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頁
意料之外,又似乎所有皆在意料之中。
命中注定罷了……我一聲嘆息,落下。
尾聲
花好月圓
那清俊的公子撐開了一把紙傘,遮去漫天的花雨,俯身伸出手去,“錦覓,我來了。”
禹廟漁梁口,浮舟落日過。瀑聲沖峻壁,經影漾層河。樓煤青山廊,律亭錦樹彼。
徽州城南面有一個小縣城,名喚歙縣。歙縣之中,有一家小鋪喚做棠樾居,專賣文房四寶。
這本沒有什麼稀奇之處,此處盛產奇石古松。奇石石質堅韌,澀不留筆,滑不拒墨,造硯極佳,人稱歙硯。而以古松所制之墨,落墨如漆,萬載存真,便是享譽天下的徽墨。當地之人就地取材,故而歙縣之中十步行來,不是做文房四寶的作坊,便是賣文房四寶的商鋪,這棠樾居夾雜其中,似乎無甚出彩之處。
然而,棠樾居在當地卻是盡人皆知,名號從歙縣的端方街一直傳遍了整個縣城,又傳到了徽州城,最後竟傳到了千里之外的京城裡,自然是有它的緣由的。
十六年前,棠樾居的掌柜夫人一夜入夢,夢見了兩句詩---繁花似錦覓安寧,淡雲流水度此生。次日凌晨,天降大霜,竟將這夫人生生凍醒過來,之後她便渾身不適。本以為是受了寒,豈料請來郎中診脈後,竟連道恭喜,原來是這夫人有喜了。
說來也怪,這夫人嫁入棠樾居錦家已近六年,卻始終未見喜脈,不想一夜懷霜入夢竟得此喜,這可樂壞了錦老爺。次年,錦夫人誕下一女,雪膚冰晶貌,人見人愛,遂取了錦夫人夢中之詩中所嵌“錦覓”二字為名。
然而,這錦氏夫婦面貌並不出眾,眾人一邊夸這娃娃長得討喜,一邊卻心中暗暗嘆惜:女肖父,這娃娃將來長大了未必好看。魚
不料這娃娃非但沒有如眾人所料肖其父,還越長越好看,長到了及笄之年,竟似九天仙女下凡一般,差矣,想來便是九天仙女也未必有長得這般好看。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徽州男子皆以能見此女一面為榮,然而卻無一人敢上門求親。有妻如此,必招禍事。
這可嚇壞了錦氏夫婦,錦老爺深知紅顏禍水之說,只怕女兒的美貌是禍不是福,必定要招災上門,所以整日將女兒鎖於房中,叫外人窺見不得,藏得嚴嚴實實,倒像藏一筆意外橫財一般。寶
更奇怪的是,這錦氏長女不但長得好看得離譜,言談舉止更是離譜,這女娃娃自小便對鬼怪妖魔之事頗感興趣,錦老爺以為小孩多半好奇心重都喜歡聽這類離奇的故事,遂不以為意。不想,此女長大之後,竟一門心思地開始鑽研修煉之道,修煉便算了,常人修煉皆是盼著修煉成仙,她卻整日琢磨著如何修煉入魔,生生嚇得錦老爺捶胸頓足。多番勸阻無效後,錦氏夫婦只盼得早早將這“禍水”尋覓個好人家嫁出來。
錦家正愁無人求親,考慮是不是要入敖一個憨實的上門女婿之時,可巧錦覓的畫像竟被人傳到京城宰相手中,宰相一時驚主天人,不敢欺騙,立刻將畫像呈給了皇帝。當夜,一紙詔書自京城中八百里加急傳出,詔錦覓入宮,封為錦妃。
又是一年春來早,桃花滿梢油菜黃。寶
京城裡來的迎親隊伍浩浩蕩蕩披紅掛彩地將這錦家長女接出,一路向北便往京城中去。
歙縣中小,路卻不好走,迎親隊伍不過剛出了縣城,便已近黃昏。眼見著夕陽墜落明月將上,眾人正待停轎休息,卻不想天際夕陽沉落處一團火燒紅雲噴薄而出,一時間火映半邊天,見此景像,一干人等皆是瞠目結舌,呆若木雞。
忽聞紅雲深處一聲清麗婉轉的啼鳴,一隻七彩流轉的鳥兒自天地交接之際展翅飛出,尾長八尺,霞光絢麗,華貴得叫人不能逼視。
“鳳凰!鳳凰!”不知迎親隊伍中是哪個活絡之人最先反應了過來,癲狂地大叫起來,其餘人被他一叫方才回神,紛紛驚呼。更有甚者,心下暗道:可了不得!有鳳來儀,有鳳來儀,今日竟見如此祥瑞之神鳥,莫非……莫非……今日所迎之錦妃便是他日之皇后?!
