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頁
吏部尚書章幼明知曉難以更改高素之的心意,在同僚們看他的時候,苦笑了一聲,道:「崇文館學士修書無妨,可貢舉改制,恐怕不易,臣懇請陛下三思。」他斟酌片刻,選擇了往後退一步。他的聲音落下後,王珩也跟著附和。
一直到退朝後,高素之都沒有再表態。
朝臣們面面相覷,摸不清高素之的意思。
原本崇文館學士的認命卡在了中書、門下,這會兒宰臣們不再據理力爭,讓文書一路暢行,下發到尚書省吏部去製作那些學士們的告身。
高素之回宮後,眉頭微微蹙著,對著王映霜慨然嘆息道:「想要讓女子也參與貢舉,還是早了些。」不過這回也試探出了朝臣的態度,達成了自己真正的目的——讓女人進入崇文館中當學士修書。只是職責上如此,到時候問答奏對事全憑藉她的心意。
王映霜揚眉一笑道:「等到學士們進入崇文館,到時候如何,就不會受那些人控制了。」
高素之稱了一聲「是」,又抱怨禮部和宰臣們煩人,她想要立後跟他們有什麼干係?非要阻攔著這事兒。伸手抱住王映霜,高素之唉聲嘆氣:「拖一日我便不安一日,你在宮中,流言紛紛起,這實在是委屈了你。」
王映霜倒是不在意這點,她跟高素之已經是結髮妻妻了,在朝政大事跟前,兒女情長可以暫時擱置到一邊。她跟高素之提了樂善學宮的事,高神嘉時常來她這兒詢問,畢竟年紀不大,想要全盤掌控還得要時間。
「等那些人入崇文館中,也能做三娘的智囊了。群策群力,總會完善方案的。」高素之道,從政的素養可以培養的,高神嘉不像她荒廢了很多年,總不會太差。她的妹妹,遲早要變成她的得力臂膀。
太平元年,十月。
遠征軍打下了半個高句麗,此前高素之又增派十多萬士兵以及近兩千艘戰船從北面以及海上支援,又下令將江南所制棉衣大半送入軍中。高句麗支撐不住,派人請降。至於百濟,百濟王與王世子欲向倭國逃竄,可在半道被慕容觀的人馬俘獲。倭國聞訊後,派遣四百餘艘戰艦前往支援,在白江口與大齊水師對峙,不到數日,倭國水師被盡數殲滅。
等到年底的時候,百濟淪亡。消息傳回朝中,高素之下令在百濟設立都督府,又在百濟王室支脈中,扶立一女子為王,意圖安撫百濟的遺民。高句麗那邊,雖然接連戰敗,可王室卻在負隅頑抗。慕容觀揮軍北上,劍指高句麗都城,與從遼東方向過來的齊軍會師。
太平二年二月,慕容紹、崔闥引兵攻下高句麗的戰略要地,又連下數十座城池。火.藥、火銃、火炮等武器讓高句麗軍隊膽喪魂驚,而齊軍又軍容整齊,在權衡一二後,小城鎮直接放棄抵抗,陸陸續續地投降。到了五月的時候,齊軍從陸路、海路兩個方向包圍了高句麗都城,高句麗王室盡數被生擒。
高素之再度下令於高句麗舊地設立都督府,推行州縣體制,又扶立僅剩的王女為君,至於那些俘虜,盡數押送回長安扣留。朝臣們對高素之要扶立女王的事情已經麻木了。在高句麗實際上被攻滅後,半島舊地,皆在女主統治下。
遠征軍大勝而歸,自然是要論功行賞的。慕容紹、崔闥那些人手底下英勇的將士不必提,倒是慕容觀麾下的女兵,再度在朝中引起了熱議。依照泰始年間的舊例,能夠以功勞封侯。可高素之做的不僅僅是封賞爵位,還有賜官!那可是真的職事官,朝中有一個慕容觀難道還不夠嗎?
