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見吳衡定下了決心,國舅爺笑笑,又問:“不知你那位同窗好友是誰?”
吳衡答道:“東陽祖上是襄樊人,雙親死于靖和一役,他一個人南下,幸而遇上我們上川書院的山長……”說到一半才覺得有些不對,提這些做什麼?吳衡趕緊說:“他姓季,單名亮,字東陽。”
他光看著國舅爺的臉色,卻沒發現坐在石桌右邊的方笑世已有些發顫。
國舅爺淡道:“好好招呼著。你先去梳洗,然後入宮去見娘娘,她最近老念著你。”
吳衡應聲去了。
李寶早就跑得沒影。
國舅爺看了看酒碗裡的梅瓣,有兩片分明是黏在一起落下的,所以方笑世聽錯了。他笑笑:“這次竟沒趁機耍詐?”
方笑世卻問:“我那侄兒取了字,叫東陽?”
“你不是早就知道了嗎?”
“他到臨京了?”
“應該和衡弟一起到的。”
方笑世咬牙:“你還真是有仇必報。”
國舅爺淡道:“我以為這叫禮尚往來。”
惱歸惱,方笑世心裡還是高興著的。以前雖然知道兄長的兒子過得還算安穩,可終究沒有親自見到這個侄兒。眼下知道季亮即將住進吳府,自然又是期待又是忐忑。
見他喜不自勝,國舅爺也笑了。這人面對蕭存良的追殺、瓊州刁民圍衙都不曾不安過,如今要見自己的侄兒卻手足無措,實在是有趣得緊。
人大抵就是這樣,對於心裡掛念著的,總是小心翼翼。比如畏妻畏母,並不是畏懼,是愛之切;畏父畏兄,實則也並非畏懼,而是敬之深。
不過何其幸運,世上還有的人能夠讓自己這樣放在心頭。
——
國舅爺很快就見到了季東陽。季東陽是個好學的後生,性情也極為開朗,看來靖和一役中所遭遇的禍事並不曾給他留下太深的痛楚。據吳衡說,季東陽還是蹴鞠隊的隊長——看來還允文允武,厲害著呢。
方笑世卻橫坐在屋頂上聽著幾人說笑,他並不打算與這個侄兒相認,就好像國舅爺不打算與沈適他們開誠布公一樣。
不知坐了多久,屋中人散了,壇中酒盡了,卻根本沒察覺。仰頭望著天上飛落的雪花,茫茫然像是在夢中。那十餘年離家,十餘年漂泊,十餘年孤苦伶仃……也不知多少次像這樣看著飛雪如絮,只是從不覺那雪好看,更不覺它美,只覺無比寥落。
只是不知何時起,已經無暇再去感嘆星斗零落。慢慢地,心結解了,心愿了了,一切都好得恍如一夢。
叫人不敢置信。
“真的不去見一面?”國舅爺撩起袍子坐到方笑世身側。
方笑世回神,不答反問:“沒帶酒上來?我好像嗅到了梨花香。”
國舅爺取出剛剛溫過的梨花釀:“別喝太多。”
方笑世居然點頭說:“好。”見國舅爺詫異地微挑眉,他又道:“只是突然覺得也有很多東西想醒著去看看。”
這時雪中撲稜稜地飛來一隻灰鷹,盤旋兩圈,落到了國舅爺肩上。雪天信鴿難飛,遠在北地的郝光遣人從朔北訓了不少野鷹傳訊,也給了國舅爺幾隻。
“是瓊州的消息。”國舅爺解下鷹爪上繫著的竹筒,取出密信看了看,說道:“新稻種在嶺南試種成效頗佳,可以讓司農寺推廣……還有三十位瓊州書院的士子有意上京赴考。”
方笑世聽出了話里的意思,笑道:“蘇正則的理學該出頭了?”
“小試牛刀而已。”國舅爺說:“不過他們也該加快腳步了,荊南也有一派理學嶄露頭角,也說‘格物致知’,可惜格的卻不是物,而是‘人’。”
方笑世也聽說過荊南理學,“就是那程氏理學?當年程叔平提出‘除人慾,存天理’,也就是任何不符合所謂‘大道’的作為都不應存在。程叔平弟子滿荊南,‘天理論’一出,許多推崇者活活打死人還以‘大道’自居,惹了不少禍事。也正因如此程氏理學不得上位者心喜,被壓了下去,怎麼又冒頭了?”
“當然是因為有人要借勢。”
“厲鵬展?”
