之時,他也多是問稼桑農事,對帝位之術卻是無半點興趣……”
“姑母,”
大長公主絮絮叨叨,馮太后卻是直接打斷了她,根本不接她那個茬,而是牛馬不相及道,“前幾日攝政王妃帶了禎哥兒過來了,那孩子現在不過才不到七個月大,竟然已經能看出眉眼像極了皇祖父,就是那小性子,還有那氣度,竟然已經能看出威嚴來了,真真是讓人想不驚嘆都不行。”
禎哥兒是明舒和趙景烜的長子,舊年七月出生的,趙景烜給他起了全名叫趙毓禎。
大長公主聽了馮太后的話心裡就是一咯噔,腦中也不由得閃過小外孫大大的眼睛,坐在看人的模樣。
那孩子……雖然乍一看過去,那就是趙景烜模子裡刻出來的,但仔細去看,眉眼之間卻也的確有幾分她父皇的影子……
可是她們明明在說著小皇帝,她這時候跟自己提禎哥兒做什麼?
大長公主神色不定。
馮太后看著大長公主,道:“說起來禎哥兒不僅是我大周皇室的嫡系血脈,身上還留著皇祖父和姑母您母妃老太妃娘娘的血。哀家聽說,當年父皇之所以能得到帝位,都是因著老太妃娘娘之故。”
“但父皇稱不上是一個好皇帝,生生把祖宗打下的大好基業,皇祖父勵精圖治幾十載創下的繁榮盛世毀了個乾淨……若不是攝政王力挽狂瀾,這大周皇室怕是早就不復存在,這龍椅上所坐的人怕也是早就改姓了。”
大長公主抿了抿唇,道:“攝政王為我趙氏子弟,大周臣民,世代享受大周的榮寵,保護祖宗基業本也是他的分內之事。太后娘娘,您既想到這些,就更應該督促陛下,讓他成為一個好皇帝……他秉性聰慧,哀家相信,只要好好教導,他會是一個好皇帝的。”
馮太后掃了一眼大長公主。
她真不明白她為何會有這般的執念……若不是她也算是了解她,怕還會覺得她惺惺作態,實在令人討厭呢,因為畢竟攝政王是她女婿,攝政王捧在手心裡獨寵的那是她的獨生女兒。
她嘆了口氣,道:“公主,在你的心裡,什麼是最重要的?”
大長公主一愣。
在她心裡什麼是最重要的呢?
她的父皇,她的母妃,這個大周皇室?
馮太后也沒有等她的回答,她慢慢道:“公主可能一直都不知道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或者說,這個最重要的東西一直都在變,就好像公主曾經為了攝政王妃遠避江南,不惜直面對上廢后和廢太子,想必那時候對公主來說,攝政王妃應該是最重要的。但當時勢轉變,那個好像又不重要了……”
她搖了搖頭,目光看向了遠處,目中也流露出了柔和慈愛之色,道,“但對哀家來說,不管世事如何變遷,外面的世界如何變化,對哀家來說,最重要的永遠都是阿越和淺兒。從哀家懷上他們那時候起,哀家心裡焦慮和期盼的,也就只是希望他們能夠躲過重重算計,能夠平平安安出生,平平安安長大而已。”
大長公主:……
小皇帝的話還沒說完,他繼續板著小臉,道,“而且,母后說,稼桑種植之事,雖非皇室子弟世家之子必習之課,但實際上卻關係天下民生,國家的興亡,百姓的性命也皆繫於此,所以朕不覺得對此用心有何不妥。”
他說完轉身看向了他開墾出來種植的一批也不知道是啥的小幼苗,表情柔和了些,道,“而且,姑祖母,這些花草蔬果穀物皆是有靈性的,你若是用心種植的,便也就會發現它們就會長得格外好些……朕也希望百姓能習得更多的種植技藝,百姓能豐衣足食,遇到天災時也不再是束手無策,連樹皮草根的尋不來果腹。”
說到這後面,卻是又恢復了莊重嚴肅的表情。
大長公主被一個八歲的孩子給堵得啞口無言。
她不是無駁斥之言,但對方是八歲的小皇帝,他的話句句都是大道理,她要如何駁斥他?
