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頁
看了一會兒,確認是傳國玉璽無誤,檀華放下帕子,看向王九郎,說道:「的確是傳國玉璽,聽百姓說三日之前皇宮燈火一夜未熄,而今是我父皇養病,太子下落不明,二哥蕭瀾臨朝,我久不在京,心中多有困惑,不知宮裡出了什麼事?王舍人又是如何得到此物?還請王舍人釋疑。」
王韶音低眉答道:「今年冬天大雪,太子殿下心系百姓,半月以前出京巡視地方,在此期間政事由丞相齊璟與二殿下共同主持,只是幾日之前,二殿下說太子殿下下落不明,陸續抽調了幾批兵馬出京搜尋,三日之前,二皇子與齊璟聯合五城兵馬司共同逼宮。當夜臣宿在宮中,聽見亂子便私藏玉璽出宮,如今京城中兵士明里搜尋盜賊,實為尋找玉璽。」
早知道王家九郎是神童,不知他還有這樣的急智和膽量,玉璽被藏起來,蕭瀾一定很著急,沒有玉璽就不可能有禪位詔書,而他只能算是篡位,所以蕭瀾身為皇子控制了整座皇城,也只敢當個挾天子的監國大臣,而不是直接登基。
「王舍人為什麼不把玉璽交給我二皇兄?」
其實假如王韶音把玉璽交給蕭瀾也是大功一件,而且他是太原王家子弟,出身世家、學識不凡,蕭瀾必定會重用他。
王韶音微微抬起頭,看著檀華說道:「公主,在下如今官任禮部侍郎。」
大昭中書舍人是四品官,主要負責編纂和起草官方文件、書籍、詔令,這個官職本身對國家政務和教育很重要,檀華曾經寫過的學生課本在定稿之後決定往下發放,就需要中書舍人寫一封官方說明發放給各級學校,這個官職本身具有很高的榮譽和地位,很多讀書人都向往這個官職,而這是王韶音的起點。
他做官還不到兩年就升任了禮部侍郎,檀華念頭一轉,忽然想到,王韶音當初幫自己逃婚的事情一定沒有被人知道。
王韶音見她瞪大一雙杏眼,雙眸中浮現訝色,他微微一笑,說道:「公主還記得燕歸嗎?」
檀華點點頭,疑惑王韶音為何這會兒提起燕歸,但想到他們都在御前供職,也許是相識的,但是王九郎覺得燕歸和她會有什麼關係?還是他知道什麼,不管他知道什麼檀華都不怕,她只是有一點疑惑。
王韶音想做什麼?
「公主知道,臣在陛下身邊掌管文書和制誥,」檀華點頭,王韶音繼續說:「有一事公主有所不知,三年前燕歸卸職驍龍衛將軍之後陛下對其另有任命,這件事的文書由下官經手,如今燕歸正在北方邊關鄂托城任大將軍,他手下統領二十萬人兵馬,公主可以寫一封親筆書信,說明情況,蓋上您的鳳印和這枚大印,召燕將軍帶兵入京平亂,燕歸深受王恩,有此兩枚印鑑他必然領命。臣在朝野內外也認識一些大小人物,可以打開城門,為燕將軍行方便,到那時公主必定能擒獲逆賊,終此暴亂。」
王韶音說話的時候一直注視著檀華的眼睛,檀華並沒有發現這一點,她認真聽王韶音的話,注視著他的目光分析他的意思,明明每個字都能聽懂,但總覺得他的話有什麼深意。
確實如他所說,燕歸深受王恩,燕歸也一定會聽她的話,更何況還有兩枚印鑑,足夠他取信於人,號令兵卒。
「事不宜遲,請公主動筆,在下即刻令人快馬加鞭將信送去。」
檀華沒有立刻行動,今日所聽的話一者來自管家,二是來自王韶音,都是別人的話,但她若是寫了這封信,燕歸一動便是幾萬兵馬,如此便是動用了邊疆守備。
她想了想,指了指玉璽,說道:「王郎冒險帶此物出宮,奉到我處,又告訴我這些消息,永壽十分感激。但此事涉皇位與數萬兵馬調動,非同小可,永壽離京半載,才踏足洛京,只聽言語實在不敢寫信,王郎且在此等候,容我去宮裡探看一番,再來寫這封信,非是不信,實是大事在前,不敢不慎,待驅亂平逆,永壽定然為王郎請功。」
「公主所言在理,只是如今宮裡守衛皆有二皇子的人把持,舉凡皇子公主,妃嬪女官一概許入不許出,公主入宮,如若被人發現,難免制於人,屆時諸事難成。」
檀華下榻,王韶音伸手扶住她的手臂,她腿有些麻了,正好借力,踩上鞋子。
她笑了笑,說道:「無礙,我找個可靠的人陪我去。」
第172章
檀華帶著青梅一起換上宮女衣裳離開, 兩人乘著暮色偷偷入宮。
王韶音留在檀華的別院裡等待,他藉口看風景站在廊下,僕人覺得奇怪, 但他是貴客,只好順他的心意。
司羽落地無聲, 輕飄飄走過來, 他穿一身黑, 像是雪夜裡的一抹幽靈。
王韶音卻在他靠近的時候轉過頭, 世家子弟當中,司羽從沒見過哪個人像王韶音這樣靈敏, 王韶音臉上掛著點清淡的微笑,禮貌客氣的樣子,說道:「郎君是陪公主一起回來的, 在路上對公主多有照顧, 舟車勞頓, 一路上很辛苦吧。」
永壽公主才回來,王韶音就過來了,司羽覺得王韶音一定是讓人時刻留意著城門和公主的幾座別院。他不知道王韶音為什麼問自己是否辛苦,按理來說也不必他問,應該只是聊天敘舊的交際閒話。