然而,任憑這迎親眾人如何激動地叫喚,那轎中女子卻紋絲不動,蓋頭邊上的流蘇都不曾晃動一下,仿佛一切皆在意料之中,穩坐如泰山,無半分常人好奇之心。
之見那火鳳凰一躍飛來,眨眼便飛至迎親隊伍的上方,眾凡人一時間皆是又敬又畏,連呼吸都不曉得應當怎樣才算對。
那鳳凰拖著華麗的尾羽,在眾人頭上盤旋一圈後,一個俯衝穩穩噹噹銜起大紅鸞轎,在眾人目瞪口呆的仰視中揚長而去……
“不好,鳳凰搶走新娘了!”
明月升起,險峻山巒的那一邊,田野大地被一望無際綻放的油菜花所堙沒。金黃色的花海中,一頂鮮艷的喜轎恣意地流瀉著火紅之色,奪人眼目卻又顯得靜謐祥和,仿佛已經立在此處等了很久很久……
已有五千年……
原來,等的不過是這一場轟轟烈烈的搶婚。
遠處,青石拱橋,一彎溪水。
一個清俊的翩翩公子自花海深處行來,金黃色的油菜花自動在他腳下分來一條筆直之道
一陣微風吹過,揚起一陣花雨,也吹開了火紅的轎簾,吹起了新娘的紅蓋頭……
那清俊的公子撐開了一把紙傘,遮去漫天的花雨,俯身伸出手去,“錦覓,我來了。”
轎中女子淺淺一笑,將手放入他的手心,眼一眨,卻道:“可是,我已收了那皇帝小兒的聘禮。”
女子手心被用力一捏,只聞那公子道:“唉,可惜我準備的六千年靈力了。”
那女子聞言,嘴角彎出一個狡黠的弧度,握緊他的手,從轎中迫不及待地起身而出,“如此,我便勉為其難了。”
……
萬籟俱靜,僅餘蟲鳴花語。
月光下,一片圓滿。
(正文完)
【番外一流光華年】
(襁褓之中一個嬰兒雙目垂閉,若非嘴角上一絲觸目驚心的血跡,那安詳靜謐之態竟要讓人誤以為是跌入了香甜的夢境之中。)
已是三月末的夜,一抹下弦月縱是再清亮,投在那沉黑的夜空中便也似畫筆上恰巧墜落的一滴白,堪堪便要淹沒在那墨色的筆洗中,靜謐而清冷。一林盛放的海棠似乎也抵不過這濃濃的夜色,早已沉沉睡去。
夜風拂過,遙見一點朦朧的光漸行漸近,似深海上飄過的一瓣jú。待那點光近前而來,原來只是一盞絲帛敷面的燈籠,朦朧的橘黃色將提燈的人兒籠在光暈正中,竟是一個垂髻小童,抬眸望月,唇紅齒白,清輝滿目,競將那天上人間獨有的月也比了下去。
那小童彎腰在一株海棠邊蹲了下來,放下燈籠,一手扶起不知何時被壓折的枝丫,一手從懷中掏出一條銀自絲帶將那殘枝圈圈纏繞固定,復又打了個如意結方才放心地放手:轉身看那一地落英,蹙了蹙秀氣的眉,似有幾許不忍。待要提燈離去,卻見一角絳色自那滿地淡粉嫣紅的花瓣中隱約透出,似有一團隆起之物,月色下看著,並不真切。
小童心中有幾分好奇,倒一也無懼,提了燈籠上前便要看個仔細。待拂去層層落英,竟是一個凌亂包裹的襁褓,適才隱約所見的絳色便是這襁褓所用織錦的顏色。襁褓之中一個嬰孩雙目垂閉,若非嘴角上一絲觸目驚心的血跡,那安詳靜謐之態竟要讓人誤以為是跌入了香甜的夢境之中。
