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頁
徐寧倒是沒在意婆婆鬧什麼彆扭,架不住皇帝不急太監急,來訪的命婦實在太多,她們迫切想知道這新後還立不立,得提前備好禮前去道賀呀。
齊恆大致猜得出來,可惜他是個男孩子,當不得媽媽的小棉襖。
徐寧身為委託人,只得盡心盡力跑一遭。
見面後她才發覺自己多此一舉,溫貴妃已經過了生悶氣的階段,正將那件深紅色的翟衣鋪在架子上細細檢查有無錯漏。
常說人逢喜事精神爽,她臉上殊無喜色。
徐寧正琢磨如何開解,溫貴妃已然嘆道:「本宮明白,你無須多說。」
皇帝此番抬舉,與她其實沒多大關係。三年前她送侄女兒長寧和親,皇帝因此晉她為貴妃,如今許她為繼後,也不過是褒獎恆兒的功績,從始至終,她於他不過是件趁手的工具而已。
可能還有點兒內疚?當時他毫不猶豫要她去死。這點兒補償實在微不足道。
徐寧默然,人家看得太清,她非要給溫貴妃編織一個美麗的幻夢,倒像誤人子弟。
溫貴妃清醒許多年了,這些傷害不足以將她擊垮。
其實她也沒那麼受傷,刻意離群索居,一則表示謙遜,二則,也是有意自高身價——讓皇帝認為有所虧欠,她才能索要更多的補償不是麼?
如今她的冊封禮想不隆重都不行了。
溫貴妃笑了笑,眼裡卻透著心酸,「你瞧,我也是會利用他的。」
這算不算精神勝利?徐寧不得而知。幸好,她跟齊恆不必如此。
她惟願世上少些怨侶,多些佳偶。與無愛之人度過一生,是太過痛苦的事。
第173章 歸寧
都知道立後是在為立太子做準備, 於是在籌備立後大典的同時,太子與太子妃的相應事宜也被緊鑼密鼓提上日程。
男子衣裳簡單,尤其在皇家這種規矩森嚴的地方, 穿來穿去無非那幾套式樣,女子衣裳可花的心思就多了。
內務府特意討好徐寧, 每每別出心裁, 卻又擔心馬匹拍到馬腿上,於是每完成一件樣衣, 都得先送來王府過目。
徐寧光是研究衣裳就費了好幾天工夫。
防人之心不可無,她不能盡把那幫老油條往好處想, 誰知道裡頭有無個把與她有仇的想故意坑她,未免出錯,依照舊例是最好的。
徐寧特意求見安王妃,不, 如今該稱安國公夫人——皇帝雖然削爵,一應衣食並無苛待, 至少比起她娘家差不到哪兒去。
可對心比天高的安王妃就不是那麼回事,她自認是妯娌中最聰明的一個, 論賢惠得體也遠遠比旁人妥當, 可偏偏是不起眼的五弟妹脫穎而出, 實在叫人難以服氣。
而她實際並無錯失, 歸根結底只是運氣不好,攤上個愚笨的丈夫跟毫無能耐的婆婆。
徐寧莞爾,她並不介意大嫂失禮, 因她很能理解此人心中不平。
誠然, 她覺得安王妃的埋怨有道理,但事實上, 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當你站在人生的分叉口,如何抉擇,將很大程度影響今後要走的路。
安王妃或許在嫁人一項無法抉擇,可後來要給景德帝找仙師時,她本來也是可以勸阻的,如此賢惠又聰明的女人,看不出服丹百害無一利?
或許她也盼著皇帝早死,自己好早日再升一階罷!
所以只能承擔相應的後果。
安王妃最終沒同意出借太子妃的冠服,她樂意給徐寧使點絆子,就當出口惡氣也好——瞧瞧,她又選錯了一次!若她肯虛懷若谷來跟徐寧和好,徐寧說不定會吩咐內務府私下關照,現在當然不必了。
徐寧拜託溫貴妃尋出先皇后昔年為太子妃時的衣裳,作為參考——溫貴妃現下獨攬大權,這點小事當然不在話下。
與內務府送來的互相對照,式樣沒太大變化,不過腰身得收窄一點,袖子得放寬一點。
徐寧囧了個囧,先皇后莫非是蘋果型身材?這衣裳怎麼看也不像大美人穿的。
難怪連個嫡子都生不出,想必景德帝甚少去她房裡。
齊恆見她嘰嘰咕咕,忍不住提醒,「不許議論先皇后。」
被人揪住話柄,便是條大不敬的罪狀。
徐寧扁扁嘴,「知道了。」
如今還留在王府,都得注意隔牆有耳,來日搬去宮中不定得怎麼樣,怎麼感覺太子妃還不如藩王妃自在呢?
但她也不會任性到說不當了,於是轉而正色,「殿下放心,往後我一定謹言慎行。」
絕不給他丟臉!
