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頁
尋常良宵都不想蹉跎過,何況是此時此刻?一個吻停歇後,高素之抬起頭,在王映霜那如春水含情的脈脈眼神中,又重新湊了上去。到了這時候,連寢衣都顯得礙事了,她親吻著王映霜的眉眼,手逐漸地往下游弋。
她的吻拂過王映霜的脖頸,又在她的鎖骨處反覆流連。
王映霜的意識在那股熱切中的渴望中變得迷亂,她坐在了高素之抻直的腿上,有些難耐扭了扭。她咬著下唇,橫了高素之一眼,想要說些什麼,可出口的話都變成了破碎的低吟。
她跟高素之成親已久,這些事跟高素之做多了,矜持早就徹底拋下。她在高素之的親吻中回神,吸了吸氣,一把抓住高素之的手,示意她繼續往下。
高素之也不忍心磨著王映霜,輕輕的嗯了一聲,手往下的同時,再度與王映霜唇舌交纏,將那喘.息的聲音都給吞了回去。
殿中火燭無聲燃燒著春宵一刻的妙景。
兩人在一起鬧得晚,醒來的時候已經不算早。所幸不用早朝,只用去大明宮太后那邊拜見。
高素之一邊替王映霜梳頭,一邊感慨道:「春宵苦短日高起。」
王映霜睖了她一眼,打定主意以後不聽高素之的胡鬧。
大明宮中。
奄奄一息的太上皇自有宮人料理,崔元元壓根就懶得管她。在高素之繼位後,她甚少插手朝堂中的事情,高素之怕她無聊了,讓人製作了紙牌和麻將送到大明宮那邊。太妃們也都搬遷到了那兒,湊到了一塊,倒是掀起一陣打牌之風。
高素之、王映霜二人到了大明宮沒多久,高神嘉一行人也過來了,少女如柳枝抽條,又在崇文館中、樂善學宮中歷練,臉上早就不復年幼時候的一團稚氣。不過幸好沒變得刻板固執,仍舊有少女的活潑。跟高神嘉一道來的,還有盧蘭生、崔當節。盧蘭生牽著一個小小的孩兒,是高慕之的獨女,睜著一雙怯怯的眼睛觀察著人。
不管是高素之還是崔元元,總不至於將元貴妃做的事情遷怒到無辜的小女孩身上。雖然沒有公主、縣主的名份,等到了年紀,依舊要跟宗室中的小孩一樣前往兩館就學。高素之不會讓她們學「三從四德」那些腐朽的玩意兒,她和高神嘉需要的都是臂膀和國之棟樑。
在大婚後,高素之終於正式啟動貢舉改制了。
朝中已經有女官在,那這條路也該對著所有有學識的人開放。十月是舉子進京的時間,這會兒各州府試已經開始了。高素之怕耽擱,特意將這一年的報名時間往後延了延。她心中有數,頭一年來長安的女子不會很多,畢竟在教育上,女性落後太多。可就算不多,那也無妨,要做個表率。只要有機會,她們絕對會跟上來。
蘇州。
刺史一般數年一遷轉,可因為種種,有些地方的刺史在任時間顯然超過四年那個數,譬如竇世顯就是。在高素之離開蘇州後,竇世顯的「病」就好了。但那一年,在高素之的可以放縱下,在蘇州長史、蘇州司馬李修的推動下,刺史一職完全移交到了竇山君的手中,就算竇世顯好了,也改變不了什麼,只能悶悶不樂地在府上含飴弄孫。
在貢舉對女子開放的消息傳到蘇州後,竇山君當即決定放下在蘇州的一切,前往長安應舉。
「你要去應舉?難道要放棄在蘇州數年的經營嗎?」長史苦口婆心地勸,跟竇山君合作比和竇世顯合作暢快多了,竇山君思維靈活,不像是竇世顯,只有個榆木腦袋。
刺史府中的幕僚紛紛附和,想要挽留竇山君。如果前往長安無功,那不是浪費心力嗎?有多少人在低品官職上蹉跎?又何必與那萬萬人去競爭呢?
竇山君心中卻很清楚自己要什麼,堅持前往長安。
她離開蘇州的時候,沈初月來送行。因著征伐高句麗一戰,她送戰船有功,沈家船行搖身一變,成了欽定的船行。不少同行來誇她,跟她討主意。沈初月心中卻無比清楚,這是當初的齊王也就是如今的聖人給她的機會。如果不是聖人賜下的造船圖冊,她們船行憑什麼遙遙領先?如果不是聖人砸下大筆錢,她如何對抗沈家宗族?如何吃下整個產業?
「在蘇州,我只能做幕後的那個人,真正的刺史還是竇世顯,一旦朝廷將他調任,那我就什麼都不剩下了。」竇山君牽著馬,她的眼神閃爍著明亮的光,「可參與貢舉就不一樣了,一旦我登科及第,那就是流內官!就算是從縣佐做起,那有何妨?假我二十年,我必定要出將入相!」
沈初月明白竇山君的志向,她一揚眉,盈盈一笑道:「前途坎坷,盼君萬般保重。」
竇山君朝著沈初月一叉手,揚鞭策馬。
天地寬廣,這是她們出人頭地的好機會!
