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工部尚書早就吃足了丞相的排骨,自然是默默認真執行。

  丞相不關心的事,你糊弄造假都不要緊,丞相關注的事,你最好拿出十二萬分的心神來認真對待,否則就是跟自己過不去。

  這就是在丞相手下做官的心得體會。

  你貪個小錢,撈個美人,收點銀錢都不是大事,可一旦你攤上大事,那也就到頭了。

  孟明遠跟著幾名屬官在工部的工坊察看他們試製的農具。

  “這些明日便可以到田間試用。”

  孟明遠點頭,“到時候再看效果吧。”

  雖然無法機械化,但是至少能提高效率也是好的。

  邊塞之地的糙場、牧場、農場這些年也有了明顯的效果,馬匹牲畜也都漸漸興旺起來,到時候便都是有力的生產力支持。

  事情總是要開始做,才能漸漸看到收穫的希望,所以臨淵羨魚,永遠不如退而結網。

  ☆、第151章

  一些所謂的變革便如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在不知不覺一點一滴中影響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等人們驚覺的時候才發現原來如此!

  這便是歷侍三朝的孟相所帶給慶朝百姓的感悟。

  當年丞相大人大力倡導在邊城圈地種植糙場,培植牧場,養殖牲畜,如今農具變革,那些以糙場、牧場養殖而出的牲畜便成了最有力的生產力。

  你若說丞相當年只為小部分人謀財路,如今卻不得不承認是自己的目光短淺了。當其時,也只有小部分人才有那個實力進行丞相這種計劃,而不花費國家一錢一兩。

  最終,國家卻是既得利益者。

  因為,當年的圈地之約,便是以當朝廷需要時需無償向朝廷捐獻牲畜及戰時用馬,當然這捐獻之數也是每年有所定額的,並不會有竭澤而漁之事發生。

  丞相畫了一個大餅給他們,許他們以莫大的利益,又讓他們以利益交換。

  用荒灘戈壁,用時間為朝廷做成了一筆有賺無賠的大買賣。

  時間跨度大,但是等到驗收成果時卻是格外喜人。

  糙蛇灰線,伏脈千里。

  真乃國相本色!

  這些年來,邊塞之地每年向朝廷捐獻的牲畜馬匹無數,而利用那些捐獻而來的成年牲畜馬匹,朝廷又順利交、配繁衍出下一代,大大節約了成本,解決了不少的用度開支。

  無論軍用民生均有照弗到,可謂是面面俱到。

  至於各場主有無欺上瞞下之舉,答案當然是——有!

  “爹,您以前未動他們,怎麼如今卻要動了?”既然要動,何不當初便雷霆拔除?姑息這麼些年此時又動,豈非徒增麻煩?

  丞相大人笑了,對兒子的問題不答反問:“咱們府里每逢年節時宰殺的牲畜選的是什麼樣的?”

  孟三公子稍一想便明白其中內涵,不由跟著笑了,“膘肥肉厚,可以宰來吃了。”

  丞相大人笑而不語。

  清朝時巨貪和珅伏法時,便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

  有些人縱容他們不是寵溺,而是不到動的時候,要動就是連根拔起,讓他們賠得褲子都穿不上,這才夠徹底。

  所以,最終那些想討便宜占國家大便宜的人,失去了既得利益,朝廷無償收回了牧場,收歸國有。

  這是一個警示。

  而從未有所欺瞞,年年按時捐獻的場主便成功得到了他們當年所簽牧場的所有權以及得到了不再捐獻的豁免權。

  而當初的優惠政策,後人卻是不可再得。

  所以當時丞相才會對人言及“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吃虧就是討便宜,這句俗話從來不是欺騙世人的存在。

  丞相用事實告訴大家要相信老天疼憨人,弄虛作假害的始終是你自己。

  而這些年,邊疆兵團閒時開墾良田牧場無數,綠化邊關周遭環境,無意之間將疆域擴充以千里計,在一些原本杳無人煙的地帶也開始駐紮了兵團,宣示了主權。

  這都是在潛移默化之間完成的,兵不血刃開疆擴土。

  開疆擴土並非一定要刀兵相向,向一些貧瘠荒地、沙漠進軍,戰勝了你便得到了,進而穩固便好。

  百姓富足,人口自然就會增加,邊疆貿易繁榮,自然而然會吸引人前往淘金,爾後便會成為久住人口,落地開花。

  文昌帝在看到最新的慶國疆域圖時,也得到了相關部門給予的情報匯總,因而知道了這幾十年間自己的相父究竟都做了哪些不為人知的努力。

  這就是美人爹爹兒時常說的天道酬勤,人有志,天不負!

