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頁
「聖人不肯聽我等諫言,恐怕得太后出面。」禮部尚書嘆氣道。
大明宮中。
崔元元哪裡會不知高素之要立後的事情?她自己猜到是一回事,等到一切都擺在明面上,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她忍不住去想,是不是她當初將高素之充作男兒養,才讓所有的事情都變了?讓高素之夜無法像常人那樣成親生子?
高素之每日都要去崔元元處問安,見太后總是欲言又止,她又挑開了話頭,道:「這與阿娘當年的舉措沒關係,難道我會不知自己是兒郎還是女兒嗎?」她固然可以將鍋甩到太后身上,可又是何必呢?只是惹得太后傷心而已。
「至於立嗣之事,阿娘也不必憂心,三娘年紀漸大,已經能夠替我分擔一些小事,她的未來可期。」高素之又說。
崔元元垂眸,她是一個母親的立場傷懷,她固然可以為了高素之的幸福退一步,可朝臣呢?她問:「陛下準備好如何應對朝中的議論聲了嗎?」
高素之眸光炯亮,她道:「不管是數月還是三五年,甚至十年,我都不會更改。」必要的時候,她可以用「退位」相要挾!讓那些朝臣接回「太上皇」吧,只是依照太上皇的報復心,他們難道就能夠活命嗎?朝臣絕不敢這樣做的,當然,她也沒可能給朝臣迎回上皇的機會。
立後一事在外朝中僵持,可宮中,在太后以及上皇的諸多妃子都搬到東內侯,太極宮內宮的事務都有王映霜一手來執掌,她的衣食住行一切都比照皇后規制。在高素之的重心放在外朝的時候,她在宮中觀察內官,要從中選擇能用的人。
元月過去後,朝臣們沒鬆口,立後之事就那麼僵住。
高素之並不會時時刻刻將它提出來,她還有其它的事情要做。譬如,妥善地安排系統中刷出來的《藥典》。她跟王映霜相處,能量值根本不用愁,就是商城刷出來的東西吧,很經常的,是雞肋之物。高素之已經不用高強度依賴系統了,只在空閒的時候鞭策幾句。這商城幾輪更新後,她的《藥典》可算是有了結果。
王映霜翻看了《藥典》,其中有些東西跟醫書上相差無幾,還有一些則是聞所未聞,見其功效,更是神乎其技。如果是真,那在醫藥上可是邁出了一大步。合上書後,她眼神灼灼地望著高素之,問道:「陛下要讓太醫署研究?」
高素之搖了搖頭,見王映霜展顏一笑,她又撐著下巴道:「娘子也覺得不妥當?咱們應該想到一塊兒去了吧?」
王映霜眼神閃了閃,她道:「樂善學宮中有各處延請來的名醫,其中有一人名『淳縈』,醫道高妙超絕。她家祖上三代從醫,只是到了這一代,礙於女子之身,被限制了發展。」在樂善學宮創建後,惠民藥局也就跟著設立了,在發展技術的時候哪能少了醫者?
高素之笑道:「讓她來獻這部藥典,她和她的學生便能更好地進入太醫署中!」她固然可以直接下令,可這樣只會是皇家私屬的女醫,仍舊不能更改時風。
王映霜十分贊同地望著高素之,跟她想到一塊兒去。她說了聲「可」,在上皇時,慕容觀能以功封侯,現在的女醫難道不能走一樣的路嗎?聖人已經不需要再增添神異事情,借著這逐步將自己人插入朝堂才妥當。太醫署在太常寺下,太醫令僅僅是從七品,何況是學生、典學?從此處著手,外朝的官員們反應並不會太大。
高素之說做就去做,幾日後,樂善學宮中的大夫淳縈便通過襄陽長公主高神嘉獻了一部藥書,稱為《藥典》。朝臣們沒將這當成一回事,可高素之偏偏在朝會上提了,說了《藥典》中的「青黴素」「治天花法」「治麻風病法」。一個個陌生的名詞跳出來,朝臣們聽得雲裡霧裡的,可在聽見功效後,立馬就明白過來了!誰家敢放言一輩子無病無災?如果那《藥典》當真神氣,不就能夠使得家中幼兒存活率提升嗎?!
