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頁
慈安寺生變那日,曹襄伏誅,寺中餘下的侍衛自知逃不了罪責,卻仍不肯束手就擒,舉刀揮向佛堂眾人,希圖逃出寺中。
動亂驟生,袁志用冷眼漠視,毫不關心,幸而還有盧毅在。
盧毅此前顧忌曹襄還有人手後援,待見曹襄身死,這群匪人便群龍無首亂做一團,還有什麼可顧忌,點了一百親衛,輕易將這群人一舉拿下。
亂鬥起時,寧知越的「死」已成定局,虞循想起了最後一次見她是在南漳縣衙大牢里,寧知越與他開誠布公的言明了自己的顧慮,最終也留下一句話:我會等你,但等不了太久。
那時虞循以為她是在顧慮自己得回京述職,此後會被留在朝堂不便離京,故而他那時的考量也只是想著給阿爺寫信,將推拒一切會被拖延在京中的
可能,不讓寧知越等他,卻何曾想過她以這樣決絕的辦法促成了她的「死」,留給他的是這樣的問題。
然而,他的心意從未變過,答案也是如此,恍悟寧知越的真實意圖,虞循只得先找到她的行蹤,追逐她的去向。
當時佛堂里,寧知容與姚琡等人震驚於寧知越早已「亡故」的噩耗,仍在難以置信的向玄素求證過去那個寧知越身上所顯現出來的痕跡怎麼會是假扮出來的,可等玄素將寧知越過去所有經歷一一講明,與他們所知吻合後,眾人都沉浸在自己驟起的沉痛之中,誰也沒有留意到玄素遞給虞循一封書信——那是寧知越臨走前,拖玄素轉交的。
虞循手忙腳亂地展開信匆匆一瞥,來不及與阿商、周陸然解釋,只叫阿商帶著周陸然回京,將汜州之事告知阿爺,誠請阿爺向聖上轉達,便策馬離開,霎時不見了人影。
眾人不解虞循匆匆離去是為何,各人各有其悲痛與恐懼。
漪蘭與洛為雍知曉平寧公主身故心神俱喪,他們再無理由留在汜州,需得押著馮昭回京請罪。
楊德本欲抓住寧知越的把柄,藉此給盧尚書攻訐平南王的藉口,可是一個侍女的份量如何能與寧知越這個寧家人相提並論啊?更何況……平寧公主竟然慘遭殺害,曹襄這等宣王一派逆賊餘黨,也被這侍女揭露公布於眾,相較於他的失責失察,這侍女可算為朝廷立了大功一件。
忙忙碌碌這麼久,最後竟是這樣的結果,寧知容與姚琡已無力去思索,但被姚珂掩飾不住的嗚咽聲驚醒,恍然想起即便如此,也得將玄素帶回越州去。
玄素漠然拒絕了,原由是原定的四十九日法事尚未完成,待那之後,她會回到越州親去與武安侯夫人告罪。
寧知容本不放心玄素一人留在汜州,驀地又想起她曾說過陳興文與陳杰尚在,本想打聽下落去找人,玄素只閉口緘默不言。
寧知容見狀,大約覺得玄素心中對他們有怨,也未再說話,帶著眾人離開。
幾個月來,慈安寺里一直人滿為患,好不熱鬧,一場變故後,人去樓空,香火也少了許多。
石僧的預想里,等寧知越報完仇,會與虞循一同離開汜州,屆時他與周陸然仍是同路之人,可如今虞循下落不明,寧知越變作了玄素,他也只能隨著玄素留在寺中,與周陸然分道揚鑣了。
周陸然離開時也曾問過他要不要一同去京城,日後也可一起離家遊歷去。
石僧私心涌動,很是嚮往,但他憂心忡忡看了看神色冷漠的玄素,還是忍痛拒絕了,這個時候,他得留在來陪在玄素左右。
石僧從前與寧知越算不得熟識,只是有過些許往來,但這些記憶已足夠他在留在玄素身邊幾日後,確鑿地發現她與自己記憶中的那個人並不相符。
玄素也沒有瞞著他,看著他一驚一乍的表情只囑咐他不要對外宣揚,自己心裡知道就好。
還問他:娘子臨走前想過你的去處,本是想著你會隨周小郎君離開,若不然就送你回西域去,你如今作何想?
石僧當時也覺得有些後悔,錯失了與周陸然一同遊歷的機會,但又一轉念,也覺得慶幸,若是離開了,如何知曉五娘還是五娘呢?