小童大驚,伸手便探向嬰孩鼻下,那氣息弱得竟是有出無入了。小童急得顧不得自己身量尚小,抱起嬰孩舍了燈籠拔足便向林外白牆黛瓦處踉蹌奔去。
身後,驚醒了叢叢海棠。夜風如同嘆息之聲,無人知曉旱春的第一朵海棠何時綻放,恰似無人發覺命運之網何時張開。
“師父!師父!”小童的聲聲疾喚伴著廊外慌亂的腳步聲頻傳人內,屋內挑燈之人恍若未聞,專注於手中書牘,眼光未曾移開半分。待小童破門而入跪於身前約莫一炷香的時辰後,方才抬了抬眉,放下典籍,露出一張道骨仙風的面容,鶴髮童顏,難辨年齡。
“何事慌張?”聲似醇酒,涓涓潺潺。
“弟子於屋外林中發現這小娃娃,懇請師父救他性命。”小童見那嬰孩氣息漸弱,感同身受般唇色發青,而上泛起一層揪心之苦。
老神仙手中拿著一串珠,平心靜氣地粒粒捻過,“這不是什么小娃娃,乃是佛祖二座前一瓣蓮,誤入了因果轉世輪盤,接引之燈滅了,方從光的間隙里錯來至我三島十州上。其元神本該泯滅,若挽其魂魄……洛霖,你慈悲於世間萬物,須知萬物皆有自然之法,機緣乃天定,逆之必起孽。”
“師父,若能留得她一縷元魂,弟子願承擔這反噬之果。”小童下定決心,磐石不可轉。
老神仙閉眼嘆息。碎瓣流光似折墜,散落萬年猶未覺。
萬年後,嬰孩長成了亭亭少女,小童變為了少年郎。
江南生梓木.灼灼孕芳華。他喚她——梓芬。
天元八萬六千年,三島十洲玄靈斗姆元君圓寂,遺座下兩弟子,大弟子司水,小弟子花水神洛霖君,翩趾驚鴻貌,憫然天下心,六界皆知。花神梓芬,外界有傳其天人容顏,然避世清冷,性情寡淡,無人有緣得見。
世上萬般故事,無非生離死別;世人諸多牽扯,無非愛恨情仇。
緣何愛?因何恨?
人皆道:最是怕情深緣淺,有緣無分。殊不知,情淺緣深,糾纏折磨方為魔魘。
天元十一萬八千四百年,天界太子一日夢入太虛境,見縹緲蓮池畔,一女子步搖三花.回眸一瞬,天地失色,驚為天人,遂陡生愛慕之情,哲言上天入地定要覓得此女。
一日天界太子偶入俗世凡塵中,正是二十四節氣之立春時分,途經一方小園,聞有絲竹之聲悠然傳來,雖是春寒料峭時,然此園中百花已有復甦之意,當下生出些興致,舉步入園。
園中桃樹下,三兩樂人絲竹伴奏,一生一旦兩個伶人水袖翻飛,唱腔宛轉悠揚,撩得滿園春意蕩漾,正是:“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然而,縱是桃艷曲綿,也比不過這戲園一隅里默默佇立的一個裊裊身姿,此人不是別人,正是下凡布花的花神梓芬,為那戲文所吸引,停下腳步在此仔細聆聽。
小生唱道:“敲好在花園內,折取垂柳半枝。小姐,你既精通詩書,何不作詩一首以賞此柳枝?”