  移民毋須朝廷政令,百姓自然會趨利而往。

  “以利趨之,較以令使之更為人性,也更為順應天道。”這是丞相大人對兒子的教導。

  順勢而為,這便是美人爹爹立身處事的原則,這樣的原則讓他身處政治漩渦而始終屹立不倒。

  美人爹爹從不會炫耀自己為國做了什麼,他只是在恰當的時機做些恰當的事,選擇最好的利益分配罷了。

  這才是國相的胸襟與眼界。

  文昌帝回京乃是因為夫妻避孕不當導致皇后又被藍田種玉,只能暫時回京安胎。

  皇帝坐鎮金鑾殿,丞相大人自然便可以回家繼續宅著。

  孟明遠就是這樣的人,沒人作主,他可以一肩擔起,作主的人回來,他也可以立馬撒手不管,回去休閒度日。

  接手相父為自己鋪成的平坦大道,文昌帝心中感慨萬千。

  只是,丞相接到了一封請柬,他拿著含笑看了半天。

  “老爺在笑什麼?”程雪蘭剝著手裡的一粒桔子笑著問了一句。

  孟明遠將那請柬放到一邊,也拿了顆桔子剝,漫不經心地道:“一位故人相邀,請為夫一敘罷了。”

  “老爺看這半天是去還是不去?”

  “原本是沒多大興趣,可這日子過得也委實是有些乏味,不妨過去瞧瞧,就當是娛生活了。”

  程雪蘭“噗哧”一聲就笑了,“老爺不是說要偷得浮生半日閒麼?”

  “平淡的日子是真實,但是偶爾的刺激也是必須的。”

  程雪蘭卻聽出了幾分別的味道,不由橫了一眼過去,啐了一口,“大白天的。”

  孟明遠聞言戲謔地笑道:“夫人是想到哪裡去了?此刺激非彼刺激,只是一種形容詞,並非是動詞。”

  程雪蘭徐娘半老的臉上泛上少女般的紅暈,呸了一聲,放了一瓣桔子到口中用力嚼了起來。

  “一會兒為夫便在家用飯了,去會會這位舊友,順便蹭頓飯。”丞相大人說得臉不紅心不跳,絲毫不認為這樣說會顯得自家小氣吝嗇愛占小便宜。

  “好。”

  這位邀約丞相的故人是誰呢?

  孟明遠一步一步踏上酒樓二樓,在看到雅間已經等候在內的江生時,意味深長地笑了,搖著手中的扇子,緩步過去,在客座落坐。

  “江大人,久見了。”

  “相爺。”

  “難得江大人有請客的興致,近來可是有什麼喜事?”對於這位李氏的第二任丈夫,丞相大人並無好感,急功近利,貪慕虛榮,好大喜功之輩,如今出了差錯,卻又厚顏無恥尋上門來。

  這樣的臉皮厚度孟明遠自愧不如,只能甘拜下風。

  幾名妙齡少女魚貫而入,將一盤盤精緻的菜餚擺放上桌,然後退立二人身後隨時服侍。

  “相爺,請用。”

  “慢,江大人還是先說目的,否則這頓飯本相還真是有些不敢下箸,怕會消化不良。”

  江生面上微有尷尬之色,“相爺何必明知故問。”

  孟明遠淡然一笑,“哦?是我明知故問嗎?”

  “此次涼州之事還望相爺……”

  孟明遠伸手阻止他繼續說下去,道:“涼州之事證據確鑿,乃是鐵案,本相亦無能為力。”

  “相爺,我們之間的些許舊怨不該讓相爺記恨如此之久。”

  “舊怨?”孟明遠笑了,“本相倒不知與江大人尚有舊怨。”

  “當年下官因下堂妻李氏而與相爺有所衝突,實是年少氣盛一時衝動,如今事過境遷,往事早已隨風,相爺何必還因那一不賢的婦人而耿耿於懷?”

  原來,這個世上真的有如此恬不知恥之輩!

  他竟然一直便認為自己與他有讎隙,而這讎隙的原因是因為李氏,難道他竟然從來不明白是他自己耿耿於懷當年才會無事生非主動前來挑釁?後遭開華帝嫌惡而至這些年始終仕途不順?

  不知反省自身,卻將所有的過錯都加諸到旁人身上,這樣的人……孟明遠只能在心裡冷哼了。

  他原以為江生此人就算再是不堪,為了兒子肯向昔日自己認定的對頭低頭相求也該給予一些正面的肯定。可是,此時此刻,孟明遠卻真的只想拿起手邊的酒杯,將其中的酒迎面朝他潑過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