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我朝三元及第你可知有幾人?」聖上問她。
「兩人。」謝酒雖然對讀書頗有一些天賦,但她在第一次參加鄉試的時候並沒有奪得會元,自然也就無緣成為三元及第中的一人。
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可三元及第所代表的分量如何,普天之下,就算是沒有讀過一天書的人也是心知肚明。
誰不想成為三元及第呢?但是古往今來又有幾人能成呢。
「不對,當有三人才對。」聖上道。
「臣不知,還有一人是誰?」謝酒問。
既然是三元及第,想必那人必然會名垂青史,簪花遊行,她這樣的莘莘學子,不可能沒有聽過對方的名號。
聖上淡淡一笑,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直到很久很久以後,太后已然仙逝,聖上癲瘋成魔,她才從零星的過往裡窺探到了些許事情的真相。
在宮中藏書閣有著歷年來參與過殿試之人的答卷,那些試卷記載的那些入朝為官的人和泯然眾人的人當年的風采。
無論他們曾經多麼的榮光,多麼的功成名就,之後他們的過往被封在藏書閣中,不再見天日。
書案上落滿了灰塵。
除了那唯一的一份。
那是德威十年殿試的答卷,那份答卷文才斐然,才氣逼人,上有先帝硃砂批閱「當為魁首」。
但卷封卻封印完好,沒有被啟。
也就是說…那份答卷的主人並沒有成為那年的上榜之人。
謝酒看過那份試卷,裡面的經世治國方略確實無人出其左右,但不知道為什麼,上面的落款的日期卻晚於那一年的殿試一日。
按理來說不應該啊,所有人參加殿試的時間都是統一的,統一的時間開卷,統一的時間交卷,統一的時間被批閱,然後選出十份,統一的遞交到御前,由聖上點出前三。
但唯獨那一份試卷比旁的卷子晚了一日。
呈於御前的也多了一份。
十一份試卷。
其中的十份所對應的考生名姓無一例外,皆是德威十年入朝為官的朝員。
只有那一份,卷名被封,未被啟用。
也只有那一份,上面沒有一絲的灰塵,反而被磨損很重,好像常會有人來藏書閣那不見天日的樓宇里,翻看這一份已經被封了數十年的試卷。
她一直想知道那個問世間的主人是誰。
她旁敲側擊的打聽了很久,才從另一人的口中聽到說先帝時期,有一年的殿試,帝曾破例將題卷送出宮過。
殿試規格之森嚴,所參與之人,別說是一道題了,就連一隻蒼蠅都飛不出那道殿門,哪怕是火燒,哪怕是地動,都不能中止。
卻不曾想,先帝竟然會將如此重要的試卷送出宮。
——然後讓一個宮外之人封名參考。
那人的文章得了先帝「當為魁首」的四字。
後來,她聽聞太后年少時曾走過科舉的路子,鋒芒閃耀,無人可擋,十三歲那年便已然中舉,更是解元,會元。
三元及第只在一步之遙。
但不知道最後是因為什麼,太后止步於了狀元之前,從此不再踏足科舉之路,反而是在十七歲那年入了宮闈,做了先帝的寵妃。
聖上說她穿緋色的探花服不及有一個人的十之一二好看,再聯想一下同僚那日口中所說的太后年輕時的風采……原來如此。
竟是如此…
謝酒好像忽然一下就明白了過來。
而同僚的話還在繼續:「宋晚,嗐,她當時對落陽公主是真的好啊,你不知道吧……她當初還為了落陽公主去拆了尚書府兒子的書局,尚書令知道是她幹得了以後連個屁都不敢放,下了朝就繞道走,生怕那將女兒看得比眼珠子還要重的宋榮將他堵了,要打他哈哈哈哈。」
那時的宋榮還是威名赫赫的宋大將軍,是陪著先帝於微時一路走過來的人,與襄國公一樣,在先帝還是一名娼妓之子,是一名流放在外的王爺時就與之結交,有了過命的交情,更甚至傳言他們三人曾經拜過把子。
先帝是位雄主,蟄伏近二十年謀得大位,而與他一起得道升天的還有最開始只是一名小小兵卒的宋榮。
他們三人肝膽相照,相互扶持,一路起兵勤王到謀得大位,先帝繼位之後也並沒有對將自己扶上帝位的兩位功臣大開殺戒,反而授予了他們極大的權利。
一位封鎮國公,擁兵四十萬。
一位封襄國公,食萬戶,位丞相。
而宋晚便是出生在那樣的背景下,生父為武官之首,義父為文官之重,而一國之君的皇帝則是將她視若己出,三歲前更是與皇子皇女一道在宮中受教習。
這樣的家世背景,放到任何人身上都足以坐享一生,不用再付出任何的努力,可偏偏宋晚是一個天資聰慧,年少折桂的人。
她靠自己博出了一條路。
「先帝繼位的時候,曾改制我朝男女皆可入朝為官,開特科,廣招學子……」
或許是因為那位雄霸一方的皇帝年少時因為自己生母的原因而被眾人踩到過腳底下,嘗過身為一個普通人的滋味,所以在他繼位之後才會從最底層的利益出發來考慮。
「但是那麼多年都沒有一個女子能夠把科舉路走出來。」那同僚喝得當真是有些太多了,抱著酒罈子打了好大一個酒嗝,醉醺醺的歪倒在桌案上,伸手比劃著名,比劃著名那過去一個人的榮光,「直到宋晚,你知道嗎,謝酒,你…你不算聰慧,你知道什麼叫天聰慧嗎?宋晚…宋晚那樣的才叫,她在太學院上學的時候過目不忘,耳聽八方,夫子講的她都懂,夫子沒講的她也懂……」
