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頁
秦修文此時已經三十六歲了,很多人人到中年,難免身材走樣,但是秦修文卻一直保持著和往年一般無二的挺拔身材,歲月似乎尤其優待他,一張臉依然清俊雅致,看不出什麼細紋,如果脫掉了身上的官袍,走在這些少年學子之間,恐怕也不會太過違和。
但是如今,他站在高台上,氣勢內斂,卻依舊掩蓋不住一身光華,三十六歲的秦修文,沒有了年輕時如利器般的鋒銳,磨礪成了一塊真正的玉石,看似溫潤,但是這只是他的保護色,內里依舊堅毅無比,只見他輕輕揮一揮手臂,整場肅靜,再無一點聲音發出,所有人都豎起耳朵,生怕聽不清楚,或者漏掉了一星半點的內容。
「今日我們聚在一起,應該感謝向祭酒,若不是上次我們元宵猜謎我猜不中,沒辦法給我家小女贏到最大的那盞花燈,左右為難之際,是你們向祭酒挺身而出,幫了大忙,挽回了我在家中岌岌可危的顏面。不過向祭酒因此趁火打劫,要求我務必抽出時間過來致辭。所以,我來了。」
清冷低沉的聲音通過高台上的擴音設備傳向四方,讓最角落的人也能聽清秦修文的講話,秦修文說到這裡停頓了一瞬,目光看向向清,向清沒想到秦修文居然將這事說了出來,好笑之餘,忍不住朝著秦修文拱了拱手:「那說明咱們首輔大人言出必行!」
全場不少人笑了起來,沒想到看著有些嚴肅和距離的首輔大人一出場發言,就開了一個小玩笑,同時拉近了和大家之間的距離。
等到笑聲稍稍停止了一些,秦修文接著道:「今年有新生入國子監,也有第一屆在此磨礪了快三年的進士,將在五月底開始陸續前往大明各地任職,在這裡,我首先祝願入學者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也祝願馬上要結業的人,牢記初心,方得始終。」
很多人,聽到了這裡,忍不住挺了挺胸膛,恨不得大聲吶喊,告訴秦大人,自己絕對不會辜負他的期望!
但是馬上,秦修文話鋒一轉,語氣變得嚴肅起來:「有人曾問我,搞新式學堂,將好好的一個國子監變成了如今這幅模樣,四書五經不認真讀,盡弄一些歪門邪道,到底為何?」
當秦修文拋出這個話題的時候,有人憤怒,有人迷茫,有人不知所措,因為這確實是秦修文一力促成的政策,國子監人員構成複雜,雖然能入國子監讀書的都是既得利益者,但是人的屬性,註定了他們不是單獨的個體,他們同樣有家人、有朋友、有同窗。
對於卓之山這些人,他們當然是舉雙手贊成秦修文的政策,可是對很多其他人來講,秦修文的政策或許侵害了他們身邊人的利益,有些人勤學苦讀大半輩子,將四書五經各類註解倒背如流,八股文寫的爐火純青,結果一朝改制,自己大半輩子的心血付諸東流,他們又該何去何從?
不是所有人都有從頭再來的勇氣,甚至有些人願意放下身段從頭再來,可是那些猶如聽天書一般的數學、物理、化學之流,到底是什麼東西?又該何處下手?對於習慣了文科思維的人來說,這簡直就是滅頂之災。
當然,若是要死嗑四書五經也可以,但是如今每科取士的人數不等,要像以前一樣從四書五經中取士,難度太高太高,朝廷給出的解釋是,這類人才已滿,朝廷暫時沒有空缺。
有空缺的是什麼位置?是那些他們不想去接觸的科目。
縱然他們已經是國子監的學生,未來前途無量,但是對於身邊人的遭遇,依舊唏噓。
所以,在此時此刻,秦修文率先拋出這個問題,所有人都感覺異常棘手,剛剛歡樂祥和的氛圍一下子散了,很多人都緊抿嘴唇,不敢多言。
這是朝廷的決策,他們再莽撞,也不敢妄言。
第208章 番外十◎開學致辭(下)◎
這些年輕學子因為上頭突如其來的政策變化,而不得不改變原來的讀書方向,轉而從頭學起,去研究以前並不熟悉的數學物理等科目,但是究竟為何要去學這些,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想的明白。
就像最開始,為什麼大家一定要學四書五經,可能每個人都能從中總結出各種必要學習這些的道理,但是為什麼不是其他書籍,非得是這幾本書?沒人能說的清楚。
這必須要有更高一層的眼光和更開拓的思維,才能講清楚這件事的根本,但在這個時代,實在是太過超出這些學子的能力了。
他們只是被時代命運選中的幸運兒,可以在合適的年紀,從頭學習一些他們並不抗拒的知識,哪怕心裡有過質疑,也不敢公然頂撞首輔大人。
於是,接下來他們聽到了一段足以改變他們未來人生道路的話。
「四書五經里自然有先賢的思想,讓我們從思想上不會走偏,但是對於實際的應用,卻需要我們更廣博的知識,我不是讓大家就拋棄以前的文化了,而是想要告訴大家,如今還想在大明做官,要求變高了,不是只會讀幾本聖賢書就夠了。在工部,作為下官至少能寫會算,可以畫出房屋結構的草圖;在戶部,各種記帳手法、算術解法都要瞭然於胸;在兵部,探究熱武器的結構構造、目前炮彈的發射軌跡、軍營軍餉、武器、裝備的管理和採買,這些都需要最紮實的應用知識來補充,就算成了上官,底下的人也不能隨意欺瞞了你去,這就是大家要學這些科目的最根本的道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但是如今,他站在高台上,氣勢內斂,卻依舊掩蓋不住一身光華,三十六歲的秦修文,沒有了年輕時如利器般的鋒銳,磨礪成了一塊真正的玉石,看似溫潤,但是這只是他的保護色,內里依舊堅毅無比,只見他輕輕揮一揮手臂,整場肅靜,再無一點聲音發出,所有人都豎起耳朵,生怕聽不清楚,或者漏掉了一星半點的內容。