「《藥典》為樂善學宮學生淳縈獻上,諸位以為,其功如何賞賜?」高素之含笑凝視著群臣。
「賜絹帛與金錢?」吏部侍郎聲音不大,過去獻書、獻物的都是男子,一般會贈散官、勛官,甚至有的直接被命為郎官,從而步入仕途。可如今獻藥書的是個女人,他能想到的只有財物。
「功在千秋,利於民生,只論財帛,恐怕會令天下人心寒。」高素之淡淡地說道。
朝中自昔日齊王府走出來的官吏心領神會,左右張望一陣道:「臣以為,其功當封侯!」
宛如石子投入湖中,盪開了一圈圈的漣漪,朝臣們頓時變色,梗著脖子道:「豈能如此草率?!未見女子封侯事。」
「足下這話是對上皇不敬,在泰始年間,慕容將軍便因驅逐突厥的功勞被上皇封為鎮北侯,軍功是功?難道獻藥典就不是功勞嗎?」先前泰始帝時,慕容觀將那歷來屬於男人的爵位撕開了一道口子,如今再提起舊制,追的就不是千百年前的傳說了,成例就盡在跟前。
高素之笑道:「功該封侯,稍後再議。」她沒在封侯事上多言,話鋒一轉,又道,「以淳縈一眾為太醫署醫博士,教導醫學生。」醫博士雖然只是正八品上的小官,可不是內官系統,歷來沒有任用女人的道理。高素之話音才落下,便有朝臣赤著臉反駁。
等到朝臣的爭議消去了,高素之才掀了掀眉,輕飄飄地問:「不是淳縈去做醫博士,難道你們去嗎?你們覺得自己看了藥典就知道青黴素如何提煉的?就知道如何去更好地醫人了?若是這樣,諸君也不必立在這兒了,都調去太醫署做醫官吧。」
大明宮中。
崔元元哪裡會不知高素之要立後的事情?她自己猜到是一回事,等到一切都擺在明面上,那又是另外一回事。她忍不住去想,是不是她當初將高素之充作男兒養,才讓所有的事情都變了?讓高素之夜無法像常人那樣成親生子?
高素之每日都要去崔元元處問安,見太后總是欲言又止,她又挑開了話頭,道:「這與阿娘當年的舉措沒關係,難道我會不知自己是兒郎還是女兒嗎?」她固然可以將鍋甩到太后身上,可又是何必呢?只是惹得太后傷心而已。
「至於立嗣之事,阿娘也不必憂心,三娘年紀漸大,已經能夠替我分擔一些小事,她的未來可期。」高素之又說。
崔元元垂眸,她是一個母親的立場傷懷,她固然可以為了高素之的幸福退一步,可朝臣呢?她問:「陛下準備好如何應對朝中的議論聲了嗎?」
高素之眸光炯亮,她道:「不管是數月還是三五年,甚至十年,我都不會更改。」必要的時候,她可以用「退位」相要挾!讓那些朝臣接回「太上皇」吧,只是依照太上皇的報復心,他們難道就能夠活命嗎?朝臣絕不敢這樣做的,當然,她也沒可能給朝臣迎回上皇的機會。
立後一事在外朝中僵持,可宮中,在太后以及上皇的諸多妃子都搬到東內侯,太極宮內宮的事務都有王映霜一手來執掌,她的衣食住行一切都比照皇后規制。在高素之的重心放在外朝的時候,她在宮中觀察內官,要從中選擇能用的人。
元月過去後,朝臣們沒鬆口,立後之事就那麼僵住。
高素之並不會時時刻刻將它提出來,她還有其它的事情要做。譬如,妥善地安排系統中刷出來的《藥典》。她跟王映霜相處,能量值根本不用愁,就是商城刷出來的東西吧,很經常的,是雞肋之物。高素之已經不用高強度依賴系統了,只在空閒的時候鞭策幾句。這商城幾輪更新後,她的《藥典》可算是有了結果。
王映霜翻看了《藥典》,其中有些東西跟醫書上相差無幾,還有一些則是聞所未聞,見其功效,更是神乎其技。如果是真,那在醫藥上可是邁出了一大步。合上書後,她眼神灼灼地望著高素之,問道:「陛下要讓太醫署研究?」
高素之搖了搖頭,見王映霜展顏一笑,她又撐著下巴道:「娘子也覺得不妥當?咱們應該想到一塊兒去了吧?」
王映霜眼神閃了閃,她道:「樂善學宮中有各處延請來的名醫,其中有一人名『淳縈』,醫道高妙超絕。她家祖上三代從醫,只是到了這一代,礙於女子之身,被限制了發展。」在樂善學宮創建後,惠民藥局也就跟著設立了,在發展技術的時候哪能少了醫者?
