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頁
別的官員在劈頭蓋臉聆聽愛的教誨時,鎮國公吃著時令的水果對顧淮進行愛的教誨。
天子的暗衛時不時光顧鎮國公府。
日日能看到軟布包裹著腦袋的鎮國公手握馬鞭,一鞭子一鞭子甩向莫名其妙暫時失語的顧淮,甚至突發奇想點火燒了顧淮的棲山院。
顧淮像瘋了一般衝進火場,最後抱出了一堆灰燼。
然後不吃不喝,坐在廢墟上作畫。
畫的亂七八糟,人不人鬼不鬼,畫完又付之一炬。
最終,暗衛得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結論。
行刺之事,真假不論,但鎮國公和顧世子的瘋癲之症怕是確鑿無疑了。
於是,暗衛將此消息稟明了天子。
天子將信將疑,有心再試探一番,卻不曾想北地又生變了。
在永寧侯大軍靠近北境軍駐地時,北境軍放出了大招。
珩太子。
景襄帝唯一的皇子,蕭珩。
昔日宮中發生變故,對外宣稱景襄帝暴斃,而珩太子在一場火災中喪生。由於景襄帝並無子嗣,康親王隨後即位。
如今,蕭珩出現了。
皇權的正統,只能有一個。
蕭珩的存在,使得天子蕭遙的皇位仿佛突然失去了支撐,變得岌岌可危。
多年來的擔憂終於成為現實的那一刻,蕭遙感到的是一種仿佛塵埃終於落定的釋然。
一個十幾歲出頭的少年,一個發須皆白的老人,一個久居長寧宮鮮少見外人的婦人,哪怕有北地那些不敬皇權的亂軍,也成不了大氣侯。
區區北境!
他還有南境、西境大軍,還有東境水軍。
再說了,如今的北境軍戰力已遠不及昔日。
這一次,是他徹底坐穩皇位的機會。
宮裡的內侍,朝堂的百官,敏銳地察覺到天子身上那一絲微妙的變化。
不是暴怒,而是癲狂的欣喜。
想不通,也想不明白。
長寧宮。
「皇嫂。」
蕭遙攜帶著兩壇陳年佳釀,這些酒已有數十年的歷史,壇身還沾著斑駁的泥土。
「這是父皇在皇兄出生那年埋在東宮桂花樹下的。」
「埋了三壇,一壇啟封於皇兄大婚,一壇啟封於皇兄登基後的第一個中秋夜,只是僅剩下的一壇。」
旋即,他輕輕搖晃著右手的酒罈,臉上的笑容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難以言表的嫉妒與怨恨。
「這一壇是蕭承出生那年,皇兄和皇嫂親手埋下的。」
「皇兄效仿父皇,埋了三壇。」
「誰曾想,蕭承與舒願定情,白白浪費了一壇。」
「皇嫂,您和皇兄總說視朕為親子,可為什麼蕭承有的,朕沒有。」
「您和皇兄替朕埋一壇也好啊。」
「今日,皇嫂想先喝哪一壇。」
蕭遙雙眼猩紅,似是酗酒的酒徒口無遮攔,可身上卻不見半分酒氣。
謝太后默默誦完一遍往生經,才麻木的抬眼看去「這是斷頭酒?」
「怎麼會呢。」蕭遙把酒罈子放在小佛堂僅有的一張桌子上,起身在佛台下的暗格里捧出一個機關錦盒,嫻熟的打開。
那一抔被鮮血染紅的土就這樣顯露而出。
隨後,蕭遙轉動了牆角佛龕中的金佛像,隨著一聲沉悶的響聲,一側的牆壁上悄然開啟了一道門扉。門後隱藏著一間狹小的房間,房間被一塊紅布所遮蔽。
伸手,一把扯下紅布,密密麻麻的牌位赫然顯現。
是死在那場宮變里的謝家人的牌位。
「皇嫂以為朕不知長寧宮的暗格和密室嗎?」
「朕是皇嫂養大的啊。」
「朕為了讓皇嫂有所寄託,近四年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皇嫂在長寧宮祭拜謝家人,給謝家人供奉香火和燒紙錢。」
「朕做的這一切,皇嫂怎麼就看不見呢。」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皇嫂是蕭家人,不再是謝家人,謝家覆滅不影響皇嫂的榮華富貴。」
「蕭承死了,朕可以把皇嫂當母親奉養。」
「皇嫂,何必執迷不悟呢。」
蕭遙看著一排又一排的牌位,眼神晦澀。
謝太后嗤笑一聲「哀家可不敢將覬覦哀家夫君的亂倫之輩視作兒子。」
「蕭遙,你說是不是。」
「你那份心思啊,真真是惹的文成帝噁心至極。」
文成帝是有雄才大略的能君。
能君,自然君臨天下。
被自己親手養大的幼弟覬覦,足以讓文成帝倒胃口。
「皇嫂。」
蕭遙的指尖摩挲著牌位,渾不在意道「這些話激怒不了朕。」
「成王敗寇。」
「四年前,朕贏了。」
「謝家覆滅,楚家流放,朝中官員大換血。」
「朕找了蕭珩四年,他終於肯出來了。」
「這一次,朕依舊能贏。」
「待朕百年後,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與皇兄合葬可好?」
「皇嫂可要一起?」
「至於噁心與否,皇兄死了十餘年了,早就不能親口告訴朕了。」
「多年前皇兄曾說過,朕若錯了,他會直接指出來,督促朕改過。」
「皇兄沒開口,說明朕沒錯。」
謝太后心中湧起一陣寒意,連看一眼都覺得多餘。
「若要賜死,那便快些吧。」<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天子的暗衛時不時光顧鎮國公府。
日日能看到軟布包裹著腦袋的鎮國公手握馬鞭,一鞭子一鞭子甩向莫名其妙暫時失語的顧淮,甚至突發奇想點火燒了顧淮的棲山院。
顧淮像瘋了一般衝進火場,最後抱出了一堆灰燼。
然後不吃不喝,坐在廢墟上作畫。
畫的亂七八糟,人不人鬼不鬼,畫完又付之一炬。
最終,暗衛得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結論。
行刺之事,真假不論,但鎮國公和顧世子的瘋癲之症怕是確鑿無疑了。
於是,暗衛將此消息稟明了天子。
天子將信將疑,有心再試探一番,卻不曾想北地又生變了。
在永寧侯大軍靠近北境軍駐地時,北境軍放出了大招。
珩太子。
景襄帝唯一的皇子,蕭珩。
昔日宮中發生變故,對外宣稱景襄帝暴斃,而珩太子在一場火災中喪生。由於景襄帝並無子嗣,康親王隨後即位。
如今,蕭珩出現了。
皇權的正統,只能有一個。
蕭珩的存在,使得天子蕭遙的皇位仿佛突然失去了支撐,變得岌岌可危。
多年來的擔憂終於成為現實的那一刻,蕭遙感到的是一種仿佛塵埃終於落定的釋然。
一個十幾歲出頭的少年,一個發須皆白的老人,一個久居長寧宮鮮少見外人的婦人,哪怕有北地那些不敬皇權的亂軍,也成不了大氣侯。
區區北境!