一生一旦纏綿對視。
花旦舉袖半掩面,“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
命中注定罷了……我一聲嘆息,落下。
尾聲
花好月圓
那清俊的公子撐開了一把紙傘,遮去漫天的花雨,俯身伸出手去,“錦覓,我來了。”
禹廟漁梁口,浮舟落日過。瀑聲沖峻壁,經影漾層河。樓煤青山廊,律亭錦樹彼。
徽州城南面有一個小縣城,名喚歙縣。歙縣之中,有一家小鋪喚做棠樾居,專賣文房四寶。
這本沒有什麼稀奇之處,此處盛產奇石古松。奇石石質堅韌,澀不留筆,滑不拒墨,造硯極佳,人稱歙硯。而以古松所制之墨,落墨如漆,萬載存真,便是享譽天下的徽墨。當地之人就地取材,故而歙縣之中十步行來,不是做文房四寶的作坊,便是賣文房四寶的商鋪,這棠樾居夾雜其中,似乎無甚出彩之處。
然而,棠樾居在當地卻是盡人皆知,名號從歙縣的端方街一直傳遍了整個縣城,又傳到了徽州城,最後竟傳到了千里之外的京城裡,自然是有它的緣由的。
十六年前,棠樾居的掌柜夫人一夜入夢,夢見了兩句詩---繁花似錦覓安寧,淡雲流水度此生。次日凌晨,天降大霜,竟將這夫人生生凍醒過來,之後她便渾身不適。本以為是受了寒,豈料請來郎中診脈後,竟連道恭喜,原來是這夫人有喜了。
說來也怪,這夫人嫁入棠樾居錦家已近六年,卻始終未見喜脈,不想一夜懷霜入夢竟得此喜,這可樂壞了錦老爺。次年,錦夫人誕下一女,雪膚冰晶貌,人見人愛,遂取了錦夫人夢中之詩中所嵌“錦覓”二字為名。
然而,這錦氏夫婦面貌並不出眾,眾人一邊夸這娃娃長得討喜,一邊卻心中暗暗嘆惜:女肖父,這娃娃將來長大了未必好看。魚
不料這娃娃非但沒有如眾人所料肖其父,還越長越好看,長到了及笄之年,竟似九天仙女下凡一般,差矣,想來便是九天仙女也未必有長得這般好看。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徽州男子皆以能見此女一面為榮,然而卻無一人敢上門求親。有妻如此,必招禍事。
這可嚇壞了錦氏夫婦,錦老爺深知紅顏禍水之說,只怕女兒的美貌是禍不是福,必定要招災上門,所以整日將女兒鎖於房中,叫外人窺見不得,藏得嚴嚴實實,倒像藏一筆意外橫財一般。寶
更奇怪的是,這錦氏長女不但長得好看得離譜,言談舉止更是離譜,這女娃娃自小便對鬼怪妖魔之事頗感興趣,錦老爺以為小孩多半好奇心重都喜歡聽這類離奇的故事,遂不以為意。不想,此女長大之後,竟一門心思地開始鑽研修煉之道,修煉便算了,常人修煉皆是盼著修煉成仙,她卻整日琢磨著如何修煉入魔,生生嚇得錦老爺捶胸頓足。多番勸阻無效後,錦氏夫婦只盼得早早將這“禍水”尋覓個好人家嫁出來。
錦家正愁無人求親,考慮是不是要入敖一個憨實的上門女婿之時,可巧錦覓的畫像竟被人傳到京城宰相手中,宰相一時驚主天人,不敢欺騙,立刻將畫像呈給了皇帝。當夜,一紙詔書自京城中八百里加急傳出,詔錦覓入宮,封為錦妃。
又是一年春來早,桃花滿梢油菜黃。寶
京城裡來的迎親隊伍浩浩蕩蕩披紅掛彩地將這錦家長女接出,一路向北便往京城中去。
歙縣中小,路卻不好走,迎親隊伍不過剛出了縣城,便已近黃昏。眼見著夕陽墜落明月將上,眾人正待停轎休息,卻不想天際夕陽沉落處一團火燒紅雲噴薄而出,一時間火映半邊天,見此景像,一干人等皆是瞠目結舌,呆若木雞。
忽聞紅雲深處一聲清麗婉轉的啼鳴,一隻七彩流轉的鳥兒自天地交接之際展翅飛出,尾長八尺,霞光絢麗,華貴得叫人不能逼視。
“鳳凰!鳳凰!”不知迎親隊伍中是哪個活絡之人最先反應了過來,癲狂地大叫起來,其餘人被他一叫方才回神,紛紛驚呼。更有甚者,心下暗道:可了不得!有鳳來儀,有鳳來儀,今日竟見如此祥瑞之神鳥,莫非……莫非……今日所迎之錦妃便是他日之皇后?!
