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頁
什麼駙馬?
管他呢!
第171章
路上已過了春節, 檀華一行回到洛京的時候還有一個半月就是春分。
離京差不多半年,不知現在家裡是什麼情況,蕭翀乾是想念她多一點, 還是生氣多一點,檀華隱藏身份便衣入城。
她要給蕭翀乾蕭恆兩個人一個驚喜。
才入洛京, 就見街上氣氛噤若寒蟬, 一隊隊披甲士卒從街上跑過, 路人縮頭退避, 有個負枷的中年男子被差役督促前行,一個年輕女眷帶著孩子跟著他送行, 檀華卻認識這個人姓蔡,是個御史。
此人在朝堂上,清正廉潔、直言敢諫, 去年夏天蕭恆說過蔡御史對庶務很有些見地, 想讓他去地方歷練一番, 回來轉到戶部任職。
只看附近百姓對他並無惡感,兩個差役亦是恭敬,檀華覺得事情不太一般。
檀華先帶人回到自己的一座別院,讓人安排了兩個客人起居,煮一些熱水給三人洗漱, 上一些好菜好飯讓兩人好好用一頓飯,她去書房找來管家詢問最近洛京的情形。
「太子殿下冬日出京巡行路上遭逢不測, 三日前二皇子蕭瀾宮變,如今皇上處境不明,二皇子監國理政, 不日將登大寶。有些對此質疑的官員因此獲罪,蔡御史因說二皇子名為代理國政實則謀反, 被判流放兩千里,宮變當夜朝野內外亂成一團,有多起小人作惡,是以近日兵馬早晚巡邏,捕捉盜匪。」
沒想到一朝回國竟是如此,檀華凝眉思索,她只記得蕭瀾一向風輕雲淡,分給他做什麼事情就做什麼,雖然做得好,卻不肯多做一分,有時候也為人情糊弄,因這一點,皇上和太子都斥責過他,蕭翀乾批評他最嚴重的話是「囿於小節,難成大事」。
但現在看來她這位二哥其實心里是有成算的,否則怎麼就做成了這樣一件大事?
若說蕭恆死了,檀華是絕對不相信的,如今說他生死未定,便可放下一半心。更擔心的卻是父親蕭翀乾,蕭翀乾年輕的時候沒有什麼事情難得住他,朝政上的事情他是最拿手的,沙場殺人不在話下,但如今,他已經不理朝政多年,多年茹素,且有年輕時在沙場留下的暗傷折磨,身體早已不如當初,也不知道父親如今還能殺敵嗎?而且蕭翀乾能對兒子忍下心嗎?
太子那邊不管怎麼樣,二哥那邊也不管怎麼樣,她得回宮看看父皇怎麼樣,最好是先偷偷到宮裡去探探底,親眼看看情況,再做打算。
招來靜候在一旁的侍女,檀華吩咐一個侍女:「你去看看兩位客人在做什麼,若是見他們都收拾好了吃過了茶飯就請來一見。」吩咐另一個侍女,說道:「臥室床下有個柳木箱子,裡面有個薑黃色包袱,你去拿來。」
包袱裡面有一套她從前放的宮女衣裳,是她放在這裡留作假扮宮女隱藏身份進出宮廷的備用衣裳,還沒用過幾次。
叮叮噹,方才離開的管家去而復返,手裡捧著一張名帖來到檀華面前,躬身說道:「主人,一位客人求見,他自言姓王。」
姓王的客人……檀華想到一個人,卻不確定,她接過名帖翻開,果然看見一個人名,是王韶音,還記得他那日行船送自己離開洛京,再聯想到此時京中大事,猜他來此也許與二皇子謀逆事有關,便道:「請他進來。」
侍女低頭引著王韶音來見,拉開門讓他進門,檀華只見一個年輕文士走進來,他穿一身月白色衣衫,修眉入鬢,俊目冷然,左眼眼尾有一顆小小的多情淚痣,讓他看起來總有一種化不開的秀致,凡是見這個人,注意力總是不由得在那顆淚痣上停留片刻。
他行了一禮,當先說道:「請公主屏退左右。」
檀華端正坐在榻上,擺擺手。
侍女與管家一起退下,此時文英和青梅也來了,因為檀華在待客,便上了茶水點心,請他們在一旁靜室等候。
未及問此人如何知曉自己歸京,檀華疑惑道:「郎君可是有什麼密事對我講?」
王韶音道:「臣有一物奉給公主,此時不可被旁人輕見。」說話同時,他摸入袖子,從裡面取出一個四方木盒,托在手中打開,入目即是藍田玉色,五龍扭結,檀華目露驚愕之色,她身形微微前傾,王韶音已經捧著盒子來到檀華面前,將裡面的玉璽取出,底部微微上翹傾斜,給檀華看其下的紅色印章,說道:「公主請看。」
只見印璽底部積年沾了一層紅膩印泥,可見幾個紅色的倒體字跡: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這是傳國玉璽?