「兩人。」謝酒雖然對讀書頗有一些天賦,但她在第一次參加鄉試的時候並沒有奪得會元,自然也就無緣成為三元及第中的一人。
自古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可三元及第所代表的分量如何,普天之下,就算是沒有讀過一天書的人也是心知肚明。
誰不想成為三元及第呢?但是古往今來又有幾人能成呢。
「不對,當有三人才對。」聖上道。
「臣不知,還有一人是誰?」謝酒問。
既然是三元及第,想必那人必然會名垂青史,簪花遊行,她這樣的莘莘學子,不可能沒有聽過對方的名號。
聖上淡淡一笑,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直到很久很久以後,太后已然仙逝,聖上癲瘋成魔,她才從零星的過往裡窺探到了些許事情的真相。
在宮中藏書閣有著歷年來參與過殿試之人的答卷,那些試卷記載的那些入朝為官的人和泯然眾人的人當年的風采。
無論他們曾經多麼的榮光,多麼的功成名就,之後他們的過往被封在藏書閣中,不再見天日。
書案上落滿了灰塵。
除了那唯一的一份。
那是德威十年殿試的答卷,那份答卷文才斐然,才氣逼人,上有先帝硃砂批閱「當為魁首」。
但卷封卻封印完好,沒有被啟。
也就是說…那份答卷的主人並沒有成為那年的上榜之人。
謝酒看過那份試卷,裡面的經世治國方略確實無人出其左右,但不知道為什麼,上面的落款的日期卻晚於那一年的殿試一日。
按理來說不應該啊,所有人參加殿試的時間都是統一的,統一的時間開卷,統一的時間交卷,統一的時間被批閱,然後選出十份,統一的遞交到御前,由聖上點出前三。
但唯獨那一份試卷比旁的卷子晚了一日。
呈於御前的也多了一份。
十一份試卷。
其中的十份所對應的考生名姓無一例外,皆是德威十年入朝為官的朝員。
只有那一份,卷名被封,未被啟用。
也只有那一份,上面沒有一絲的灰塵,反而被磨損很重,好像常會有人來藏書閣那不見天日的樓宇里,翻看這一份已經被封了數十年的試卷。
她一直想知道那個問世間的主人是誰。
她旁敲側擊的打聽了很久,才從另一人的口中聽到說先帝時期,有一年的殿試,帝曾破例將題卷送出宮過。
殿試規格之森嚴,所參與之人,別說是一道題了,就連一隻蒼蠅都飛不出那道殿門,哪怕是火燒,哪怕是地動,都不能中止。
卻不曾想,先帝竟然會將如此重要的試卷送出宮。
——然後讓一個宮外之人封名參考。
那人的文章得了先帝「當為魁首」的四字。
後來,她聽聞太后年少時曾走過科舉的路子,鋒芒閃耀,無人可擋,十三歲那年便已然中舉,更是解元,會元。
三元及第只在一步之遙。
但不知道最後是因為什麼,太后止步於了狀元之前,從此不再踏足科舉之路,反而是在十七歲那年入了宮闈,做了先帝的寵妃。
聖上說她穿緋色的探花服不及有一個人的十之一二好看,再聯想一下同僚那日口中所說的太后年輕時的風采……原來如此。
竟是如此…
謝酒好像忽然一下就明白了過來。
而同僚的話還在繼續:「宋晚,嗐,她當時對落陽公主是真的好啊,你不知道吧……她當初還為了落陽公主去拆了尚書府兒子的書局,尚書令知道是她幹得了以後連個屁都不敢放,下了朝就繞道走,生怕那將女兒看得比眼珠子還要重的宋榮將他堵了,要打他哈哈哈哈。」
那時的宋榮還是威名赫赫的宋大將軍,是陪著先帝於微時一路走過來的人,與襄國公一樣,在先帝還是一名娼妓之子,是一名流放在外的王爺時就與之結交,有了過命的交情,更甚至傳言他們三人曾經拜過把子。
先帝是位雄主,蟄伏近二十年謀得大位,而與他一起得道升天的還有最開始只是一名小小兵卒的宋榮。
他們三人肝膽相照,相互扶持,一路起兵勤王到謀得大位,先帝繼位之後也並沒有對將自己扶上帝位的兩位功臣大開殺戒,反而授予了他們極大的權利。
一位封鎮國公,擁兵四十萬。
一位封襄國公,食萬戶,位丞相。
而宋晚便是出生在那樣的背景下,生父為武官之首,義父為文官之重,而一國之君的皇帝則是將她視若己出,三歲前更是與皇子皇女一道在宮中受教習。
這樣的家世背景,放到任何人身上都足以坐享一生,不用再付出任何的努力,可偏偏宋晚是一個天資聰慧,年少折桂的人。
她靠自己博出了一條路。
「先帝繼位的時候,曾改制我朝男女皆可入朝為官,開特科,廣招學子……」
或許是因為那位雄霸一方的皇帝年少時因為自己生母的原因而被眾人踩到過腳底下,嘗過身為一個普通人的滋味,所以在他繼位之後才會從最底層的利益出發來考慮。
「但是那麼多年都沒有一個女子能夠把科舉路走出來。」那同僚喝得當真是有些太多了,抱著酒罈子打了好大一個酒嗝,醉醺醺的歪倒在桌案上,伸手比劃著名,比劃著名那過去一個人的榮光,「直到宋晚,你知道嗎,謝酒,你…你不算聰慧,你知道什麼叫天聰慧嗎?宋晚…宋晚那樣的才叫,她在太學院上學的時候過目不忘,耳聽八方,夫子講的她都懂,夫子沒講的她也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