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丞相大人不想做如此推測,可是又不得不做如此推測。

  不做最壞的預測,一旦事實比預測更糟,那才真是要命。

  孟明遠不想將人做最惡毒的猜測,但是人心有時比猜測的更加的歹毒!

  一路快馬加鞭,丞相一行趕回京城的時候,正好趕上京城的第一場初雪,白茫茫大地一片真乾淨!

  丞相的馬車一路直達宮門,暢通無阻。

  “臣,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相父免禮。”即使只是拱手禮,文昌帝也是不敢多受的,急忙伸手虛扶。

  “聖上切勿太過悲戚,當以國事為重。”

  “朕知道,相父一路辛苦了。”

  “多謝聖上體恤,臣還好。”

  “原不該讓相父這般奔波勞累的,只這是先帝遺命,朕也無法。”

  “臣明白。”

  “相父——”文昌帝的神情有些冷肅。

  “聖上?”

  文昌帝狠狠閉了下眼,道:“相父可知先帝為何會突然崩逝?”

  孟明遠心裡就是一咯噔,聽話聽音兒,鑼鼓聽聲兒,新帝這話里透露出的味道很不對!

  怕有大事……

  尼煤啊!

  怕什麼來什麼,就不能讓人過幾年舒心的日子嗎?

  “先帝下旨後宮諸妃一律殉葬包括——皇太后。”文昌帝的眉頭皺起來,皇后殉葬歷朝歷代鮮少,可父皇這道遺命卻讓他這新帝頗是為難。

  皇太后畢竟是他生母,讓生母殉葬之事……

  丞相大人朝著新帝鄭重施了一禮,道:“聖上,老臣做一惡人不難,難的是這世上並無後悔之藥。”他知道小四兒在猶豫什麼,逼生母殉葬史書之上必將對他有所微詞,即是現在只怕朝上也是奏本滿天飛。

  大臣們別的本事或者不行,但是扯著宗族禮法跟皇帝扯皮,這種事他們幹起來特別的得心應手和團結一致。

  “此事朕並無他人可議,只能說與相父了……”爹啊,您給我拿個主意吧。

  “聖上,何不讓太后居地陵,如此一來聖上便不算有違先帝遺命,又可保下太后一命。”

  文昌帝面色一喜,“此法甚好。”

  好嗎?

  丞相大人心裡卻很是不以為然的,讓活人居地陵,且終日守著先皇的棺槨度日,時間長了,只怕是要崩潰的。

  可是,這些話丞相卻是不會對新帝說的,對於太后此人,丞相沒機會就不說了,有了機會斷然是會摁死她的。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必得斬糙除根。

  先帝讓皇宮諸妃一律殉葬,這道遺命透露出來的東西太多了。

  開華帝的突然崩逝只怕問題出在後宮,而董後身為中宮之主難辭其咎,盛怒之下的帝王哪裡管你其他,下這樣一道遺命也無可厚非。

  翌日開朝。

  文昌帝宣旨,移太宮至帝陵之下生活,一則全太后與先帝夫妻之情,二則全新帝孝心。

  “陛下純孝。”不少大臣開始拍皇帝馬屁。

  這種事自然是人人不肯落後,一時之間朝野俱是對新帝的讚譽之聲。

  丞相卻在心中冷笑。

  文昌帝亦在心中冷笑。

  太后移居地宮之後,不及三月抑鬱過度,終自縊追隨先帝而去。

  事情的結局在孟明遠的預料之中,他將早就打好腹稿的奏本寫好呈了上去,並附一篇洋洋灑灑千字的華麗祭文。

  眾所周知,丞相甚少寫錦繡華章,給太后的這篇祭文簡直可以說讓許多人意外了。

  這樣用華麗詞藻堆砌而出的祭文,通篇是對太后的溢美之詞,用得是恰到好處,令人拍案叫絕。

  人都死了,說些好話怕什麼?

  就當是送她上路的哀樂好了,哀樂再動聽,那也是哀樂,是無法讓人笑出來的。

  “聖上,此為先帝賜予老臣的密詔。今老臣還與聖上,聖上乃一國之尊,後宮只冬妮一人,實是冷清了些,亦有失國體,臣請聖上廣選秀女充裕後宮,令皇嗣繁盛。”

  文昌帝的臉色卻並不好看。

  美人爹爹不信他,亦不看好他,所以美人爹爹寧可自己打破眼前的困局,扔出自己全部的底牌,這是置之死地而後生。

  如果二丫終免不了心傷,那麼丞相寧可早早讓她嘗到這苦痛,早斷早了。

  “如今皇后身懷有孕,相父何以如此不考慮皇后心情?”