檀華從王韶音手中接過玉璽,從懷裡摸出一張白帕子,往上面蓋了一下,她捧著帕子細看印上的圖章,這玉璽她自小看過千百遍,也見過不知多少扣過玉璽的奏摺,它經歷過千百歲春秋,有許多皇位更替,國朝演變留下的印痕,只看五條蟠龍絞結其中一條龍的須子少了一截,不經常把玩的人是注意不到的,方才她確定玉璽上有這條紋路,而印璽的圖章也有些深淺不同的細小紋路,檀華細細分辨字形和紋路。
王韶音侍立在一旁,這是他第一次距離檀華這麼近,能聞到她身上幽淡的香氣,從遠方歸來,她瘦了一些,也似高了一點,仍是烏髮如檀,雲髻鬆散,也許是剛剛沐浴過,細膩潔白的肌膚上有淡淡的水汽,她身上的香氣越發的清淡,也越發悠長,他垂下渴望的目光,只將視線搭在她的衣角。<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管他呢!
第171章
路上已過了春節, 檀華一行回到洛京的時候還有一個半月就是春分。
離京差不多半年,不知現在家裡是什麼情況,蕭翀乾是想念她多一點, 還是生氣多一點,檀華隱藏身份便衣入城。
她要給蕭翀乾蕭恆兩個人一個驚喜。
才入洛京, 就見街上氣氛噤若寒蟬, 一隊隊披甲士卒從街上跑過, 路人縮頭退避, 有個負枷的中年男子被差役督促前行,一個年輕女眷帶著孩子跟著他送行, 檀華卻認識這個人姓蔡,是個御史。
此人在朝堂上,清正廉潔、直言敢諫, 去年夏天蕭恆說過蔡御史對庶務很有些見地, 想讓他去地方歷練一番, 回來轉到戶部任職。
只看附近百姓對他並無惡感,兩個差役亦是恭敬,檀華覺得事情不太一般。
檀華先帶人回到自己的一座別院,讓人安排了兩個客人起居,煮一些熱水給三人洗漱, 上一些好菜好飯讓兩人好好用一頓飯,她去書房找來管家詢問最近洛京的情形。
「太子殿下冬日出京巡行路上遭逢不測, 三日前二皇子蕭瀾宮變,如今皇上處境不明,二皇子監國理政, 不日將登大寶。有些對此質疑的官員因此獲罪,蔡御史因說二皇子名為代理國政實則謀反, 被判流放兩千里,宮變當夜朝野內外亂成一團,有多起小人作惡,是以近日兵馬早晚巡邏,捕捉盜匪。」
沒想到一朝回國竟是如此,檀華凝眉思索,她只記得蕭瀾一向風輕雲淡,分給他做什麼事情就做什麼,雖然做得好,卻不肯多做一分,有時候也為人情糊弄,因這一點,皇上和太子都斥責過他,蕭翀乾批評他最嚴重的話是「囿於小節,難成大事」。
但現在看來她這位二哥其實心里是有成算的,否則怎麼就做成了這樣一件大事?