國舅爺點點頭:“荊南離北地最近,又開了互市,許多細作已藉機潛入,而有些當地人也被收買成內賊。厲將軍為了杜絕通敵賣國的事,除了嚴明律法外,還一力推行程氏理學。手段倒是越來越好了。”
方笑世冷笑:“用這種方法壓制民心,無異於給自己埋下禍端。”
國舅爺不置可否:“他也只是急了。你想想,汴京那麼遠,遠得根本看不到影子。而轉頭就看得見的臨京,卻是日益繁華。兩相對比,官家是絕不會有心北伐的。拖得越久,他就越怕,怕美酒佳肴腐蝕了人心,怕安逸逍遙磨盡了銳氣。所以他急了。”
方笑世抿了口酒:“你看得倒清楚。”
“當然。”國舅爺說:“因為我也怕。”
“接下來你想去哪兒?”
“荊南。”
第35章
“將軍正在巡邊,由我來代迎諸位。”
“都是老熟人了,迎什麼?”
國舅爺下了客船,同行的除了方笑世、李寶外,居然還有趙璦、趙鈺以及楊攸等人。
楊攸最後一個下船,見了楊玄先是呆愣片刻,然後才僵著喊:“二哥。”
楊玄卻早就知道他會來,淡道:“三弟還沒見過你嫂子跟侄兒,待會兒過來吧。”
國舅爺卻提議一起過去。
到了楊玄家,楊夫人正與另一個婦人給兩個光屁股小娃兒搓澡,見有人來也不驚慌,只問道:“相公,誰來了?”
“新任的歸州知州和兩位殿下。”
“那三弟也來了?”楊夫人抬起頭,長相不上美,但一看就是很會過日子的人。
楊玄這才一一介紹:他們分別是他的夫人王氏、厲行的夫人許氏,還有他的長子楊肅和厲行的二兒子厲靖。
楊攸趕緊見禮:“二嫂!”
“一家人不講虛禮,”楊夫人拍拍小娃兒的屁股:“喊三叔!”
小娃兒眨巴著眼,委屈得淚汪汪:“三叔。”可愛到不行。
國舅爺想起當初吳衡也是這模樣,不由笑了。他們是等科舉放榜之後才出發的,吳衡與季亮都在榜上,不過名次比較靠後。吏部的考核也過了,吳衡與金科狀元,同樣也是他同窗好友的陸元知一分別出任福州一個上縣的知縣、主簿。陸元知是臨京知府之子,心智與閱歷都不淺,有他帶著,也不怕吳衡出錯。而季亮則也是榜眼范成分任知縣、主簿。看來吏部那邊的人都有照料他們的意思。
這樣最好,不僅可以堂堂正正地升上來,還能學到不少東西。國舅爺相信自己的弟弟只要稍加磨練,改改那軟怯的個性,一定能成為名留史冊的能臣。
正想著,卻見方笑世走上去拿出酒罈子在兩個小娃兒鼻端晃了晃:“要不要喝?”
小娃兒奶聲奶氣地說:“要!”說著就伸著兩隻又短又胖的手來拿。
方笑世左晃右晃,就是不讓他們摸到,被兩個小娃兒一起撲了過去,濺得滿身是水。
國舅爺啞然失笑。
李寶轉開臉當沒看見。
小胖子趙珏瞧著有趣,也屁顛屁顛地走過去,拿出一塊玉佩當釣餌:“要不要?要不要?”
小娃兒左看右看,有些難以抉擇。
趙璦跟李寶一起扭開頭,說:“啊,今兒天色真不錯。”
李寶猛點頭:“就是啊就是啊。”
鬧也鬧夠了,王氏與許氏把小娃兒抱下去穿衣服。
經這麼一攪和,楊玄似乎也不那麼生疏了,邀道:“那就先在我這兒用飯,州務交接的事就等將軍回來再說吧。”厲行手掌荊南路軍政大權,前些時候歸州知州辭世,朝廷沒來得及選派官員,就先由他兼著。所以國舅爺要上任,還得跟厲行打交道。
聽了楊玄的話,國舅爺笑著說,“當然好。”
方笑世跟小胖子似乎還想逗兩個小娃兒,連連點頭:“極好極好。”
李寶跟趙璦自然是跟他們一起的,楊攸就更沒有道理反駁了。
於是眾人分席而坐,不談公事也不談其他,就給小娃兒講各地的趣事。楊攸少年離家,走遍大江南北,自然是信手拈來;而方笑世就更不在話下了,李寶、小胖子也都是心思活泛的人,張嘴就能扯出幾個故事,引得小娃兒飯都忘了吃。國舅爺跟趙璦倒是沒怎麼說話,國舅爺是極少逗小孩,趙璦卻是禮數太周全,不好意思多說。
吳衡答道:“東陽祖上是襄樊人,雙親死于靖和一役,他一個人南下,幸而遇上我們上川書院的山長……”說到一半才覺得有些不對,提這些做什麼?吳衡趕緊說:“他姓季,單名亮,字東陽。”
他光看著國舅爺的臉色,卻沒發現坐在石桌右邊的方笑世已有些發顫。
國舅爺淡道:“好好招呼著。你先去梳洗,然後入宮去見娘娘,她最近老念著你。”
吳衡應聲去了。
李寶早就跑得沒影。
國舅爺看了看酒碗裡的梅瓣,有兩片分明是黏在一起落下的,所以方笑世聽錯了。他笑笑:“這次竟沒趁機耍詐?”
