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頁
「之前也有人向陛下獻上過所謂麒麟之類的祥瑞,其實南邊的大陸上有許多那般的動物,待到季節交替之時百獸齊動遷徙,也算是項勝景」,林景修回憶起自己曾見過的壯闊景色,覺得這次妻子沒法親眼見到有些可惜。
熙柔長公主聽得也有些入神,不過她倒是想得開,「日後也有機會呢,不必急在這一時。」
林景修看看公主,不知道自己可憐的皇帝表弟能不能頂得住李太后的怒火,日後李太后還會不會捨得放寶貝女兒出來。
等船隊在海上漂泊了許久到了西洋的時候,林景修早晨起來看著身邊已然是無人了,他就知道公主這是早早地就起來出去透風了。
不過目光掃過屋內衣架上放著的披風,林景逸眉頭一皺利落地起身穿衣拿起那披風就推門出去了。
看著在甲板上吹風的熙柔長公主,林景修快步走過去幫著公主披上了披風,「你這麼早起來就算了,出門來也不記得添一件衣裳嗎!」
熙柔長公主被身後人抱了個滿懷,而後就是劈頭蓋臉的訓斥伴隨著溫暖的披風一起把她籠罩了起來。
抬頭看著林景修因為有些生氣而崩緊的下頜,熙柔難得有些底氣不足地說道:「也沒出來多一會兒,我因為昨夜顛簸有些沒睡安穩,早上見到天光了就想著出來待一會兒。」
熙柔長公主到底是從小被服侍著長大的,這次出海她也是帶著如南和向北兩個丫頭,但是船中不好像是宮中一般,熙柔又叫兩個侍女都去各處幫忙,所以她總有不能被顧及到的時候。
「下不為例」,語氣雖然是硬邦邦的,但是林景修的動作卻是溫柔地為公主繫上了披風的帶子。
不光是沿途之地的風貌,氣候輪轉也十分明顯,熙柔長公主感受著呼吸間充盈的水汽,她問身邊的丈夫說,「是不是終於要到了,說起來不怕你笑話,我從未覺得『腳踏實地』這四個字這麼難得。」
雖然也有中途停靠陸地的時候,但是總體來說熙柔長公主這段日子都是住在船上的,乘船的新鮮感消耗得極快,遇到海上風浪之時的緊張和恐懼也不時衝擊著她的內心。直到再又一次穿過一處運河時,熙柔一直懸著的心暫時放下了一半。
說來也巧,熙柔長公主此次將要出訪的國家,正是之前女船長阿維婭的母國,該國之前的女王崩逝,按著血緣王位由其侄子繼承。
來自東方的公主殿下甫一抵達西方大陸就引起了各國的重視,雖然徐澄倫之前軟磨硬泡終於求得了哥哥讓自己出海增長見識,西方各國已然見過一位尊貴的親王殿下,但是一位東方公主顯然更能引起西洋各國上層貴族的興趣。
一時間,男性貴族興致勃勃地想要試圖讓公主殿下注意到自己,女性貴族則是不斷搜集有關這位公主的一切穿著打扮和妝容的信息,一股東方熱潮再次席捲了整個大陸。
「這些人究竟有沒有意識到殿下已然與臣成婚,是有夫之婦,而且這些人未免太過於不尊重殿下了」,林景修這麼多年隨船出海又有做使臣的經歷,所以他對西洋的文字如今自然也是熟悉的。
此時林景修正捏著一份小報暗暗運氣,對著熙柔長公主又稱呼起了殿下自己則自稱為臣。
熙柔倒是看不懂那張小報,但是她對著這本小冊子也挺好奇的,「這裡的人居然還把這些事情以冊留存,本地的朝廷不管麼?」
看著駙馬的表情,熙柔就知道這些小冊子裡面寫的東西應該不是什麼政務要聞,她也知道大鄭有邸報,但是那裡面的內容都是給各地官員們看的,還有一些其他私人的報紙存在也都是為了科考,而且若是嚴格查起來,其實這些小報都是不合朝廷法度的。
林景修看看妻子,他知道的倒是多一些,「這些小報都是私人經營的,其實陛下也覺得除開邸報,朝廷也可以試著發行一些其他類型的報紙,也算是個改異民風的手段。」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因為高產作物的推廣和種植手段和工具的改進,大鄭上下如今各地百姓的日子都漸漸好起來了,雖還有旱災水災的發生但也再無「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的悲劇產生了。
有一種說法,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的條件之一,就是糧食的供給可以使一部分以農業為生的人口脫離土地進城轉化為城鎮人口。
雖然現在大鄭還沒有人知道什麼工業社會、農業社會之類的分別,但是也有官員發現了各地城鎮規模都有所擴大、人口有所增加。
新的社會也需要新的規則,就算是徐澄俞沒注意到這一點,林慕月眼見著兒子的政策下世風漸開也不會讓歷史開倒車不是。
「你說李太后娘娘、姑母和皇后娘娘也在籌備一份報紙」,林景修對著後宮的事情倒是沒有妻子消息靈通。
熙柔點點頭,「母后也被林母后拉著一起了,我也是在母后那裡聽到的,她們說現在女子為官不容易,也要辦一份自己的報紙給寶釵姐姐她們搖旗吶喊呢。」
朝堂和民間一樣,對於女子拋頭露面和入朝為官也有不同的想法,有些人家覺得如此女兒也能頂立門楣是一件好事,有些人家則是覺得有悖於禮教十分反對。
針對這樣的情況,讓時光沖淡這一切讓眾人習以為常是一個法子,引導輿論讓眾人接受新的想法是另一個。