「區區小事, 何足掛齒。」<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王韶音低眉答道:「今年冬天大雪,太子殿下心系百姓,半月以前出京巡視地方,在此期間政事由丞相齊璟與二殿下共同主持,只是幾日之前,二殿下說太子殿下下落不明,陸續抽調了幾批兵馬出京搜尋,三日之前,二皇子與齊璟聯合五城兵馬司共同逼宮。當夜臣宿在宮中,聽見亂子便私藏玉璽出宮,如今京城中兵士明里搜尋盜賊,實為尋找玉璽。」
早知道王家九郎是神童,不知他還有這樣的急智和膽量,玉璽被藏起來,蕭瀾一定很著急,沒有玉璽就不可能有禪位詔書,而他只能算是篡位,所以蕭瀾身為皇子控制了整座皇城,也只敢當個挾天子的監國大臣,而不是直接登基。
「王舍人為什麼不把玉璽交給我二皇兄?」
其實假如王韶音把玉璽交給蕭瀾也是大功一件,而且他是太原王家子弟,出身世家、學識不凡,蕭瀾必定會重用他。
王韶音微微抬起頭,看著檀華說道:「公主,在下如今官任禮部侍郎。」
大昭中書舍人是四品官,主要負責編纂和起草官方文件、書籍、詔令,這個官職本身對國家政務和教育很重要,檀華曾經寫過的學生課本在定稿之後決定往下發放,就需要中書舍人寫一封官方說明發放給各級學校,這個官職本身具有很高的榮譽和地位,很多讀書人都向往這個官職,而這是王韶音的起點。
他做官還不到兩年就升任了禮部侍郎,檀華念頭一轉,忽然想到,王韶音當初幫自己逃婚的事情一定沒有被人知道。
王韶音見她瞪大一雙杏眼,雙眸中浮現訝色,他微微一笑,說道:「公主還記得燕歸嗎?」
檀華點點頭,疑惑王韶音為何這會兒提起燕歸,但想到他們都在御前供職,也許是相識的,但是王九郎覺得燕歸和她會有什麼關係?還是他知道什麼,不管他知道什麼檀華都不怕,她只是有一點疑惑。
王韶音想做什麼?
「公主知道,臣在陛下身邊掌管文書和制誥,」檀華點頭,王韶音繼續說:「有一事公主有所不知,三年前燕歸卸職驍龍衛將軍之後陛下對其另有任命,這件事的文書由下官經手,如今燕歸正在北方邊關鄂托城任大將軍,他手下統領二十萬人兵馬,公主可以寫一封親筆書信,說明情況,蓋上您的鳳印和這枚大印,召燕將軍帶兵入京平亂,燕歸深受王恩,有此兩枚印鑑他必然領命。臣在朝野內外也認識一些大小人物,可以打開城門,為燕將軍行方便,到那時公主必定能擒獲逆賊,終此暴亂。」
王韶音說話的時候一直注視著檀華的眼睛,檀華並沒有發現這一點,她認真聽王韶音的話,注視著他的目光分析他的意思,明明每個字都能聽懂,但總覺得他的話有什麼深意。
確實如他所說,燕歸深受王恩,燕歸也一定會聽她的話,更何況還有兩枚印鑑,足夠他取信於人,號令兵卒。
「事不宜遲,請公主動筆,在下即刻令人快馬加鞭將信送去。」
檀華沒有立刻行動,今日所聽的話一者來自管家,二是來自王韶音,都是別人的話,但她若是寫了這封信,燕歸一動便是幾萬兵馬,如此便是動用了邊疆守備。
她想了想,指了指玉璽,說道:「王郎冒險帶此物出宮,奉到我處,又告訴我這些消息,永壽十分感激。但此事涉皇位與數萬兵馬調動,非同小可,永壽離京半載,才踏足洛京,只聽言語實在不敢寫信,王郎且在此等候,容我去宮裡探看一番,再來寫這封信,非是不信,實是大事在前,不敢不慎,待驅亂平逆,永壽定然為王郎請功。」
「公主所言在理,只是如今宮裡守衛皆有二皇子的人把持,舉凡皇子公主,妃嬪女官一概許入不許出,公主入宮,如若被人發現,難免制於人,屆時諸事難成。」
檀華下榻,王韶音伸手扶住她的手臂,她腿有些麻了,正好借力,踩上鞋子。
她笑了笑,說道:「無礙,我找個可靠的人陪我去。」
第172章
檀華帶著青梅一起換上宮女衣裳離開, 兩人乘著暮色偷偷入宮。
王韶音留在檀華的別院裡等待,他藉口看風景站在廊下,僕人覺得奇怪, 但他是貴客,只好順他的心意。
司羽落地無聲, 輕飄飄走過來, 他穿一身黑, 像是雪夜裡的一抹幽靈。
王韶音卻在他靠近的時候轉過頭, 世家子弟當中,司羽從沒見過哪個人像王韶音這樣靈敏, 王韶音臉上掛著點清淡的微笑,禮貌客氣的樣子,說道:「郎君是陪公主一起回來的, 在路上對公主多有照顧, 舟車勞頓, 一路上很辛苦吧。」
永壽公主才回來,王韶音就過來了,司羽覺得王韶音一定是讓人時刻留意著城門和公主的幾座別院。他不知道王韶音為什麼問自己是否辛苦,按理來說也不必他問,應該只是聊天敘舊的交際閒話。
「區區小事, 何足掛齒。」<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