「今日我們聚在一起,應該感謝向祭酒,若不是上次我們元宵猜謎我猜不中,沒辦法給我家小女贏到最大的那盞花燈,左右為難之際,是你們向祭酒挺身而出,幫了大忙,挽回了我在家中岌岌可危的顏面。不過向祭酒因此趁火打劫,要求我務必抽出時間過來致辭。所以,我來了。」
清冷低沉的聲音通過高台上的擴音設備傳向四方,讓最角落的人也能聽清秦修文的講話,秦修文說到這裡停頓了一瞬,目光看向向清,向清沒想到秦修文居然將這事說了出來,好笑之餘,忍不住朝著秦修文拱了拱手:「那說明咱們首輔大人言出必行!」
全場不少人笑了起來,沒想到看著有些嚴肅和距離的首輔大人一出場發言,就開了一個小玩笑,同時拉近了和大家之間的距離。
等到笑聲稍稍停止了一些,秦修文接著道:「今年有新生入國子監,也有第一屆在此磨礪了快三年的進士,將在五月底開始陸續前往大明各地任職,在這裡,我首先祝願入學者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志存高遠、腳踏實地,也祝願馬上要結業的人,牢記初心,方得始終。」
很多人,聽到了這裡,忍不住挺了挺胸膛,恨不得大聲吶喊,告訴秦大人,自己絕對不會辜負他的期望!
但是馬上,秦修文話鋒一轉,語氣變得嚴肅起來:「有人曾問我,搞新式學堂,將好好的一個國子監變成了如今這幅模樣,四書五經不認真讀,盡弄一些歪門邪道,到底為何?」
當秦修文拋出這個話題的時候,有人憤怒,有人迷茫,有人不知所措,因為這確實是秦修文一力促成的政策,國子監人員構成複雜,雖然能入國子監讀書的都是既得利益者,但是人的屬性,註定了他們不是單獨的個體,他們同樣有家人、有朋友、有同窗。
對於卓之山這些人,他們當然是舉雙手贊成秦修文的政策,可是對很多其他人來講,秦修文的政策或許侵害了他們身邊人的利益,有些人勤學苦讀大半輩子,將四書五經各類註解倒背如流,八股文寫的爐火純青,結果一朝改制,自己大半輩子的心血付諸東流,他們又該何去何從?
不是所有人都有從頭再來的勇氣,甚至有些人願意放下身段從頭再來,可是那些猶如聽天書一般的數學、物理、化學之流,到底是什麼東西?又該何處下手?對於習慣了文科思維的人來說,這簡直就是滅頂之災。
當然,若是要死嗑四書五經也可以,但是如今每科取士的人數不等,要像以前一樣從四書五經中取士,難度太高太高,朝廷給出的解釋是,這類人才已滿,朝廷暫時沒有空缺。
有空缺的是什麼位置?是那些他們不想去接觸的科目。
縱然他們已經是國子監的學生,未來前途無量,但是對於身邊人的遭遇,依舊唏噓。
所以,在此時此刻,秦修文率先拋出這個問題,所有人都感覺異常棘手,剛剛歡樂祥和的氛圍一下子散了,很多人都緊抿嘴唇,不敢多言。
這是朝廷的決策,他們再莽撞,也不敢妄言。
第208章 番外十◎開學致辭(下)◎
這些年輕學子因為上頭突如其來的政策變化,而不得不改變原來的讀書方向,轉而從頭學起,去研究以前並不熟悉的數學物理等科目,但是究竟為何要去學這些,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想的明白。
就像最開始,為什麼大家一定要學四書五經,可能每個人都能從中總結出各種必要學習這些的道理,但是為什麼不是其他書籍,非得是這幾本書?沒人能說的清楚。
這必須要有更高一層的眼光和更開拓的思維,才能講清楚這件事的根本,但在這個時代,實在是太過超出這些學子的能力了。
他們只是被時代命運選中的幸運兒,可以在合適的年紀,從頭學習一些他們並不抗拒的知識,哪怕心裡有過質疑,也不敢公然頂撞首輔大人。
於是,接下來他們聽到了一段足以改變他們未來人生道路的話。
「四書五經里自然有先賢的思想,讓我們從思想上不會走偏,但是對於實際的應用,卻需要我們更廣博的知識,我不是讓大家就拋棄以前的文化了,而是想要告訴大家,如今還想在大明做官,要求變高了,不是只會讀幾本聖賢書就夠了。在工部,作為下官至少能寫會算,可以畫出房屋結構的草圖;在戶部,各種記帳手法、算術解法都要瞭然於胸;在兵部,探究熱武器的結構構造、目前炮彈的發射軌跡、軍營軍餉、武器、裝備的管理和採買,這些都需要最紮實的應用知識來補充,就算成了上官,底下的人也不能隨意欺瞞了你去,這就是大家要學這些科目的最根本的道理。」<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