齊恆失笑,「倒也無須這般,咱們私底下儘管輕鬆些兒,當著人注意便是。」
自個兒亦有些唏噓,入駐東宮後,太監宮女都得足足添上一倍,以後享受閨房之樂怕都不容易。
想起牆根底下站滿人的情景,徐寧不禁噗嗤一樂。
齊恆滿眼哀怨,「你還笑得出來。」
徐寧清清喉嚨,「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這靜王府又沒沒收,咱們可以悄悄溜出宮嘛。」
金屋藏嬌似的,幽期密約,多刺激。
齊恆眸子一亮,這倒是個主意,不過他須防著皇帝將這座府邸另作別用。有了,就當做倉庫罷,以後賑災的錢糧都從此處周轉,自己往來也名正言順。<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
齊恆大致猜得出來,可惜他是個男孩子,當不得媽媽的小棉襖。
徐寧身為委託人,只得盡心盡力跑一遭。
見面後她才發覺自己多此一舉,溫貴妃已經過了生悶氣的階段,正將那件深紅色的翟衣鋪在架子上細細檢查有無錯漏。
常說人逢喜事精神爽,她臉上殊無喜色。
徐寧正琢磨如何開解,溫貴妃已然嘆道:「本宮明白,你無須多說。」
皇帝此番抬舉,與她其實沒多大關係。三年前她送侄女兒長寧和親,皇帝因此晉她為貴妃,如今許她為繼後,也不過是褒獎恆兒的功績,從始至終,她於他不過是件趁手的工具而已。
可能還有點兒內疚?當時他毫不猶豫要她去死。這點兒補償實在微不足道。
徐寧默然,人家看得太清,她非要給溫貴妃編織一個美麗的幻夢,倒像誤人子弟。
溫貴妃清醒許多年了,這些傷害不足以將她擊垮。
其實她也沒那麼受傷,刻意離群索居,一則表示謙遜,二則,也是有意自高身價——讓皇帝認為有所虧欠,她才能索要更多的補償不是麼?
如今她的冊封禮想不隆重都不行了。
溫貴妃笑了笑,眼裡卻透著心酸,「你瞧,我也是會利用他的。」
這算不算精神勝利?徐寧不得而知。幸好,她跟齊恆不必如此。
她惟願世上少些怨侶,多些佳偶。與無愛之人度過一生,是太過痛苦的事。
第173章 歸寧
都知道立後是在為立太子做準備, 於是在籌備立後大典的同時,太子與太子妃的相應事宜也被緊鑼密鼓提上日程。
男子衣裳簡單,尤其在皇家這種規矩森嚴的地方, 穿來穿去無非那幾套式樣,女子衣裳可花的心思就多了。
內務府特意討好徐寧, 每每別出心裁, 卻又擔心馬匹拍到馬腿上,於是每完成一件樣衣, 都得先送來王府過目。
徐寧光是研究衣裳就費了好幾天工夫。
防人之心不可無,她不能盡把那幫老油條往好處想, 誰知道裡頭有無個把與她有仇的想故意坑她,未免出錯,依照舊例是最好的。
徐寧特意求見安王妃,不, 如今該稱安國公夫人——皇帝雖然削爵,一應衣食並無苛待, 至少比起她娘家差不到哪兒去。
可對心比天高的安王妃就不是那麼回事,她自認是妯娌中最聰明的一個, 論賢惠得體也遠遠比旁人妥當, 可偏偏是不起眼的五弟妹脫穎而出, 實在叫人難以服氣。
而她實際並無錯失, 歸根結底只是運氣不好,攤上個愚笨的丈夫跟毫無能耐的婆婆。
徐寧莞爾,她並不介意大嫂失禮, 因她很能理解此人心中不平。
誠然, 她覺得安王妃的埋怨有道理,但事實上, 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當你站在人生的分叉口,如何抉擇,將很大程度影響今後要走的路。
安王妃或許在嫁人一項無法抉擇,可後來要給景德帝找仙師時,她本來也是可以勸阻的,如此賢惠又聰明的女人,看不出服丹百害無一利?
或許她也盼著皇帝早死,自己好早日再升一階罷!
所以只能承擔相應的後果。
安王妃最終沒同意出借太子妃的冠服,她樂意給徐寧使點絆子,就當出口惡氣也好——瞧瞧,她又選錯了一次!若她肯虛懷若谷來跟徐寧和好,徐寧說不定會吩咐內務府私下關照,現在當然不必了。
徐寧拜託溫貴妃尋出先皇后昔年為太子妃時的衣裳,作為參考——溫貴妃現下獨攬大權,這點小事當然不在話下。
與內務府送來的互相對照,式樣沒太大變化,不過腰身得收窄一點,袖子得放寬一點。
徐寧囧了個囧,先皇后莫非是蘋果型身材?這衣裳怎麼看也不像大美人穿的。
難怪連個嫡子都生不出,想必景德帝甚少去她房裡。
齊恆見她嘰嘰咕咕,忍不住提醒,「不許議論先皇后。」
被人揪住話柄,便是條大不敬的罪狀。
徐寧扁扁嘴,「知道了。」
如今還留在王府,都得注意隔牆有耳,來日搬去宮中不定得怎麼樣,怎麼感覺太子妃還不如藩王妃自在呢?
但她也不會任性到說不當了,於是轉而正色,「殿下放心,往後我一定謹言慎行。」
絕不給他丟臉!
齊恆失笑,「倒也無須這般,咱們私底下儘管輕鬆些兒,當著人注意便是。」
自個兒亦有些唏噓,入駐東宮後,太監宮女都得足足添上一倍,以後享受閨房之樂怕都不容易。
想起牆根底下站滿人的情景,徐寧不禁噗嗤一樂。
齊恆滿眼哀怨,「你還笑得出來。」
徐寧清清喉嚨,「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這靜王府又沒沒收,咱們可以悄悄溜出宮嘛。」
金屋藏嬌似的,幽期密約,多刺激。
齊恆眸子一亮,這倒是個主意,不過他須防著皇帝將這座府邸另作別用。有了,就當做倉庫罷,以後賑災的錢糧都從此處周轉,自己往來也名正言順。< ="<hr>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