蘇州固然好,可她眼中見到的,是整個天下!她要史冊上有她竇山君之名,而不是被埋沒在歷史的滾滾車輪中。
————————
和諧版。
完結。
第93章
太平四年,春日放榜。
今歲貢舉取士二十三人,其中女子占一半,而且被朝臣們讚揚不已的文章都是出自女子之手。這是頭一回共同考試,高素之猜測會有一些男人滿腹酸氣地提出異議,在考試前便下令將貢舉從吏部移交禮部,專設貢院,並且採用糊名制。這麼一來,無法看到士人名單,先前的行卷沒了效用,只能夠憑藉自身本事了。
她的吻拂過王映霜的脖頸,又在她的鎖骨處反覆流連。
王映霜的意識在那股熱切中的渴望中變得迷亂,她坐在了高素之抻直的腿上,有些難耐扭了扭。她咬著下唇,橫了高素之一眼,想要說些什麼,可出口的話都變成了破碎的低吟。
她跟高素之成親已久,這些事跟高素之做多了,矜持早就徹底拋下。她在高素之的親吻中回神,吸了吸氣,一把抓住高素之的手,示意她繼續往下。
高素之也不忍心磨著王映霜,輕輕的嗯了一聲,手往下的同時,再度與王映霜唇舌交纏,將那喘.息的聲音都給吞了回去。
殿中火燭無聲燃燒著春宵一刻的妙景。
兩人在一起鬧得晚,醒來的時候已經不算早。所幸不用早朝,只用去大明宮太后那邊拜見。
高素之一邊替王映霜梳頭,一邊感慨道:「春宵苦短日高起。」
王映霜睖了她一眼,打定主意以後不聽高素之的胡鬧。
大明宮中。
奄奄一息的太上皇自有宮人料理,崔元元壓根就懶得管她。在高素之繼位後,她甚少插手朝堂中的事情,高素之怕她無聊了,讓人製作了紙牌和麻將送到大明宮那邊。太妃們也都搬遷到了那兒,湊到了一塊,倒是掀起一陣打牌之風。
高素之、王映霜二人到了大明宮沒多久,高神嘉一行人也過來了,少女如柳枝抽條,又在崇文館中、樂善學宮中歷練,臉上早就不復年幼時候的一團稚氣。不過幸好沒變得刻板固執,仍舊有少女的活潑。跟高神嘉一道來的,還有盧蘭生、崔當節。盧蘭生牽著一個小小的孩兒,是高慕之的獨女,睜著一雙怯怯的眼睛觀察著人。
不管是高素之還是崔元元,總不至於將元貴妃做的事情遷怒到無辜的小女孩身上。雖然沒有公主、縣主的名份,等到了年紀,依舊要跟宗室中的小孩一樣前往兩館就學。高素之不會讓她們學「三從四德」那些腐朽的玩意兒,她和高神嘉需要的都是臂膀和國之棟樑。
在大婚後,高素之終於正式啟動貢舉改制了。
朝中已經有女官在,那這條路也該對著所有有學識的人開放。十月是舉子進京的時間,這會兒各州府試已經開始了。高素之怕耽擱,特意將這一年的報名時間往後延了延。她心中有數,頭一年來長安的女子不會很多,畢竟在教育上,女性落後太多。可就算不多,那也無妨,要做個表率。只要有機會,她們絕對會跟上來。
蘇州。
刺史一般數年一遷轉,可因為種種,有些地方的刺史在任時間顯然超過四年那個數,譬如竇世顯就是。在高素之離開蘇州後,竇世顯的「病」就好了。但那一年,在高素之的可以放縱下,在蘇州長史、蘇州司馬李修的推動下,刺史一職完全移交到了竇山君的手中,就算竇世顯好了,也改變不了什麼,只能悶悶不樂地在府上含飴弄孫。
在貢舉對女子開放的消息傳到蘇州後,竇山君當即決定放下在蘇州的一切,前往長安應舉。
「你要去應舉?難道要放棄在蘇州數年的經營嗎?」長史苦口婆心地勸,跟竇山君合作比和竇世顯合作暢快多了,竇山君思維靈活,不像是竇世顯,只有個榆木腦袋。
刺史府中的幕僚紛紛附和,想要挽留竇山君。如果前往長安無功,那不是浪費心力嗎?有多少人在低品官職上蹉跎?又何必與那萬萬人去競爭呢?
竇山君心中卻很清楚自己要什麼,堅持前往長安。
她離開蘇州的時候,沈初月來送行。因著征伐高句麗一戰,她送戰船有功,沈家船行搖身一變,成了欽定的船行。不少同行來誇她,跟她討主意。沈初月心中卻無比清楚,這是當初的齊王也就是如今的聖人給她的機會。如果不是聖人賜下的造船圖冊,她們船行憑什麼遙遙領先?如果不是聖人砸下大筆錢,她如何對抗沈家宗族?如何吃下整個產業?
「在蘇州,我只能做幕後的那個人,真正的刺史還是竇世顯,一旦朝廷將他調任,那我就什麼都不剩下了。」竇山君牽著馬,她的眼神閃爍著明亮的光,「可參與貢舉就不一樣了,一旦我登科及第,那就是流內官!就算是從縣佐做起,那有何妨?假我二十年,我必定要出將入相!」
沈初月明白竇山君的志向,她一揚眉,盈盈一笑道:「前途坎坷,盼君萬般保重。」
竇山君朝著沈初月一叉手,揚鞭策馬。
天地寬廣,這是她們出人頭地的好機會!
蘇州固然好,可她眼中見到的,是整個天下!她要史冊上有她竇山君之名,而不是被埋沒在歷史的滾滾車輪中。
————————
和諧版。
完結。
第93章
太平四年,春日放榜。
今歲貢舉取士二十三人,其中女子占一半,而且被朝臣們讚揚不已的文章都是出自女子之手。這是頭一回共同考試,高素之猜測會有一些男人滿腹酸氣地提出異議,在考試前便下令將貢舉從吏部移交禮部,專設貢院,並且採用糊名制。這麼一來,無法看到士人名單,先前的行卷沒了效用,只能夠憑藉自身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