然而,任憑這迎親眾人如何激動地叫喚,那轎中女子卻紋絲不動,蓋頭邊上的流蘇都不曾晃動一下,仿佛一切皆在意料之中,穩坐如泰山,無半分常人好奇之心。
之見那火鳳凰一躍飛來,眨眼便飛至迎親隊伍的上方,眾凡人一時間皆是又敬又畏,連呼吸都不曉得應當怎樣才算對。
那鳳凰拖著華麗的尾羽,在眾人頭上盤旋一圈後,一個俯衝穩穩噹噹銜起大紅鸞轎,在眾人目瞪口呆的仰視中揚長而去……
“不好,鳳凰搶走新娘了!”
明月升起,險峻山巒的那一邊,田野大地被一望無際綻放的油菜花所堙沒。金黃色的花海中,一頂鮮艷的喜轎恣意地流瀉著火紅之色,奪人眼目卻又顯得靜謐祥和,仿佛已經立在此處等了很久很久……
已有五千年……
原來,等的不過是這一場轟轟烈烈的搶婚。
遠處,青石拱橋,一彎溪水。
一個清俊的翩翩公子自花海深處行來,金黃色的油菜花自動在他腳下分來一條筆直之道
一陣微風吹過,揚起一陣花雨,也吹開了火紅的轎簾,吹起了新娘的紅蓋頭……
那清俊的公子撐開了一把紙傘,遮去漫天的花雨,俯身伸出手去,“錦覓,我來了。”
轎中女子淺淺一笑,將手放入他的手心,眼一眨,卻道:“可是,我已收了那皇帝小兒的聘禮。”
女子手心被用力一捏,只聞那公子道:“唉,可惜我準備的六千年靈力了。”
那女子聞言,嘴角彎出一個狡黠的弧度,握緊他的手,從轎中迫不及待地起身而出,“如此,我便勉為其難了。”
……
萬籟俱靜,僅餘蟲鳴花語。
月光下,一片圓滿。
(正文完)
【番外一流光華年】
(襁褓之中一個嬰兒雙目垂閉,若非嘴角上一絲觸目驚心的血跡,那安詳靜謐之態竟要讓人誤以為是跌入了香甜的夢境之中。)
已是三月末的夜,一抹下弦月縱是再清亮,投在那沉黑的夜空中便也似畫筆上恰巧墜落的一滴白,堪堪便要淹沒在那墨色的筆洗中,靜謐而清冷。一林盛放的海棠似乎也抵不過這濃濃的夜色,早已沉沉睡去。
夜風拂過,遙見一點朦朧的光漸行漸近,似深海上飄過的一瓣jú。待那點光近前而來,原來只是一盞絲帛敷面的燈籠,朦朧的橘黃色將提燈的人兒籠在光暈正中,竟是一個垂髻小童,抬眸望月,唇紅齒白,清輝滿目,競將那天上人間獨有的月也比了下去。
那小童彎腰在一株海棠邊蹲了下來,放下燈籠,一手扶起不知何時被壓折的枝丫,一手從懷中掏出一條銀自絲帶將那殘枝圈圈纏繞固定,復又打了個如意結方才放心地放手:轉身看那一地落英,蹙了蹙秀氣的眉,似有幾許不忍。待要提燈離去,卻見一角絳色自那滿地淡粉嫣紅的花瓣中隱約透出,似有一團隆起之物,月色下看著,並不真切。
小童心中有幾分好奇,倒一也無懼,提了燈籠上前便要看個仔細。待拂去層層落英,竟是一個凌亂包裹的襁褓,適才隱約所見的絳色便是這襁褓所用織錦的顏色。襁褓之中一個嬰孩雙目垂閉,若非嘴角上一絲觸目驚心的血跡,那安詳靜謐之態竟要讓人誤以為是跌入了香甜的夢境之中。