  “聖上,這是老臣的為父之心,皇后會懂的。”

  皇后確實懂,她知道父親是為自己好,父親在為自己打一局天牌,如果這一局能贏,那麼她才是真正的無後顧之憂。

  帝王心思畢竟難測……

  “朕非無信之人,亦非無情之人,此事慢說先帝有密詔在前,就算無此密詔,朕娶皇后之時亦知孟家家規。

  朕雖貴為一國之君,亦知君子無信不立的道理。

  正因為朕是皇帝,才更要以身作則,否則帝王威信何在?朕如何面對滿朝文武,如何面對天下臣民?”

  文昌帝當即下旨公示天下,此生後宮只孟後一人,天下共鑒。

  丞相大人功成身退。

  如果他日皇帝食言而肥,自有天下人的悠悠眾口等著他。

  就算帝威無人敢攢其纓,千百年後也自有世人評說。生前奈何不了你,身後也不會讓你留個好名聲。

  丞相雖歸朝,但卻輕易不上朝,不過是徒然掛了一個虛銜兒。

  先帝遺命,丞相輔國。

  丞相不歸,新帝難以向天下交待。

  丞相不朝,卻無可厚非。

  孟明遠深知,功成而弗居的道理。

  有時候保全之道並非求強,示弱亦是良方。

  帝後事諧,如今已孕有一子一女,皇后如今亦再次受孕,足見帝寵。

  國喪期不孕這事對於帝王是不適用的,因為皇家子嗣為重,尤其是在皇帝後宮只有一人的情況下,皇嗣尤為重要。

  對於女兒如此頻繁的受孕,丞相免不了要為女兒多想一些。

  宅在府里的丞相大人便開始致力於研究婦人產後調理之方,成功之後便進與後宮。

  皇后因此大受助益。

  文昌帝亦因此多有受益。

  只不過,此等良方自然便成為了宮廷秘方,難以惠及普通百姓。

  對於丞相來說,旁的倒沒什麼,本就是為了女兒才做的東西,留置後宮也無妨。只是他一想到宮廷秘方就會忍不住想起曾經的趙麗蓉老師的那個著名的小品《打工奇遇》,宮廷胡蘿蔔,宮廷白蘿蔔……只要是沾了宮廷兩字,那就身價倍增。

  哈哈哈……

  ☆、第149章

  又到大比之年!

  京城又是舉子云集,才子匯萃,那真是如蘿蔔開會一般的色彩紛呈啊。

  今年的主考又是讓天下舉子內牛不止的相國大人——陛下,您就讓相國踏踏實實在家榮養不行嗎?這年年放出來禍害他們是要鬧哪樣?

  苦逼、內牛、悲摧……

  應試的舉子一邊在心裡慘叫抱怨,一邊開始努力積極尋找應對良方,誰也不知道今年相國會出什麼樣天怒人怨的試題來為難他們啊。

  其實,丞相大人表示自己真心很冤枉,他根本不想為難他們的好不好,可是皇帝總不肯放他在家養老,他也沒辦法是不是?

  總之,說多了都是淚啊。

  只不過,當殿試的舉子們看到策問題目的時候,差點兒一頭栽死在長几上。

  策問的題目——農業生產技術對國民生產力的價值!

  竟然仍然是上一屆科考的策問?!

  相國大人,您偷懶是否偷得太過光明正大和無恥了一點點?

  對於這個策問與上一年重複的問題,不止六部尚書問過丞相大人,就是文昌帝也問過。

  丞相大人的回答是“上年沒能解決的問題,本年繼續解決”,言下之意,解決不了以後這就是固定題目了,坑爹啊!

  當然,這話六部尚書是不會外傳的,他們怕引起舉子們暴動,更怕泄題被關小黑屋!

  偷懶之說,丞相大人是絕對不會承認的,他只是要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罷了,雖然那個問題根本就是他自己製造出來的。

  ……

  文昌帝突然有些理解美人爹爹為什麼那麼願意為難舉子們了,依他坐在金鑾殿龍座上旁觀的感受來講,看那些號稱學富五車的士子們愁眉苦臉抓耳撓腮不得其門而入的表情,實在是太有——報復的快感了!

  這讓文昌帝小時候被美人爹爹嚴格教育,無盡考較的人生經歷得到了極大的平衡,很治癒!

  不是一個人倒霉的心態很真我的得到了體現。

  至於那個弄出這個策問題目的主考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