高素之笑道:「讓她來獻這部藥典,她和她的學生便能更好地進入太醫署中!」她固然可以直接下令,可這樣只會是皇家私屬的女醫,仍舊不能更改時風。
王映霜十分贊同地望著高素之,跟她想到一塊兒去。她說了聲「可」,在上皇時,慕容觀能以功封侯,現在的女醫難道不能走一樣的路嗎?聖人已經不需要再增添神異事情,借著這逐步將自己人插入朝堂才妥當。太醫署在太常寺下,太醫令僅僅是從七品,何況是學生、典學?從此處著手,外朝的官員們反應並不會太大。
高素之說做就去做,幾日後,樂善學宮中的大夫淳縈便通過襄陽長公主高神嘉獻了一部藥書,稱為《藥典》。朝臣們沒將這當成一回事,可高素之偏偏在朝會上提了,說了《藥典》中的「青黴素」「治天花法」「治麻風病法」。一個個陌生的名詞跳出來,朝臣們聽得雲裡霧裡的,可在聽見功效後,立馬就明白過來了!誰家敢放言一輩子無病無災?如果那《藥典》當真神氣,不就能夠使得家中幼兒存活率提升嗎?!
「《藥典》為樂善學宮學生淳縈獻上,諸位以為,其功如何賞賜?」高素之含笑凝視著群臣。
「賜絹帛與金錢?」吏部侍郎聲音不大,過去獻書、獻物的都是男子,一般會贈散官、勛官,甚至有的直接被命為郎官,從而步入仕途。可如今獻藥書的是個女人,他能想到的只有財物。
「功在千秋,利於民生,只論財帛,恐怕會令天下人心寒。」高素之淡淡地說道。
朝中自昔日齊王府走出來的官吏心領神會,左右張望一陣道:「臣以為,其功當封侯!」
宛如石子投入湖中,盪開了一圈圈的漣漪,朝臣們頓時變色,梗著脖子道:「豈能如此草率?!未見女子封侯事。」
「足下這話是對上皇不敬,在泰始年間,慕容將軍便因驅逐突厥的功勞被上皇封為鎮北侯,軍功是功?難道獻藥典就不是功勞嗎?」先前泰始帝時,慕容觀將那歷來屬於男人的爵位撕開了一道口子,如今再提起舊制,追的就不是千百年前的傳說了,成例就盡在跟前。
高素之笑道:「功該封侯,稍後再議。」她沒在封侯事上多言,話鋒一轉,又道,「以淳縈一眾為太醫署醫博士,教導醫學生。」醫博士雖然只是正八品上的小官,可不是內官系統,歷來沒有任用女人的道理。高素之話音才落下,便有朝臣赤著臉反駁。
等到朝臣的爭議消去了,高素之才掀了掀眉,輕飄飄地問:「不是淳縈去做醫博士,難道你們去嗎?你們覺得自己看了藥典就知道青黴素如何提煉的?就知道如何去更好地醫人了?若是這樣,諸君也不必立在這兒了,都調去太醫署做醫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