熙柔見丈夫點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她有些遺憾地說,「本來想帶你去城中逛逛,但是這樣的情況下你我是不是太顯眼了些。」
熙柔長公主聽得也有些入神,不過她倒是想得開,「日後也有機會呢,不必急在這一時。」
林景修看看公主,不知道自己可憐的皇帝表弟能不能頂得住李太后的怒火,日後李太后還會不會捨得放寶貝女兒出來。
等船隊在海上漂泊了許久到了西洋的時候,林景修早晨起來看著身邊已然是無人了,他就知道公主這是早早地就起來出去透風了。
不過目光掃過屋內衣架上放著的披風,林景逸眉頭一皺利落地起身穿衣拿起那披風就推門出去了。
看著在甲板上吹風的熙柔長公主,林景修快步走過去幫著公主披上了披風,「你這麼早起來就算了,出門來也不記得添一件衣裳嗎!」
熙柔長公主被身後人抱了個滿懷,而後就是劈頭蓋臉的訓斥伴隨著溫暖的披風一起把她籠罩了起來。
抬頭看著林景修因為有些生氣而崩緊的下頜,熙柔難得有些底氣不足地說道:「也沒出來多一會兒,我因為昨夜顛簸有些沒睡安穩,早上見到天光了就想著出來待一會兒。」
熙柔長公主到底是從小被服侍著長大的,這次出海她也是帶著如南和向北兩個丫頭,但是船中不好像是宮中一般,熙柔又叫兩個侍女都去各處幫忙,所以她總有不能被顧及到的時候。
「下不為例」,語氣雖然是硬邦邦的,但是林景修的動作卻是溫柔地為公主繫上了披風的帶子。
不光是沿途之地的風貌,氣候輪轉也十分明顯,熙柔長公主感受著呼吸間充盈的水汽,她問身邊的丈夫說,「是不是終於要到了,說起來不怕你笑話,我從未覺得『腳踏實地』這四個字這麼難得。」
雖然也有中途停靠陸地的時候,但是總體來說熙柔長公主這段日子都是住在船上的,乘船的新鮮感消耗得極快,遇到海上風浪之時的緊張和恐懼也不時衝擊著她的內心。直到再又一次穿過一處運河時,熙柔一直懸著的心暫時放下了一半。
說來也巧,熙柔長公主此次將要出訪的國家,正是之前女船長阿維婭的母國,該國之前的女王崩逝,按著血緣王位由其侄子繼承。
來自東方的公主殿下甫一抵達西方大陸就引起了各國的重視,雖然徐澄倫之前軟磨硬泡終於求得了哥哥讓自己出海增長見識,西方各國已然見過一位尊貴的親王殿下,但是一位東方公主顯然更能引起西洋各國上層貴族的興趣。
一時間,男性貴族興致勃勃地想要試圖讓公主殿下注意到自己,女性貴族則是不斷搜集有關這位公主的一切穿著打扮和妝容的信息,一股東方熱潮再次席捲了整個大陸。
「這些人究竟有沒有意識到殿下已然與臣成婚,是有夫之婦,而且這些人未免太過於不尊重殿下了」,林景修這麼多年隨船出海又有做使臣的經歷,所以他對西洋的文字如今自然也是熟悉的。
此時林景修正捏著一份小報暗暗運氣,對著熙柔長公主又稱呼起了殿下自己則自稱為臣。
熙柔倒是看不懂那張小報,但是她對著這本小冊子也挺好奇的,「這裡的人居然還把這些事情以冊留存,本地的朝廷不管麼?」
看著駙馬的表情,熙柔就知道這些小冊子裡面寫的東西應該不是什麼政務要聞,她也知道大鄭有邸報,但是那裡面的內容都是給各地官員們看的,還有一些其他私人的報紙存在也都是為了科考,而且若是嚴格查起來,其實這些小報都是不合朝廷法度的。
林景修看看妻子,他知道的倒是多一些,「這些小報都是私人經營的,其實陛下也覺得除開邸報,朝廷也可以試著發行一些其他類型的報紙,也算是個改異民風的手段。」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因為高產作物的推廣和種植手段和工具的改進,大鄭上下如今各地百姓的日子都漸漸好起來了,雖還有旱災水災的發生但也再無「是歲江南旱,衢州人食人」的悲劇產生了。
有一種說法,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的條件之一,就是糧食的供給可以使一部分以農業為生的人口脫離土地進城轉化為城鎮人口。
雖然現在大鄭還沒有人知道什麼工業社會、農業社會之類的分別,但是也有官員發現了各地城鎮規模都有所擴大、人口有所增加。
新的社會也需要新的規則,就算是徐澄俞沒注意到這一點,林慕月眼見著兒子的政策下世風漸開也不會讓歷史開倒車不是。
「你說李太后娘娘、姑母和皇后娘娘也在籌備一份報紙」,林景修對著後宮的事情倒是沒有妻子消息靈通。
熙柔點點頭,「母后也被林母后拉著一起了,我也是在母后那裡聽到的,她們說現在女子為官不容易,也要辦一份自己的報紙給寶釵姐姐她們搖旗吶喊呢。」
朝堂和民間一樣,對於女子拋頭露面和入朝為官也有不同的想法,有些人家覺得如此女兒也能頂立門楣是一件好事,有些人家則是覺得有悖於禮教十分反對。
針對這樣的情況,讓時光沖淡這一切讓眾人習以為常是一個法子,引導輿論讓眾人接受新的想法是另一個。
熙柔見丈夫點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她有些遺憾地說,「本來想帶你去城中逛逛,但是這樣的情況下你我是不是太顯眼了些。」