他還有南境、西境大軍,還有東境水軍。
再說了,如今的北境軍戰力已遠不及昔日。
這一次,是他徹底坐穩皇位的機會。
宮裡的內侍,朝堂的百官,敏銳地察覺到天子身上那一絲微妙的變化。
不是暴怒,而是癲狂的欣喜。
想不通,也想不明白。
長寧宮。
「皇嫂。」
蕭遙攜帶著兩壇陳年佳釀,這些酒已有數十年的歷史,壇身還沾著斑駁的泥土。
「這是父皇在皇兄出生那年埋在東宮桂花樹下的。」
「埋了三壇,一壇啟封於皇兄大婚,一壇啟封於皇兄登基後的第一個中秋夜,只是僅剩下的一壇。」
旋即,他輕輕搖晃著右手的酒罈,臉上的笑容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種難以言表的嫉妒與怨恨。
「這一壇是蕭承出生那年,皇兄和皇嫂親手埋下的。」
「皇兄效仿父皇,埋了三壇。」
「誰曾想,蕭承與舒願定情,白白浪費了一壇。」
「皇嫂,您和皇兄總說視朕為親子,可為什麼蕭承有的,朕沒有。」
「您和皇兄替朕埋一壇也好啊。」
「今日,皇嫂想先喝哪一壇。」
蕭遙雙眼猩紅,似是酗酒的酒徒口無遮攔,可身上卻不見半分酒氣。
謝太后默默誦完一遍往生經,才麻木的抬眼看去「這是斷頭酒?」
「怎麼會呢。」蕭遙把酒罈子放在小佛堂僅有的一張桌子上,起身在佛台下的暗格里捧出一個機關錦盒,嫻熟的打開。
那一抔被鮮血染紅的土就這樣顯露而出。
隨後,蕭遙轉動了牆角佛龕中的金佛像,隨著一聲沉悶的響聲,一側的牆壁上悄然開啟了一道門扉。門後隱藏著一間狹小的房間,房間被一塊紅布所遮蔽。
伸手,一把扯下紅布,密密麻麻的牌位赫然顯現。
是死在那場宮變里的謝家人的牌位。
「皇嫂以為朕不知長寧宮的暗格和密室嗎?」
「朕是皇嫂養大的啊。」
「朕為了讓皇嫂有所寄託,近四年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任由皇嫂在長寧宮祭拜謝家人,給謝家人供奉香火和燒紙錢。」
「朕做的這一切,皇嫂怎麼就看不見呢。」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皇嫂是蕭家人,不再是謝家人,謝家覆滅不影響皇嫂的榮華富貴。」
「蕭承死了,朕可以把皇嫂當母親奉養。」
「皇嫂,何必執迷不悟呢。」
蕭遙看著一排又一排的牌位,眼神晦澀。
謝太后嗤笑一聲「哀家可不敢將覬覦哀家夫君的亂倫之輩視作兒子。」
「蕭遙,你說是不是。」
「你那份心思啊,真真是惹的文成帝噁心至極。」
文成帝是有雄才大略的能君。
能君,自然君臨天下。
被自己親手養大的幼弟覬覦,足以讓文成帝倒胃口。
「皇嫂。」
蕭遙的指尖摩挲著牌位,渾不在意道「這些話激怒不了朕。」
「成王敗寇。」
「四年前,朕贏了。」
「謝家覆滅,楚家流放,朝中官員大換血。」
「朕找了蕭珩四年,他終於肯出來了。」
「這一次,朕依舊能贏。」
「待朕百年後,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與皇兄合葬可好?」
「皇嫂可要一起?」
「至於噁心與否,皇兄死了十餘年了,早就不能親口告訴朕了。」
「多年前皇兄曾說過,朕若錯了,他會直接指出來,督促朕改過。」
「皇兄沒開口,說明朕沒錯。」
謝太后心中湧起一陣寒意,連看一眼都覺得多餘。
「若要賜死,那便快些吧。」< ="<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