若說蕭恆死了,檀華是絕對不相信的,如今說他生死未定,便可放下一半心。更擔心的卻是父親蕭翀乾,蕭翀乾年輕的時候沒有什麼事情難得住他,朝政上的事情他是最拿手的,沙場殺人不在話下,但如今,他已經不理朝政多年,多年茹素,且有年輕時在沙場留下的暗傷折磨,身體早已不如當初,也不知道父親如今還能殺敵嗎?而且蕭翀乾能對兒子忍下心嗎?
太子那邊不管怎麼樣,二哥那邊也不管怎麼樣,她得回宮看看父皇怎麼樣,最好是先偷偷到宮裡去探探底,親眼看看情況,再做打算。
招來靜候在一旁的侍女,檀華吩咐一個侍女:「你去看看兩位客人在做什麼,若是見他們都收拾好了吃過了茶飯就請來一見。」吩咐另一個侍女,說道:「臥室床下有個柳木箱子,裡面有個薑黃色包袱,你去拿來。」
包袱裡面有一套她從前放的宮女衣裳,是她放在這裡留作假扮宮女隱藏身份進出宮廷的備用衣裳,還沒用過幾次。
叮叮噹,方才離開的管家去而復返,手裡捧著一張名帖來到檀華面前,躬身說道:「主人,一位客人求見,他自言姓王。」
姓王的客人……檀華想到一個人,卻不確定,她接過名帖翻開,果然看見一個人名,是王韶音,還記得他那日行船送自己離開洛京,再聯想到此時京中大事,猜他來此也許與二皇子謀逆事有關,便道:「請他進來。」
侍女低頭引著王韶音來見,拉開門讓他進門,檀華只見一個年輕文士走進來,他穿一身月白色衣衫,修眉入鬢,俊目冷然,左眼眼尾有一顆小小的多情淚痣,讓他看起來總有一種化不開的秀致,凡是見這個人,注意力總是不由得在那顆淚痣上停留片刻。
他行了一禮,當先說道:「請公主屏退左右。」
檀華端正坐在榻上,擺擺手。
侍女與管家一起退下,此時文英和青梅也來了,因為檀華在待客,便上了茶水點心,請他們在一旁靜室等候。
未及問此人如何知曉自己歸京,檀華疑惑道:「郎君可是有什麼密事對我講?」
王韶音道:「臣有一物奉給公主,此時不可被旁人輕見。」說話同時,他摸入袖子,從裡面取出一個四方木盒,托在手中打開,入目即是藍田玉色,五龍扭結,檀華目露驚愕之色,她身形微微前傾,王韶音已經捧著盒子來到檀華面前,將裡面的玉璽取出,底部微微上翹傾斜,給檀華看其下的紅色印章,說道:「公主請看。」
只見印璽底部積年沾了一層紅膩印泥,可見幾個紅色的倒體字跡: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這是傳國玉璽?
檀華從王韶音手中接過玉璽,從懷裡摸出一張白帕子,往上面蓋了一下,她捧著帕子細看印上的圖章,這玉璽她自小看過千百遍,也見過不知多少扣過玉璽的奏摺,它經歷過千百歲春秋,有許多皇位更替,國朝演變留下的印痕,只看五條蟠龍絞結其中一條龍的須子少了一截,不經常把玩的人是注意不到的,方才她確定玉璽上有這條紋路,而印璽的圖章也有些深淺不同的細小紋路,檀華細細分辨字形和紋路。
王韶音侍立在一旁,這是他第一次距離檀華這麼近,能聞到她身上幽淡的香氣,從遠方歸來,她瘦了一些,也似高了一點,仍是烏髮如檀,雲髻鬆散,也許是剛剛沐浴過,細膩潔白的肌膚上有淡淡的水汽,她身上的香氣越發的清淡,也越發悠長,他垂下渴望的目光,只將視線搭在她的衣角。<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