如此,他也就釋然,留在汜州跟在玄素身邊也沒什麼不好的,說不準將來還能再見到五娘與虞郎君呢。
半個月後,慈安寺里法事結束,玄素如約回了一趟越州,再回來時已是一個月後,寧知越正好寄回一封書信。
信上的字跡不是玄素熟悉的,經姜盈盈與玄素討論,這字跡當是由虞循代筆。
信中言說虞循在她離開汜州時追趕上她,決定與她同行,一同前去振州見陳家父子。他們經行月余,如今千里之行還不過百里,余程甚遠,再往南行書信寄回得越吃,故而在此時寫信問候一句,也是為教玄素安心。
玄素見了信卻並未安心。
一來信不是寧知越寫的,二來信中未曾問起武安侯夫人知曉她的決定後是何樣的反應,這當是寧知越最在意的事,可她卻一句也不曾提起過。
玄素心裡不安,寧知越當初做這等決定時她便覺得不妥,得知她要撇下自己隨陳小川去振州她更是覺得她是有意避開自己。<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動亂驟生,袁志用冷眼漠視,毫不關心,幸而還有盧毅在。
盧毅此前顧忌曹襄還有人手後援,待見曹襄身死,這群匪人便群龍無首亂做一團,還有什麼可顧忌,點了一百親衛,輕易將這群人一舉拿下。
亂鬥起時,寧知越的「死」已成定局,虞循想起了最後一次見她是在南漳縣衙大牢里,寧知越與他開誠布公的言明了自己的顧慮,最終也留下一句話:我會等你,但等不了太久。
那時虞循以為她是在顧慮自己得回京述職,此後會被留在朝堂不便離京,故而他那時的考量也只是想著給阿爺寫信,將推拒一切會被拖延在京中的
可能,不讓寧知越等他,卻何曾想過她以這樣決絕的辦法促成了她的「死」,留給他的是這樣的問題。
然而,他的心意從未變過,答案也是如此,恍悟寧知越的真實意圖,虞循只得先找到她的行蹤,追逐她的去向。
當時佛堂里,寧知容與姚琡等人震驚於寧知越早已「亡故」的噩耗,仍在難以置信的向玄素求證過去那個寧知越身上所顯現出來的痕跡怎麼會是假扮出來的,可等玄素將寧知越過去所有經歷一一講明,與他們所知吻合後,眾人都沉浸在自己驟起的沉痛之中,誰也沒有留意到玄素遞給虞循一封書信——那是寧知越臨走前,拖玄素轉交的。
虞循手忙腳亂地展開信匆匆一瞥,來不及與阿商、周陸然解釋,只叫阿商帶著周陸然回京,將汜州之事告知阿爺,誠請阿爺向聖上轉達,便策馬離開,霎時不見了人影。
眾人不解虞循匆匆離去是為何,各人各有其悲痛與恐懼。
漪蘭與洛為雍知曉平寧公主身故心神俱喪,他們再無理由留在汜州,需得押著馮昭回京請罪。
楊德本欲抓住寧知越的把柄,藉此給盧尚書攻訐平南王的藉口,可是一個侍女的份量如何能與寧知越這個寧家人相提並論啊?更何況……平寧公主竟然慘遭殺害,曹襄這等宣王一派逆賊餘黨,也被這侍女揭露公布於眾,相較於他的失責失察,這侍女可算為朝廷立了大功一件。
忙忙碌碌這麼久,最後竟是這樣的結果,寧知容與姚琡已無力去思索,但被姚珂掩飾不住的嗚咽聲驚醒,恍然想起即便如此,也得將玄素帶回越州去。
玄素漠然拒絕了,原由是原定的四十九日法事尚未完成,待那之後,她會回到越州親去與武安侯夫人告罪。
寧知容本不放心玄素一人留在汜州,驀地又想起她曾說過陳興文與陳杰尚在,本想打聽下落去找人,玄素只閉口緘默不言。
寧知容見狀,大約覺得玄素心中對他們有怨,也未再說話,帶著眾人離開。
幾個月來,慈安寺里一直人滿為患,好不熱鬧,一場變故後,人去樓空,香火也少了許多。
石僧的預想里,等寧知越報完仇,會與虞循一同離開汜州,屆時他與周陸然仍是同路之人,可如今虞循下落不明,寧知越變作了玄素,他也只能隨著玄素留在寺中,與周陸然分道揚鑣了。
周陸然離開時也曾問過他要不要一同去京城,日後也可一起離家遊歷去。
石僧私心涌動,很是嚮往,但他憂心忡忡看了看神色冷漠的玄素,還是忍痛拒絕了,這個時候,他得留在來陪在玄素左右。
石僧從前與寧知越算不得熟識,只是有過些許往來,但這些記憶已足夠他在留在玄素身邊幾日後,確鑿地發現她與自己記憶中的那個人並不相符。
玄素也沒有瞞著他,看著他一驚一乍的表情只囑咐他不要對外宣揚,自己心裡知道就好。
還問他:娘子臨走前想過你的去處,本是想著你會隨周小郎君離開,若不然就送你回西域去,你如今作何想?
石僧當時也覺得有些後悔,錯失了與周陸然一同遊歷的機會,但又一轉念,也覺得慶幸,若是離開了,如何知曉五娘還是五娘呢?
如此,他也就釋然,留在汜州跟在玄素身邊也沒什麼不好的,說不準將來還能再見到五娘與虞郎君呢。
半個月後,慈安寺里法事結束,玄素如約回了一趟越州,再回來時已是一個月後,寧知越正好寄回一封書信。
信上的字跡不是玄素熟悉的,經姜盈盈與玄素討論,這字跡當是由虞循代筆。
信中言說虞循在她離開汜州時追趕上她,決定與她同行,一同前去振州見陳家父子。他們經行月余,如今千里之行還不過百里,余程甚遠,再往南行書信寄回得越吃,故而在此時寫信問候一句,也是為教玄素安心。
玄素見了信卻並未安心。
一來信不是寧知越寫的,二來信中未曾問起武安侯夫人知曉她的決定後是何樣的反應,這當是寧知越最在意的事,可她卻一句也不曾提起過。
玄素心裡不安,寧知越當初做這等決定時她便覺得不妥,得知她要撇下自己隨陳小川去振州她更是覺得她是有意避開自己。<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