高素之也覺得煩惱,只想著將那些朝臣都貶出去。王映霜安撫了她,並道:「半島已攻克,可我軍需要在都督府駐守,那兒遠離家鄉,恐怕那些人未必願意前去。」
高素之心中有數,等到朝臣抗議的時候,她就道:「她們有功於朝,不能加官進爵豈不是令人心寒?半島上共設置十五個都督府,朕擬用她們為大都督,坐鎮半島之地,諸君有異議,莫非是想要自薦?」
朝堂上一直是重內輕外的,就算外任刺史品位高於京官,朝臣們也會覺得京官才是最好的歸宿,出鎮都督府,無異於被發配,能上朝議事的哪個願意去遠在天邊的苦寒之地戍守?高素之這話一出,原本還吵鬧不休的朝臣立馬就變成了鵪鶉。這些人就是這樣,一旦涉及自身利益,就閉嘴不言了。
出鎮都督府的日子,自然要比在長安難捱。可慕容觀手底下靠著自己一步步走來的女將,哪個不是能吃苦耐勞的?領了詔旨後,一句異議都不曾有。
除了她們之外,慕容觀也自請前往半島坐鎮——在高句麗、百濟王室基本被殲滅後,尚有遺民掀起動亂。高素之自然應允,只是她一走,高滿也不顧道路辛苦,要跟著過去。高素之勸阻不成後,只得由著她去。可此事不僅僅算是私事,高滿畢竟是大齊的宗室,高素之為其加「鎮國」號,又以她為半島的兵馬大元帥,名義上統領在半島駐紮的齊軍。
太平三年。
天下承平,土豆、玉米、紅薯、水稻等作物已經在大齊境內推廣,而長安、洛陽等重城已經修成了通坦的水泥大道。強行徵發百萬人,能將道路盡數鋪設,可有前車之鑑在,高素之寧願放緩速度推行,不違農時,也不過度開發民力。短短三年時間,她在民間的聲望已經攀升到巔峰,有功蓋三皇五帝之呼,朝中建議封禪的聲音,也開始冒頭。
一直到退朝後,高素之都沒有再表態。
朝臣們面面相覷,摸不清高素之的意思。
原本崇文館學士的認命卡在了中書、門下,這會兒宰臣們不再據理力爭,讓文書一路暢行,下發到尚書省吏部去製作那些學士們的告身。
高素之回宮後,眉頭微微蹙著,對著王映霜慨然嘆息道:「想要讓女子也參與貢舉,還是早了些。」不過這回也試探出了朝臣的態度,達成了自己真正的目的——讓女人進入崇文館中當學士修書。只是職責上如此,到時候問答奏對事全憑藉她的心意。
王映霜揚眉一笑道:「等到學士們進入崇文館,到時候如何,就不會受那些人控制了。」
高素之稱了一聲「是」,又抱怨禮部和宰臣們煩人,她想要立後跟他們有什麼干係?非要阻攔著這事兒。伸手抱住王映霜,高素之唉聲嘆氣:「拖一日我便不安一日,你在宮中,流言紛紛起,這實在是委屈了你。」
王映霜倒是不在意這點,她跟高素之已經是結髮妻妻了,在朝政大事跟前,兒女情長可以暫時擱置到一邊。她跟高素之提了樂善學宮的事,高神嘉時常來她這兒詢問,畢竟年紀不大,想要全盤掌控還得要時間。
「等那些人入崇文館中,也能做三娘的智囊了。群策群力,總會完善方案的。」高素之道,從政的素養可以培養的,高神嘉不像她荒廢了很多年,總不會太差。她的妹妹,遲早要變成她的得力臂膀。
太平元年,十月。