方笑世卻問:“我那侄兒取了字,叫東陽?”
“你不是早就知道了嗎?”
“他到臨京了?”
“應該和衡弟一起到的。”
方笑世咬牙:“你還真是有仇必報。”
國舅爺淡道:“我以為這叫禮尚往來。”
惱歸惱,方笑世心裡還是高興著的。以前雖然知道兄長的兒子過得還算安穩,可終究沒有親自見到這個侄兒。眼下知道季亮即將住進吳府,自然又是期待又是忐忑。
見他喜不自勝,國舅爺也笑了。這人面對蕭存良的追殺、瓊州刁民圍衙都不曾不安過,如今要見自己的侄兒卻手足無措,實在是有趣得緊。
人大抵就是這樣,對於心裡掛念著的,總是小心翼翼。比如畏妻畏母,並不是畏懼,是愛之切;畏父畏兄,實則也並非畏懼,而是敬之深。
不過何其幸運,世上還有的人能夠讓自己這樣放在心頭。
——
國舅爺很快就見到了季東陽。季東陽是個好學的後生,性情也極為開朗,看來靖和一役中所遭遇的禍事並不曾給他留下太深的痛楚。據吳衡說,季東陽還是蹴鞠隊的隊長——看來還允文允武,厲害著呢。
方笑世卻橫坐在屋頂上聽著幾人說笑,他並不打算與這個侄兒相認,就好像國舅爺不打算與沈適他們開誠布公一樣。
不知坐了多久,屋中人散了,壇中酒盡了,卻根本沒察覺。仰頭望著天上飛落的雪花,茫茫然像是在夢中。那十餘年離家,十餘年漂泊,十餘年孤苦伶仃……也不知多少次像這樣看著飛雪如絮,只是從不覺那雪好看,更不覺它美,只覺無比寥落。
只是不知何時起,已經無暇再去感嘆星斗零落。慢慢地,心結解了,心愿了了,一切都好得恍如一夢。
叫人不敢置信。
“真的不去見一面?”國舅爺撩起袍子坐到方笑世身側。
方笑世回神,不答反問:“沒帶酒上來?我好像嗅到了梨花香。”
國舅爺取出剛剛溫過的梨花釀:“別喝太多。”
方笑世居然點頭說:“好。”見國舅爺詫異地微挑眉,他又道:“只是突然覺得也有很多東西想醒著去看看。”
這時雪中撲稜稜地飛來一隻灰鷹,盤旋兩圈,落到了國舅爺肩上。雪天信鴿難飛,遠在北地的郝光遣人從朔北訓了不少野鷹傳訊,也給了國舅爺幾隻。
“是瓊州的消息。”國舅爺解下鷹爪上繫著的竹筒,取出密信看了看,說道:“新稻種在嶺南試種成效頗佳,可以讓司農寺推廣……還有三十位瓊州書院的士子有意上京赴考。”
方笑世聽出了話里的意思,笑道:“蘇正則的理學該出頭了?”
“小試牛刀而已。”國舅爺說:“不過他們也該加快腳步了,荊南也有一派理學嶄露頭角,也說‘格物致知’,可惜格的卻不是物,而是‘人’。”
方笑世也聽說過荊南理學,“就是那程氏理學?當年程叔平提出‘除人慾,存天理’,也就是任何不符合所謂‘大道’的作為都不應存在。程叔平弟子滿荊南,‘天理論’一出,許多推崇者活活打死人還以‘大道’自居,惹了不少禍事。也正因如此程氏理學不得上位者心喜,被壓了下去,怎麼又冒頭了?”
“當然是因為有人要借勢。”
“厲鵬展?”