小童大驚,伸手便探向嬰孩鼻下,那氣息弱得竟是有出無入了。小童急得顧不得自己身量尚小,抱起嬰孩舍了燈籠拔足便向林外白牆黛瓦處踉蹌奔去。
身後,驚醒了叢叢海棠。夜風如同嘆息之聲,無人知曉旱春的第一朵海棠何時綻放,恰似無人發覺命運之網何時張開。
“師父!師父!”小童的聲聲疾喚伴著廊外慌亂的腳步聲頻傳人內,屋內挑燈之人恍若未聞,專注於手中書牘,眼光未曾移開半分。待小童破門而入跪於身前約莫一炷香的時辰後,方才抬了抬眉,放下典籍,露出一張道骨仙風的面容,鶴髮童顏,難辨年齡。
“何事慌張?”聲似醇酒,涓涓潺潺。
“弟子於屋外林中發現這小娃娃,懇請師父救他性命。”小童見那嬰孩氣息漸弱,感同身受般唇色發青,而上泛起一層揪心之苦。
老神仙手中拿著一串珠,平心靜氣地粒粒捻過,“這不是什么小娃娃,乃是佛祖二座前一瓣蓮,誤入了因果轉世輪盤,接引之燈滅了,方從光的間隙里錯來至我三島十州上。其元神本該泯滅,若挽其魂魄……洛霖,你慈悲於世間萬物,須知萬物皆有自然之法,機緣乃天定,逆之必起孽。”
“師父,若能留得她一縷元魂,弟子願承擔這反噬之果。”小童下定決心,磐石不可轉。
老神仙閉眼嘆息。碎瓣流光似折墜,散落萬年猶未覺。
萬年後,嬰孩長成了亭亭少女,小童變為了少年郎。
江南生梓木.灼灼孕芳華。他喚她——梓芬。
天元八萬六千年,三島十洲玄靈斗姆元君圓寂,遺座下兩弟子,大弟子司水,小弟子花水神洛霖君,翩趾驚鴻貌,憫然天下心,六界皆知。花神梓芬,外界有傳其天人容顏,然避世清冷,性情寡淡,無人有緣得見。
世上萬般故事,無非生離死別;世人諸多牽扯,無非愛恨情仇。
緣何愛?因何恨?
人皆道:最是怕情深緣淺,有緣無分。殊不知,情淺緣深,糾纏折磨方為魔魘。
天元十一萬八千四百年,天界太子一日夢入太虛境,見縹緲蓮池畔,一女子步搖三花.回眸一瞬,天地失色,驚為天人,遂陡生愛慕之情,哲言上天入地定要覓得此女。
一日天界太子偶入俗世凡塵中,正是二十四節氣之立春時分,途經一方小園,聞有絲竹之聲悠然傳來,雖是春寒料峭時,然此園中百花已有復甦之意,當下生出些興致,舉步入園。
園中桃樹下,三兩樂人絲竹伴奏,一生一旦兩個伶人水袖翻飛,唱腔宛轉悠揚,撩得滿園春意蕩漾,正是:“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然而,縱是桃艷曲綿,也比不過這戲園一隅里默默佇立的一個裊裊身姿,此人不是別人,正是下凡布花的花神梓芬,為那戲文所吸引,停下腳步在此仔細聆聽。
小生唱道:“敲好在花園內,折取垂柳半枝。小姐,你既精通詩書,何不作詩一首以賞此柳枝?”
一生一旦纏綿對視。
花旦舉袖半掩面,“這生素昧平生,何因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