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恐怕已經猜到了,不提就當不知道吧。」高素之唉聲嘆氣,她身邊伺候的人有些是皇后調來的,她與王映霜難不成日日夜夜在一起談論政事嗎?

  「要是太后不應允怎麼辦?」王映霜坐在高素之懷中,雙手抵著她的肩膀。

  「那我們就走,乘槎浮於海。」高素之哼一聲,賭氣道。她追逐權位的根本原因是活命,目的已經達成,就算一撒手又有何妨?

  「那不是一切都為他人做嫁衣?」王映霜蹙眉,對高素之凋零的事業心略有些不滿。「魏王被廢為庶人後,還幽禁在府中,不見得沒人會動那個腦筋。」

  「我只是說說。」高素之小聲嘟囔,已經走到這一步了,哪有什麼退路?只能夠披荊斬棘,不住地往前了。安靜了片刻,她道,「太后不希望高望之死,她幫我許多,我要成全她的母子之情。」

  「可我也不想他好活。」

  「你要動手?」王映霜輕聲問。

  高素之搖頭,若是她動手被太后發覺了,到時候傷了母女之情,讓太后難堪。如今怕高望之溝通內外,她只是讓人嚴加看守,不許任何人往來。想到了下人們稟告的事情,高素之心念微動,若有所思道:「或許不需要我親自動手?」

  「嗯?」王映霜好奇地看著她。

  「魏王妃。」高素之隱晦地提了提。當初崔閎為了將高望之從宮中弄出來,便狠下心對自己的女兒下毒,雖然後頭服了解藥,可時間拖延了些,毒素到底是傷身。崔當節已經得知了這個讓她難堪的消息,這筆帳該算在誰的頭上呢?在高望之被廢後,她留在府中照顧高望之,可兩人的關係也不大好。崔當節未必願意忍受高望之的狂躁。

  「不提那掃興的人了。」高素之又說。她的眼中浮動著淺淺的水光,她親了親王映霜的唇,像是無聲的暗示。王映霜沒有抗拒,輕哼一聲。兩人這段時間也是忙碌,都不曾好好地溫存。高素之已經不想去管起居官的記錄了。

  高素之六月登基,依照泰始帝舊制,未曾進行大刀闊斧的改動,就連空缺人員的選任,也參考了宰臣們的意見,不過尚書省的左右僕射是徹底空置了,未來倒是可做養老之官,不加同平章事銜,便算不得宰相。

  可長安平靜,外州便不是那麼一回事了。八月的時候,南方的慕容觀命人快馬加鞭送回了消息,她的任務是觀察楚王高慎之的動靜。高慎之倒是沒什麼跡象,可跟神武帝同輩的幾個郡王,諸如廬陵王、安平王等外任的宗室,卻思謀著興兵。他們不是嫡支,依照自身血緣沒什麼繼位的資格,便尋思著扶持楚王高慎之打入長安,登基為帝。

  楚王得到消息後,嚇得魂不附體,趕忙傳消息給平陽公主。

  而高滿知情後,哪能拖延?第一時間給長安傳消息,而慕容觀也持了密令,悄悄地調動兵馬集結。

  高素之也沒將此事下達朝臣商議,在知曉慕容觀準備妥當後,當即派遣使節前往廬陵、安平等地巡查。那幾位郡王原本就心中有鬼,一看使臣前來,就知道事情不妙。哪裡能等到天子來問責?也顧不得再跟其餘的宗親聯繫了,當即揭竿而起,打出「妖孽當國,請還政上皇」的旗號。

  在諸王謀反後,高素之以慕容觀為行軍大總管平亂,朝臣對此雖有異議,可想到慕容觀在攻滅突厥時候的功勞,甚至因此得以封侯,抗議聲也就漸漸地消了下去。慕容觀果真不辜負高素之的期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平定了叛亂。廬陵、安平二王畏罪自殺,至於罪人的家眷,慕容觀皆將他們押回長安。

  在平定崔閎、高望之之亂時,火.藥已經派上了用處,可畢竟範圍小,等傳到外州就成了很神乎的事情,說什麼聖人得天庇佑,派來天兵天將襄助,打出一個霹靂便殺死百人等。但這次慕容觀平亂,則是將火.藥等物用在了戰場上,徹底地打碎了外州紛紛揚起的「神話」,哪裡是天威浩蕩?!那根本就是一種新式的武器,要他們如何抗衡?在謀逆的諸王被誅殺後,還在搖擺的人忙熄了心中的熱火,畢竟想要榮華富貴不失,就得很識相。

  可風波難平,諸王帶來的亂象才解決,又有消息從東北邊境傳來,說是高句麗人劫掠邊境,對大齊有不臣之心。高句麗王得知大齊繼立的君主是女人後,立馬揚言不再臣服大齊。不多久,百濟、新羅便讓使臣上書,說高句麗截斷朝貢通道。

  以高句麗的體量想要攻打大齊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他們擺明了只是想趁著大齊朝政不穩的時候,消滅新羅、百濟,在半島上建立自己的霸權。

  此事到了朝堂中商議,和還是戰仍舊是爭論不休。主和的以勞民傷財為由,只願意固守本土,希冀派遣使者前往半島北部一觀究竟,而主戰的直接給出計劃,要從遼東以及東萊進行兩面夾擊。

  高素之不置可否。

  早在她以齊王身份接待各國使者時候就已經知曉高句麗有不臣之心,其桀驁不馴,根本不願意臣服於大齊。

  朝會散去,可宰臣們被高素之留下,商議軍國要事。

  中書令許枚以及大學生王珩不置可否,宇文神闊、崔闥卻是主戰,而戶部尚書李玄度則是主和派,算來算去,都是這次征伐的花銷。

  「新羅、百濟是我藩屬之國,其使者前來尋求援助,豈能置之不理?」高素之終於透露了點口風,她抬眸望向兵部尚書崔闥,又問,「水師自萊州出發,橫越渤海,需兵力幾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