遠征軍打下了半個高句麗,此前高素之又增派十多萬士兵以及近兩千艘戰船從北面以及海上支援,又下令將江南所制棉衣大半送入軍中。高句麗支撐不住,派人請降。至於百濟,百濟王與王世子欲向倭國逃竄,可在半道被慕容觀的人馬俘獲。倭國聞訊後,派遣四百餘艘戰艦前往支援,在白江口與大齊水師對峙,不到數日,倭國水師被盡數殲滅。
等到年底的時候,百濟淪亡。消息傳回朝中,高素之下令在百濟設立都督府,又在百濟王室支脈中,扶立一女子為王,意圖安撫百濟的遺民。高句麗那邊,雖然接連戰敗,可王室卻在負隅頑抗。慕容觀揮軍北上,劍指高句麗都城,與從遼東方向過來的齊軍會師。
太平二年二月,慕容紹、崔闥引兵攻下高句麗的戰略要地,又連下數十座城池。火.藥、火銃、火炮等武器讓高句麗軍隊膽喪魂驚,而齊軍又軍容整齊,在權衡一二後,小城鎮直接放棄抵抗,陸陸續續地投降。到了五月的時候,齊軍從陸路、海路兩個方向包圍了高句麗都城,高句麗王室盡數被生擒。
高素之再度下令於高句麗舊地設立都督府,推行州縣體制,又扶立僅剩的王女為君,至於那些俘虜,盡數押送回長安扣留。朝臣們對高素之要扶立女王的事情已經麻木了。在高句麗實際上被攻滅後,半島舊地,皆在女主統治下。
遠征軍大勝而歸,自然是要論功行賞的。慕容紹、崔闥那些人手底下英勇的將士不必提,倒是慕容觀麾下的女兵,再度在朝中引起了熱議。依照泰始年間的舊例,能夠以功勞封侯。可高素之做的不僅僅是封賞爵位,還有賜官!那可是真的職事官,朝中有一個慕容觀難道還不夠嗎?
高素之也覺得煩惱,只想著將那些朝臣都貶出去。王映霜安撫了她,並道:「半島已攻克,可我軍需要在都督府駐守,那兒遠離家鄉,恐怕那些人未必願意前去。」
高素之心中有數,等到朝臣抗議的時候,她就道:「她們有功於朝,不能加官進爵豈不是令人心寒?半島上共設置十五個都督府,朕擬用她們為大都督,坐鎮半島之地,諸君有異議,莫非是想要自薦?」
朝堂上一直是重內輕外的,就算外任刺史品位高於京官,朝臣們也會覺得京官才是最好的歸宿,出鎮都督府,無異於被發配,能上朝議事的哪個願意去遠在天邊的苦寒之地戍守?高素之這話一出,原本還吵鬧不休的朝臣立馬就變成了鵪鶉。這些人就是這樣,一旦涉及自身利益,就閉嘴不言了。
出鎮都督府的日子,自然要比在長安難捱。可慕容觀手底下靠著自己一步步走來的女將,哪個不是能吃苦耐勞的?領了詔旨後,一句異議都不曾有。
除了她們之外,慕容觀也自請前往半島坐鎮——在高句麗、百濟王室基本被殲滅後,尚有遺民掀起動亂。高素之自然應允,只是她一走,高滿也不顧道路辛苦,要跟著過去。高素之勸阻不成後,只得由著她去。可此事不僅僅算是私事,高滿畢竟是大齊的宗室,高素之為其加「鎮國」號,又以她為半島的兵馬大元帥,名義上統領在半島駐紮的齊軍。
太平三年。
天下承平,土豆、玉米、紅薯、水稻等作物已經在大齊境內推廣,而長安、洛陽等重城已經修成了通坦的水泥大道。強行徵發百萬人,能將道路盡數鋪設,可有前車之鑑在,高素之寧願放緩速度推行,不違農時,也不過度開發民力。短短三年時間,她在民間的聲望已經攀升到巔峰,有功蓋三皇五帝之呼,朝中建議封禪的聲音,也開始冒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