而且看小皇帝的樣子,怕是她說什麼他也都是聽不進去的。
他怕是被人教壞了。
***
大長公主心事重重的去了慈恩宮。
她到慈恩宮的時候馮太后正神態閒適又專注地修剪著花草。
大長公主一見她如此,就想到了悶頭在地上種草的小皇帝……她隱約像是抓到了小皇帝現在變成如此這般的源頭。
而且小皇帝不是口口聲聲都說著什麼“母后說”嗎?
大長公主給馮太后行了一禮,略寒暄了幾句就道:“太后娘娘,剛剛臣婦經過御花園之時,見到陛下正在種植園地。娘娘,陛下畢竟是一國之君,稼桑之事的確重要,但卻自有專人研習,陛下只需作出表率以示重視即可。但臣婦卻聽說陛下現如今沉迷此事,每日必撥數個時辰不是親去園地種植,就在翻閱整理典籍,就是太傅教課之時,他也多是問稼桑農事,對帝位之術卻是無半點興趣……”
“姑母,”
大長公主絮絮叨叨,馮太后卻是直接打斷了她,根本不接她那個茬,而是牛馬不相及道,“前幾日攝政王妃帶了禎哥兒過來了,那孩子現在不過才不到七個月大,竟然已經能看出眉眼像極了皇祖父,就是那小性子,還有那氣度,竟然已經能看出威嚴來了,真真是讓人想不驚嘆都不行。”
禎哥兒是明舒和趙景烜的長子,舊年七月出生的,趙景烜給他起了全名叫趙毓禎。
大長公主聽了馮太后的話心裡就是一咯噔,腦中也不由得閃過小外孫大大的眼睛,坐在看人的模樣。
那孩子……雖然乍一看過去,那就是趙景烜模子裡刻出來的,但仔細去看,眉眼之間卻也的確有幾分她父皇的影子……
可是她們明明在說著小皇帝,她這時候跟自己提禎哥兒做什麼?
大長公主神色不定。
馮太后看著大長公主,道:“說起來禎哥兒不僅是我大周皇室的嫡系血脈,身上還留著皇祖父和姑母您母妃老太妃娘娘的血。哀家聽說,當年父皇之所以能得到帝位,都是因著老太妃娘娘之故。”
“但父皇稱不上是一個好皇帝,生生把祖宗打下的大好基業,皇祖父勵精圖治幾十載創下的繁榮盛世毀了個乾淨……若不是攝政王力挽狂瀾,這大周皇室怕是早就不復存在,這龍椅上所坐的人怕也是早就改姓了。”
大長公主抿了抿唇,道:“攝政王為我趙氏子弟,大周臣民,世代享受大周的榮寵,保護祖宗基業本也是他的分內之事。太后娘娘,您既想到這些,就更應該督促陛下,讓他成為一個好皇帝……他秉性聰慧,哀家相信,只要好好教導,他會是一個好皇帝的。”
馮太后掃了一眼大長公主。
她真不明白她為何會有這般的執念……若不是她也算是了解她,怕還會覺得她惺惺作態,實在令人討厭呢,因為畢竟攝政王是她女婿,攝政王捧在手心裡獨寵的那是她的獨生女兒。
她嘆了口氣,道:“公主,在你的心裡,什麼是最重要的?”
大長公主一愣。
在她心裡什麼是最重要的呢?
她的父皇,她的母妃,這個大周皇室?
馮太后也沒有等她的回答,她慢慢道:“公主可能一直都不知道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或者說,這個最重要的東西一直都在變,就好像公主曾經為了攝政王妃遠避江南,不惜直面對上廢后和廢太子,想必那時候對公主來說,攝政王妃應該是最重要的。但當時勢轉變,那個好像又不重要了……”
她搖了搖頭,目光看向了遠處,目中也流露出了柔和慈愛之色,道,“但對哀家來說,不管世事如何變遷,外面的世界如何變化,對哀家來說,最重要的永遠都是阿越和淺兒。從哀家懷上他們那時候起,哀家心裡焦慮和期盼的,也就只是希望他們能夠躲過重重算計,能夠平平安安出生,平平安安長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