國舅爺點點頭:“荊南離北地最近,又開了互市,許多細作已藉機潛入,而有些當地人也被收買成內賊。厲將軍為了杜絕通敵賣國的事,除了嚴明律法外,還一力推行程氏理學。手段倒是越來越好了。”
方笑世冷笑:“用這種方法壓制民心,無異於給自己埋下禍端。”
國舅爺不置可否:“他也只是急了。你想想,汴京那麼遠,遠得根本看不到影子。而轉頭就看得見的臨京,卻是日益繁華。兩相對比,官家是絕不會有心北伐的。拖得越久,他就越怕,怕美酒佳肴腐蝕了人心,怕安逸逍遙磨盡了銳氣。所以他急了。”
方笑世抿了口酒:“你看得倒清楚。”
“當然。”國舅爺說:“因為我也怕。”
“接下來你想去哪兒?”
“荊南。”
第35章
“將軍正在巡邊,由我來代迎諸位。”
“都是老熟人了,迎什麼?”
國舅爺下了客船,同行的除了方笑世、李寶外,居然還有趙璦、趙鈺以及楊攸等人。
楊攸最後一個下船,見了楊玄先是呆愣片刻,然後才僵著喊:“二哥。”
楊玄卻早就知道他會來,淡道:“三弟還沒見過你嫂子跟侄兒,待會兒過來吧。”
國舅爺卻提議一起過去。
到了楊玄家,楊夫人正與另一個婦人給兩個光屁股小娃兒搓澡,見有人來也不驚慌,只問道:“相公,誰來了?”
“新任的歸州知州和兩位殿下。”
“那三弟也來了?”楊夫人抬起頭,長相不上美,但一看就是很會過日子的人。
楊玄這才一一介紹:他們分別是他的夫人王氏、厲行的夫人許氏,還有他的長子楊肅和厲行的二兒子厲靖。
楊攸趕緊見禮:“二嫂!”
“一家人不講虛禮,”楊夫人拍拍小娃兒的屁股:“喊三叔!”
小娃兒眨巴著眼,委屈得淚汪汪:“三叔。”可愛到不行。
國舅爺想起當初吳衡也是這模樣,不由笑了。他們是等科舉放榜之後才出發的,吳衡與季亮都在榜上,不過名次比較靠後。吏部的考核也過了,吳衡與金科狀元,同樣也是他同窗好友的陸元知一分別出任福州一個上縣的知縣、主簿。陸元知是臨京知府之子,心智與閱歷都不淺,有他帶著,也不怕吳衡出錯。而季亮則也是榜眼范成分任知縣、主簿。看來吏部那邊的人都有照料他們的意思。
這樣最好,不僅可以堂堂正正地升上來,還能學到不少東西。國舅爺相信自己的弟弟只要稍加磨練,改改那軟怯的個性,一定能成為名留史冊的能臣。
正想著,卻見方笑世走上去拿出酒罈子在兩個小娃兒鼻端晃了晃:“要不要喝?”
小娃兒奶聲奶氣地說:“要!”說著就伸著兩隻又短又胖的手來拿。
方笑世左晃右晃,就是不讓他們摸到,被兩個小娃兒一起撲了過去,濺得滿身是水。
國舅爺啞然失笑。
李寶轉開臉當沒看見。
小胖子趙珏瞧著有趣,也屁顛屁顛地走過去,拿出一塊玉佩當釣餌:“要不要?要不要?”
小娃兒左看右看,有些難以抉擇。
趙璦跟李寶一起扭開頭,說:“啊,今兒天色真不錯。”
李寶猛點頭:“就是啊就是啊。”
鬧也鬧夠了,王氏與許氏把小娃兒抱下去穿衣服。
經這麼一攪和,楊玄似乎也不那麼生疏了,邀道:“那就先在我這兒用飯,州務交接的事就等將軍回來再說吧。”厲行手掌荊南路軍政大權,前些時候歸州知州辭世,朝廷沒來得及選派官員,就先由他兼著。所以國舅爺要上任,還得跟厲行打交道。
聽了楊玄的話,國舅爺笑著說,“當然好。”
方笑世跟小胖子似乎還想逗兩個小娃兒,連連點頭:“極好極好。”
李寶跟趙璦自然是跟他們一起的,楊攸就更沒有道理反駁了。
於是眾人分席而坐,不談公事也不談其他,就給小娃兒講各地的趣事。楊攸少年離家,走遍大江南北,自然是信手拈來;而方笑世就更不在話下了,李寶、小胖子也都是心思活泛的人,張嘴就能扯出幾個故事,引得小娃兒飯都忘了吃。國舅爺跟趙璦倒是沒怎麼說話,國舅爺是極少逗小孩,趙璦卻是禮數太周全,不好意思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